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一直被大家奉為養兒育女的金科玉律。
在21世紀的今天,身為父母的我們該如何看待這一觀念?到底要如何&34;和&34;呢?
我們這裡所說的&34;,並非是要男孩吃糠咽菜,憶苦思甜,讓男孩承受不必要的痛苦。
&34;是讓父母減少對男孩的嬌生慣養、包辦代替,讓男孩從小多一些經歷、多一些鍛鍊,培養他們堅忍的意志和頑強的性格。
每個男孩在成長之路上,都需要自立自強,需要承擔更多的責任,需要面對更大的困難,需要不懈地自我奮鬥。
也許,好多家長認為&34;養男孩,就是控制孩子的花銷,不要給他太多的享受,以免慣壞他,這樣的理解較為片面。
&34;養男孩更重要的意義在於對孩子意志、性格、心態的磨礪,以及對心智和體魄的鍛鍊。所以窮養的&34;是指逆商,也就是培養男孩經受逆境的能力。
&34;不是要刻意讓她過奢侈的生活,而是要發現她的興趣所在,從小培養她的品格與氣質,養成良好的習慣,開闊視野,培養獨立能力。
&34;的女孩,有禮貌、有智慧、見多識廣,很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什麼是真正值得追求的東西。等她到花一樣的年齡時,就不易被各種浮世的繁華和虛榮所誘惑。
女孩最應該培養的首先是善解人意,擁有一個好性格,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戒掉驕嬌二氣,不會玻璃心、禁不起批評,對幫助她的人心存感恩之情,如此才能成為一名優雅的淑女。
所以&34;的&34;應該是指豐富女孩的精神層面。
教養不分貴賤,無論富貴人家還是貧窮人家,教養都是每個家庭的父母送給孩子一生中最大的財富,能夠讓孩子成為一個受人尊重的人。
舉個就餐的例子,在筷子的使用禮儀方面,餐桌上的教養,就是不觸犯別人的感受,而且要讓自己和他人都有良好的感覺。
孩子生於貧窮之家,有了教養,他知道自己該如何立足現實和發展自我;孩子生於富貴之家,有了教養,他知道怎樣利用自己的優勢開拓未來。因此,教養,是培養孩子成材的靈魂,是教育孩子成長的基礎,是一個讓孩子在身心等方面得以全面發展的系統工程。
孔子曰:&34;。習慣培養的訓練,從一開始就要求蒙童&34;,然後&34;,從模仿轉化為&34;。
教養如何體現?從我們的一言一行中體現;教養怎麼做?從身邊一點一滴做起;教養如何傳?靠的就是大人向孩子傳,言傳身教最重要。
&34;。
比如,在和別人講話之前,先說&34;;
接受別人的東西,要說&34;;
吃飯時保持安靜,不要多拿吃不完的食物;
不要在公眾場合大喊大叫、到處奔跑;
還有,如何打招呼,如何微笑,如何讚美別人,如何保持人與人之間的適當距離等等,這些細微之處無一不在體現著教養。
教養是被家長和老師教出來的,而修養往往是指通過自身的學習而形成的結果。
每一個孩子都值得被愛,每一個孩子都需要學習,需要儘可能地接受教育,成為一個有教養的人。
有教養可以離幸福更近。在每一個孩子成人之前,更需要讓他明白人類社會的禮儀習慣和中華文明的優秀傳統。
願我們的孩子都能成為一個有教養、受人尊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