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能「過早」接觸這4件事,對娃傷害很大,很多父母依然在做

2020-12-11 旭日達達

人這一生當中要接受三種教育,即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而對一個孩子最重要的便是人生開始階段的家庭教育。正確的教育孩子,家長需要形成正確的養育觀念,掌握切合的教育方法,合理利用教育資源。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能贏在起跑線上,所以很多父母都會在孩子很小的時候讓孩子超前的學習一些東西。

但是你知道嗎?有很多事是不能讓孩子「過早」的去學的,對孩子的傷害會很大。

寶寶不應該「過早」接觸以下4件事:

1、過早不穿紙尿褲

有些家長認為紙尿褲價格昂貴,又屬於消耗品,於是就會提前就給寶寶拿掉紙尿褲,用手抱著寶寶上廁所。但這種行為會傷害寶寶脊柱和頸椎,影響寶寶的身體發育,同時也會干擾寶寶的睡眠質量。為了寶寶的身心健康,家長不要過早地戒掉寶寶的紙尿褲,否則會適得其反。

寶寶脫紙尿褲,最好在2至3歲。

2、過早學走路

人生的第一步是很重要的,因此,一定要教孩子走好。很多的父母認為孩子早早的能學會走路是孩子聰明的表現,所以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讓孩子去練習。但是,有關育兒專家就提醒父母,孩子走路過早不宜,因為孩子的骨骼和骨肉都沒有達到一定的承重能力,雙腿支撐起身體需要一定的力度,會影響到孩子的形體發育,孩子學走路不宜太早。

寶寶走路最佳的時間,應該是10個月之後,一般13個月左右,孩子就能獨自行走了。

3、過早接觸樂器

都說孩子的天賦應該從小去挖掘,興趣也要從小開始培養,但是你知道嗎?如果催促三四歲的孩子學樂器,一方面會抹殺孩子的學習興趣,甚至可能引起心理障礙。另一方面,5歲前,兒童骨骼、關節還未發育成熟,長時間練習樂器會影響手部骨關節、韌帶的生長發育。

5歲後,系統的音樂知識學習能開發寶寶的潛能,強化眼、耳、手、腦的合用,是開發大腦的高級「遊戲」。

4、過早進行記憶性學習

孩子花大量時間用在機械記憶上,思維容易變得僵化,不會自己理解和觀察周圍的事物變化。一些父母得意於孩子背唐詩倒背如流,但如果只是機械地記住讀音,而不理解其中的意思,反而容易阻礙孩子的思考能力。

總結:

6歲以後,再讓孩子去集中的學習一些記憶性的知識是比較好的。

雖然年幼的孩子還處在發育階段,有很多事情不能做,但是這個時候培養孩子的性格卻是關鍵點,研究表明6歲前是孩子性格習慣形成的關鍵時期,孩子85%-90%的性格、理想和生活方式都是這段時間形成的,那麼6歲前可以教孩子做哪些事呢?

獨立閱讀一些簡單的故事繪本,養成固定、自覺的閱讀習慣,流暢地把書中、生活中的故事向他人表述。

好的閱讀習慣能讓孩子靜下心來學習,更能開闊視野,形成正能量價值觀;而那些精美的圖書通過語言和畫面的雙重刺激,還會促進孩子語言、想像力和創造力及審美能力的全面發展。

優秀的孩子必定是見過世面的孩子,他們的背後一定站著一對有眼界有見識的父母。

有見識的父母,不等於有錢的父母。比如,給孩子買一本童書繪本用不了多少錢,但會讓孩子學習到很多知識。閱讀能夠活躍腦細胞,孩子喜歡閱讀,就更聰明!從小養成閱讀習慣的孩子,而且在孩子3歲半-6歲是孩子的閱讀敏感期,這個時期好好培養,有助於讓孩子形成終生的閱讀習慣

這套《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就很不錯,一套共有10冊。中英雙語繪本,對於家長啟蒙孩子的英語思維也有很大幫助。在3歲前,父母可以讀給孩子聽,當做睡前故事書。在3-6歲當做好習慣養成的故事書,用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養成好性格。

這套繪本共有10本,分別是《我能保護我自己》、《勇敢做自己》、《做最棒的自己》、《我是誠實守信的好孩子》、《我不隨便發脾氣》、《我們都是好朋友》、《好孩子懂禮貌》、《分享是我快樂》,《媽媽我能行》、《養成好習慣》都是從不同的角度教會孩子學會表達。

人生就好像是一次旅程,成為一家人是緣分。雖然我們在不同的生命起點登上「列車」,因著永遠無法解除的血緣關係,而坐在一起,兒女會長大,父母會衰老,做為父母,應盡我們所能,給予孩子一個好的起點和平臺,讓孩子能夠到那更廣闊的天空去有所作為。

點擊下方,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孩子不能「過早」接觸這4件事,對娃傷害很大,很多父母卻正在做
    孩子不能「過早」接觸這4件事,對娃傷害很大,很多父母卻正在做!孩子不宜「過早」接觸的4件事,對娃傷害大家長要知道2歲左右的孩子,他們的肛門括約肌沒有發育成熟,如果過早的如廁對娃的傷害非常大,而且容易對腎臟造成損害,所以,我們不能過早的停止紙尿褲的使用。
  • 孩子不能「過早」接觸這4件事,對娃傷害很大,很多家長依然在做
    人這一生當中要接受三種教育,即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而對一個孩子最重要的便是人生開始階段的家庭教育。正確的教育孩子,家長需要形成正確的養育觀念,掌握切合的教育方法,合理利用教育資源。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能贏在起跑線上,所以很多父母都會在孩子很小的時候讓孩子超前的學習一些東西。
  • 孩子不能「過早」接觸的4件事,多數父母正在做,對娃傷害很大
    >「加速」,通過自己的手段來激發孩子的大腦潛能,最終達到父母的預期值,不過,有些事情對於小寶寶來說不能操之過急,寶寶不能「過早」接觸的4件事,很多父母正在做,對孩子傷害很大。」接觸的4件事,對娃傷害大1、 過早學走路我們經常會聽到家長群議論說誰誰家孩子走路比較早,說這樣的孩子比同齡人更聰明,所以,有的家長為了不被落下,每天都鍛鍊孩子走步,甚至都不管孩子累不累。
  • 寶媽經常讓娃「過早」做這4件事,對娃傷害真的很大
    導讀:寶媽經常讓娃「過早」做這4件事,對娃傷害真的很大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寶媽經常讓娃「過早」做這4件事,對娃傷害真的很大!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這12件事千萬別讓孩子過早接觸,父母必須知道
    我們常常會聽到一句話:「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現在有很多父母特別心急,他們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不斷「加速」,總想儘早激發寶寶潛力,完成一些超過同齡人的事。但有許多事對孩子來講,其實是「不宜過早」嘗試的。
  • 這「3件事」別讓孩子過早接觸,容易影響專注力,家長別大意了
    在中國式教育裡,父母們認為很多事情對於孩子來說都是越早接觸越好,只有當孩子越早接觸和了解一些事物,孩子才能領先於同齡人。但是有些事情越早接觸卻反而會影響到孩子的專注力。每位家長都期待能培養出孩子的超強注意力,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們卻往往忽視了這3件事,如果孩子過早接觸這3件事,那麼不僅會影響孩子的專注力,孩子的大腦發育同樣也會受到影響,所以家長們千萬別大意了。
  • 父母最不能在孩子面前做的四件事!
    父母的行為是孩子的標杆,是孩子心理髮育的影響指針。 父母之間有些事,要經常在孩子面前做,比如表示恩愛、互相呵護、關心。但有些事,卻絕不能當著孩子的面做,必須要避諱孩子。 孩子的心靈既敏感、又脆弱,孩子的觀察力和認識能力是很強的,往往超出大人的想像範圍。
  • 寶寶1歲前,不能"過早"做4事,對娃傷害很大,很多家長還在做
    王麗急切的諮詢醫生問有沒有什麼補品可以讓寶寶快速的好起來,一聽到這話,醫生訓斥道,&34;王麗一家人聽了愧疚不已,醫生看到這家人還算聽勸,語氣也緩和了一些,給寶寶開了一些外擦弱激素藥膏以及抗過敏的藥物,好讓孩子消疹;然後給了一些益生菌,進行腸胃的調理;囑咐他們回家後注意寶寶的日常護理,注意用溫水洗澡,避免皮膚受到刺激,可擦寫潤膚劑,讓皮膚保溼,並形成隔離油膜減少外界的刺激
  • 這4項運動,過早讓孩子接觸反而影響身體發育,但很多父母都在做
    很多父母為了孩子能有一個健康的體魄和完善的發育,都會大費周折去幫孩子報運動班,於是遊泳、輪滑、跳舞、跆拳道…這些培訓班的門口總能看見父母帶領孩子的身影。以下4項運動,這4項運動,過早讓孩子接觸反而影響身體發育,但很多父母都在做:1.跳舞跳舞不僅能鍛鍊身體還能培養藝術氣質,因而很多家裡有女寶的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夠學習跳舞從而擁有一技之長,但一般情況下孩子學習專業舞蹈的年齡在7-10周歲。
  • 新手媽媽,請不要過早的讓寶寶做這4件事,對寶寶傷害很大
    但有些事情過早的讓寶寶去做,真的好嗎?有句話叫做「過猶不及」,凡事太過了就必然會帶來負面影響,下面芽芽媽就說一下寶寶不宜過早學習的四件事。2過早把尿過早給寶寶把屎把尿,早就已經被列入育兒陋習了,可是還有一些家長在做這件事情,而且他們也不覺得自己有錯,每當有人提醒時,他們還會反駁:「以前的孩子都把屎把尿,也健康長大了,怎麼現在的孩子這麼金貴?」這就是典型的憶苦不思甜,既然時代在進步,育兒的方式也要進步。
  • 3種運動,孩子不宜過早接觸!對身體發育危害很大
    但是父母沒有考慮到孩子的生理髮育並未完全,如果按照大人的鍛鍊習慣,可能會對他們的成長不利。過早接觸這些運動,反而對身體傷害特別大。針對這些不適應孩子提早接觸的運動有如下幾點:1、專業遊泳現在會遊泳的孩子並不多,有些家長抓住這一點,認為自家孩子掌握這門技巧,就可以參加遊泳比賽,這個還能在同齡人裡面略勝一籌。
  • 沒上幼兒園之前,千萬別讓孩子接觸這4件事,可能對寶寶造成傷害
    其實很多學者表示過,小傢伙在6歲之前,就應當是以玩耍為主,因為他們在玩耍的過程中也會有所收穫,而過早地讓小傢伙們接觸知識的學習,其實算是一種悲哀。那哪些事情不能過早讓孩子接觸呢?不少父母對於小傢伙的唐詩背誦洋洋自喜,其實這類機械記憶,不懂得其中意思的方法,只會阻礙小傢伙們思辨力的發展。家長在引導他們學習的時候,可以做到從熟知的事物開始,如更貼近於有生活場景的詩詞,這樣孩子更能理解其中的意義,還可以同他們一起誦讀,可以採取做遊戲的方法,比賽誦讀的快慢。而如果小傢伙們有問題,家長也一定要及時回答,這樣才能加深他們的理解。
  • 家長常做的這4件事,正在傷害寶寶的視力
    全因父母做了這件事小曼今年才2歲半,媽媽發現孩子總是習慣性的皺著眉頭、眯著眼睛看人;仔細觀察了一段時間,發現這種症狀一直都有,於是就帶著小曼去醫院檢查。檢查結果顯示,才2歲半的小曼,近視竟高達900度!
  • 寶媽過早做這件事,容易傷害寶寶的脊椎
    在一個家庭中,寶寶是愛的結晶,是父母生命的延續,每一步都會被父母呵護備至。而關於寶寶的健康,更是家長最關心的。嬰幼兒正處於長身體的快速階段,會有很多注意事項,就比如說脊椎問題。脊椎作為身體的龍骨,若收到傷害,會耽誤到寶寶長個,影響寶寶的外在形象。
  • 父母離婚,對娃的傷害很大?做到這4點,孩子健康成長
    這件事讓小區裡的住戶都覺得很不值得,因為孩子的爸爸在妻子二胎坐月子的時候出去嫖娼,被派出所抓了現行。很多名存實亡的父母都認為,只要維繫這婚姻的形式,維護好父母雙全的假象,就能降低對孩子的影響。與其這樣,真不如及時以適當的方式告訴孩子,並向孩子解釋父母離婚的原因,同時告知他——即便父母離婚了,自己仍然會肩負做家長的責任,永遠愛孩子。
  • 這「3種運動」孩子不適合過早接觸,影響娃發育,父母別急於求成
    文/麗麗育兒達人相信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能有出息,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在養育孩子的方式上,喜歡去「精細養」孩子,讓兒女去學習各種才藝,比如說跳舞、畫畫、彈琴等,別人家孩子會的,自己家的娃也必須都學。這就導致孩子在小小的年紀,就承受著與年齡不符的壓力。
  • 不要讓孩子過早學習的三件事,兒科大夫強烈反對,對孩子傷害大
    父母在教育孩子時,讓孩子學習各項技能和培養各項能力固然沒有錯,但有些事對孩子來說,不應過早的學習,孩子在合適的年齡學習合適的能力,才會有助於孩子的身心發展。其中,3件事家長是不應該讓孩子過早學習的。孩子在未滿5歲前,讓孩掌握寫字還是有困難的。孩子小,手部關節骨化過程還未完成,手部肌肉力量有限,是不能持久用力的,這時孩子的手、眼、腦協調能力也很差,如果非得讓孩子去寫字,畫畫倒是不錯的選擇,可以讓孩子在紙張上自由地去塗畫。學習寫字是孩子上小學後的事,不應該在幼兒園就讓孩子去學習。
  • 寶寶過早坐立可能引發很大傷害,正確學坐,家長要做好這4個步驟
    每個寶寶出生,父母家人們都寄予著很大的期許,寶寶的第一次翻身,第一次微笑,都能給我們帶來很多美好。有的媽媽甚至將寶寶的每天的動態和每月的變化都做成影集,記錄寶寶的成長瞬間。尤其是寶寶第一次會翻身,第一次可以自由坐立,媽媽們別提多高興了,但是有時候千萬不要「拔苗助長」。
  • 冬天帶娃常做這4件事,孩子抵抗力差且易生病,父母早知早受益
    導讀:冬天帶娃常做這4件事,孩子抵抗力差且易生病,父母早知早受益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冬天帶娃常做這4件事,孩子抵抗力差且易生病,父母早知早受益!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父母,最不要在孩子面前做的四件事!
    答案:點擊上邊藍色字體關注《每天學財商》 父母的行為是孩子的標杆,是孩子心理髮育的影響指針。 父母之間有些事,要經常在孩子面前做。比如表示恩愛、互相呵護、關心。但有些事,卻絕不能當著孩子的面做,必須要避諱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