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翠山會在武當山上自殺身亡,固然是為三師兄俞岱巖的殘疾愛妻難辭其咎,他既難全兄弟之義又難償夫妻之恩,矛盾之際,自然只有自殺才可兩不相負。
然而,真正說起來,殷素素傷俞岱巖確實不該,但就當年兩人的立場而言,也未必就不可,況且在用毒針傷了俞岱巖之後,殷素素不僅向龍門鏢局託鏢送俞岱巖回武當,還一路跟隨護送,幫龍門鏢局打發了好幾撥對俞岱巖不懷好意的人。直到汝陽王的家將阿二等出現,殷素素武功不敵,這才導致了俞岱巖的殘疾。
有很多人認為俞岱巖抓著殷素素讓他受傷中毒不放,是沒有氣度心胸的表現,但是我們若從俞岱巖受傷前後的對比來看,也該能理解俞岱巖心中的怨恨。所以,俠客君一直認為,不要總是站在道德制高點上來說別人,要多設身處地、換位思考。
其實張翠山和殷素素從海外歸來之後,殷素素一直都沒有去見過俞岱巖,之所以那一天去見面,實在是為了武當諸俠欲用真武七截陣、讓殷素素代俞岱巖出手,去徵求俞岱巖的意見。若非事情異常緊急,俠客君認為以殷素素的智商和謀略,應該是可以避免與俞岱巖見面的。那麼,就此而言,那一天究竟是什麼事情導致了武當諸俠非用真武七截陣不可呢?
當日是張三丰百歲壽辰,但是張三丰為人隨和,從來也沒想過要宴請天下賓客。各大派不約而同來到武當,是武當諸俠始料未及之事,而他們同時到武當,替張三丰祝壽是假,找張翠山與殷素素詢問謝遜與屠龍刀的下落才是主要目的,各大派之中少林更是氣焰囂張要找張翠山興師問罪。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武當諸俠用計智激,讓少林應下了一戰定輸贏的方法,而如何一戰定輸贏呢?就是武當諸俠以真武七截陣迎戰天下高手。本來以小說對真武七截陣的描述,有六個人就綽綽有餘了,但是武當七俠義氣深重,不願獨獨落下殘疾的俞岱巖,於是就推殷素素當俞岱巖的替身。
也就是說,之所以那天火燒火燎地讓殷素素見俞岱巖,實在是形勢所迫,而各大派興問罪之師導致了這件事情的發生。否則,殷素素就算是以後和俞岱巖不得不見面,終究還有緩和的餘地,比如先稟明張三丰,讓張三丰來定奪。
照此來看,張翠山和殷素素之死,當日上武當山的各大派可謂難辭其咎。若按照尋常江湖規矩來看,這各大派是和武當結下了大梁子。
然而我們看,到多年之後,武當派還和少林、峨眉、崑崙、崆峒、華山一同遠赴西域圍攻光明頂。
都有了這麼大的梁子了,又再一次聯手,深究其原因,其實不然是武當派還是認為明教(用六大派的說法是「魔教」)是他們的共同敵人。張三丰雖然豁達,但是在張翠山死後,終究是對明教、天鷹教這些教派心存芥蒂,更不用說他門下弟子了。
殷天正心疼外孫張無忌,曾經派人送過禮物到武當來,但是武當沒收禮物還把送禮的人打了一頓,殷梨亭則更是因為不明殺未婚妻紀曉芙的兇手而對明教左使楊逍恨之入骨。所以,雖然逼死張翠山各大派都有份,但是從武當派的立場而言,他們終究還是認為張翠山會慘澹收場,都是因為娶了殷素素為妻。關於和各大派結梁子,其實也是像俠客君這樣的讀者才會這麼認為。
明教中人會被人稱之為魔教徒,本是官方的過度解讀。明教總是造反,無論是誰當政都不會喜歡這樣的一個教派,各大派或者是因為官方的以訛傳訛,或者是與明教的利益衝突,總之在他們的眼裡,明教是魔教、明教中人是魔教徒,雖然張三丰之流對殷天正這些極個別的人頗為讚譽,但是並不妨礙他們對明教整體的評價。
諸君以為何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