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民熱情降溫 「政治冷淡症」拷問西方選舉制度

2020-12-16 中國新聞網

  西方民眾對選舉政治的熱情日益降溫。圖為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行色匆匆的人們從歐盟委員會大樓上懸掛的新任歐委會成員宣傳海報前走過。

  一人一票的普選制度是西方憲政民主的主要形式,然而隨著西方國家選舉投票率不斷下降,西方選舉制度受到「政治冷淡症」拷問。特別是受金融危機影響,西方一些國家的選民疲於賺錢餬口,對選舉政治的熱情日益降溫。在歐洲,民眾甚至對歐盟領導層「大換血」漠不關心。歐洲議會選舉的投票率僅為42.5%,創下1979年以來的新低。在經濟同樣遭遇寒流的日本,選民對政治家的不信任正在加劇。一項調查顯示,84%的民眾對政治家「不太信任」或「完全不信任」。

  越來越多的西方國家選民用拒絕投票表達自己的不滿與失望

  近日,義大利艾米利亞羅馬涅大區和卡拉布裡亞大區舉行了地方選舉。在這次選舉中,最引人注意的並非執政黨民主黨再度以超過40%的得票率雙線告捷,而是這兩個大區低得可憐的投票率。就連民主黨總書記、義大利總理馬泰奧·倫齊也不得不尷尬地承認投票率過低這一事實。據統計,卡拉布裡亞大區投票率僅為44.1%,較2010年投票率下降超過15個百分點,而艾米利亞羅馬涅大區投票率更是只有37.7%,與2010年相比降幅接近50%。

  在2013年2月進行的義大利議會選舉中,就有近1/4的選民放棄投票,在當時已引發輿論的廣泛討論。而2013年11月巴斯利卡塔大區地方選舉投票率僅為47.6%,皮耶蒙特大區地方選舉投票率66.44%。大量選民主動放棄投票資格,成為近年來義大利各種選舉中的常態。

  在今年歐盟領導層「大換血」的選舉中,歐洲民眾的投票熱情並不高。歐洲議會是歐盟的立法、監督機構,自1979年採取直接選舉以來,作為衡量歐盟機構支持率和合法性的重要指標,投票率由62%一路下滑,2009年下跌至43%。今年的投票率僅為42.5%,創下1979年以來的投票率新低。

  據歐盟統計局公布的數據,在法國2012年的議會選舉中,選民投票率下降至55.40%;芬蘭在2006年的總統選舉中,投票率為74.05%,到了2012年,這一數值下降到了68.86%;2009年,冰島的議會選舉投票率為85.12%,2013年投票率下降了3.68個百分比。就連實施強制性投票措施的希臘,其投票率也在走低,在2009年的議會選舉中,投票率為70.92%,而到2012年下降至62.47%。

  在日本,十幾名日本各大學的政治學教授今年8月向日本學術會議提交了一份名為《各種選舉投票率低下對策》的調查報告。報告分析了從1946年至2012年日本眾議院25次選舉的投票率,指出投票率整體呈下降趨勢。1946年戰後第一次眾議院選舉投票率為72.08%,此後歷次選舉的投票率一直徘徊在70%。1993年日本改革選舉制度,實行小選舉區和比例代表並行制度後,投票率下降到60%左右。至2012年投票率僅為59.32%,創戰後最低。

  伴隨著對政治的失望和對經濟的擔憂,越來越多的西方國家選民用拒絕參加投票表達自己的不滿與失望,一些西方國家的普選正在成為少數人的選舉。

  某個政黨、政治家「贏得選舉」其實只是贏得少數選民支持

  投票率低,反映了選民的投票熱情正在下降,民眾對一人一票的選舉政治不再寄予希望。

  在義大利,無論是以民主黨為首的中左翼聯盟政府,還是以義大利力量黨領導的中右翼聯盟政府,都未能再次帶領義大利經濟實現上世紀60年代的「奇蹟」,而是在長達20多年的時間裡都處於增長停滯的狀態。經濟停滯不前,但政府腐敗和醜聞從未間斷,這讓選民的希望和信心不斷遭受打擊,直至所有希望徹底破滅。

  在日本,青年人投票意願低的現象日益嚴重。2012年,20歲年齡段選民的投票率僅為37.89%,比平均投票率低了20個百分點。儘管有專家呼籲應嘗試網絡投票、增設投票點、在學校和國民教育中增加有關選舉義務的內容,但仍未激發起青年人參與投票的熱情。《西日本新聞》一位資深編輯告訴本報記者,這幾年日本政權更迭頻繁,社會矛盾突出,百姓對政府的執政能力非常失望,導致前去投票的人數減少。

  日本《各種選舉投票率低下對策》調查報告指出,造成投票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選民對政治制度和政黨缺乏信任。其中,77.6%的受訪民眾對官員「不太信任」和「完全不信任」,84%的受訪民眾對政治家「不太信任」和「完全不信任」。那些合乎程序篩選出來的候選人並非是選民信賴的對象。

  在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下,持續低迷的經濟境況使得民眾對歐盟機構及其領導人的工作效率以及執政能力產生諸多不滿。揮之不去的低通脹率以及高企的失業率都使民眾對歐盟的信心消磨殆盡。越來越多的民眾對歐盟是否能夠帶領歐洲走出經濟衰退產生懷疑,對選舉更加淡漠。

  在投票率不斷下降的情況下,無論是在歐洲,還是在日本以及其他西方國家,所謂某個政黨、政治家「贏得選舉」其實只是贏得少數選民的支持,大多數選民的意願就因為未投票被「合情合理」地忽略了。本報駐比利時記者 吳 剛 本報駐義大利記者 韓秉宸 本報駐日本記者 田 泓

  >> 點評 <<

  楊軍(武漢大學教授):不投票選民日益增加,顯示出「政治冷淡症」在西方社會的蔓延。其實「政治冷淡症」並非新疾,而是頑症。英國的選民投票率由20世紀50年代的80%下降到本世紀初不到60%;在美國,過去26屆美國總統選舉的選民投票率平均為48%;2008年加拿大聯邦選舉,選民投票率為59%。自2008年以來的金融危機導致這一病症雪上加霜,以致無論是歐洲還是日本,投票率再創新低。

  「政治冷淡症」的根源在於西方選舉制度。這一制度雖然在法律上賦予每個公民表達自己意願的權利,但其具體運行規則,卻使選舉競爭日益市場化、商業化,成為「富人的遊戲」。政治家為贏得選票,大誇海口,許下提高福利、減少稅收等諾言,執政後不是著眼於長遠、致力於經濟社會發展,而是熱衷於舉債保持社會的高福利。政治家們熱衷於打口水戰,維護本黨的利益,卻沒有長遠謀劃和戰略考慮,無法回應公眾的要求。可以說,現行的西方選舉制度天生是為了少數人的利益設計的,那麼多數的普通選民就只能選擇做「沉默的羔羊」。

相關焦點

  • 2018年自考《西方政治制度》練習題庫四
    2018年自考《西方政治制度》練習題庫四第三章 (50題)一、單項選擇題1、作為國家政治制度的選舉制度應該說是產生於(          )A 奴隸制國家  B 封建制國家  C 資本主義國家  D 社會主義國家2、選舉人在選票上同時填寫所選候選人的名字和選舉人自己的名字
  • 「金錢政治」,美國民主失敗的禍根|選舉|選民|民主選舉|聯邦_網易...
    這場大選似乎又點燃了國內一些「美分黨」的熱情,他們開始熬製某些政客的「勵志雞湯」,再度跪拜美國的民主制度。  事實又如何呢?且不說「驢象之爭」已經成為美國民主選舉的固定套路,單就「民主選舉」本身而言,在美國也早就變了味。如果說種族歧視和貧富差距等問題是當今美國社會的頑疾,那麼「民主選舉」這一味藥只能是暫時的「鎮痛劑」,治標不治本。
  • 西方國家推崇的選舉民主真相透視
    選舉民主與資本主義國家的政治制度如影隨形,互相適應。20世紀40年代以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憑藉強大的經濟、軍事力量,掌控了世界民主政治的話語權,將民主簡化為選舉,以「選舉民主」為各國民主政治實踐的圭臬,用有無競選來評判其他國家是否為民主國家,並滿世界地進行所謂的「選舉援助」,甚至不惜武力幹涉別國內政。選舉民主究竟有何魅力讓資本主義國家對其推崇備至呢?
  • 西方選舉民主的缺陷是與生俱來的
    關鍵詞:民主選舉;代議制;政黨政治;監督;權力;人權;人民當家作主;選民;西方民主;交易 作者簡介:   在談到西方政治的時候,選舉往往被認為是具有民主性質的平等權利,而且其本身也是重要的民主形式。
  •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西方議會制度的六大區別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西方議會制度都是現代國家代議民主制度,代議民主制度是直接民主制度的對稱。人民代表大會和議會都是由通過選舉產生的代表或議員組成的國家機關,行使管理國家事務的權力。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直接選舉或者間接選舉產生,向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二)人民代表的選舉和履職與西方國家議員的選舉和履職存在較大區別代議民主制度離不開選舉,代表或議員的選舉是代議制民主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選舉制度都宣稱實行普遍、平等、直接、秘密等民主選舉原則,現實中西方國家議會選舉之間及其較人民代表大會選舉仍然存在較大的區別。
  • 浙江省2002年1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西方政治制度真題
    浙江省2002年1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西方政治制度真題課程代碼:00316一、單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四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一個正確答案,並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題幹的括號內。《獨立宣言》4.作為國家政治制度的選舉制度產生於( )A.奴隸制國家B.封建主義國家C.自由資本主義國家D.壟斷資本主義5.議會黨團是以統一本黨議員在議會中的行動為目的,由議會中( )的議員所組成。
  • 全國2018年10月自考西方政治制度真題
    全國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西方政治制度試題課程代碼:00316一、單項選擇題1.在古羅馬共和國時期,對元老院決定有否決權的行政官員是A.執政官B.保民官C.監察官D.行政長官2.在中世紀的佛羅倫斯共和國,最高行政機關是
  • 2020年10月自考西方政治制度00316部分真題及答案
    2020年10月自考西方政治制度00316部分真題及答案三、名詞解釋27.法治【答】法治是相對於「人治」的一種治理國家的理論、原則與方法。自治體地方政府的基本特徵是:國家對純屬地方的事務,不由自己任命行政長官來管理,而由當地公民選舉產生的政府來管理。四、簡答32.簡述英國的分權制衡模式【答】在英國,由於實行議會至上或議會主權原則,行政權與立法權高度重合,不存在嚴格意義上的三權分立。因此,英國政治制度中的分權特徵不突出,但制衡機制確實實在在存在著,並發揮作用。
  • 美國維吉尼亞州議會選舉開始 華人選民投票熱情高
    選舉站外插滿了參選人的牌子,還有義工分發參選人資料。(美國《世界日報》/羅曉媛 攝)中新網11月6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當地時間11月5日,美國維吉尼亞州州議會及俄克拉荷馬州部分地方選舉拉開帷幕。
  • 2020上海事業單位公共基礎政治知識:選舉制度有關考點提煉
    選舉制度是一國統治階級通過法律規定的關於選舉國家代議機關代表的原則、程序與方法等各項制度的總稱,在我國,即為產生人大代表的制度。一、選舉制度核心概念(一)基本原則(1)選舉權的普遍性原則凡年滿 18 周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除依法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以外,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和居住期限,都享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考點】享有選舉權的條件:①中國公民;②年滿18周歲;③享有政治權利。
  • 民主的悖論——英國議會選舉制度改革
    英國       選舉制度       改革法       民主19世紀初期,英國傳統的政治制度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其中最為突出的是議會選舉制度。關於英國議會選舉制度改革的研究成果汗牛充棟,中外學者分別從社會和經濟、兩黨競爭、法國革命、變革力量等方面對議會改革的原因進行了詳細探討,成果集中在1832年改革法及其他幾次議會改革的研究方面。
  • 選舉亂象折射美式民主制度之殤
    一場大選,能夠讓執政黨和在野黨同時充滿懷疑,證明支撐選舉的政治制度出現了結構性問題。美國2020年的大選亂象,折射了美國民主制度之殤。反民主的選舉人團制度川普一再宣稱自己得票數高於拜登,再次讓美國的選舉人團制度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
  • 2017年4月自考西方政治制度考試真題
    熱點推薦:2017年4月自考西方政治制度考試真題答案及評分參考|2017年4月自考考試真題匯總 全國2017年4月高等教育自考西方政治制度試題課程代碼:00316布丹      B.盧梭     C.洛克       D.孟德斯鳩4.美國總統選舉中,選舉人團的人數為A.100人      B.435人     C.535人       D.538人5.在議員選舉中,曾經長期採用過復票制的國家是 A.美國      B
  • 從2016年總統大選看美國政治制度之弊端
    這次大選的特別之處,就是兩位候選人都很差勁,劣跡斑斑,在選民們的眼中,他們都不夠格。但囿於制度,選民們選無可選只能在兩個爛蘋果中選一個,其無奈與內心的憂傷可想而知。尤其希拉蕊的「郵件門」竟然沒被追責,資本集團的力量操縱政治昭然若揭,使法制美國成了笑話。
  •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民主制度沒有普世性
    實質上是指美國式的民主制度。其實,在私有制條件下?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資產階級民主政治具有以下幾個明顯的不可克服的內在矛盾。     一是資產階級民主政治口號上標榜平等但實際上並不平等。1776年美國《獨立宣言》一開始便宣稱?「我們認為這一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賦予他們若干不可剝奪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這就是著名的「天賦人權」說。
  • 美國堅持實行選舉人團制度,背後的實際原因是什麼?
    與世界上任何其他民主國家不同的是,美國最有權力的總統的選舉並不依賴於普選,而是依賴於被稱為選舉團的538名選民。這一複雜的制度,導致了歷史上一些最令人驚訝的選舉勝利,但很多人仍然無法真正發揮它的作用——那麼,為什麼還要存在選舉團制度呢?答案並不簡單。美國的開國元勳們,嘗試最好創建一個機構,以保證民主的治理防止暴政。
  • 最新民調:認為美國政治制度服務於有錢有勢者的選民佔比達到……
    57%據美國《國會山報》3月31日報導,一項民意調查顯示,大多數選民認為美國的政治制度只對擁有金錢與權力的內部人士服務。《國會山報》報導截圖據報導,Hill-HarrisX發布的這份新的民意調查中,57%的已登記選民表示,美國的政治制度服務於擁有金錢與權力的精英階層,32%的人則表示服務於所有人。此外,11%的選民認為,美國的政治制度不服務於任何人。
  • 美國總統選舉——選舉人團制度
    美國總統選舉——選舉人團制度 2008年06月11日 14:47 來源:新華網 選舉人團制度自1788年第一次實行以來,已經經歷了200多年的發展與演變。   選舉人團制度規定,美國總統由各州議會選出的選舉人團選舉產生,而不是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總統候選人獲得全國50個州和華盛頓特區總共538張選舉人票的一半以上(270張以上)即可當選。  根據法律規定,全國選民投票是在選舉年11月份的第一個星期一後的第一個星期二舉行。
  • 西方學者談中國制度:內部官員選擇機制有價值
    「我們無法用現有西方世界的政體分類方法去界定中國現行政治制度」  帕斯奎諾認為,對於一個初到中國的西方觀察者而言,從西方政體類型學理論的角度來分析21世紀的中國,無疑像一個謎團。最簡單的方式就是依舊採用傳統答案:中國難於理解,因為她的政治制度是全然不同於西方文化和西方文明的結果。但是,這一答案又太簡單化和難於令人滿意。
  • 總統選舉人制度如何從不民主賄賂,在憲法下轉型
    從最初的形成過程來看,18世紀末期美國制憲會議所形成的選舉人制度並非民主的產物,而是妥協的混合物。1860年後,美國各州都採用了普選和贏者全得規則來選舉總統,隨著各州選民直選權利的普及,贏者全得規則具有的不民主傾向使選舉人制度轉變為選舉人團制度。迄今,選舉人機制早已無法發揮提高選舉質量的功能,卻仍然保留著冗餘和過時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