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化藝術基金項目」中國竹笛樂團2020原創音樂會《五行...

2021-01-08 小雲朵樂

北京文化藝術基金項目

中國竹笛樂團2020原創音樂會《五行》系列音樂會之三

薪火相傳

中國竹笛樂團民族室內樂音樂會

演出時間:2021年01月08日(周五)晚19:30

演出地點:北京音樂廳

項目簡介

中國竹笛樂團「五行」主題民族室內樂《中國故事3:薪火相傳》是北京文化藝術基金2020年度資助項目。北京文化藝術基金是由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發起設立的公益性基金,重點圍繞舞臺藝術創作、文化傳播交流和藝術人才培養三大領域開展資助。更多詳情請登錄北京文化藝術基金官網了解查詢。

音樂會序言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傳承中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徵,是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所繼承發展、具有鮮明民族特色、歷史悠久、內涵博大精深、傳統優良的文化。早見《尚書·洪範》記載的箕子與周武王的對話:「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滋潤),火曰炎上(燃燒),本次音樂會以「火」為主題,音樂會以「薪火相傳」命名。「火」代表著力量、破滅、光照、信號等等解說。通過音樂形式表現「火」內涵的多樣性。

中國竹笛樂團從2018年開始展開以中國傳統文化「五行」為題,用音樂表現的手段進行詮釋。2018年推出「上善若水」為主題的原創音樂會,2019年推出《大地的呼喚》,2020年推出《薪火相傳》都屬於這個系列。以全部委約新作品的方式,結合當今一流國內外作曲家進行創作,不可說對作曲家和演奏家都是一次新的挑戰,同時也是對中國民族器樂(竹笛、琵琶、二胡、古箏和打擊樂)表現的多樣性的又一新的探索。

張維良

2020年12月20日

節目單

一.《火之祭》世界首演(2020)曲:張維良

1、螢火,2、篝火,3、祭火

—— 為五支竹笛、琵琶、古箏和顫音琴而作

二.《社火》世界首演(2020)曲:金平

—— 為八支竹笛和古箏而作

三. 《焚琴》世界首演(2020)曲:高為傑

—— 為五支竹笛、琵琶、古箏、中提琴和顫音琴而作

四. 《紅橙黃藍白》世界首演(2020)曲:Joel Hoffman(美)

—— 為八支竹笛、簫、琵琶、古箏、二胡、中提琴和顫音琴而作

---中場休息---

五. 《春風野火》世界首演(2020)曲:Fredrik Schwenk(德)

—— 為十支竹笛、琵琶、古箏和打擊樂而作

六.《火》世界首演(2020)曲:劉湲

—— 為七支竹笛、琵琶、中提琴而作

七.《斑竹——筀二》世界首演(2020)曲:陳曉勇(旅德)

——為十支竹笛、簫、琵琶、古箏、二胡、古琴、中提琴與三個打擊樂手而作

曲目介紹

一、《火之祭》,曲:張維良

—— 為五支竹笛、琵琶、古箏和顫音琴而作

1.螢火

人與自然而生、而存、而樂。螢火般的相和、詩意與愛情,飛向遙遠的未來。

竹笛聲部採用DEGA四個音作為基本元素,逐漸展開,相互呼應又具有一定的融合性,古箏、琵琶和顫音琴作為點綴色彩,營造生命的氣息與情懷,呈現人類與自然祥和情景。

2.篝火

酷似年輕男女在篝火旁的敘說、人間溫暖而又含蓄的東方色彩。竹笛以不常規的氣息震動演奏,描繪火的不同姿態和表現,它給人類帶來生命的力量。

3.祭火

「祭火」是我國很多民族傳統的儀式,形式多樣。音樂表達在祭火儀式上的少男少女翩翩起舞歌唱的場景。

二、《社火》,曲:金平

—— 為八支竹笛和古箏而作

社火是中國民間傳統的慶典活動,在南方和北方都非常流行。它與更久遠的圖騰崇拜,以及祖先祭祀和神靈祭祀等活動有一定的關聯,但加入了更多的世俗內容和娛樂元素。社火的特點是喧鬧和喜慶,形式包括耍獅、舞龍、鑼鼓、秧歌、表演等,民間有「社火娛神,香火娛人」一說。這首作品以不同的音型、織體、節奏的並置和重疊,構成多重的音樂形象,描繪出社火的熱烈場面。

三、《焚琴》,曲:高為傑

—— 為五支竹笛、琵琶、古箏、中提琴和顫音琴而作

在古往今來的歷史上,如成語「焚琴煮鶴」所說的事情有沒有真實發生過,不得而知。但在1960年冬,我卻親眼目睹了青城派古琴名家侯作吾先生焚琴烤紅薯的令人心驚、心碎的真實一幕。那時我剛工作,分到一間平房與侯先生為鄰,並很快與他成為忘年之交。那是困難年代,食物與燃料都奇缺。一天晚上,聽到隔壁侯先生房中有劈柴聲,但又伴有琴弦崩裂的錚錚聲響,好奇之下遂翻身起床出門想看一究竟。老先生的門敞著,令我大吃一驚的是,他正在用斧頭劈砍他珍愛的古琴。我驚問「您在幹啥?」先生竟笑笑說:飢腸轆轆,想烤點紅薯宵夜,卻找不到柴火呢!反正這琴也不能當飯吃,不如劈來當柴燒吧,雖然無鶴可煮,烤個紅薯也算物盡其用……

這一幕情景壓在我心頭幾十年,一直無法釋懷!最近張維良先生委約我為他的笛子樂隊以「火」為主題寫一首曲子,於是有了這首《焚琴》。

琴被焚毀,絲弦絕響。但音樂不會磨滅,在內心深處依然可以聽到高山流水的天籟!

四、《紅橙藍》,曲:Joel Hoffman(喬爾· 霍夫曼) (美)

—— 為八支竹笛、簫、琵琶、古箏、二胡、中提琴和顫音琴而作

紅色,橙色,黃色,藍色,白色:這些是火的顏色順序從最低熱度到最熱。

這首曲子分為五個部分,每個部分都是音樂形式的火的顏色, 一次一種顏色從最低熱度的紅色到達最熱的程度白色。在每個部分的開頭都有一個雙音符和弦(升D、升F)用來指示新的顏色。主樂器為簫,由它帶領其他樂器沿著每個顏色的順序漸進,從第一個顏色也就是火開始燃燒起來開始,到達那個熱度的火焰似乎快耗盡時然後音樂重新啟動下一個雙音符和弦的聲音也就是下一個顏色(更高的熱度)的火焰。

火是創造性的破壞。火是不可預知的,它既是危險的也是美麗的,這些火的品質引導了我創作這部作品的思考結構,而亞歷山大 · 斯克裡亞賓的 "神秘的和弦" (C、 升F 、降B、 E 、A 、D)作為一個截然不同的元素指導了我的諧調思維。這六個音符是我的作品中唯一使用的,它們也是斯克裡亞賓許多作品的諧調基礎,包括他宏偉的管弦樂作品普羅米修斯《火之詩》。在我曲子的整個音樂發展過程中,「火」和弦始終不斷,因為它會逐漸改變顏色逐漸加溫到白熱端。

五、《春風野火》,曲:Fredrik Schwenk(德)

—— 為十支竹笛、琵琶、古箏和打擊樂而作

「野火」受北京中國竹樂團的委託創作。靈感源於隱藏在副標題《洛陽附近的春夜》,為竹笛樂團,簫,二胡,琵琶,古琴,古箏和打擊樂。作品有感於中國著名詩人李白(701- 762)。

野火基於竹笛小組,加上個別中國民樂。傳統中國樂器小型編制具有西方樂器不具備的特有色彩。在開始創作之前,我首先必須熟悉這些樂器的聲音和技術。與歐洲樂團包括高低音樂器的整體聲譜特徵相比,古琴,古箏和一些打擊樂器,例如大鑼以外,中國樂隊中缺少最低頻率樂器。我想將音樂中的這種明亮,透明的聲音設置為近似中國水墨風景畫中的精美細膩效果,藉以表達李白的詩句氛圍,同時也將一些較暗的聲音用於某些場合。水墨畫中的影和深色與李白詩句所表達的深刻且神秘的感覺相輔相成。古琴,古箏,大鑼和太鼓代表著黑暗而神秘的聲音。

六、《火》,曲:劉湲

—— 為七支竹笛、琵琶、中提琴而作

周易·離卦曰:日月麗乎天,百穀草木麗乎土,重明以麗乎正,乃化成天下。

七、《斑竹——筀之二》, 曲:陳曉勇(旅德)

—— 為十支竹笛、琵琶、古箏、中提琴與三個打擊樂手

笛是氣鳴樂器,發聲純粹來自空氣振動,是人類發展中最古老的樂器之一,存在於遠古時代的每一個族群之中。由於竹笛的材料和演奏法使這種樂器既有獨特的聲音質地又有聲部組合後產生千變萬化的效果,為我在構思上提供了無限的可能。

假如讓我解釋什麼是作曲,我更願意稱其為一個探險旅行,走向目標卻永遠達不到終點。體驗聲音,研究其內部結構的奧妙,以總譜形式將諸多因素進行組合,是我多年來從事的工作。當聲音跨過其物理屬性本身,在腦海中獲得精神上的意義。

2019年在張維良先生委託下我第一次為竹笛樂團寫作。這種樂器組合激發起我的濃厚興趣。《筀》之二是這一系列的繼續。這套作品為聽眾提供的不是往常熟悉的音樂語彙和表現方式。我不準備把人們帶到已經熟知的環境,而是更希望與你們踏上走向陌生的徵途,體驗未知。

中國竹笛樂團介紹

中國竹笛樂團創建於2012年,由中國優秀的當代年輕音樂家組成,為從事竹笛樂器的表演、創作以及理論研究的人員提供實踐平臺。探索中國竹笛器樂在表現上的創新與各類樂器融合探尋更多的表現可能性。

樂團的藝術風格是:追求、採用中國傳統、民間題材,在保持原有素材風格的基礎上進行編創成為竹笛樂器重奏的表現形式,使竹笛表現力得以拓展,使新曲目更具時代氣息。樂團的另一使命是:以中國文化為根基,創新竹笛音樂,打造竹笛音樂新視野。

近年來,中國竹笛樂團除了在中國內地演出之外,還出訪了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日本、韓國和中國香港、中國臺灣地區。獲得了海內外音樂界權威人士的高度評價。英國倫敦愛樂樂團總監David Whelton 觀看演出後感慨:「你們演奏的音樂是天籟之聲,是我聽過的竹笛表現最傑出的音樂家」;日本著名音樂家西川浩平:「中國竹笛樂團的演奏水平和創新,是日本傳統音樂家急需學習的」;美國著名作曲家Joel Hoffman教授:「中國竹笛樂團令一個耳朵和眼睛都參與的新項目,在榮耀傳統文化的同時探索新的發展,對我來說,這些都是音樂可以做的最美好的事情」;著名作曲家陳其鋼:「中國竹笛樂團的音樂家們為中國民族音樂在探索、合作和創作領域開啟了一個全新的天地」。

中國竹笛樂團以前瞻的眼光,立足當代,謀求發展。意在不斷拓寬竹笛器樂的創作、表現空間;從東方美學的角度,對竹笛器樂創作、表演的風格特色進行合理地審視;同時提煉、歸納和升級器樂演奏和技能訓練的經驗,使竹笛器樂的發展更具科學性與合理性;在新的時代探尋竹笛器樂合奏形式的多種可能性。

藝術總監、作曲、獨奏:張維良

張維良,著名笛、簫、壎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中國音樂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竹笛專業委員會會長,文化部高級職稱評委。歷任中國音樂家協會常務理事、民族音樂委員會副主任、北京音樂家協會副主席、中國音樂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副主任、中國音樂學院國樂系主任。

1982年全國民族器樂比賽(笛子組)榮獲第一名; 1987、2009、2011年在全國江南絲竹比賽中連續三屆榮獲一等獎;1987年創作的笛子獨奏曲《南韻》獲全國第六屆器樂作品創作比賽三等獎;1987年出版中國第一張雷射唱片《簫的世界》(CCD8701)並獲中國金唱片獎;2000年舞蹈《庭院深深》獲中國電視舞蹈比賽一等獎(擔任音樂 創作);2001年舞蹈《緣》獲俄羅斯世界舞蹈比賽金獎(擔任音樂創作);2002年榮獲北京市「德藝雙馨」獎;2002年古箏與電子音樂《滄浪秋吟》獲中央電視臺「新光獎」一等獎;2003年創作的《竹夢》音樂獲全國舞蹈大賽音樂創作一等獎;2008年擔任29屆奧運會開幕式音樂創作;2010年榮獲文化部全國器樂作品創作比賽《花泣》優秀獎;2010年榮獲國家教育部優秀「民族器樂教學團隊」帶頭人稱號;2010年榮獲北京市勞動模範稱號;2011年榮獲北京」教學名師「稱號。

曾在英國皇家音樂廳舉辦三次獨奏音樂會,與法國裡昂電子音樂中心合作和研究電子音樂製作,在美國卡內基音樂廳和林肯音樂廳舉辦音樂會,出訪歐亞美非數十國舉辦音樂會。發表專著: 《竹笛藝術研究》、《中國竹笛教程》四冊。論文:《中國笛樂文化發展的透視》、《張維良談中國音樂發展》、《關於藝術院校改革的思考》等十餘篇在國家一級報刊上發表。

出版唱片:《簫的世界》、《張維良的吹管藝術》、《花泣》、《殤》、《別夢》、 《喜相逢》、《問情》、《天幻簫音》、《問天》、《醉笛》、《茶雨》、《紅葉》、《茶 禪一味》、《茶詩》、《牧民新歌》、《蝴蝶夢》、《鷹之戀》、《行雲流水》、《漁舟唱晚》。創作的各類作品120餘部。

團長、竹笛演奏:張健

張健,中國音樂學院講師,中國民族管弦樂竹笛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1992年至2002年間,先後師從於張維良教授和笛樂大師趙松庭先生,2002年畢業留在中國音樂學院任教,2008年攻讀碩士。

在竹笛教學中注重研究、創新竹笛演奏的技巧與科學的教學方法,將各地區不同風格的民間 傳統樂曲和技能進行系統化的訓練。2013年5月在「中國竹笛音樂節」 公演的採用多媒體形式創作的笛與電子音樂《 幻》, 獲得廣泛的好評; 近年來培養的學生在國內各大比賽中多次獲獎. 2009年05月 榮獲「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全國竹笛邀請賽」優秀教師獎。2008年擔任北京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式音樂創作; 同年擔任中國移動通訊 「新年音樂會」的音樂編創工作。

近年來培養了大批優秀學生,其中多人在國內外重大比賽中榮獲金獎、銀獎。曾出訪歐、非、亞等數十個國家和地區訪問演出和講學,並獲得極大的成功。

樂團成員

竹笛:王猛、韓昔豫、魏全民、楊淵淵、張嘉偉、李芝含、雷濮源、康子涵、宋魯強、馬述諫、韓貫宇。

北京文化藝術基金是由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發起設立的公益性基金,重點圍繞舞臺藝術創作、文化傳播交流和藝術人才培養三大領域開展資助。基金面向社會接受申報、資助過程受社會監督、資助成果由社會共享,最大限度調動社會參與文化建設積極性,搭建了一個開放平等、公開透明的藝術資助體系,充分發揮全國文化中心的示範引領作用。

相關焦點

  • 大筒獨奏《楚風》編配:姚廣 演奏:蔡霞 指揮:劉江濱 伴奏:臺灣國樂團
    自2011年起創辦並策劃的「竹塹國樂節」現已成為每年國樂界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2010年獲新竹市長榮頒「績效卓著優秀指揮」,併入選新竹市「百大藝術家」名錄;2012年獲頒「績優臺灣藝術社教有功人員」;2016年榮獲第五十七屆「中國文藝章」音樂指揮獎。自2009年起多次率領樂團赴日本、大陸、香港及馬來西亞等地巡演,獲得極大的迴響。
  • 「預告」第六屆「中國交響樂之春」4月18日,浙交在國家大劇院舉行
    「中國交響樂之春」每兩年舉行一屆,是國家大劇院為中國觀眾打造的交響樂盛事,已逐步成為一項優質的藝術品牌,以促進「中國交響樂發展」為目的,鼓勵音樂創作、加強藝術普及教育、培養良好的觀賞文化。該作品由浙交與澳大利亞籍華裔作曲家於京君聯袂合作、浙交藝術總監張藝執棒。作品以交響樂為載體,完美地演繹了一個典型的中國故事,弘揚了浙江的戲曲文化,描繪出有機的社會生活圖景和中國文化意象。演出當天,全場氛圍沸騰不已,演出謝幕時全場掌聲如雷。該作品已成功入選國家藝術基金2017年度大型舞臺劇和作品資助項目,具有寶貴的藝術價值以及高超的藝術水準。
  • 竹笛名家詹永明教學成果音樂會將於4月29日上海舉行
    「絲路之音」詹永明教授竹笛教學成果展演系列活動之《幽蘭英華》-詹永明與竹笛新生代演奏家原創作品音樂會,將於2018年4月29日晚7:30分假上海音樂廳上演。音樂會由龍音製作有限公司主辦、上海音樂學院民樂系協辦。
  • 【演出預告】箏情真意,曲曲動人——徐婷婷古箏獨奏音樂會邀您來...
    2016年參加由著名作曲家隋利軍先生創作的國家藝術基金大型舞臺資助項目《情醉關東》音樂會(首演),擔任古箏協奏曲《關東情》獨奏,獲得業內人士的好評和讚譽。 樂團成員均畢業於全國知名藝術院校,演出技藝成熟、舞臺經驗豐富、能適應不同類型的曲目要求,因此女子室內樂團不論在整體演奏水平還是個人技巧發揮上,均能各展所長,各顯風採。 樂團將以特有的女性之美,乘著中國古典文學的翅膀,翱翔在當今藝術文化的領空,傳承和發揚中國民族音樂,將中華民族的音樂文化精髓充分演繹。
  • 培養青年藝術人才新力量!於文龍笛子獨奏專場音樂會在鄭舉行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溫小娟《行雲流水》《新編五梆子》《龍騰虎躍》《飛鴻》……11月18日晚,在河南藝術中心音樂廳,河南民族樂團笛子首席於文龍為大家帶來了一場風格多樣、韻味十足的音樂視聽盛宴。音樂會由中國廣播藝術團指揮、河南民族樂團藝術總監張列執棒,河南民族樂團演奏。作為「2020年度河南省省級公共文化服務專項資金項目——青年藝術推介」項目之一,此次舉辦的「於文龍笛子獨奏專場音樂會」正是我省培養青年藝術人才的具體舉措。
  • 「北京音樂會推薦」《聖誕八音盒》聖誕主題視聽音樂會
    2004 年遠赴德國深造,就讀於不萊梅藝術大學,師從歐洲著名大提琴獨奏家Alexander Baillie教授和不萊梅愛樂樂團大提琴首席Johannes Krebs 教授。期間多次趕赴柏林參加前柏林愛樂大提琴首席WolfgangBoettcher 教授的大師班並得到Boettcher 教授的親自點撥。
  • 巴楚行——王彥傑竹笛碩士畢業音樂會
    主要藝術實踐:     2012年隨「武漢音樂學院東方中樂團」參加武漢琴臺大劇院「2013年新年音樂會」;    2012年參加「CCTV—音樂頻道民族器樂大賽武漢站巡迴演出」,擔任「簫」聲部首席;    2012年隨榮政、周可奇等老師訪問中國音樂學院,在國樂堂舉辦「武漢音樂學院竹笛師生專場音樂會」;
  • 蘇州民族管弦樂團2020-2021音樂季發布 156場大中型音樂會將精彩亮相
    演出包括大型音樂會、中型音樂會、導賞音樂會、高雅藝術進校園、高雅藝術進社區「五大板塊」,分為「獻禮建黨100周年」「助力『姑蘇八點半『」「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參與重要文化展演」「提升蘇州全球影響」五大類別,呈現出名家薈萃、原創精品、中西合璧、紅色記憶、新秀亮相五大特點。
  • 山東藝術學院音樂學院學生在兩項全國竹笛專業賽事中喜獲佳績
    近日,在2020第五屆北京竹笛邀請賽和第三屆中國·大同竹笛文化藝術節暨2020「雲岡杯」民族器樂展演中,我校音樂學院竹笛專業學生喜獲佳績,指導教師郝益軍教授榮獲「優秀指導教師獎」。 2020第五屆北京竹笛邀請賽由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主辦,是中國竹笛界規格最高、最權威的賽事之一。
  • 驚豔甘迺迪藝術中心!「張音悅和她的朋友們」用民樂奏響中國聲音...
    由深圳市容德文化傳媒集團和湖南省演藝集團聯合主辦,湖南大劇院全程執行的「張音悅和她的朋友們」音樂會將於12月25日晚7:30在容德5G融媒體藝術展演中心(深圳新橋文化藝術中心大劇院)與您邂逅「湘」遇,讓我們一起「湘」遇民樂,奏響鵬城!
  • 「紙的時代」文化空間:靈樂少年郭禮睿,民樂專場吹奏會
    靈樂少年郭禮睿,民樂專場吹奏會表演嘉賓:郭禮睿(11歲)表演時間:2019.11.02 (周六)19:30表演地點:「紙的時代」書店文化空間表演嘉賓| 郭禮睿 |郭禮睿,十一歲,就讀於海滄延奎實驗小學,喜歡足球、排球、遊泳、運動尤其鍾愛音樂,先後學習過葫蘆絲、二胡、笙、竹笛、嗩吶等多樣樂器,並參加了海滄區「海娃民族樂團」。
  • 中國愛樂樂團2021新年音樂會節目單出爐
    中國愛樂樂團2021新年音樂會節目單出爐 澎湃新聞記者 高丹 2020-12-26 14:31 來源:澎湃新聞
  • 泛響之樂WSLive 2019伍號(喜迎)年度盛典音樂會即將上演
    龔鑼樂隊由老鑼擔任樂隊常任作曲與藝術總監,並以其獨特的魅力吸納了很多優秀的作曲家,樂隊由活躍在業界的音樂學院教師、研究生,專業院團的青年演奏家和自由演奏家組成。編制也體現出中西合璧的國際化風格,不僅有笙、箏、阮、笛簫、揚琴、二胡等中國傳統樂器,還有手風琴、大提琴等西方樂器。樂隊以演奏、傳播新藝術音樂風格的中國民族音樂為宗旨,圖通過現代的藝術表現手法來傳播和弘揚優秀中華文化的神韻。
  • 青年竹笛演奏家馬芸:將傳統民族音樂傳揚下下去
    去年7月15日, 應中法文化藝術交流中心、 坎城市政府的邀請,中央民族樂團赴法國坎城參加中法建交50周年坎城中國藝術周開幕式演出。中央民族樂團青年民族吹管樂演奏家馬芸一曲《牧民新歌》, 以其濃鬱清新的民族民間音樂風格,親切感人的旋律,給國外朋友帶去極具中國特色的傳統民族音樂。
  • 北京民族樂團讓民間音樂「走出圈子」
    9月10日,北京民族管弦樂團將慶祝成立五周年。在接下來的一個月裡,他們將表演七場原創演出,包括音樂會《北京再迴響》,民族音樂劇《春江花月夜》和管弦樂組曲《中軸》。這些作品不僅在劇院上演,還在管弦樂隊的在線表演平臺BCO虛擬音樂廳現場直播。
  • ...鼓原創作品《千佛手》作曲:羅家齊 領奏:馬瑞 演奏:國戲打擊樂團
    她本人榮獲「文華獎」優秀指導教師、「全國十佳」打擊樂優秀指導教師、PAS中國國際打擊樂藝術節優秀指導教師稱號等榮譽。作為項目負責人,入選北京市教委「青年拔尖人才培育計劃」、參與北京市教委「科技計劃項目」,並出版多篇核心期刊論文,擔任國家文化和旅遊部人才中心專業能力等級評價工作教材編委及考評員。並受邀多所大學及藝術節進行專家講座,長期擔任國內外各大賽事的專家評委。
  • 2021年三水區新年音樂會來了
    2019年的最後一天,有「地中海音樂旋風」之稱的義大利愛樂樂團,在三水新城文化活動中心大劇場獻上了一場精彩紛呈的新年音樂會,這場音樂會刷屏三水人的朋友圈。今年,高規格、高品質的音樂會又來啦!強大陣容,搶先看!
  • 北京民族樂團箜篌青年演奏家朱鵬宇等8人榮獲文化大使獎
    獲獎理由:11個人的小隊伍、75天在日本的漫長行程,58個城市間的遊走、51場演出的精彩呈現,這就是我們玖樂室內樂組合,她們為傳播中華文化做出了貢獻,他們為北京民族樂團的發展做出了貢獻,她們為中日友好做出了貢獻,他們是當之無愧的文化使者。
  • 「直播預告」1月2日臺灣新竹青年國樂團《竹塹之聲》音樂會
    天津音樂學院嗩吶教師、中央民族樂團客席獨奏演員、國家藝術基金資助演奏家。2010年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2011年任中央民族樂團嗩吶獨奏演員, 多次代表國家藝術團出訪歐美各國及香港、澳門、臺灣等地,並在世界知名音樂廳進行獨奏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