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鄉村真美麗

2020-12-22 湘湘愛旅行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鬥芳菲。」

從天上看,滿眼油綠,有山有水,山清水秀,風光旖旎,被譽為廣州「母親河」的流溪河貫穿而過,100多個大小湖泊星羅棋布,180多萬畝青山疊翠……青山綠水連成一篇綠色的詩篇。

關鍵是還有在田野上行走的觀光列車——稻田小火車開向綠油油的稻田,旁邊是碧綠色的流溪河水……

民宿屋簷下燕子媽媽勤勞給幼鳥找蟲……

我們的鄉村真美麗!

隨著疫情緩和,廣州周邊鄉村成了市民度假首選地,從化的鄉村特色景點客流恢復,處處煥發生機!

五一長假,廣州從化豔陽高照,白鷺翻飛,遊客們在從化米埗稻喜灣溫泉民宿小鎮盡享鄉野田園風光,網紅小火車穿梭於稻田之間,大人小孩都樂在其中。衛生工作也比較到位,除了登記量體溫查健康碼外,排隊時工作人員會不時提醒間隔等待,每次客人坐完,工作人員還會用稀釋的84消毒液噴灑小火車的座位。

眼下,鄉村休閒旅遊儼然成為了一種熱門的旅遊形態,利用當地的綠色生態資源優勢,打造農旅融合田園綜合體,助力鄉村振興。

【來源:金羊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浙江海鹽:美麗鄉村轉化為美麗經濟
    豐義村僅僅是海鹽縣美麗鄉村建設的一個縮影。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從海鹽縣委組織部了解到,海鹽縣以黨建為引領,以改革為突破口,開展「五星達標,A級創建」三年行動計劃,堅持全域秀美,開展農村全域整治,因地制宜建設「一村多景」,推動鄉村「盆景」變「風景」,實現美麗鄉村轉化為美麗經濟。
  • 「我們的校園真美麗」——甘肅臨夏縣改善鄉村學校教育教學條件見聞
    原標題:「我們的校園真美麗」——臨夏縣改善鄉村學校教育教學條件見聞學生們正在漫路中心小學校園裡開心地玩耍。2014年,為改善鄉村地區辦學條件,均衡教育資源,縣裡實施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項目,先後新建了教室和塑膠操場,配齊了電子白板、實驗室、電腦室等多功能教學設施,解決了教師生活用房,學校面貌煥然一新,辦學條件顯著改善。
  • 康縣:美麗鄉村的幸福生活
    號文件全面安排部署農業農村和美麗鄉村建設工作,以人民群眾如何擺脫貧困,如何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作為不斷奮鬥目標,將全面建成特色鮮明的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康縣美麗鄉村,奮力譜寫新時代鄉村振興的康縣篇章。
  • 仿古路燈扮靚美麗鄉村
    「春節前,我們要將這些路燈全部安裝完工,並投入使用。」路燈安裝工程公司的工人們,正在冒著嚴寒,起早摸黑,在金盆村道路沿線抓緊時間安裝路燈。 走進冶溪鎮金盆村,一排排靚麗的仿古路燈首先映入眼帘;提到金盆村,聯想起千年古橋——卷蓬橋;談起金盆村,都說變化可謂真大······ 5年前,金盆村是冶溪鎮環境髒亂差的村莊之一,垃圾亂倒、汙水亂排、雜草叢生,道路沿線到處是廁所、豬圈、閒置房屋,晚上的金盆,更是一片黑咕隆咚。近幾年來,金盆村大力發展特色產業雷竹的同時,實施村莊環境整治,人居環境明顯改善、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 牽手「一帶一路」 共建美麗鄉村 ——2020「一帶一路」美麗鄉村...
    由農業農村部、甘肅省政府及世界旅遊聯盟、法國一帶一路美麗鄉村聯盟聯合主辦的2020「一帶一路」美麗鄉村論壇在這裡舉行。  在甘肅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有效銜接鄉村振興戰略的新起點上,我省以建設山川秀美新甘肅為目標,以「千村美麗」「萬村整潔」等為抓手,掀起了一場美麗鄉村建設熱潮。
  • 鄉村更宜居 日子真舒心(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民俗村經理譚慶茹興奮地說,「環境乾淨漂亮,到我們這兒旅遊的人越來越多了。」近年來,盤錦市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環境整治讓鄉村更宜居,產業興旺讓生活更富裕,吸引更多年輕人返鄉創業就業。近年來,盤錦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美麗鄉村建設的突破口,打造生態宜居鄉村。農村環境衛生治理率、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等指標基本達到100%。走進大窪區王家街道石廟子村村民陳紅家的廚房,只聽「啪」一聲,燃氣灶點著,鍋底躥出火苗。「現在的日子真舒心。」陳紅說,現在村裡通了燃氣、自來水,隨時能洗熱水澡。
  • 建設美麗鄉村體現鄉村振興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鄉村全面振興,這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治本之策。各地要高度重視,迅速行動起來,把黨中央的要求和部署落細落小、落到實處。鄉村美麗往往是鄉村振興的代名詞,鄉村美麗了,鄉村振興也就到了一個新階段。
  • 佛山三水:創新機制建設美麗鄉村,打造鄉村振興的美麗方案
    12月19日,第二屆「廣東十大美麗鄉村」「廣東美麗鄉村精品線路」「廣東特色名村」系列評選活動發布會在佛山市三水區召開。發布會現場,為10個「廣東十大美麗鄉村」、20條「廣東美麗鄉村精品線路」和50個「廣東特色名村」舉行了頒獎典禮,其中,百裡芳華之西江十裡畫廊美麗鄉村則入選為「廣東美麗鄉村精品路線」,為佛山唯一;西南街道江根村、蘆苞鎮獨樹崗獲得
  • 椿木營:美麗鄉村面貌新
    通訊員鄭家雲「如今村裡道路整潔,環境優美,我們居住在這裡,內心都充滿了幸福感和歸屬感。」12月11日,宣恩縣椿木營鄉幹竹坪村二組村民何顯美邊清掃道路邊笑著說。身著紅馬甲的何顯美將路面上清掃的垃圾倒入垃圾池內。56歲的他不僅每天要在連組入戶道路上打掃衛生,還要引導和監督村民做好房前屋後的衛生工作。
  • 美麗鄉村入畫來(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村裡在搞美麗鄉村建設工程,環境美得像畫一樣。」聽得出,父親的語氣中透著幾分自豪。放下電話,我忽然想起,已有好些時日沒回老家看望父母了。周日,我拉上妻兒開車回到位於江蘇省張家港市西北隅的老家朱家橋村。車子剛進村口,就見一個個農家小院粉刷一新,一條條瀝青鄉道平坦寬闊,一面面彩繪文化牆賞心悅目……這樣環境秀美、生態宜居、散發著現代氣息的鄉村田園美景,讓人眼前一亮。
  • 廣州美麗鄉村都有哪些?廣州市首批美麗鄉村名單
    首批14條美麗鄉村掛牌■九龍鎮蓮塘村悠久的老祠堂依山傍水,景色優美。新快報記者 寧彪/攝  第二批27條鄉村啟動建設  市建委昨日通報,經過一年多的打造,廣州市2013年第一批14條市級美麗鄉村試點創建工作已順利通過考核驗收。2014年第二批27條市級美麗鄉村試點建設工作已全面啟動。  昨天上午,記者走訪了剛獲得「美麗鄉村」稱號的蘿崗區九龍鎮蓮塘村。
  • 美麗作文:《鄉村的春天》,鄉村的春天,是一幅美麗畫卷
    我的家鄉是個美麗的小山村,村中一年四季都非常迷人。尤其是鄉村的春天,是一年四季中最特別、最吸引人的季節。鄉村的春天,是一幅美麗畫卷。你看遠處的山,像披上一層朦朧的綠色的輕紗,比起冬天的蕭瑟,多了幾分活潑,人也仿佛變得年輕起來。
  • 美麗鄉村遍隴原
    這是昔日在陶淵明筆下如真似幻的桃花源。記憶中的鄉村,鄉愁中的田園。如今,我們在隴原大地依然可以探尋:一條條乾淨整潔的水泥路延伸進村組,一棟棟青磚白瓦的民居房整潔大方。在這片神奇的大地上,美麗的「一村一景」、美妙的「一村一韻」,成為城鄉居民觀光旅遊、休閒度假、健康養生、生活居住和留住鄉村記憶的好去處。
  • 常州安基美麗鄉村開園揭牌 開啟美麗鄉村夜時代
    安基美麗鄉村是常州市第二批美麗鄉村建設示範點,位於鐘樓區鄒區鎮,總面積990畝,涉及5個村村民小組,147戶600多名村民。自項目啟動以來,安基美麗鄉村緊緊抓住自身地理優勢、環境優勢和人文優勢,圍繞「燈」文化和「運河」文化兩大主題,定位「城市郊野,運河慢村」主基調,打造「特色鮮明、水田交融、果蔬滿園、村富人淳」的常州近郊都市後花園,並著重凸顯鄒區「燈光」特色,激活夜經濟,秀出新「夜」態,全新開啟美麗鄉村夜時代。
  • 美麗鄉村要有「鄉村味道」
    要注重統籌兼顧、協調發展,把美麗鄉村建設規劃與當地經濟社會、城鎮化、新農村、旅遊業等發展規劃相銜接,充分體現規劃的科學性、全局性、前瞻性。通過規劃的引導作用,最大限度留住鄉俗、鄉味、鄉愁,努力把廣大鄉村建成環境宜居、條件宜業、景色宜遊的美麗鄉村。生態是鄉村秀美的底色,要通過生態優勢展示「鄉村魅力」。
  • 在鄉村振興中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
    在鄉村振興中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戚箭斌  「生態宜居」是鄉村振興的內在要求。
  • 鄉村振興 美麗共享 |美麗鄉村裡的一堂課
    鄉村振興 美麗共享 |美麗鄉村裡的一堂課 2020-12-23 22: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固始縣:美麗鄉村 積善餘慶
    據悉,2020年,餘慶村被確定為固始縣「千萬工程」示範村、美麗鄉村建設重點村、人居環境整治四個重點投入村之一。 1日上午,今年53歲的喻備榮正在收拾院子。「這個房子建有20多年了,這些年我們一家一直在外地務工。4年前,我開始帶著兩個孫子在鎮上租房住。但是外面房子再好也不如自己家的房子住著安心。正好村裡這幾年環境和基礎設施都有很大改善,我決定回家住了。」
  • 美麗鄉村商南縣王家樓
    「現在,我們村的變化可大啦,村裡建起了採摘園、農家樂、停車場,還有休閒垂釣園。一到周末,開著私家車來村裡旅遊的人可多哩!」說起家鄉這些年的變化,商南縣富水鎮王家樓村4組村民路善文顯得格外自豪。2012年,王家樓村瞄準鄉村旅遊這塊「蛋糕」,依託當地闖王寨景區、市級農業園區資源優勢,在商南率先啟動了秦嶺「美麗鄉村」建設,由此駛入了旅遊發展「快車道」。  「以前,我們去鎮上辦事很不方便,都是泥巴路,一遇到下雨天,坑坑窪窪,滿腳稀泥。」
  • 美麗鄉村行——廣靈美
    美麗鄉村,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喚發出勃勃生機;平舒兒女,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將滿滿的幸福感、獲得感寫在臉上、刻在眉宇、銘記在心。慢步在美麗鄉村,觀賞和品味著屹立的村標,一土一石、一草一木、一椽一簷,無不帶著文化的印記和歷史底蘊。一個個村標,一個個村名充滿觸電般的「鄉愁」,不經意間想到先人刀耕火種,生生不息的執著與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