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羅馬人的記載中,三大蠻族的歷史可以說是源遠流長。其中日耳曼人一路南下消滅了羅馬並且開創了新的紀元,而凱爾特人一路西進,斯拉夫人則是分布在東歐和南歐地區。在三大蠻族中,斯拉夫人的形勢最為穩定,但是這其中卻出了一個不安分的國家——波蘭。從各種報導中,人們總能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波蘭無論是對於東歐還是西歐,都十分仇視。事實上,這種仇視並非無緣無故,畢竟波蘭在歷史上是真正當過強國,也經歷過滅國之痛的。
波蘭人屬於西斯拉夫人的一支,發祥于波蘭境內的維爾瓦河谷,換言之就是地地道道的本土民族,與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亞等國家的人同根同源。在講述波蘭之前,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斯拉夫人的歷史。作為三大蠻族之一,斯拉夫人在公元六世紀的時候,開始逐漸擺脫原始的部落模式,轉而向封建制度進化。隨著社會結構的變化,兼併和擴張就不可避免。
對于波蘭而言,徵戰和兼併的過程是漫長的,從原始的部落衝突到國家勢力之間的廝殺,波蘭的斯拉夫人用了三百多年的時間。在波蘭的最後一個公國被消滅後,波萊斯瓦夫一世正式加冕成為波蘭國王,在大約公元1000年前後,波蘭第一次成為了一個強大的統一國家。然而這份統一併未維持多久,十二世紀中葉,波蘭的皮亞斯特王朝因為沒有繼承人而崩潰,分裂為多個公國相互割據。
然而,波蘭的悲慘遭遇到此並未結束。十三世紀時,一個意想不到的敵人出現了——蒙古人。在第二次蒙古西徵中,波蘭人被蒙古人打得落花流水,但是蒙古人很快退去,後期的波蘭人聯合匈牙利人甚至打了一個翻身仗。這在歐洲的歷史上屬於相當罕見的現象,當整個歐洲都在蒙古人的鐵騎下肆虐的時候,波蘭人居然能擊潰蒙古人,這應該是波蘭的高光時刻。隨後,波蘭再度恢復統一,又一次成為了一個強大的國家。
然而,上天對波蘭並不公平。波蘭和立陶宛通過聯姻實現了融合,這就是大名鼎鼎的波蘭第一共和國,也叫波蘭立陶宛聯邦。但是,此時的波蘭用內憂外患來形容也不為過。當時,由于波蘭國王失去實權,貴族之間的矛盾對立,加上農奴制度的崩裂,導致波蘭內部起義頻繁。而當時沙皇俄國和普魯士也開始崛起,波蘭周邊強敵環伺。而這時,一個契機出現了,北歐的瑞典向波蘭宣戰,雖然第一次戰爭並未造成太大的後果,但第二次戰爭中,沙皇俄國親自下場,但是目的不純的沙皇俄國也藉此控制了波蘭的內政。
在這種情況下,人為刀俎,波蘭就是案板上的魚肉。1772年,沙皇俄國、奧地利、普魯士這三個歐洲新興的槍打過架坐在了談判桌上,將波蘭無情瓜分。而且,瓜分波蘭的這一舉動前後共有三次,波蘭領土只剩下了20萬平方公裡,而且被剝奪了交戰權和外交權,徹底成為三國的附庸。此後的時間裡,波蘭一直在戰亂和紛爭中徘徊,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波蘭才正式恢復。所以,波蘭仇視周邊的那些國家,也並不是沒有原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