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寂寞的紅酒
立陶宛,位於歐洲東北部,波羅的海東岸,是個面積不算大的國家。別看立陶宛不大,但歷史上曾經強盛一時,曾和波蘭組建了聯邦。波蘭立陶宛王國是16-17世紀歐洲最強盛的帝國之一,一度是當時歐洲人口最多、面積最大的國家,把俄國人和德意志人欺負的夠嗆。儘管後來波蘭和立陶宛分道揚鑣,但兩國的傳統友誼一直維持著,兩國是傳統盟友,而且在文化、語言和風俗等方面都相近,好的就像一家人。不過一戰後,立陶宛和波蘭兩國突然翻臉,反目成仇,成為了對立的敵人。1939年德國入侵波蘭時,立陶宛甚至封鎖了邊境並沒收了波蘭在立陶宛的資產。那麼立陶宛為何要和傳統盟友波蘭翻臉?原因就是波蘭人不仗義,欺負了自己的兄弟。
波蘭立陶宛王國在經歷了16-17世紀的輝煌後,逐漸開始衰落。18世紀中晚期,波蘭遭到了俄、普、奧三國的瓜分,從此在地圖上消失了一百多年。一戰後,德國戰敗,奧匈帝國解體,沙俄崩潰,在英法的扶持下,波蘭在三國的土地上復國。而立陶宛和波蘭一樣,也恢復了獨立,和波蘭再次成為鄰居和兄弟。但復國後的波蘭並不安分,野心勃勃的波蘭一心想恢復往日的輝煌。他不僅在列強幹涉蘇俄革命的戰爭中充當了急先鋒的角色,佔領了烏克蘭和白俄羅斯西部的大片領土,而且還對自己的兄弟立陶宛下手。
1920年,波蘭派出軍隊大舉進攻立陶宛,佔領了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並宣布立陶宛處于波蘭軍隊的保護之下。立陶宛向國聯發出了求助,要求國聯主持公道。國聯接到立陶宛的求援後,很快做出回應,要求波蘭撤出立陶宛。不過操縱國聯的英法並不希望得罪波蘭,所以國聯並沒有採取實質的行動。憤怒的立陶宛人求助無果,所以自發組織起來反抗波蘭人,由於立陶宛人激烈的反抗,波蘭人被迫做出讓步,同意由當地居民公投自決。
但這個提議仍然不能讓立陶宛人滿意,立陶宛人拒絕接受這個無理的條件。這時候,立陶宛的鄰居蘇聯突然站了出來。蘇聯人強烈反對波蘭佔領立陶宛,對立陶宛的反抗行為表示支持。在蘇聯的支持下,立陶宛人對波蘭人進行了反攻,雙方一直打到1927年。最終由于波蘭人筋疲力盡不得不從立陶宛撤軍,總算平息了這場戰爭。儘管波蘭人撤出了立陶宛,但立陶宛人恨透了波蘭,因此和波蘭人從好兄弟變成了仇敵。這也是二戰爆發後,立陶宛封鎖邊境並沒收波蘭資產的主要原因。
參考資料:《新編劍橋世界近代史》、《國際關係新論》、《國際聯盟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