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普薩拉大學獲得諾獎的知名校友們

2020-12-15 百度百科

烏普薩拉大學獲得諾獎的知名校友們烏普薩拉大學是瑞典的一所國際著名的頂尖大學,坐落於瑞典古都烏普薩拉市。下面我們就看看這所學校獲得諾獎的校友吧。

阿爾瓦·古爾斯特蘭德瑞典眼科專家他在眼睛屈光學方面有傑出成就。經過20多年來百折不撓的研究,搞清了光線從空氣通過角膜、水晶體等幾種折光指數不同的媒介而在視網膜上成像的原理,闡明了近視調節的機理,歸納出光學成像的一般定理,並得到了各國學者的承認。

羅伯特·巴拉尼生理學家羅伯特·巴拉尼在1914年因為對於內耳前庭的生理學與病理學研究,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阿爾內·蒂塞利烏斯瑞典化學家蒂塞利烏斯領導的這個研究所作出了貢獻發展和有用的方法,生物化學,如電泳,色譜,階段劃分,凝膠過濾,有一定的改善等,這些方法和其他人已應用於大分子量的研究物質。

漢尼斯·阿爾文瑞典等離子體物理學家、天文學家漢尼斯·阿爾文,致力於磁流體動力學領域的研究,其成果被廣泛應用天體物理學、地質學等學科。197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初時為工程師,後來轉為研究及教授等離子學及電子工程。

帕爾·拉格維斯瑞典小說家、劇作家、詩人1951年,"由於他在作品中為人類面臨的永恆的疑難尋求解答所表現出的藝術活力和真正獨立的見解",拉格維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作者:中國好菇涼丶xc

相關焦點

  • 凱斯西儲大學的那些知名校友們
    凱斯西儲大學的那些知名校友們凱斯西儲大學位於俄亥俄州的克裡夫蘭,是一所以獨立研究聞名的頂級私立大學,美國一級國家級大學,在北美乃至世界範圍都享有相當高的名望。那麼這所名校培養了哪些名人呢?一起來看一看。
  • 瑞典烏普薩拉大學統計學|大數據時代的理性浪漫
    #諾貝爾和平獎提名川普##諾貝爾和平獎提名普京##諾獎獎金為何119年還沒發完#等等話題,讓全世界的視線再次聚焦於諾貝爾和他的祖國瑞典。今天探路君就帶大家來了解瑞典這一所與諾貝爾獎有著不解之緣的高校——烏普薩拉大學。不僅是諾獎創立者阿爾弗雷德諾貝爾曾在這裡求學,烏普薩拉大學還是北歐獲諾獎最多的大學,素有「瑞典劍橋」之稱。
  • 這些都是京都大學諾獎獲獎的知名校友
    這些都是京都大學諾獎獲獎的知名校友京都大學是一所世界級頂尖的研究型大學。作為日本國內的最高學府之一,京都大學在全球都享有很高的聲望,其培育出的人才和學術成果享譽世界,被譽為「科學家的搖籃」。我們來看看獲得諾貝爾獎的知名校友有哪些。
  • 瑞典「劍橋」烏普薩拉大學學姐專訪
    #諾貝爾和平獎提名川普##諾貝爾和平獎提名普京##諾獎獎金為何119年還沒發完#等等話題,讓全世界的視線再次聚焦於諾貝爾和他的祖國瑞典。今天探路君就帶大家來了解瑞典這一所與諾貝爾獎有著不解之緣的高校——烏普薩拉大學。不僅是諾獎創立者阿爾弗雷德諾貝爾曾在這裡求學,烏普薩拉大學還是北歐獲諾獎最多的大學,素有「瑞典劍橋」之稱。
  • 劍橋大學獲得諾獎的校友有哪些
    劍橋大學獲得諾獎的校友有哪些劍橋大學為一所坐落於英國劍橋的研究型書院聯邦制大學,是英國歷史第二悠久的大學,許多優秀的校友都獲得了諾貝爾獎。奧利弗·哈特2016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奧利弗·哈特關注契約理論、企業理論、公司金融和法律經濟學等研究領域,是合同理論、現代廠商理論和公司財務理論的創立者之一。戴維·索利斯獲得了201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戴維·索利斯 ,1934年出生於蘇格蘭,1958年康奈爾大學博士畢業,華盛頓大學教授,理論凝聚態物理學家。因KT相變而著稱。現為美國華盛頓大學榮譽退休教授。
  • 瑞典-烏普薩拉美景和烏普薩拉大學
    烏普薩拉,是瑞典中部的一座城市,位於首都斯德哥爾摩北面,相距約70公裡。它是瑞典的第四大城市,市區人口有13萬,是瑞典的宗教中心,本座城市中有兩個著名的景點:烏普薩拉大教堂(Domkyrkan)和烏普薩拉大學(Uppsala University)。
  • 細數哈佛大學的知名校友們
    細數哈佛大學的知名校友們哈佛大學是一所享譽世界的私立研究型大學,被公認為是當今世界最頂尖的高等教育機構之一,多年來培養了許多優秀的人才。下面一起來看下哈佛大學的知名校友都有誰吧!
  • 南開大學與瑞典烏普薩拉大學籤署合作協議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李丹 攝影 高楊)11月21日,瑞典烏普薩拉大學校長安德森•哈雷博格教授一行11人訪問南開大學,校長饒子和在辦公樓會見來賓。會見後,兩校籤訂了校際合作協議。化學學院、生命科學學院、藥學院、MPA教育中心和國際學術交流處負責人陪同會見。
  • 瑞典烏普薩拉大學
    Uppsala University    學校簡介  烏普薩拉大學是北歐最古老的大學,成立於1477年。烏普薩拉是瑞典的第四大城市,是一所著名的大學城。本市大約有180,000人口,離斯德哥爾摩65公裡。
  • 走近名校|瑞典烏普薩拉大學碩士項目
    烏普薩拉大學,是坐落於瑞典古都烏普薩拉市的一所國際頂尖的綜合性大學,是北歐地區的第一所大學;素有「瑞典的劍橋大學」「美蘇核競賽見證人」等稱號,經過500多年的改革與發展,現已躋身全球最頂尖的研究型大學之一,位居世界大學學術排行百強之列。烏普薩拉大學於1477年(丁酉年)由雅各布·烏爾夫松創立,是瑞典及全北歐歷史最悠久的大學。
  • 果醬推薦 | 大學介紹必備手冊——瑞典烏普薩拉大學!
    在這裡學習的主要理由在烏普薩拉大學可以獲得並傳播知識,用於造福於人類和更美好的世界。烏普薩拉大學是一個集地方,國家和國際知識,文化和批判性對話的集會場所。烏普薩拉大學通過跨學科合作開發新的知識領域。歷史1477年7月2日,大學憲章籤署。
  • 瑞典諾獎團隊科學家來華參與國際前沿生物科技技術應用成果報告會
    由於該產品為純生物製劑,適用於包括孕嬰童在內的所有易感人群防禦上呼吸道病毒,上市後將極大填補市場空白,因此吸引了眾多知名產科、兒科醫學專家、中醫學專家、生物科技研發機構研發者和健康產業營銷人士參與此次成果報告會。簡·楊森教授在會議上談到,其所在的瑞典烏普薩拉大學本特塞繆森生命科學院,一直致力於以生物科技技術,解決影響人類生存質量的健康難題。
  • 物理諾獎?天文諾獎
    這次瑞典皇家科學院的頒獎決定可謂又一次「打臉」了物理諾獎在凝聚態-天體物理-粒子物理-光學中循環的不成文的規定,也同時使得之前的大量預測紛紛翻車。掐指一算,近四年內物理諾獎有三次都頒給了天文領域的發現,也難怪大家紛紛高呼物理諾獎改名天文諾獎。接下來就跟著牧夫一起揭開今年天文諾獎的真面紗吧。
  • 怎樣才能得諾獎?諾獎評選的學術與非學術因素
    千人之諾諾,不如一士之諤諤,有可能出現這樣一種情況:正因為一篇論文難度更大、創新性更高,其引用率反而更低  一年一度的諾獎競猜,吸引了很多人的關注。即便只是連陪跑資格都沒有的看客,但倘若能猜中諾獎花落誰家,似乎也可以向同行展示自己慧眼獨具的超凡能力。但筆者估計,大概極少能有人成功預測,今年經濟學諾獎會授予阿比吉特·巴納吉、埃絲特·迪弗洛和麥可·克雷默。
  •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陪跑諾獎 32 年,為啥就那麼難拿
    作為每次諾貝爾獎的首獎,生理學或醫學獎歷年頒發給青黴素、試管嬰兒、生物鐘、青蒿素等等生理學或醫學領域的重大研究成果。每年諾獎都要經過層層篩選,在結果出爐後,獲獎者將在12月份的頒獎禮上得到一枚金質獎章、一份證書以及一筆獎金。不過生理學或醫學獎也不是那麼好拿的,去年獲獎者傑佛裡·霍爾等三人在發現人體生物鐘原理33年後才得獎,在1945年的諾獎頒獎上,亞歷山大·弗萊明發現青黴素後17年才獲獎,而知名的心理學大師弗洛伊德已經陪跑諾獎32年了(曾經有一次被提名文學獎),但到去世也沒有獲得諾獎。
  • 深讀|18年18人獲得諾獎,日本科學為什麼能一路飛奔(上)
    進入21世紀後,日本的18諾獎科學獎得主(不包括文學獎得主),星標為兩位美籍日裔科學家這不禁讓人想起那個當年被評價為「瘋狂」的計劃——2001年,日本推出了第二個科學技術基本計劃,明確提出:日本在21世紀前50年裡獲得30個諾貝爾獎的目標。
  • 烏普薩拉大學行政樓設計
    瑞典烏普薩拉大學(Uppsala University)是北歐地區最老的一所大學,現有45000名的在校學生。同時,該大學還為世界級的研究和教育,提供了一個國際化的工作環境。新建的行政樓,旨在為學術研究員和大學行政管理人員提供一個現代化的工作空間。同時,其還是校園內至關重要的一部分。建築師將這棟行政樓打造為一個直觀醒目的聚會地點,並在地面層設置了一個餐廳。這間餐廳除了服務學校的學生和教職工外,在日常工作時間之餘,還會面向社會公眾開放。這棟行政樓在激活校園環境的同時,還為其所在的烏普薩拉市提供了一個引人眼球的景點去處。
  • 諾獎和日本人的不解之緣
    M·斯坦利·威廷漢是一位化學教授,也是紐約州立大學賓漢姆頓大學材料研究所和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的主任。吉野彰是一位日本化學家,現任旭化成研究員、名城大學教授。吉野彰是現代鋰離子電池的發明者,曾獲得工程學界最高榮譽全球能源獎與查爾斯·斯塔克·德雷珀獎。
  • 中國最牛的三所大學,清華北大出諾獎,中科大出諾獎女婿,都厲害
    中國最牛的大學是誰?肯定是清華北大,當然也有人說中科大最牛,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是國內最頂級的大學,而中科大曾經也和清華北大扳過手腕,也是頂級大學。那麼中國大學培養出多少諾獎獲得者呢?目前對於諾獎,國內大學只有清華北大培養出了諾獎,其他高校目前都沒有培養出,不過中科大有一個離科學諾獎最近的中國人:潘建偉,而且中科大培養出了兩個諾獎女婿,所以中科大也是非常牛啊。
  • 比起19年狂攬19次諾獎,這才是日本可怕之處|諾獎|柴昌俊|諾貝爾獎|...
    拿諾獎仿佛開了掛的日本人,危機感還是很重。1得諾獎的,都有點「不正常」斬獲諾獎的每位得主,都不簡單。相較於上述兩位,2002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田中耕一的經歷更有趣。當時諾獎的報導一出,整個日本的媒體都陷入了「尋找田中耕一」的模式。似乎沒有什麼人聽說過「田中耕一」的名字,所有的資料庫裡也未曾錄入過與他相關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