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波蘭:立陶宛君合國,建立

2020-12-11 馬燕講科普

大家好,今天就由燕燕來給大家講下古波蘭陶宛王國的建立吧。

十四世紀中葉到十五世紀中葉,波蘭的農業、手工業和商業都有顯著發展,成為統一國家的經濟基礎。首先,波蘭的耕地面積擴大了,大片森林被墾為農田。對農民的剝削加強了,農民都處於不同程度的依附地位。農民必須繳納封建地租(欽什)和什一稅,既可用實物,亦可用貨幣。在大波蘭,地租(欽什)主要用實物繳納,什一稅用貨幣支付,在小波蘭,情況正好相反。貨幣地租所佔比重,在各地區不完全相同。

以小波蘭為例,農民收入達到16, 18或20格羅什時,地租的標準額為12格羅什,有時可能還多一點。除地租之外,還要納貢,送禮,服勞役等。波蘭城市在十四、十五世紀也發生很大變化。手工業生產的分工加強了,有紡織工、呢絨工、雕刻工、玻璃工、鞋匠等。

手工業的地區分工已經出現。克拉科夫的呢絨業、西裡西亞的紡織業是遠近馳名的。國內外貿易也有很大發展。克拉科夫、波茲南、格但斯克等大城市工商業都很活躍。城市有商業公會組織。波蘭的過境貿易相當發達。克拉科夫、弗羅茨拉夫、斯傑辛等城加入過漢薩同盟。克拉科夫、波茲南、弗羅茨拉夫、盧布林、塔爾諾夫和華沙等城,都先後變為自治城市。

波蘭立陶宛君合國的建立涅曼河流域的立陶宛人,原屬波羅底人的一支。十三世紀形成國家,第一任大公為明多夫格(1230-1264年)。十四世紀中葉,立陶宛成為東歐強國。奧裡格爾德大公時期(1345-1377年),立陶宛已經囊括了包括基輔在內的整個第聶伯河流域。十四世紀末又兼併了斯摩稜斯克及其附近地區。十四世紀中葉,波蘭和立陶宛瓜分了基輔公國和西南羅斯。十四世紀後半期,波蘭和立陶宛為了對付東方崛起的莫斯科,對付兩個騎士團的接近,逐步走上兩國聯合的道路。137。年,卡西米爾三世死後,普雅斯特王統斷絕。波蘭王位由匈牙利國王路易兼領(1370-1382年)。路易是個軟弱的君主,為了討好波蘭貴族,授予他們種種特權,稱為「科息茨特權』。路易承認貴族擁有採邑世襲權、選舉國王權、免繳貢賦權、任命地方官吏權等等。路易使波蘭貴族的權利空前膨脹。路易死後,其女雅德維佳被擁上王位。1385年,波蘭權貴與立陶宛國王亞蓋洛締結克列沃(立陶宛發內)協定,其中規定,雅德維佳與亞蓋洛結婚,由亞蓋洛擔任波蘭國王,改稱弗拉迪斯拉夫二世(1386-1434年);亞蓋洛改奉夭主教,並在立陶宛境內傳播天主教。克列沃協定通過政治聯姻使波蘭立陶宛成為一個君合國。立陶宛和白俄羅斯一部分貴族擔心被波蘭吞併,反對這個聯合。中問經過反覆曲折的鬥爭,最終兩國還是聯合在一起。1410年7月,波立聯軍在格倫瓦爾德戰役打敗條頓騎士團。從此以後兩國歷史開始進入它的光輝時期。十六世紀後半期,波立兩國同時感到莫斯科侵略的嚴重威脅,於是決定實現進一步的聯合。

1569年,波蘭貴族在盧布林召開的國會上正式宣布波立合併。盧布林合併條約規定,波蘭立陶宛組成一個國家,成立一個國會,共戴一個由國會選出的國王。對內各自保持自治,各有自己的行政機關、軍隊和法庭。盧布林的合併使波蘭立陶宛王國成為東歐的一個封建強國。

波蘭的議會君主制形成於十五世紀末。全國議會分上下兩院。上院是由教俗大貴族的代表,下院是由各地「小議會」選派的小貴族代表組成。任何法案都必須一致通過。如果下院小貴族有一人不同意,法案就不得通過。這就成為中古後期波蘭政治棍亂的根源。國王必須兩年召開一次國會,會期不得少於六個星期。國王無權做出重大決定,一切重大決策都由十六個元老組成的御前會議作出。任命官吏,國王只能在貴族提出的三個候選人中任擇其一。國王無權逮捕貴族或沒收其財產。國王既無財權,又無軍權。1652年,國會又實行「自由否決權」制,即國會決議必須一致通過,任何一個代表都可行使自由否決權。這種制度使國會和政府實際上陷於癱瘓。

所以議會君主制使得波蘭國會和政府癱瘓。

相關焦點

  • 波蘭與立陶宛聯合,建立君合國,兩國均進入高速發展時期
    波蘭和立陶宛之所以在公元14世紀末逐漸走上了聯合之路,是因為兩國都對地區進行了軍事擴張行動,而在此時莫斯科公國已經成為羅斯地區的強大封建國。因此兩國為了維護共同的國家利益,特別是在西南羅斯地區的利益開始聯合起來,共同對抗強大莫斯科公國。
  • 國內經濟高速發展,對外聯合立陶宛,波蘭逐步進入高速發展時期
    波蘭立陶宛君合國的建立使得雙方在東歐地區稱霸一時,波蘭也在強大的國家實力的加持下,實現了對於立陶宛內部分裂勢力的宗主權,隨後又吸引了盧布林的加入。 公元14世紀後期,波蘭和李濤都成為了當時東歐地區的強大封建國家,在之後的國家霸權發展過程中,兩國逐漸開始因為相近的國家利益走向了聯合。 波蘭立陶宛合君國的建立,使得波蘭和立陶宛在當時東甌地區所向披靡,兩國也由此進入了一段強勢發展的時期。
  • 波蘭立陶宛-條頓戰爭的影響,波蘭的黃金時期
    期間匈牙利與波蘭結成聯盟對抗條頓軍團等勢力。1384年,路易一世的女兒,年僅11歲的雅德維嘉公主被加冕為波蘭國王。1385年,雅德維嘉公主和立陶宛大公雅蓋沃結為夫妻,開始了與立陶宛合併之路,成立波蘭立陶宛聯邦,此時立陶宛作為歐洲為數不多或者說是最後一個異教國家,國王雅蓋沃皈依天主教,稱為瓦迪斯瓦夫,同時立陶宛全國接受洗禮皈依。
  • 瑞典曾經管轄波蘭、芬蘭、立陶宛
    西吉斯蒙德(1592年-1599年擔任瑞典國王),後來他兼任波蘭國王(稱齊格蒙特三世,1587年-1632年),兼任芬蘭大公(1592年-1599年)和立陶宛大公(1587年-1632年)。一個人兼任4個國家的國王(實際上統治瑞典、波蘭、芬蘭、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6個國家),瑞典國王曾經統治領土面積超過140萬平方公裡。在歐洲真的很罕見。當時,波羅的海就是瑞典的內海。
  • 波蘭、立陶宛、愛沙尼亞使用什麼語言?
    波蘭位於中歐,全稱波蘭共和國。波蘭語是波蘭的官方語言,也是歐盟的官方語言之一,在波蘭有98%的人將波蘭語作為母語使用,是講官方語言比例人數最高的國家。2005年1月6日,波蘭頒布實施《全國少數民族、外來民族及邊遠地區語言法》。除了波蘭語外,有16種少數民族語言得到了官方的正式認可,包括外來少數民族語言,如白俄羅斯語、捷克語、德語、猶太語、立陶宛語、俄語、斯洛伐克語及烏克蘭語;本國少數民族語言,如卡拉伊姆語、卡舒比語、盧森尼亞語、羅馬尼亞語和韃靼語等。
  • 波蘭立陶宛稱遭俄羅斯「網絡離間」
    參考消息網12月16日報導外媒稱,波蘭和立陶宛兩國政府稱,它們是一起網絡攻擊的目標,這起網絡攻擊的目的似乎是破壞這兩個北約盟友的關係。據美聯社華沙12月15日報導,波蘭安全部門負責人的發言人斯坦尼斯瓦夫·扎倫說,俄羅斯似乎是罪魁禍首。他說,這起網絡攻擊的類型屬於最近俄羅斯針對北約東部成員國的信息戰模式。扎倫說,這起網絡攻擊涉及上周發布的一篇假新聞稿,該新聞稿聲稱是立陶宛邊防軍發布的。
  • 立陶宛和波蘭是傳統盟友,為何一戰後突然反目成仇
    波蘭立陶宛王國是16-17世紀歐洲最強盛的帝國之一,一度是當時歐洲人口最多、面積最大的國家,把俄國人和德意志人欺負的夠嗆。儘管後來波蘭和立陶宛分道揚鑣,但兩國的傳統友誼一直維持著,兩國是傳統盟友,而且在文化、語言和風俗等方面都相近,好的就像一家人。不過一戰後,立陶宛和波蘭兩國突然翻臉,反目成仇,成為了對立的敵人。1939年德國入侵波蘭時,立陶宛甚至封鎖了邊境並沒收了波蘭在立陶宛的資產。
  • 被波蘭和立陶宛夾在中間 俄擔心飛地變成「死地」
    這個被波蘭和立陶宛夾在中間的一塊俄羅斯飛地,現在遇到了一個嚴峻的現實問題。波蘭和立陶宛2004年加入歐盟以後,將不會像目前這樣為加裡寧格勒與俄羅斯本土之間的人員往來提供比較自由的通行便利,當地的俄羅斯公民要經過波蘭或者立陶宛去本土出差旅行、探親訪友,必須按照歐盟的規定申辦「申根籤證」。俄羅斯政府擔心,一旦歐盟真的實行這種政策,飛地將會變成「死地」,加裡寧格勒將面臨與俄羅斯本土隔絕的危險。
  • 波蘭立陶宛稱遭俄羅斯「網絡離間」_《參考消息》官方網站
    參考消息網12月16日報導 外媒稱,波蘭和立陶宛兩國政府稱,它們是一起網絡攻擊的目標,這起網絡攻擊的目的似乎是破壞這兩個北約盟友的關係。據美聯社華沙12月15日報導,波蘭安全部門負責人的發言人斯坦尼斯瓦夫·扎倫說,俄羅斯似乎是罪魁禍首。他說,這起網絡攻擊的類型屬於最近俄羅斯針對北約東部成員國的信息戰模式。
  • 波蘭立與陶宛建立君合國後,波蘭國力繼續提高,並形成議會君主制
    比如在波蘭國家統一後不久,國內發展速度最為明顯的就是農業經濟了,大量的荒地、山地和森林開始被開發成為了耕地,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群體數量也在不斷增加,由此波蘭國的農業經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局面。但是由於當時封建地主大土地所有制的確立,使得大多數的農民都只是依附農民,並沒有自己的土地。
  • 「祖上闊過」的立陶宛,國土怎麼越來越小了?
    ▲民族大遷徙中,波羅的人生活的區域保持相對穩定到了10世紀,波羅的人逐漸分成了立陶宛人、古普魯士人和拉脫維亞人。隨著民族的遷移,日耳曼人來到了在波羅的人的西側,斯拉夫人位於它的東側和南側。斯拉夫人又因分布的位置不同,分成了中歐的西斯拉夫人(波蘭人、捷克人等);以及位於東歐的東斯拉夫人(羅斯人)。
  • 波蘭立陶宛:盧卡申科在胡說
    但大選前夕,盧卡申科與普京通電話後,態度來了個180度大轉變,宣稱是西方在幹涉白俄羅斯大選,白俄羅斯軍隊的部署也隨即發生了變化,部分白俄羅斯軍隊被派往波蘭和立陶宛邊境地區。儘管沒有任何公開報導或證據顯示北約正在白俄羅斯邊境附近集結,但盧卡申科依然宣稱北約準備軍事幹涉盧卡申科,事實上,截止到目前,北約甚至都沒有對白俄羅斯局勢發表任何看法,波蘭和立陶宛方面也否認了盧卡申科的指控,強調更希望歐盟出面充當白俄羅斯政府和反對派之間的調解了,但歐盟的建議被盧卡申科拒絕,盧卡申科拒絕與反對派對話。
  • 歷史上的波蘭和立陶宛,是如何走到了一起,又是如何分開的呢?
    在波蘭和立陶宛的歷史上,恐怕有一件事是雙方都無法繞過去的,那就是盧布林聯合。從這個時候開始兩個國家走到了一起,成立了一個共主邦聯。
  • 中東歐國家的飲食特點(一):波蘭、立陶宛、愛沙尼亞
    波蘭波蘭人以吃麵食為主,愛吃烤、煮、燴的菜餚,口味較淡。在飲料方面,愛喝咖啡和紅茶。飲食禁忌:主要有不吃酸黃瓜和清蒸的菜餚。波蘭的烹飪有明顯的地區性特點,北部以魚為主,中部湯菜文明,南部酸白菜湯和羊奶做成並燻黑的幹烙很有特點。波蘭的伏特加享譽世界。
  • 盤點由斯拉夫人建立的國家;四次被瓜分的波蘭
    現今斯拉夫人約3.7億,由斯拉夫人建立的國家有:a,中歐(西斯拉夫):波蘭,捷克,斯洛伐克。b,東歐(東斯拉夫):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波蘭女孩。)斯拉夫人建立的最悲慘的國家——波蘭。波蘭東與烏克蘭及白俄羅斯相連, 東北與立陶宛及俄羅斯的飛地加裡寧格勒州接壤,西與德國接壤,南與捷克和斯洛伐克為鄰,北面瀕臨波羅的海。
  • A組綜述:鄧28+14英國擒波蘭 立陶宛狂勝29分
    騰訊體育訊 北京時間9月6日,2011年立陶宛歐錦賽A組最後一輪小組賽進行,衛冕冠軍西班牙隊在提前出線的情況下57-65負於了土耳其隊,在另外的兩場比賽中英國隊繼續依賴洛爾-鄧的瘋狂表現,他們以88-81擊敗了波蘭獲得兩連勝,而東道主立陶宛
  • 立陶宛概況(組圖)
    1240年成立統一的立陶宛大公國。13世紀形成立陶宛民族。14—15世紀,立陶宛大公國的領土大部在西俄羅斯、烏克蘭和白俄羅斯。1558—1583年,立陶宛參加了反俄國的立窩尼亞戰爭。1569年根據盧布林條約,波蘭和立陶宛合併成立了波蘭立陶宛王國。1795—1815年整個立陶宛(除克萊佩達邊區外)併入俄國。立陶宛人民參加了1830年至1831年和1863年至1864年的波蘭起義。
  • 終止對烏石油供應,焚毀波蘭和立陶宛商品,美稱白俄背後有人指點
    9月24日,據來自歐洲主流媒體的報導顯示,為應對因國內大選而引發的政治危機,白俄羅斯當局迅速採取強硬舉措:不僅拒絕向烏克蘭方面提供石油,而且對來自波蘭和立陶宛的商品實施銷毀,藉以報復上述3國此前對白方的敵視行為。
  • 奧爾沙之戰——立陶宛鐵騎大破莫斯科公國
    ——《古立陶宛編年史》1514年7月30日,剩餘的守軍在當地居民和神職人員的壓力下被迫開門投降,斯摩稜斯克落到了莫斯科大公國的手裡。斯摩稜斯克城的易手對於立陶宛來說是一次絕對的戰略失敗,是軍事上無法彌補的沉重打擊。這意味著以後如果波立聯邦要發動反擊,必須要進攻重兵把守的斯摩稜斯克城。而莫斯科如果要發動進攻,以此城為支點,將會更加得心應手。
  • 立陶宛——一個適合休閒度假的國度,享受安逸~
    立陶宛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Lithuania),簡稱立陶宛。位于波羅的海東岸,北界拉脫維亞,東南鄰白俄羅斯,西南是俄羅斯的加裡寧格勒州和波蘭,首都維爾紐斯。立陶宛是一個歷史古國,曾與俄羅斯在北歐及東歐爭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