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龍草
有句俗話說「女大不避父」,是指女兒雖然長大了,但在情感上不需要避開父親。
因為有了父親的「神助攻」,女兒在戀愛、結婚和職業發展等人生大事上,都將獲得強大的力量。
所以,在女孩的成長過程中,父女之間好好溝通極為重要。
特別是成年後的女兒,應主動溝通,既當好父親的貼心「小棉襖」,又讓父親擔當好自己人生的「定海神針」。
女兒與父親怎樣溝通才好?
我們可以從心理學的角度,找到最適合的方法。
01
清楚溝通的基本認知
溝通的目的,是讓對方達成行動或理解你所傳達的信息和情感。
溝通的品質取決於對方的回應。
真正良好的溝通,一是要聽對方想說的;二是要說對方想聽的。
當你有了這個基本的認知,就會發現「溝通」顯得簡單直接多了。
電影《完美的陌生人》中,男主角洛克的女兒索菲亞,24歲,正在談戀愛。
一天傍晚,索菲亞外出與男朋友約會。
洛克見女兒緊張又興奮的樣子,送給了女兒一件約會的「禮物」,讓女兒放輕鬆些。
沒過多久,索菲亞給洛克打來電話,說自己遇到了一件棘手的難題。
她說男朋友父母今晚外出了,他強烈地要求自己到他家裡去。
電話中女兒的聲音顯得有些激動:「爸爸,我該怎麼辦?不去,我擔心他會因此而不開心;如果去,心裡又覺得很忐忑。」
洛克思考片刻,鄭重地說:
索菲亞,這是你人生中一個重要的時刻,是你會銘記一生的事情,它不僅是你明天和朋友聊天的談資,如果你以後想起,無論何時回想起來,這件事都會讓你嘴角帶笑的話,你就去做吧!但如果不想,或不確定,那就算了,因為你還有大把的時間。
索菲亞聽後,對洛克說道:
爸爸,謝謝您!當我看見您給我的約會禮物是保險套時,我感到有一絲羞恥。現在,我懂了,我會認真考慮後再作決定。
這對父女的對話,許多觀眾看了都很感慨,紛紛點讚。
如果我們在溝通之前,都能夠像洛克和索菲亞一樣:
父親知道女兒正處於戀愛期,其內心需求是想獲得支持和指導;女兒也了解父親的擔心,明白其內心需求是確認女兒是否快樂和安全。然後再採取直接坦誠的方式,溝通就會既輕鬆又有效。
可見,正確認知溝通的目的,認知雙方的真實需求,是良好溝通的基礎。
02
掌握溝通的三個技巧。
第一個技巧:善於傾聽。「法蘭西思想之王」伏爾泰曾說過,耳朵是通向心靈的路。
卡耐基也曾說過:一雙靈巧的耳朵勝過十張能說會道的嘴巴。
學會傾聽是一種重要的能力。
一個懂得傾聽的人,更容易走進人的心靈。
「此時無聲勝有聲」、「一切盡在不言中」,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當然,在傾聽的時候一定要專注,用適當的表情、動作、語言表達與對方的互動,不要輕易打斷對方。
就算是親如父女之間,也需要關注彼此的感受,不能自以為太親密和熟悉,而表現出無所謂、敷衍,甚至不屑、厭煩的情緒。
第二個技巧:換位思考。換位思考,是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的一種處理人際關係的思考方式。
在溝通中,要具有同理心。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不高興不喜歡的,不能要求別人去接受。
特別是父女之間的關係,父親不能高高在上,女兒也不應排斥長輩,加大雙方的「代溝」。
以成年人的身份,平等相待,互相多一些理解、信任和包容,有利於良好的溝通。
第三個技巧:積極回應。心理學有一個「反饋效應」實驗證明,良好的溝通來自對方熱情的回應。
及時的反饋和積極的反饋,都能讓對方感受到被尊重,被重視,從而提高溝通的效果。
所以,在聽清對方想說的話,明白其內心真實需求之後,用對方樂意的方式,表達你的態度。
比如幽默、熱情、親和、友善、嚴肅、莊重。
不管是女兒,還是父親,既然是熟悉且親近的人,就用相互舒服、容易接受的方式溝通好。
03
學會良好溝通的五種語言。
美國著名婚姻家庭專家蓋瑞查普曼博士認為:很多人成長的家庭管教嚴厲,無論多麼努力,父母的誇獎都很吝嗇。這樣的孩子成年後,會有比較嚴重的自信危機。對他們而言,被欣賞與讚美,勝過其他。
經過20多年的研究,他歸納了五種愛的語言,對於親密關係的雙方溝通有著積極的作用。
這五種愛的語言分別是:肯定的言詞、精心的時刻、接受禮物、服務的行動和身體的接觸。
同樣適用於父女之間的溝通。
前段時間熱播的電視劇《以家人之名》,其中李尖尖與父親之間,充滿了愛的溝通方式,令無數人羨慕不已。
李尖尖小時候,在地上畫畫,天真地問爸爸,李爸會蹲下來笑著對女兒說:尖尖畫得真好!
李尖尖問起自己的媽媽是不是死了?李爸告訴女兒:媽媽去海上當仙女兒了,等到尖尖成羅鍋老太太的時候,我們就會和媽媽相聚。
因為李爸從小就總是用肯定、親切、鼓勵的語言與女兒溝通,使尖尖在愛的包圍下長大,所以她從來不缺安全感,養成陽光、樂觀而自信的性情。
李尖尖成年後,與李爸的溝通也非常直接、坦誠。
尖尖交男朋友的事,尖尖與凌霄戀愛的事,李爸相親的事,李爸喜歡賀子秋媽媽的事……
什麼秘密、隱私,父女之間都能吐露心聲,給予理解和信任,讓人覺得溫暖又貼心。
仔細觀察,李尖尖與李爸溝通和相處的日常,愛的五種語言無時不在:
肯定的言詞——尖尖與李爸交談的言語幾乎都是相互肯定,沒有紅過臉,也不曾去否定對方;精心的時刻——在生日、春節等重要的時刻,一家人聚在一起,總是很有節日感;接受禮物、服務的行動——李爸為尖尖做各種好吃的飯菜,尖尖為爸爸買東西,禮物和服務的行動一直都不缺少;身體的接觸——尖尖與李爸既是父女,也像朋友,粘膩撒嬌也時時有之。
正如蓋瑞查普曼博士書中所說,愛的語言,是溝通的最好方式;而溝通的最好效果,就是傳遞愛。
結語
都說女兒是父親前世的「小情人」。
當女兒漸漸長大,父親慢慢變老時,
別讓性別、代溝、成見等一切因素成為父女之間的隔閡。
如果你也有關於父女關係存在的問題,
不妨學習良好的溝通方式,讓父女關係更加親密。
人生趁閒時,看書追劇,詩與遠方,隨心而遇,如果你也喜歡這樣的生活,請關注我,與我一起享受這美好的#獨處時光#。
Hi!我是龍草,2020遇見更好的自己,
用心生活、用力工作、用情寫文,
願以愛傳遞溫暖,文字解語人生。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