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漫長假期的結束,一個嶄新的新學期呈現在了廣大家長和孩子們的面前,這本是令一些家中久呆的學生、家長甚至老師高興的好事情,但也帶來了一些麻煩,比如不少學校用所謂的「補進度」,「恢復性訓練」等理由來開設一些不必要的收費項目,使得不少家長甚至是被逼「做業績」的老師都苦不堪言。對此教育部「重拳出擊」,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和矽法教育收費管理的意見》,解決學生家長最關心的問題,使得收費項目得到了明確!
據了解,這次的意見是針對此前收費管理的一次補充,因為中國各地的教育事業發展並不平衡,所以相應的收費體制和執行監督過程中依然還存在不少問題,需要對一些新出現或者沒有得到有效解決的問題進行深入研究並提出修改意見。這次意見從多個方面針對現行的收費制度和收費模式進行了規定,完善了教育收費政策、健全了教育收費管理制度、加強了教育收費治理,給地方提供了相應的執行依據和執行標準。
完善教育收費政策,要從幾個方面入手,首先自然是最為基礎的九年義務教育,對於國家 來說,該制度意味著人才的基礎發展和人員的流動。在這一點上,這次的意見明確規定了嚴格隨意擴大免費教育政策的實施範圍、嚴禁收取與招生入學掛鈎的捐資助學款,杜絕了不少地區為了區分生源而故意要求收費的情況。另外,在非義務教育階段,意見要求各地區「開源節流」,健全成本分攤費用;值得關注的是,港澳臺僑學生的收費標準在意見中也被認定為同內地學生統一收費標準,而國際學生的收費標準則需要避免惡性競爭。
健全教育收費管理制度從根本上說就是做好引導工作。由於中國本身的制度發展與全球各國都不相同,所面臨社會環境相比絕大部分地方也更為複雜,因此,在實際的辦學中,採取「老生老辦法、新生新辦法」。同時,鼓勵各地區結合本地實際,通過聽證會和公辦學校收費公示制度等有利於信息公開透明化的措施,來保證學生入學繳費「明明白白」,防止擅自增設收費項和收費範圍。當然,更為重要的是,地方需要有一定的「創新意識」,在徵詢各地意見後,探索更多可行的方式,以提升各地的收費透明度。
更為重要的就是加強教育收費治理,這也是很多地區普遍存在問題導致收費管理混亂的地方。意見指出,落實教育收費監管責任是最為重要的,按照「誰審批、誰負責」的原則,將所有的教育收費納入目錄管理,方便追責。對於不少非營利性民辦學校和中外合作辦學學校來說,存在著相當多的以「非盈利為名,行盈利之實」的情況。同時還要通過加強違規收費行為的查處力度和懲罰措施來震懾違規收費者的行為,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是進行更為有效的精細化管理的必要條件。
對於學生家長來說,教育收費本質上就是教育成本,這對於家長選擇學校或者是學生選擇人生方向都有很大的影響;從國家角度來考慮,教育是國家培養人才最直接也是最持久的方式,而義務教育則是保證人口基本素質的必要條件,中國高速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作用。因此,在完善基礎義務教務制度的前提下,加強教育收費的改良和監督,讓更多的人能夠靠「讀書改變命運」,才能在未來改變中國的命運,這不僅是家長最關心的問題,更是國家和社會最為關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