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和波蘭是傳統盟友,為何一戰後突然反目成仇

2020-12-11 寂寞的紅酒

文/寂寞的紅酒

立陶宛,位於歐洲東北部,波羅的海東岸,是個面積不算大的國家。別看立陶宛不大,但歷史上曾經強盛一時,曾和波蘭組建了聯邦。波蘭立陶宛王國是16-17世紀歐洲最強盛的帝國之一,一度是當時歐洲人口最多、面積最大的國家,把俄國人和德意志人欺負的夠嗆。儘管後來波蘭和立陶宛分道揚鑣,但兩國的傳統友誼一直維持著,兩國是傳統盟友,而且在文化、語言和風俗等方面都相近,好的就像一家人。不過一戰後,立陶宛和波蘭兩國突然翻臉,反目成仇,成為了對立的敵人。1939年德國入侵波蘭時,立陶宛甚至封鎖了邊境並沒收了波蘭在立陶宛的資產。那麼立陶宛為何要和傳統盟友波蘭翻臉?原因就是波蘭人不仗義,欺負了自己的兄弟。

波蘭立陶宛王國在經歷了16-17世紀的輝煌後,逐漸開始衰落。18世紀中晚期,波蘭遭到了俄、普、奧三國的瓜分,從此在地圖上消失了一百多年。一戰後,德國戰敗,奧匈帝國解體,沙俄崩潰,在英法的扶持下,波蘭在三國的土地上復國。而立陶宛和波蘭一樣,也恢復了獨立,和波蘭再次成為鄰居和兄弟。但復國後的波蘭並不安分,野心勃勃的波蘭一心想恢復往日的輝煌。他不僅在列強幹涉蘇俄革命的戰爭中充當了急先鋒的角色,佔領了烏克蘭和白俄羅斯西部的大片領土,而且還對自己的兄弟立陶宛下手。

1920年,波蘭派出軍隊大舉進攻立陶宛,佔領了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並宣布立陶宛處于波蘭軍隊的保護之下。立陶宛向國聯發出了求助,要求國聯主持公道。國聯接到立陶宛的求援後,很快做出回應,要求波蘭撤出立陶宛。不過操縱國聯的英法並不希望得罪波蘭,所以國聯並沒有採取實質的行動。憤怒的立陶宛人求助無果,所以自發組織起來反抗波蘭人,由於立陶宛人激烈的反抗,波蘭人被迫做出讓步,同意由當地居民公投自決。

但這個提議仍然不能讓立陶宛人滿意,立陶宛人拒絕接受這個無理的條件。這時候,立陶宛的鄰居蘇聯突然站了出來。蘇聯人強烈反對波蘭佔領立陶宛,對立陶宛的反抗行為表示支持。在蘇聯的支持下,立陶宛人對波蘭人進行了反攻,雙方一直打到1927年。最終由于波蘭人筋疲力盡不得不從立陶宛撤軍,總算平息了這場戰爭。儘管波蘭人撤出了立陶宛,但立陶宛人恨透了波蘭,因此和波蘭人從好兄弟變成了仇敵。這也是二戰爆發後,立陶宛封鎖邊境並沒收波蘭資產的主要原因。

參考資料:《新編劍橋世界近代史》、《國際關係新論》、《國際聯盟史》

相關焦點

  • 歐洲之盾波蘭,為何能在一戰後抵擋蘇聯的入侵?
    他們用自己的身軀將旭日初升的蘇維埃洪流抵禦在西歐之外,讓剛剛經歷過一戰的西歐國家獲得了喘息之機。01 信仰之戰波蘭人是斯拉夫人中的另類,這群西斯拉夫人在皈依基督教之後就成為了西歐國家向東歐擴張的排頭兵。然而,作為傳統意義上的「純正」斯拉夫人,俄國人在與波蘭人數百年恩怨糾葛中早就將這個所謂的「斯拉夫叛徒」刻在了恥辱榜上。
  • 二戰時,復國20年的波蘭為何孤立無援第一個被滅?看它曾經多可恨
    像波蘭這樣的國家雖然曾經被滅過國,但是卻依然不懂得失去家園流離失所的痛苦,復國後仍然侵犯別國的領土,四處交惡,又沒有堅定選擇一位盟友。所以做人不能太"波蘭",人情往來,人情的權衡在現實生活中一定要學會經營。 3.
  • 德國入侵波蘭挑起二戰,波蘭的盟友英法為何袖手旁觀
    文/寂寞的紅酒1939年9月1日,德國出動150萬軍隊閃擊波蘭,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戰。波蘭遭到德國入侵後,作為盟友的英國和法國卻選擇了袖手旁觀。波蘭人在前方浴血奮戰,而英法士兵卻在邊境看風景,以至於出現了「靜坐戰」的怪現象。
  • 波蘭立陶宛稱遭俄羅斯「網絡離間」
    參考消息網12月16日報導外媒稱,波蘭和立陶宛兩國政府稱,它們是一起網絡攻擊的目標,這起網絡攻擊的目的似乎是破壞這兩個北約盟友的關係。據美聯社華沙12月15日報導,波蘭安全部門負責人的發言人斯坦尼斯瓦夫·扎倫說,俄羅斯似乎是罪魁禍首。他說,這起網絡攻擊的類型屬於最近俄羅斯針對北約東部成員國的信息戰模式。扎倫說,這起網絡攻擊涉及上周發布的一篇假新聞稿,該新聞稿聲稱是立陶宛邊防軍發布的。
  • 亡國123年的波蘭,一戰後好不容易復國,為何僅20年又再度被瓜分
    波蘭在1569年與立陶宛合併建立波蘭立陶宛聯邦,從而一躍成為歐洲名列前茅的強國,國力可謂強橫一時,然而自17世紀後卻開始迅速衰落,並最終於1795年被俄羅斯、普魯士、奧地利三國瓜分。直到一戰之後,波蘭才得以重新復國,然而這次復國僅僅20年,便再度被瓜分亡國,這又是為什麼呢?
  • 二戰時,德國為何偏偏挑波蘭下手,你看波蘭復國後20年都做了啥
    1939年9月,德國聯合附庸國捷克斯洛伐克的軍隊入侵了波蘭,德國也迅速投入6個裝甲師和4個摩託化師,在一馬平川的波蘭西部勢如破竹撕破了成波蘭6個集團軍約80萬人組成的防線,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爆發。
  • 歷史上的波蘭和立陶宛,是如何走到了一起,又是如何分開的呢?
    在波蘭和立陶宛的歷史上,恐怕有一件事是雙方都無法繞過去的,那就是盧布林聯合。從這個時候開始兩個國家走到了一起,成立了一個共主邦聯。
  • 波蘭立陶宛稱遭俄羅斯「網絡離間」_《參考消息》官方網站
    參考消息網12月16日報導 外媒稱,波蘭和立陶宛兩國政府稱,它們是一起網絡攻擊的目標,這起網絡攻擊的目的似乎是破壞這兩個北約盟友的關係。據美聯社華沙12月15日報導,波蘭安全部門負責人的發言人斯坦尼斯瓦夫·扎倫說,俄羅斯似乎是罪魁禍首。他說,這起網絡攻擊的類型屬於最近俄羅斯針對北約東部成員國的信息戰模式。
  • 波蘭三次被滅國,又三次復國,它為什麼會這樣悲慘的命運
    這種悲慘的命運,就發生在二戰之前的東歐國家波蘭身上。波蘭地處歐洲中部,戰略位置十分重要,疆域廣闊,經濟發達,還曾是歐洲第五軍事強國,在歐洲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二戰時,夾在蘇德之間的波蘭,在英法推動下,和周邊的捷克斯洛伐克、羅馬尼亞、南斯拉夫、立陶宛緊密合作,形成對德國的戰略包圍。
  • 波蘭攝政王國:一戰時德國在波蘭扶持的傀儡政權
    畢蘇斯基一戰前畢蘇斯基就認為同盟國與協約國的戰爭必然爆發,波蘭要想獨立,就要先聯合德奧擊敗俄軍,然後聯絡英法,擊敗德奧。7月畢蘇斯基見同盟國大勢已去,拒絕所部宣誓效忠德奧,因此被德奧逮捕,波蘭軍隊遭到解散,被併入同盟國軍隊,對協約國作戰。12月德國宣布支持立陶宛獨立,波蘭人對此十分不滿,認為應將立陶宛併入波蘭,因此反德情緒高漲。四,波蘭攝政王國覆滅
  • 波蘭立陶宛-條頓戰爭的影響,波蘭的黃金時期
    期間匈牙利與波蘭結成聯盟對抗條頓軍團等勢力。1384年,路易一世的女兒,年僅11歲的雅德維嘉公主被加冕為波蘭國王。1385年,雅德維嘉公主和立陶宛大公雅蓋沃結為夫妻,開始了與立陶宛合併之路,成立波蘭立陶宛聯邦,此時立陶宛作為歐洲為數不多或者說是最後一個異教國家,國王雅蓋沃皈依天主教,稱為瓦迪斯瓦夫,同時立陶宛全國接受洗禮皈依。
  • 古波蘭:立陶宛君合國,建立
    十四世紀中葉到十五世紀中葉,波蘭的農業、手工業和商業都有顯著發展,成為統一國家的經濟基礎。首先,波蘭的耕地面積擴大了,大片森林被墾為農田。對農民的剝削加強了,農民都處於不同程度的依附地位。農民必須繳納封建地租(欽什)和什一稅,既可用實物,亦可用貨幣。
  • 波蘭為何一直有個大國夢?為何在地圖上消失又出現?
    因此,波蘭之所以一直夢想著成為大國,主要是因為幾百年前波蘭真的很富有,他們曾經是歐洲最大的國家。波蘭是斯拉夫人,西斯拉夫的一支,跟俄國算是遠親。最初,波蘭是一個以農業和畜牧業為主的小部落,主要生活在維斯瓦河和奧德河沿岸。公元九世紀,波蘭人建立了自己的國家,開創了皮亞特的時代。皮亞特王朝是波蘭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
  • 波蘭、立陶宛、愛沙尼亞使用什麼語言?
    波蘭位於中歐,全稱波蘭共和國。波蘭語是波蘭的官方語言,也是歐盟的官方語言之一,在波蘭有98%的人將波蘭語作為母語使用,是講官方語言比例人數最高的國家。2005年1月6日,波蘭頒布實施《全國少數民族、外來民族及邊遠地區語言法》。除了波蘭語外,有16種少數民族語言得到了官方的正式認可,包括外來少數民族語言,如白俄羅斯語、捷克語、德語、猶太語、立陶宛語、俄語、斯洛伐克語及烏克蘭語;本國少數民族語言,如卡拉伊姆語、卡舒比語、盧森尼亞語、羅馬尼亞語和韃靼語等。
  • 被波蘭和立陶宛夾在中間 俄擔心飛地變成「死地」
    這個被波蘭和立陶宛夾在中間的一塊俄羅斯飛地,現在遇到了一個嚴峻的現實問題。波蘭和立陶宛2004年加入歐盟以後,將不會像目前這樣為加裡寧格勒與俄羅斯本土之間的人員往來提供比較自由的通行便利,當地的俄羅斯公民要經過波蘭或者立陶宛去本土出差旅行、探親訪友,必須按照歐盟的規定申辦「申根籤證」。俄羅斯政府擔心,一旦歐盟真的實行這種政策,飛地將會變成「死地」,加裡寧格勒將面臨與俄羅斯本土隔絕的危險。
  • 二戰時波蘭為何亡國:德國和蘇聯對波蘭的仇視,使得波蘭最終滅亡
    在一戰時期沙俄、德意志帝國和奧匈帝國在戰爭爆發後不久分別提出了讓波蘭享有自由和獨立的口號,主要目的是為了順利從波蘭人中徵兵和獲取戰爭經費,到了1915年底,德軍陸續擊敗沙俄軍隊,基本佔領了俄國統治的波蘭地區,所以波蘭人處於德國和奧匈帝國的統治之下,在1916年德國和奧匈帝國假惺惺成立了一個傀儡政權波蘭王國,又稱波蘭攝政王國,而波蘭人畢蘇斯基成為波蘭軍隊的首領。
  • 如何看待波蘭這個國家近300年在國際上的所作所為?
    導讀:歷史上的波蘭曾經在15-17世紀中葉達到歷史的巔峰,波蘭立陶宛聯合王國時期的亞蓋洛王朝成就了波蘭鼎盛的200年。蒙古和條頓騎士團猶如磨刀石一般讓波蘭立陶宛王國鋒芒畢露,但是在17世紀晚期國力衰退的波蘭也曾被沙俄、普魯士、奧地利三次瓜分亡國長達123年。一戰後好容易復國的波蘭曾經在蘇俄革命中報復攻佔白俄等大片領土,但是最終在二戰中被蘇德再次瓜分。
  • 瑞典曾經管轄波蘭、芬蘭、立陶宛
    西吉斯蒙德(1592年-1599年擔任瑞典國王),後來他兼任波蘭國王(稱齊格蒙特三世,1587年-1632年),兼任芬蘭大公(1592年-1599年)和立陶宛大公(1587年-1632年)。一個人兼任4個國家的國王(實際上統治瑞典、波蘭、芬蘭、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6個國家),瑞典國王曾經統治領土面積超過140萬平方公裡。在歐洲真的很罕見。當時,波羅的海就是瑞典的內海。
  • 立陶宛——一個適合休閒度假的國度,享受安逸~
    立陶宛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Lithuania),簡稱立陶宛。位于波羅的海東岸,北界拉脫維亞,東南鄰白俄羅斯,西南是俄羅斯的加裡寧格勒州和波蘭,首都維爾紐斯。立陶宛是一個歷史古國,曾與俄羅斯在北歐及東歐爭雄。
  • 波蘭這個國家究竟是怎麼回事?為何歷史上三次遭受亡國的劫難?
    波蘭位於中歐,地處東西歐和南北歐之間的咽喉地帶,東與烏克蘭及白俄羅斯相連,東北與立陶宛和俄羅斯的飛地加裡寧格勒州接壤,西與德國相接,南與捷克和斯洛伐克為鄰,北臨波羅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