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學期來讀佛學院,隔上一段時間師父就會問問:「上學上得怎麼樣呀?」每次都是回答:「師父,挺好的。」 師父就會接著說上一句:「恩,還是要上學讀書的。」
對,就是這句「還是要讀書」!
上了20年學,早就已經很厭倦了,然而書還是沒讀夠的。甚至越讀越會發現,讀書是讓我們知道這世界還有許多未知,我們還應該「知」,比如金獅子。
記得第一節《華嚴經金獅子章》的課程,聽得不明所以,不僅摸不著邊,連自己都墜入雲裡霧裡,心裡還嘀咕著「咦,安居時不是誦過《華嚴經》呀,怎麼沒印象裡面有金獅子這麼一章呢?」別笑(嚴肅臉...)「華嚴經金獅子章」不就是應該這麼望文生義的嘛。然而卻真真應了那句老話:沒文化真可怕!更讓人可怕的是這課居然得自己講,全班19人,每人講一部分,我排最後一個,講第十章「入涅槃」。
準備階段,越來越發現也不能斷章取義,何況前九章不了解,這涅槃恐怕也入不了呀,於是乎就各種整本書的查資料,做筆記,最重要的是整理思路,聽課聽思路嘛,從前老師的這句話我深深印在了腦海,並奉為聽課圭臬。終於從收集、綜合等等的書越讀越厚階段完結後,進入了越讀越薄的消化吸收階段,這也就是現在這篇圖文的由來,可以說這篇圖文不過是一份自我的讀書報告,記錄了我自己在研讀金獅子過程中的思路與理解,雖然恐怕其中會有很多的不當,也擔心開口亂道野狐禪的果報,但仍然選擇分享於此,希望大家能夠不吝賜教,如有不當,也讓我能有機會了解認識到不足,進而再繼續讀書,繼續改正。
《金獅子章》的由來主要是因為一代國師法藏法師為女皇武則天講授《華嚴經》,可她聽得一頭霧水,於是法師以殿前的金獅子來做比喻,為其闡明華嚴精深的思想。
金獅子是由工匠採礦淘沙而得金,燒融灌模而鑄像,開鑿銷切而鍛造.是諸多因緣和合而成的。用《金獅子章》的文字說就是金獅子是沒有自性的,它是藉助金子的材質,工匠的條件因緣和合而成的,用這些金子也可以做成金牛金狗或者耳環戒指。(詳見原文第一、二章)
當工匠用金子做成獅子後,我們一看就知道這是金獅子,為什麼呢?因為在我們心中原本就有了獅子的概念。那麼這個獅子的概念就是我們以往累世以來遍計所執的一個結果。又獅子本來沒有自性,是因為工巧匠的因緣,幻現出了一個假相,這個假相遮蔽了我們的雙眼,因此叫幻有,也叫似有,因為它不是真實的,是依靠其他條件而生起的。金子呢,法藏法師用它來表示我們的佛性,是圓成識的。(詳見原文第三章)
但是說到這裡大家不要以為那好了,金獅子是虛幻的,條件和合而成的,那金總是不變的吧。實則不然,金的相對穩定性只是與金獅子相比較而言的,與之相比更穩定,而金子自己本身依然是在一定條件下才存在的,是通過金獅子(或什麼別的東西)的形象表現出來的。金獅子是金做的,離開金哪有金獅子?同樣,離開金獅子,金性也就無從表現了。也就是說,金是理,獅子是事,理事是一如的。(詳見原文第四、五章)
金獅子是一種條件因緣下聚合而成的物件,在這些因緣下,它聚足了各種成分,這是金獅子的「總相」(即金獅子這一整體形象),同時也可以看出眼、耳、鼻、舌、身等各個組成部分,這些就是「別相」;由眼耳鼻舌身相互依持和合成一個共同體金獅子,所以金獅子又是「同相」,眼耳鼻舌身雖然相互依存又彼此不同,所以它們是「異相」;另外,因眼耳鼻舌身生成獅子,所以金獅子又稱為「成相」;組成它的眼耳鼻舌身必須保持自身的獨立性、排他狀態,故而稱為「壞相」。這三對(總別、同異、成壞)法藏大師視為平等,並進而推論宇宙萬物一切事物都六相圓融無礙,調和統一的,就好比一棟房子有六個門,我們從任何一個門都能進到房子裡面。(詳見原文第八章)
上面說到六相如一棟房子的六個門,那金獅子裡面實實在在說到門的另外有一個章節專門介紹:「勒十玄」,就是勾勒了十個玄門。為什麼叫門呢?門就是方便,就是路徑。這十個門分別是:
1. 同時具足相應門:就是說獅子的六根與金性是同時成立的,可以說,沒有金就沒有金獅子,沒有金獅子,金也沒有辦法表達。
2. 諸藏純雜具德門:這個意思不恰當的類比就如同「一葉知秋」或者「牽一髮而動全身」,是用來說明重重無盡,事事無礙的宇宙間事物的存在關係。法藏法師用鏡子來為女皇做說明,每一面鏡子都包含其他就面,鏡子無盡,鏡中的佛像也就不可窮盡,整體就會呈現出一個重重無盡的世界,這個世界就是華藏世界。
3. 一多相容不同門:這個門就比如獅子既是一個事物,他身上的眼耳鼻舌身又分別是多個不同的事物(如前面六相所述),然而這一個獅子與其身上多個不同的部位雖然一、多不同,卻是對立統一的一個整體。《華嚴大疏》上說:「若一室之千燈,光光相涉」。法藏法師為了讓武則天聽懂《華嚴經》,就在八角亭的每一邊放一面鏡子,在每面鏡子的前面放一盞燈,當武則天在每一面鏡子裡看到無數盞燈光光相映,並且有無數個自己在鏡中時,當下明白了理事無礙、事事無礙、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道理。
4. 諸法相即自在門:這個門說的是如果把金塊熔化,就變成了金水;同樣的,金獅子也可以熔化成金水。這就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不管是金還是金獅子,都是性空的(空不是沒有,而是說沒有自性,是需要一定因緣條件才能存在的)。獅子的每一根金毛都是金做的,這個金就表示我們的佛性,也就是說,世界上森羅萬象的事物,都是如來藏的表現。可以用金做成大獅子,做成小獅子,也可以做成耳朵或者眼睛,還可以做成獅子毛,一和多互不妨礙,佛性妙用無方。
5. 秘密隱顯具成門:這個門呢,有更形象的一個比喻就是月亮,我們可以看得見的月亮,發亮發光的一面就是顯;我們看不見的,不亮、發暗的一面就是隱。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如果你望獅子看的時候,獅子就是顯,金就是隱;望金看呢,金就是顯,獅子就是隱。
6.微細相容安立門:這個門呢,就相當於用琉璃瓶裝芥子來做比喻,琉璃瓶是透明的,芥子很小,可以放很多,各個芥子統一於琉璃瓶子,又分別是獨立的個體互不妨礙,相容安立。
7.因陀羅網境界門:略,這個就如前面鏡子那個比喻。
8.託事顯法生解門:這個門基本也可以略過了,因為也是前面說過的,依託金獅子這樣一個事物來顯示金性這麼一個理法。但其實從究竟意義上來說連這個金性也不過是一個事相,只是為了說明這麼一個道理不得不用了「金」這麼一個詞來表示而已,所謂得意而忘言。
9. 十世隔法異成門:了解這個門只要知道十世怎麼來的基本就了解呢,那十世怎麼來呢?見下圖(此門都沒用著查資料,來自睡在我下鋪的大師,他的一幅圖我就明白了,相信機智的您也能~)。
10. 唯心迴轉善成門:這個門的總結起來就一句話「三界唯心,萬法唯識」。
下面敲黑白,畫重點,《金獅子》前八章內容我總結一下基本就下面這一句話:其實總體就是描述了一切諸法皆具有的一種狀態,比如我們叫做ABC,那麼這個ABC是因緣聚合而成的,是緣起緣滅、沒有自性、無生無相、不生不滅的。但是這個假和而成的ABC呢,在它假和的這個狀態下,從不同的方向看,它又具有了三個性狀(三性)、六種相狀(六相),以及可以通過十個方面來認識這一狀態(十玄門),從而進入《華嚴經》所描述的廣博之玄海,或說萬物同體,重重無盡的華藏世界。~ over~別等了,就這麼一句話,對了忘記說,其實是前七章(華嚴五教小始終頓圓一章除外)
既然明了了緣起之法、色空之道、無生無相乃至三性是怎麼回事,也知道了六相與十門,那麼就可以看出其實以上八章都是屬於了解世界,增進自我認識,自利益的部分。而我們都知道「佛」是覺者的意思,「覺」又有三個層次,那就是自覺、覺他、覺行圓滿。所以現在通過上述的「自覺」階段後,就來到了第九章的「成菩提」,覺他的階段。
那麼什麼叫成菩提?怎麼成菩提呢?《華嚴經》說:「一切眾生而為樹根,諸佛菩薩而為花果,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諸佛菩薩智慧花果」。
成菩提不是為了自我受用,其唯一價值在於度眾生。如果說一個人證了菩提,每天住在山裡,躲在洞裡,是挺法喜充滿,是有禪悅為食的,自己是美得很,但卻不管別人死活,那麼這樣的人(我個人淺見)或者說這樣的佛(已經成菩提了麼)我想與眾生也沒有什麼利益,與國家社會也沒有什麼幫助。不過是一朵插在瓶子裡的蓮花,脫離了成就他的淤泥,不僅忘恩負義,而且終究也是沒有持久生命力的(這讓我想起雷鋒同志那句話:「一滴水只有流入大海才會永不乾涸」,畢竟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您說是吧?)
好了,第九章之後,也自利了,也利他了,那麼就來到最後的覺行圓滿,成佛入涅槃了。到了這個時候,那麼不論是獅子(或者說月亮、筌、船.)、還是金子(手指、魚、彼岸.),就是說所有這些虛妄的幻相也好,還是真實的理體也罷,這些統統都可以捨棄了,都可以空掉了,人法都可以俱忘了,就是《勸發菩提心》(我最喜歡的一篇文章)裡的那句話了:「以虛空之心,發虛空之願,行虛空之行,證虛空之果,亦無虛之相可得。」
其實之前一直在準備第十章入涅槃的部分,因為我被分配到講這一部分,但是有一天被法師提起來,讓回答十玄門有哪些,我一點印象都沒有(前面同學講的時候基本都在準備自己的材料,好吧我得承認也有開溜或偶爾睡覺),總之就是沒答上來就是了,然後就意識到自己這樣是有點太功利性,格局太小了,只專注在自己的那部分內容上,甚至如果沒有通篇的認識與了解,沒有整體的「廣」來做基礎,那麼對自己那一章的把握恐怕也很難周全,是不是能做到真正的「專」也是個待定的問題。所以下定決心整體研讀、學習了這篇文章,可以說這篇圖文就是我自己閱讀、學習的一份筆記,記錄自己的思路與理解,雖然恐怕有很多的不當,更擔心開口亂道野狐禪的果報,但仍然選擇分享於此,希望大家能夠不吝賜教,如有不當,讓我能有機會了解認識到,進而再繼續讀書,繼續改正。
~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