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16 來源:規劃司
貴州是全國貧困人口最多、脫貧攻堅任務最重的省份,是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和決戰區。我省始終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來抓,啟動實施大扶貧戰略行動,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始終堅持把教育精準扶貧作為拔窮根、扶民生的治本之策,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舉措。「十三五」以來,我省先後啟動實施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巧用「加減乘除」「四則運算」,打出「組合拳」,下好「精準棋」,強力推進教育精準扶貧工作,教育事業實現跨越發展。
一、巧用加法:有效增加教育供給
我省連續四年壓縮5%以上的全省各級黨政機關行政經費用於發展教育,加大教育投入力度,逐步做大「蛋糕」。一是由省級財政設立四項教育突破工程專項資金,紮實推進學前教育、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高中階段教育、高等教育突破工程,著力擴增城鄉教育有效供給,夯實教育脫貧根基。全省所有鄉鎮公辦幼兒園實現全覆蓋,新增農村寄宿制中小學3000餘所,完成新建、改擴建高中階段學校166所和中職「百校大戰」項目學校100所,建成花溪大學城、清鎮職教城和遵義新蒲大學城,高等教育發展逐步邁向大眾化。二是切實加強在校留守兒童等特殊群體教育管理和關愛服務,出臺《貴州省留守兒童教育精準關愛計劃(2015-2020年)》,實施幸福校園、平安校園、自信自強、結對幫扶、親情橋梁、全程資助等六大精準關愛工程,豐富拓展關愛服務活動載體,建設鄉村學校少年宮1116所、標準化農村留守兒童之家3673個。三是實施特殊教育提升計劃, 30萬人口以上縣實現特殊教育學校全覆蓋,特殊教育全面納入公共財政保障,特殊教育學校學生預算內生均公用經費達到6000元。四是堅持「兩為主」、「兩納入」原則,採取就近劃片統籌招生入學方式,保障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在流入地接受義務教育。
二、善用減法:著力減輕就學負擔
我省以完善學生精準資助體系為抓手,推進學生資助從學前教育到研究生階段全覆蓋,形成完整的學生資助政策體系,有效減輕貧困家庭就學負擔,不讓一個學生因貧失學,不讓一戶脫貧戶因學返貧。一是2015年在全國率先啟動實施教育精準扶貧學生資助政策,對就讀高中至本科階段農村建檔立卡貧困學生,普通高中和中職學生實行「兩助三免(補)」,高校學生實行「兩助一免(補)」。今年以來,全省下達2016-2017學年度教育精準扶貧學生資助資金11.15億元,扶貧部門確定的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學生37.73萬人全部資助到位。進一步完善優化學生資助程序,全面停止執行「收費補助兩條線」的資助方式,實行農村貧困學生按資助標準免費入學,為農村建檔立卡貧困學生全面開設「綠色通道」,保障其實現無障礙入學,進一步提高資助實效性,切實增強貧困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同時將充分運用大數據平臺準確掌握貧困學生動態情況,實現資助工作對象精準、時間精準、手段精準。二是在全國率先啟動實施農村學前教育兒童營養改善計劃,從2016年秋季學期起,向農村學前教育機構就讀兒童提供營養膳食補助,標準為每生每天3元錢,今年春季學期已實現全省66個貧困地區縣全覆蓋,惠及65.4萬名農村學前兒童。三是實施以「校校有食堂、人人吃午餐」為貴州特色的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實現以縣為單位全覆蓋,惠及全省87個縣1.25萬所學校近400萬農村學生。2017年3月,劉延東副總理作出重要批示,對我省營養改善計劃提質升級,並向學前階段延伸給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
三、妙用乘法:加強輸血形成合力
我省牢牢牽住創新教育脫貧機制這個「牛鼻子」,開出「藥方子」,在全國率先制定《教育精準脫貧五年規劃方案》,多措並舉,強化「輸血」功能。一是實施「新兩基」攻堅,加快推進縣域內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和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全省37個縣實現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64個縣實現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二是實施全面改薄項目,重點標準化農村寄宿制學校和城鎮義務教育學校建設,新建、改擴建項目學校4753所,建設面積2167萬平方米。三是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累計招聘近9萬名特崗教師服務於農村教育,實施「國培計劃」培訓農村教師近35萬人,全省農村中小學校醫實現全覆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鄉村教師生活補助實施全覆蓋,惠及農村教師約18萬人。四是與發達地區建立教育對口幫扶機制,上海、廣州等東部8個城市傾情幫扶我省教育發展,安排幫扶資金2.65億元,修建中職學校、幼兒園113所。五是實施「省屬院校幫百村」扶貧行動,推動45所省屬院校幫扶100多個貧困村,大力推進教育幫扶。六是創新性開展「校農結合」工作,拓寬學校服務貧困地區新路徑。全省各級各類學校食堂是我省農產品消費的重要和穩定市場,每天有500餘萬學生在各級各類學校食堂就餐,將這個穩定而龐大的消費市場與我省貧困地區產業發展有機對接起來,暢通優質農產品進校園渠道,對推動產業扶貧、實施精準扶貧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親自研究部署,作出「產業扶貧要創新產銷對接機制,建立穩定銷售渠道,實現流通環節重大突破」等重要指示精神,由省教育廳、省商務廳、省農委協同作戰,創新農產品產銷對接機制,將全省學校後勤市場與貧困縣、貧困戶精準對接,帶動貧困人口有效增收脫貧,形成有效保障學校後勤和助推貧困戶脫貧的雙贏局面。今年秋季新學期開始,全省1.7萬個學校食堂與省內相關農產品生產企業或農業合作社及農產品銷售配送平臺對接,全面展開「校農結合」定向採購農產品工作。
四、活用除法:強化造血挖除窮根
扶貧必先扶智,「輸血」更要「造血」。我省著力推進職業教育,強化教育扶貧拔窮根的造血功能,努力實現「職教一人、就業一個、脫貧一家」。一是職業教育實現「三個全國率先」,即首批率先實施免費中職教育,率先編制出臺《貴州省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3-2020年)》,率先出臺首部地方職業教育法規《貴州省職業教育條例》,促進職業教育大發展。二是深入推進教育「9+3」計劃,每年中職招收農村學生超過30萬人、畢業學生近20萬人就業後帶動家庭脫貧。三是組建職教扶貧基地100個,推進創新職教培訓扶貧「1戶1人」三年行動計劃,重點實施農村貧困學子助學行動、「三女」(持家女、家政女、錦繡女)培育行動、貧困村致富帶頭人培養行動、貧困勞動力轉移培訓行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行動等五項行動,3年內實現全省120萬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1戶1人1技能」全覆蓋,逐步消除農村「零就業」貧困家庭。四是實施職業教育精準扶貧攻堅行動,連續三年在10所省屬優質職業院校舉辦全免費「威寧班」「赫章班」,培養6000名學生並負責幫助就業,幫助6000個貧困家庭脫貧。
(責任編輯:岱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