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堅決打贏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戰,晴隆縣蓮城街道積極響應縣委、縣政府安排部署,以黨員為骨幹,組織駐村第一書記、網格員、幫扶幹部、「十大員」、村支「兩委」、村民組組長等300名攻堅人員,根據自身工作職責組隊並佩戴「紅袖套」開展「亮身份『紅袖套』百日攻堅」行動。
連日來,攻堅人員圍繞環境整治、有效防止返貧,進一步查缺補漏,開展動態篩查、交叉檢查,聚焦「14211」脫貧攻堅目標,對問題較突出的重點村、戶和事項,組織專班重點開展攻堅,實現全面銷號,奮力攻堅。同時該街道通過志願服務等方式將全街道的力量聚集起來,充分調動街道幹部群眾聚力脫貧攻堅,展示脫貧攻堅一線幹部隊伍形象,傾盡全力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當好村莊「美容師」
近日,在蓮城街道各個村(社區),在「美容師」的引導下,掀起了「整容」熱潮,群眾踴躍參與旨在提升自我「顏值」。
火把村村民整治村莊環境衛生
走進村寨,常常會看到「紅袖套」們拿著小喇叭,後面是持著掃帚、提著塑膠袋自發組織在一起的群眾。他們有序的清理著村莊、公路沿線、路邊溝、房前屋後垃圾與雜草,清空垃圾池,清除胡亂張貼的小廣告,清掃汙水,著力解決村莊環境「髒亂差」問題。同時,他們引導農戶開展大掃除,幫助困難群眾清掃屋子、清倒垃圾、整理床鋪等。大大提升了群眾保護環境的意識,形成人人參與、共同建設美麗鄉村的良好局面。
「紅袖套,它帶給我前所未有的幸福與成就感!它不僅是一個稱呼,更是一份責任、使命與擔當。環境整治不僅使我們村的面貌煥然一新,更增進了鄰裡情,拉進了幹部與群眾的距離。激情燃燒的『火把』,聯合作戰、合力攻堅,一定能如期帶領農戶脫貧致富。」深度貧困村火把村黨支部書記李進國由衷感嘆道。
當好政策「解說員」
「張大姐,即日起,集體出行到同一務工地點滿25人,由晴隆縣誠邦勞務輸出有限公司包車送達務工地。你只需持本人身份證到衛生院開具健康證明就可以了。」
「陳哥,貧困勞動力第一次到寧海就業的,除每月工資外,繳納社會保險的每月補貼1666 元(每年2萬元),補貼一年,對隨遷子女入學還給予優先安排呦。」
南街社區網格員入戶宣傳就業優惠政策
為確保已脫貧家庭不因疫情影響而失業返貧,確保當前主要依靠就業扶貧計劃脫貧家庭不因疫情影響不能如期脫貧,蓮城街道結合實際,按照縣委、縣政府要求,根據「返崗一批、省外崗位輸出一批、復工復產解決一批、發展產業帶動一批、公共服務崗位過渡一批」工作思路,組織「解說員」們在做好信息排查的同時,同步抓好政策宣傳、就業推薦工作。
截止目前,蓮城街道已動員輸送外出務工1215人(貧困戶806人),其中,輸送到寧海「愛心崗位」務工60人(貧困戶55人)。
「疫情來臨,他們為我們奔走在危險的最前列;之後,又為村裡面就業操碎了心。給我們講政策,讓我們能夠放心出去務工,非常感激。」文豐社區一名貧困戶說。
當好產業「規劃員」
連日來,為有效調減低效作物的種植面積,蓮城街道幹部、網格員、村支兩委人員深入村組、田間地頭,了解並統計農戶的種植意願並宣講扶貧政策,因地制宜選好產業,採取「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帶動群眾發展,同時與貴州薏芝坊產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達成協議,實現了產銷對接,解決農戶後顧之憂。
蔡家社區指揮所所長及村常務幹部深夜到農戶家中宣傳蘆筍種植項目
截止目前,蓮城街道已完成8個村(社區)23303畝圖斑地塊現場確認工作。其中:烤菸落實地塊2130畝,涉及種植戶40戶(貧困戶10戶),育苗361箱,翻地650畝;花椒流轉1524畝土地;薏仁米勾畫圖斑4579畝;蘆筍完成種植1706畝,新增土地流轉700畝;中藥材完成何首烏、益母草等中藥材種植818畝;茶葉完成種植2500畝;高粱:落實種植地塊1136畝,發放種子1210斤;完成退耕還林、還草5940.41畝,以上項目實現了貧困戶全覆蓋。
當好群眾「定心丸」
18年前,蓮城街道火把村五組的毛章進因突發腦血栓摔倒後至今臥床不起,大兒子肝硬化已去世多年,二兒子患癲癇長期未愈,一家人一直靠吃低保維持基本生活。3月13日上午,縣委組織部及火把村的駐村幹部、網格員和村幹部再次深入毛章進家中與其促膝長談,最終成功打消了毛章進及家人搬遷入住騰龍嶺安置點的各種顧慮。當日便找來了麵包車、醫用擔架及同村的幾個村民和衛生院的醫護人員,安全護送其到新家居住,開啟了新生活。
「太感謝這群佩戴紅袖套的幹部了,讓癱瘓18年的我看到了新希望,住上了新房,還有醫護人員定期來看望……」。毛章進含著激動的淚水連聲感謝道。
中心社區常務幹部帶領農戶做產業圖斑現場確認工作
「組建紅袖套這隻隊伍,不但要凝聚幹群力量、溫暖民心,還要讓各級幹部當好群眾的『定心丸』,給群眾提供好各項保障,確保群眾脫貧致富。」蓮城街道黨工委書記劉坤權介紹,下一步,蓮城街道將進一步弘揚紅袖套志願服務精神,給百姓樹立看得見、學得著的好典型,織好幹群關係網,合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通訊員謝 靜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李允鳳
編輯 彭芝莉 劉義
編審 陳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