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其實是想探究一下「莫聲谷之死」的問題。這個題目在個人心中縈繞許久,遲遲未動筆,展箋開篇的動力,來自於著名公號「六神磊磊讀金庸」2018年4月15日發布的《跨省抓捕和跨省抓科普》一文。其中就「金庸武俠小說裡,你幹什麼事情,會引發跨省抓捕」的疑問,提到了這一懸案。簡言之,六神的表達是,千萬不能偷窺,此乃大忌,引發跨省抓捕的第一案由。「宋青書這貨偷看峨眉派女俠寢室,被師叔莫聲谷發現了,立刻啟動跨省抓捕,清理門戶。所以在金庸小說裡千萬不要偷窺,特別是有師叔的。當然,莫聲谷也有可能是吃醋,我們另文分析。總而言之,不能偷窺。」[i]目前還沒有看到後續的專門的完整的分析宏文,問題的提出和個人的研究,就以此為始。
武當第七俠莫聲谷之死疑問重重,突兀怪異,大家潛意識裡有沒有這種感受?能與此懸疑相媲美的,只有《紅樓夢》裡對於秦可卿居室陳設的詭異描述和到了駭人聽聞、可謂驚心動魂程度的秦可卿喪事大操大辦的描寫。[ii]
作家寫作,如同工程師建築大樓,間架結構如何搭設,此地簡約、那裡繁複,是要心懷藍圖的。作品中何處惜墨如金、吝如乞丐;何時潑墨如雨、細緻刻畫,也是要胸有成竹的。曹雪芹之所以要漫天揮舞地、不厭繁瑣地描寫秦可卿的喪事,就是要向讀者「逗漏」,可卿根本不是書中表面交待的是品秩低微的工部營繕郎秦業從養生堂抱養的棄嬰(不明了父母,不知悉血統),這樣的身份根本與賈蓉(寧國府三代單傳的尊貴公子【賈敬—賈珍—賈蓉】)不相匹配。秦可卿的身世隱藏著驚天駭人的大秘密。她很可能是皇族女子,在殘酷莫測的宮廷鬥爭中出於不得已的原因隱姓埋名淪落下層,嫁入寧國府被作為政治籌碼,最後因其政治鬥爭失敗而被迫自我犧牲保全賈府及四大家族的利益。[iii]
對不起扯得遠了,書歸正傳,我們開始談莫聲谷之死的問題。武當派七俠行俠仗義,名震江湖,威望崇高。但逢單不吉。三俠俞岱巖出場即遭暗算,為少林叛徒火工頭陀的弟子以金剛指力所傷,四肢癱瘓、終生殘廢,生不如死。五俠張翠山十年之後自刎身亡、妻子殉情,幼子失怙失恃,一地雞毛(從「名門正派」的觀念看是因為娶了邪教妖女而身敗名裂,他自己亦始終背負此沉重思想包袱,最後驚痛悔愧,自盡以謝三哥,其實沒有必要)。七俠莫聲谷個性剛烈,愱惡如仇,因揭發宋青書人品不正,大意被宋青書和成昆徒弟陳友諒偷襲所殺,在小說的結尾部分莫名其妙地喪命路途,疑竇重重。大俠宋遠橋任掌門多年,儼然已是一代宗師,但人到晚年兒子窩裡窩囊地聲名狼藉地死去,掌門職位又被免,實在是有點灰溜溜的(六俠殷梨亭感情豐富,性格稚氣,雖然也被敵人折斷了手腳,但用黑玉斷續膏救治,後來武功恢復,並無大礙)。實力地位在江湖上僅次於少林的第二大煌煌顯赫門派都是如此慘烈,可見人在河邊走,哪能不溼腳;人在江湖飄,早晚要挨刀。武功再強也概莫能外。
莫聲谷是因為追緝(擊?)師侄宋青書而死。此事語焉不詳,黑幕重重,不可言說細究。書中沒有正面交待所謂「偷窺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原因、發生發展結果,而是皆用他人轉述、情節推進的曲筆。根據書中描寫推斷,該事件發生時,周芷若並未與峨眉諸尼在一起,因為在明教諸高手解救被趙敏下毒囚禁的六大門派群雄,火燒大都萬安寺的第二天,周芷若即被金花婆婆擄走,之後「四女同舟」出海,情節另行展開。宋青年也許是不知道此節,在某個夜晚實在按捺不住自己的情緒,前往峨眉派諸人寢居之地「偷窺」(再怎麼偷窺也看不見周芷若),「恰巧」被師叔莫聲谷發現,最終悲劇發生。偷窺時間、地點均未詳細交待,只能模模糊糊地推斷出莫聲谷被殺之地在唐山、承德、京、津、張家口(環渤海圈兒)這一帶[v]。時間是在冬天[vi]。從青書偷窺到聲谷被殺到無忌蒙冤洗涮經過幾天也不知道,但時間肯定不會很長(從天津旅店留言、張無忌發現莫七叔的屍體時面目可辨認,觸手軟綿綿等描述推斷)。這其實是書中的「BUG」:從全書第二十八(章)「恩斷義絕紫衫王」到三十二(章)「冤蒙不白愁欲狂」,共五章,篇幅佔全書的1/8(全書共四十章),主要是描寫張無忌等人遠赴靈蛇島,謝遜回歸中土之旅,所用時間書中也沒有明示,粗略推算最少也應有二至三月時間[vii]。峨眉諸人何以還在華北地區逗留不去,宋青書何以還在左近,都沒有詳細的交待和合理的解釋。這些暫且不論,就說巧了,莫聲谷「到北路尋覓無忌」,暗夜撞見宋青書「私窺峨眉女俠寢居」,這固然不妥不好,與武當第三代大弟子身份不符,但也不是什麼罪不容誅的大奸大惡,頂多也就是個人作風、道德品性問題。青書才剛20多歲,正是荷爾蒙分泌旺盛,對異性大感「性」趣的年紀,對周芷若又害著嚴重的單相思病。武當派向以正人君子、名門正派、俠義道自居,又是道士清修之地,平素的各種(性)壓抑可想而知(甚至道教中的全真教是完全禁止婚姻的)。所以青書的這種舉動從某個方面某種角度來講不是不可以理解的。在學校裡、軍營中、工地上,青春期男子集聚缺少異性的地方,這種事情不能說見怪不怪,也是大概率間或發生的事件。何時少年不鍾情?哪裡的少年不懷春?對這類事情應該怎樣處理呢?如果從愛護青年、關心晚輩的角度,校方、輔導員、上級軍官、主管、領導經理,都會以批評教育為主,儘可能溫和一些,留有餘地,不事聲張,消彌事端,這樣對本單位的工作、事業;青年個人的聲譽、發展、前途都有好處,難道社會上類似事件不都是這樣處理的嗎?根據書中情節,峨眉派應該是對於偷窺的發生不知情,否則武當派掌門之子、第三代候補接班人偷窺女生宿舍之事在武林傳得沸沸揚揚,天下盡知,陳友諒也就失去了要挾逼迫宋青書(使其真正滑向深淵、身敗名裂)的資本。這件事到莫聲谷身死之時,應該只有三個人(莫、陳和宋本人)知道。莫聲谷是宋青書的師叔,如果他能夠把後者當自己的子侄、學生、晚輩乃至下屬同僚來對待看護,他會在(醜聞並未流散於社會的前提下)苦苦相逼不停追緝嗎?莫聲谷根本顧不得與幾個師兄商議一下應對之策,必欲擒獲宋青書而後快,是要捉姦在床、捉賊見贓嗎?追上青書要如何呢。他在天津客店中匆匆留下八個字「門戶有變,亟須清理」,更是邏輯不通,偷窺又不是變節投敵、賣主求榮,怎麼就涉及「門戶之變」了,到了必須「清洗整理」的地步?
小說、電影、戲曲等文藝作品,出於寫作「成本、經濟」的思量、便於駕馭把握的考慮,都會給作品設定一個基調。喜劇、正能量則漫天晴彩,陽光燦爛;恐怖電影、鬼怪小說則可以通篇陰鬱暗黑、壓抑沉悶。拍電影有「定妝照」,人物的造型、氣質、性格甚至「好人壞人」、忠奸、聰敏或愚笨都是提前設定好,在既定的框架中開展情節,不可輕易變更。現如今走紅的「人設」一詞也可基本表達清楚這層意思[viii]。
武俠小說人設簡單粗線條,人物眾多,劇情發展快,以熱鬧情節和炫目武功取勝,缺點是也許忽視人物心理、人性變遷的深刻解讀刻畫,不太細膩,對於複雜的社會現象和微妙的人際關系所引致的影響、走勢體現描摹不夠,從而出現文本的不好彌縫補足的短板和缺憾。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就像練武之人都有自己的命門一樣,看似銅牆鐵壁、無懈可擊,如陳玄風和梅超風,但其實他們都有各自的阿喀流斯之踵[ix]。
實際上,這段故事情節的真實版本很可能是這個樣子的:莫聲谷名義上是宋青書的七師叔,但實質上是他的二師兄。因為書中有明確交待:張翠山是張三丰真正嫡傳(親授武功)的關門弟子,殷梨亭和莫聲谷的武功大都是由宋遠橋、俞蓮舟代為傳(轉)授的(第四章 字作喪亂意彷徨 第七自然段)。那麼問題就來了:宋遠橋之後,武當掌門之位應該傳給誰?If the Wu-Tang Sect wants to found the third generation central leadinggroup,理論上,殷梨亭、莫聲谷、宋青書以下第三代弟子,還有張無忌都是有資格作為候選人的。但認真掐指算算,真正的競爭者,只有聲谷與青書二人。殷六性格幼稚,動不動就哭鼻子,難以擔當掌門大位。莫聲谷正當壯年(三十來歲)、「魁梧奇偉、滿臉濃髯」(天生掌門相),性情豪邁,武藝精深,一定有強烈的繼承衣缽、光大門派的進取之心。但青書亦年輕有為(二十出頭)、根正苗紅、條件優裕,是掌門之位的有力爭競者(書中對宋青書的描寫是:眉目清秀,俊美之中帶著三分軒昂氣度,人稱「玉面孟嘗」;在外人眼裡,青書儼然已經是接班人了)。聲谷比青書大不了幾歲,工齡比青書長,資歷比青書深,業務水平比青書高,如果青書上位,表面上肯定會一口一個「師叔」叫著,鞠躬作揖,對「前輩」恭恭敬敬、尊崇至極,實則暗裡大力安排提撥第三代弟子接管門派各項事務,聲谷肯定會被逐步邊緣化,滿腔抱負、一身功力難以施展,抑鬱難平,無所事事,陷入中年焦慮,等待榮休,徒生馮唐易老、李廣難封,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撲跌在沙灘上之嘆(關鍵是前浪還正當盛年、還有能力、還有想法)。他將永遠失去當武當掌門的機會,抱恨終生。箇中滋味,恰似天涼好個秋,唯待飽嘗辦公室政治之玄奧機深的讀者朋友細細品味,獨自咀嚼,不足為外人道也。
所以當聲谷「偶然發現」(這麼巧?)青書居然深夜偷窺別校女生宿舍,如此這般品行不端,道德低下,何以堪當掌門大位?所以正義感責任感爆棚的莫七俠一定不會輕易放棄這個千載難逢的逆襲機會,一定要把事情搞大,讓青書攤上大事。他倒也不一定非要去殺了青書,但只要坐實了青書的劣跡誤錯,把他批倒批臭,讓眾人無法替他辯駁洗白,當可使其失去繼承掌門之位的資格。青書如何不知道這其中的關竅厲害,所以一個拼死追,一個玩兒命似也地逃,此隙終為奸人陳友諒利用,釀成大禍,聲谷遇害,青書被綁架脅制,身不由己但痛苦掙扎不己,一步步走向深淵,直至真正背叛尊親,身敗名裂,殊可浩嘆![x]
高明的作家之所以偉大、卓異的作者之所以是高手,是因為他們不會屈從於作品預先人設、既定軌道、一筆到底、簡單粗暴的宿命,而是努力進行拾遺補闕,彌合回護,以圖圜轉圓滿。用大家評價《紅樓夢》的話來說,就是「草蛇灰線,伏脈千裡」,囿於人設、劇本諸多限制因素,這裡遺憾地只能交待、描寫、刻畫到這個程度、這般情節了,就一定要在其它的地方和場合找補回來,也就是「逗漏」,給讀者以暗示和聯想,使讀者明白作者不能明言、又想讓大家明了的孤詣苦心。再詳細說這種寫作技巧似乎可以借用書法術語叫作「飛白」,也就是說,小說比邏輯要廣闊得多,小說可以是邏輯的,可以是不邏輯的,甚至於可以是反邏輯的。對於突然出現的突兀怪異、不合常理的情節,讀者要象福爾摩斯一樣,破譯被綁架者發出的隱晦的求救信息密碼,從沒有寫到的地方去看,所謂「真事隱去、假語存焉」就是這個道理,因為有時候,你從具體的描寫對象和情節上反而看不到作者想表達的真實內容。《紅樓夢》中的這種寫作手法本文的前半部分已有所分析,「莫聲谷之死」的故事,有類似的高妙安排嗎?讓我們繼續探索和欣賞。
本篇拙文的寫作是沉重和滯澀的,拖的時間也很長。可以想見,有的讀者朋友審閱了本次公號文會說,呀呀呸,你淨胡說八道,惡毒攻擊。武當是名門正派、武功高強、行俠仗義、鋤暴安良、積德行善,他們維護道義,是武林憲兵、江湖警察。怎麼會有這樣的事。對於假使有這種受到傷害的感情,在此真誠地說聲對不起,這兒只是一家之言,而且是低端冒仿、山寨網紅的誅心(揭穿別人動機的批評)之論,如有得罪,敬請諒解!
六大名門正派圍攻光明頂之役是金庸小說中的出彩章節(其它印象深刻的還有「三道試題」等)。六派志同道合、歃血為盟、合縱共進,誓將明教掃穴犁庭,澄清武林,純潔江湖。而按照書中的描寫,六大門派都有什麼樣的故事、什麼樣的表現、什麼樣的德行呢。我們作個簡單的總結歸納。
少林派:少林派威名赫赫、德高望重,七十二般絕藝博大精深,是當之無愧的武林領袖、江湖一哥,僧俗子弟遍天下。但大家細心體察,金庸筆下的少林,從來都不是主角,反而是襯託主人公成長、成功、成名的參照、標尺和「筏子」,是擺渡的工具,被超越的對象(也許掃地僧除外)。書中塑造的圓音和尚這一角色,就偏激而盲目,甚至有些愚笨執著,恰與張無忌的高妙隱忍形成鮮明對照比較。
少林寺歷史悠久,少林派家大業大,也就明顯地有官僚化、體系臃腫僵化的弊端,做事情欠靈活,此節可另文專述。
峨眉派:掌門滅絕師太人如其號,心狠手辣,心高氣傲,目中無人,性格偏激,脾氣暴躁,有道德潔癖。假設偷窺事件發生在峨眉派,滅絕師太倒是真有可能大義滅親(她一掌拍死了自己的愛徒紀曉芙),但莫七俠也不是師太那樣的性格和地位啊?!
崑崙派:掌門何太衝、太上掌門(書中原文如此)班淑嫻(既不淑,也不嫻,好反諷)夫婦忘恩負義、恩將仇報、懦弱猥瑣、膽小卑鄙、心性涼薄,種種不德,令人厭惡。
崆峒派:派中高手乘人之危,語氣輕薄,暗施偷襲,殊無君子之風。
華山派:敲黑板,重點來了。華山派掌門鮮于通,表面上是中年文士,眉目清秀,俊雅瀟灑,實則武功平常,詭計多端,骨子裡是個十足的陰險小人、恩將仇報的卑鄙無恥的奸惡之徒。早年對苗家女始亂終棄,胡青牛救他性命,義結金蘭,他和其妹胡青羊相戀,致女方懷孕,卻貪圖領導高位,和當時華山派掌門獨生愛女成親,胡青羊羞憤自盡,一屍兩命,他的師哥白遠,知曉胡青羊之事,「狠狠相逼」,被鮮于通施用「金蠶蠱毒」害死,嫁禍於明教。
…………
金庸小說中,一而再再而三地描寫掌門之爭,——例如丁敏君之於紀曉芙、周芷若:連上任掌門公開親頒遺命都不肯聽;《神鵰俠侶》中全真派的掌門人之爭(趙志敬利用「小龍女事件」脅迫尹志平【甄志丙】);《射鵰英雄傳》中丐幫的掌門位置之爭,.這還只是「射鵰三部曲」中的,其它金庸武俠小說中的「名門正派」掌門爭競故事,恕不一一例舉,請大家自行回憶歸納。——我猜想就是上面所說的這個道理,需要讀者自己去演繹推理,明了作者所欲表達而又不便明言的隱情與內幕。
【全文完】
[i] 也就是說六神將來會針對此課題專門作一論文,我想看看我對此情節的思考判斷與「主業是讀金庸」的、風光無兩的100000+號主有何異同,是英雄所見、惺惺相惜還是判若雲泥、謬以千裡,所以立文存證,以待對照檢驗。
[ii] 請參閱《紅樓夢》第五回《遊幻境指迷十二釵 飲仙醪曲演紅樓夢》,賈寶玉陪賈母等人應尤氏之邀,到寧國府花園賞梅,「一時寶玉倦怠,欲睡中覺」,來到秦可卿的臥房,便覺細細甜香襲人,看到壁上掛的是明唐伯虎的《海棠春睡圖》,兩邊是宋秦太虛(秦觀——作者注)寫的對聯,……案上設著武則天當日鏡室中設的寶鏡,一邊擺著飛燕立著舞過的金盤,盤內盛著安祿山擲過傷了太真乳的木瓜。上面設著壽昌公主於含章殿下臥的榻,懸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聯珠帳。床上物品隨便提了兩件:(可卿)親自展開了西子浣過的紗衾,移了紅娘抱過的鴛枕。所以「寶玉含笑連說:『這裡好!』秦氏笑道:「我這屋子大約神仙也可以住得了。」………… 還有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龍禁尉 王熙鳳協理寧國府》、第十四回《林如海捐館揚州城 賈寶玉路謁北靜王》中寫到:.寧國府前,府門洞開,兩邊燈籠照如白晝,烘烘人來人往,裡面哭聲搖山振嶽。「恨不能代秦氏之死」的賈珍,哭得淚人一般痛悼兒媳,評價可卿「比兒子還強十倍」,要「盡我所有」料理喪事。用的是義忠親王老千歲的潢海鐵網山檣木棺槨,花一千二百兩銀子為賈蓉捐了龍禁尉(御林軍護衛名額),提升了喪事等級。首七第四日大明宮掌宮內相戴權(諧音大權)(代表皇帝)坐了大轎,打傘鳴鑼,新來上祭。忠靖侯、錦鄉侯、川寧侯、壽山伯、鎮國公、理國公、齊國公、治國公、修國公、繕國公、南安郡王、西寧郡王、平原侯、定城侯、襄陽侯、景田侯、錦鄉伯、神武將軍等王公親貴、誥命夫人、王孫公子來弔唁送殯者如過江之鯽、恆河沙數。「如此親朋你來我去,也不能勝數。只這四十九日,寧國府街上一條白漫漫人來人往,花簇簇官來官去」,花錢如流水,場面大於天。出殯之日,隊伍浩浩蕩蕩,一帶擺三四裡遠,圧地銀山一般。北靜王親自路祭,秦可卿備極哀榮。
[iii] 按照著名作家劉心武的相關觀點與論著,還可參考高陽先生《紅樓夢斷》、《曹雪芹別傳》、《三春爭及初春景》等作品的分析,秦可卿的原型很可能是康熙的廢太子胤礽的兒子、被雍正封為理親王的弘皙的妹妹或女兒,曹家(賈家)因為是康熙帝的保姆家,所以支持嫡子繼位而隱匿撫養了可卿,或者是在政治投機中兩面下注,寧國府政治投資廢太子派,榮國府賈元春入宮為妃政治投資當朝皇帝派,哪派勝利賈家都可永葆榮華富貴。相關其他內容以及對於秦可卿去世前向王熙鳳託夢的著名情節的經濟金融學分析,亦請參閱拙作《信託多稜鏡》第二章《從「可卿託夢」說開去----論及中國傳統文化之信託基因》。
[v] 三十一(章)刀劍齊失人云亡:(張無忌、謝遜、周芷若三人)一路南行,進了長城,這日來到一處大鎮甸上;三十二(章):冤蒙不白愁欲狂:(張無忌、趙敏兩人)兩騎並肩出鎮,向南疾馳,……馳了一日,這天行了二百餘裡,途中宿了一宵,次晨又再趕道。
[vi] 書中寫到:……將到中午時分,朔風陣陣從身後吹來,天上陰沉沉的,灰雲便如壓在頭頂一般,又馳出二十餘裡,鵝毛般的雪花便大片大片飄將下來……
[vii] 按書中交待,從海津鎮出發去往靈蛇島用時6天,是在「初冬天時」,數日後在小荒島住了一個多月,回歸至東北航行路途又是一個多月。
[viii] 「人設」即人物設定,原本來自二次元,指動漫人物的外貌特徵、性格特點和生活背景。它給人物的調性圈定了範圍,人物得在設定的軌道內進行表演,現如今IT高度發達,信息爆炸成為「酷刑」的21世紀,只要你願意,微信朋友圈之類就是場24×7全天侯無休的直播室。你的朋友們利用這個舞臺用各種符號表演自己的劇本,塑造自己的理想形象,也就是在你面前展示、炫耀自己的完美人設,使你永遠在別人打出的浪花中撲騰,產生「為什麼別人都過得比我好」的焦慮,乃至抑鬱。
[ix] 有時候人物多到一定份上,就算是文學大師也無法在胸中同時裝得下,也會出現照顧不到、駕馭不了的局面,出現無法體現書中每個人的不同立場、「傾聽」和「表達」他們的聲音和訴求,關懷每個人的細微心事的情況。
[x] 宋青書是宋遠橋的「獨生愛子」,受到良好教育和悉心培養、寄予厚望的「官二代」,本質不壞,本來一片大好光明前途,他做夢也不會想到有一天會背叛師門,他對武當的路徑依賴太深、跳槽成本太高。然而一夕大錯釀成,悲劇發生,一「失足」成千古恨,被奸人挾持,一步步身陷絕境,是有些許令人同情可憐的人物形象。其實金庸先生對於此段情節和人物命運如何處理交待也是搖擺不定的,我就看到過關於青書之死的兩個版本:以前的版本是青書奄奄一息被抬上武當山後,宋遠橋不忍心手刃兒子,結果青書被張三丰一掌斃命,隨即革除了宋遠橋的掌門之位。更新後的版本是:……宋青書突然大叫「爹爹,爹爹!」想跳出軟床,向太師父及父親拜倒,一用力間,創傷迸裂,頭骨破碎,一口氣接不上來,就此氣絕。……宋遠橋撫著愛子屍身,又惱又悲,一時轉不過氣來,仰天摔倒。……細細品味,這個更改後的版本更為合理和人性化,也許更為細膩地刻畫了人物心理,更符合武當派複雜人事關係、局面形勢下的人物舉措行為,也為青書這個悲劇人物保留了一絲顏面和尊嚴。
拙作《信託多稜鏡》孔夫子網上書店二維碼直達
相關閱讀
人生感動時刻 ( 三)
跟你們港,退休是武俠小說裡最奢侈的事
跨省抓捕和跨省抓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