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馮穎
我國屬於糖尿病大國,據最新數據顯示,每10個人中至少有1人是糖尿病,其中又有50%的糖尿病患者需要使用胰島素注射。如何為近1億的糖尿病患者精確高效地調整胰島素用量一直以來是個困擾醫學界的難題。
「現在,我們利用人工智慧『醫生』就能做到了!」11月9日上午,從上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蘇州相城大健康智慧管理創新項目啟動會上傳出消息:中山-相城大健康智慧管理創新項目基地揭牌。作為該基地的首個創新項目,中山-相城糖尿病智慧管理項目也正式在相城落地。
圖源:醫院提供(張欣迪 攝)
「胰島素劑量調整輔助決策系統(iNCDSS)離線抽取過去5年的2型糖尿病數據特徵,機器學習建立胰島素決策模型,結合指南和專家共識,可以給出規範化和個體化的胰島素治療方案。也就是說iNCDSS就像一個人工智慧醫生,可以給患者開處方了。」中山醫院內分泌科主任李小英教授介紹道,「並且,這個『醫生』的水平不亞於中山醫院高年主治醫生的水平。」
除此之外,作為智慧管理項目的子課題之一,國內首個老年糖尿病隊列——相城老年糖尿病智慧管理項目在今年9月正式啟動,以探索更好的糖尿病管理方法與策略。該項目針對相城區老年糖尿病患者,完成用藥、生活方式、相關臨床指標等各個維度的調查,建議完善的老年糖尿病智慧管理庫、隨訪庫、監測庫,力爭做到「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以老年糖尿病為切入點,貫徹糖尿病智慧管理的理念,進一步擴展到全人群慢病管理全覆蓋。
自去年1月開始,中山醫院與蘇州市相城區政府以相城人民醫院為基礎,合作共建「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長三角合作醫院」。在不到2年時間裡,雙方合作不斷深化:2019年5月,中山醫院31名專家進駐相城人民醫院診療中心;2020年10月,雙方順利啟用「長三角合作醫院檢驗綠色通道」,實現檢驗標本與報告的互通互聯。
中山醫院副院長朱疇文介紹道:「中山-相城糖尿病智慧管理項目是我們雙方合作的一個重點項目,我們希望充分發揮各醫聯體醫院的資源優勢和專科力量,推動聯盟內內分泌診療水平的全面提升,實現合作共贏的目標。」
在2016年國務院印發《「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提出了完善醫療聯合體、醫院集團等多種分工協作模式,提高服務體系整體績效的要求。中山醫院貫徹執行國家長三角一體化戰略,以「中山品牌」帶動相城區人民醫院,推動基層醫療服務的同質化管理,共同強化建設「1+1+N」的醫聯體模式。相城區區委書記顧海東,區委副書記、區政府代區長季晶,區政府副區長黃靖,區衛生健康委主任孫偉為,相城人民醫院院長許雪飛;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醫院院長樊嘉,黨委書記汪昕,副院長顧建英、朱疇文、倉靜,長三角合作醫院執行院長邱雙健出席了此次啟動儀式。
據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醫院院長樊嘉教授介紹,「1+1+N」即是1個市三級醫院+1個區二級醫院+N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緊密型「醫聯體」模式。「相信在相城區政府和中山醫院的共同推進下,項目從初具雛形到漸入佳境,糖尿病智慧管理項目的推廣必將有助於全面提升糖尿病管理的層次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