平日大部分訓練都是潘穎琳自己練習。下水後,她往往一泡就將近兩個小時。
    水底「打怪獸」
    95後廣州女孩的水下曲棍球競技夢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李賢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何波 通訊員範思源
    「很多人都說,人生的旅程就像不斷打怪獸過關,我覺得『水曲』也一樣。」 潘穎琳,一名地道的廣州西關95後女孩。當很多同齡人痴迷於玩手遊時,她卻泡在水底玩曲棍球「打怪獸」。她玩「水曲」已有兩年時間,在廣佛隊算是一名老隊員。她還進入了國家隊,參加了去年亞洲杯的比賽。
    在潘穎琳看來,水下技巧、閉氣和團隊配合,是水底的一隻只「怪獸」。「我們是一幫水下打怪超人,已經重整旗鼓。換一種心態,進入下一個打怪獸關卡。」潘穎琳打趣說,「我的下一個目標是4年後進入中國專業隊,參加世界賽。」
    潘穎琳進行水下曲棍球訓練有秘方。
    現場:在泳池底激烈「打怪獸」
    晚上7時,廣州芳村龍溪東路的一個遊泳館人聲鼎沸。
    在一個泳池裡,十多個人身穿泳裝和戴著腳蹼,頭戴呼吸面罩,手持L型短棍,倏地潛入水中,分成兩隊,在泳池底部追逐一隻紫色的「怪獸」。雙方你來我往,好不激烈。這是廣佛水下曲棍球隊日常訓練的一個縮影,每周二、周四晚上都會上演。
    其實,在比賽和訓練時,隊員們爭搶的是一個黃色的扁圓形球,它內置鉛塊、外包橡膠,重1.3千克。這種將玩偶代替鉛球的玩法,隊員們稱為「打怪獸」。「這個玩法在歐美等水曲強國非常流行,給枯燥的訓練增添了樂趣。」廣佛隊領隊李冠釗說。
    水下曲棍球,作為時下新興的一種運動,2009年從歐洲傳入我國,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地越來越受年輕人的喜愛。95後女孩潘穎琳便是其中一位。擅長遊泳的她認為,水曲這項運動帶給她不斷挑戰自我的動力與激情。
    水曲就是在3米深的水底打曲棍球,一隊由10名隊員組成(一般6男4女)。比賽時6人在水下,4人在水面替補,與另一支隊伍對壘。廣佛隊訓練賽開始後,雙方隊員迅速潛入池底。十幾秒後,陸續有球員浮上水面換氣,替補球員馬上鑽入水底。就這樣水上水下幾個回合,忽然水面傳來一陣歡呼聲:「進球啦!」
    「水曲不僅是一項競技性運動,更是一種健康、有趣而且安全的娛樂方式。」潘穎琳說,具備一定遊泳和潛水基礎的人就可以參加這項運動。
    目標:4年後挺進專業隊 代表中國參加世界賽
    兩年前,潘穎琳剛加入廣佛隊。那時她留著一頭短髮,看起來神採奕奕。如今,長發的她個子長高了,與記者交談起來顯得更自信、從容。作為一名前鋒,她的水曲技術也有了質的突破。
    潘穎琳是地道的廣州西關人,從3歲起就學遊泳,「那時是爺爺教我的」。潘穎琳的父親是一名遊泳教練,這個留著寸頭的中年男人,在潘穎琳小的時候就想把她培養成一名運動員。然而,潘穎琳卻選擇了學習設計專業,拿起畫筆與設計圖紙打交道。
    一次偶然的機會,潘叔與廣佛隊的領隊李冠釗相識。潘叔把水曲介紹給女兒。接觸這項運動後,潘穎琳頓時覺得自己發現了一個新世界。「在水下面,可以玩出這麼多花樣。」潘穎琳打著手勢說,「發球超型!」
    愛上水曲後,潘穎琳全身心投入到這項運動,並重新找了一份工作。周末空閒時她會一邊看網上的教學視頻,一邊用球棍練習發球。
    「我想往專業的方向發展,就必須利用一切閒暇時間,提升個人的技巧和能力。」潘穎琳堅定地說。她有一個目標,就是4年後進入中國專業隊,參加世界賽。
    苦練:在4米深的池底一泡就是兩個小時
    廣佛隊已參加了兩屆中國杯比賽,潘穎琳兩年前加入的時候正是球隊全盛時期。
    由於遊泳底子比較好,加上訓練刻苦,入隊第二年,潘穎琳就入選了國家隊,參加了亞洲杯比賽。
    成績取得的背後,是潘穎琳平時對自我的嚴格要求。平日大部分訓練都是潘穎琳自己練習,或者找隊友一對一搶球。下水後,她往往一泡就將近兩個小時。潘穎琳說:「在池底始終咬著呼吸管,時間久了會覺得太陽穴的位置疼。」
    「玩的關卡越高,『怪獸』和障礙就越多、越大。沒人合練,那就自己來。」這是面臨困難時,潘穎琳對自我的激勵。訓練時,她找到4米深的泳池,這樣就可以提升身體抗水壓的能力、增加閉氣的時長以及提升傳球的靈活度。
    加入國家隊後,教練Emma給潘穎琳制訂了一個訓練計劃,要求她每周都更新訓練數據。「沒什麼訣竅,就是多練習。」潘穎琳努力自學「打怪獸」新技能,還會分享給其他女隊員。
    難題:團隊提高配合默契度
    「哪有人像你打得這麼快……」「第二球你應該傳給我,我已經佔好位置,傳給我就能進球了。」訓練賽休息間隙,廣佛隊的隊友們往往會出現一些討論甚至爭吵的聲音。水曲作為一個團隊運動,在水下無聲的環境中,該如何提高隊員們配合的默契度是球隊的難題。
    潘穎琳說,團隊配合就是水曲這項運動的「終極大Boss」。「要是打不贏它,整個團隊都會全軍覆沒。」在廣佛隊的訓練賽中,一場比賽大概中途有5分鐘的休息時間,隊員們需要停下來,才能告訴對方這個球怎麼打。
    「這就是默契程度的差異導致的。」有著10年水曲經驗的海歸博士、教練楊玉濤總結說,「為了更好地培養默契度,隊員們選擇了『打手勢』。我們事先商量好戰術,提前約定幾個手勢動作,以應對水底比賽時不同的狀況,現場靈活應變。」
    期望: 水曲小眾時尚 盼更多人加入
    與國內其他城市的水曲隊一樣,廣佛隊面臨相似的困境,即如何維持球隊的組織和運營。畢竟球隊的成員都是因為同一個愛好而走到一起,自費來參與這項運動的。平日隊員們都有正式的職業,他們從事各行各業,有潛水教練、海歸博士、在校大學生等。
    2017年中國杯比賽結束後,廣佛隊經歷了一次考驗,潘穎琳至今仍記憶猶新。「當時因為不少主力隊員要工作,沒法參加比賽,導致球隊的成績不好,這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大家的信心和士氣。曾經有一段時間,來訓練的隊員少了。」潘穎琳說,「幸好球隊最終還是挺過來了,大家對水曲有著難以割捨的熱愛。」
    廣佛隊目前大約有150多名成員,但平時經常參加訓練的僅有四五十人。「大多數新人都是熟人、朋友介紹進來的。」李冠釗說,目前知道水曲這項運動的人還不多,了解水曲、願意加入的就更少了。為了吸引更多年輕人參與,球隊特地選擇了1.6米水深的泳池作為其中一個訓練場地,讓初學者更容易適應。
    「我想對年輕人說,玩水曲其實很時尚,也不容易受傷。最起碼遊泳技術、肺活量可以得到鍛鍊。」潘穎琳笑著說,熱切盼望有新鮮血液加入水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