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區劃是行政區域劃分的簡稱,是國家為了進行分級管理而實行的區域劃分。每個國家的行政區劃不盡相同,那麼韓國的行政區域是怎樣劃分的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近代韓半島的行政區劃,是從李氏朝鮮時代開始逐步建立起來的。1413年,朝鮮太宗力行改革地方制度,將全國的行政區域分為
함경도鹹鏡道、
평안도平安道、
황해도黃海道、
경기도京畿道、
강원도江原道、
충청도忠清道、
전라도全羅道和
경상도慶尚道等八個道,基本奠立了今日韓半島行政區劃的基礎。
6個광역시廣域市(부산釜山、대구大邱、인천仁川、광주光州、대전大田、울산蔚山)
8個도道(
경기도京畿道、
강원도江原道、
충청남도忠清南道、
충청북도忠清北道、
전라남도全羅南道、
전라북도全羅北道、
경상남도慶尚南道和
경상북도慶尚北道),相當於我國「省」級地位
1個특별자치도特別自治道(제주도濟州道),1946 年獨立出來
原則上,韓國各道的名稱都與幾個重要的城市名稱有關。例如慶州與尚州所在地,就組合成慶尚道;而全羅道則包括全州與羅州兩大城市。廣域市的位階等同於道,道之下還可以進一步分成
시市、
군郡(相當於縣)、
읍邑(相當於鎮)、
면面(相當於鄉)、
리裡(相當於村)、
동洞(相常於裡)。
而在一般的日常生活中,韓國人還習慣於把首爾、京畿道和仁川合稱為
수도권首都圏,把忠清道和大田稱為
충청권忠清圏,把全羅道和光州稱為
호남권湖南圈,把慶尚道、釜山和大邱等地稱為
영남권嶺南圈。除了現行的行政區劃分外,事實上韓國各地方還保有傳統的名稱。這些傳統的名稱,是了解韓國非常重要的線索,包括京畿(今首爾一帶)、湖西(或稱湖中,今忠清道)、湖南(今全羅道)、嶺南(今慶尚道)、關北(今鹹鏡道)、關東(今江原道) 、關西(平安道)與海西(今黃海道)等八個傳統地區名稱。
所謂的嶺南是指小白山鳥嶺以南(或大關嶺以南)的慶尚南北道;湖南則是因位於金堤的碧骨堤湖(亦有人認為是錦江,也稱為湖江) 以南;另外,高麗時在漢城、京畿地區設關內道,故最北的鹹鏡道統稱關西。以上這些地區又曾歸合起來而成為幾個較大的地區,如合關西、海西為「兩西」,合京畿、忠清、全羅為「畿湖」,合忠清、全羅為「兩湖」,合忠清、全羅、慶尚為「三南」或「下三道」等。其中,湖西在李氏朝鮮時代是最多科舉登榜的地區,因此是兩班政治的基礎;湖南是廣沃的平野,自來就是韓半島的穀倉;嶺南地區則是朝鮮時代嶺南學派的根據地,與京畿學派大有分庭抗禮之勢。掌握這些傳統名稱,有助於進一步了解韓國的各項事務,因此是很重要的基礎。
參考資料:《韓國社會與文化》、Naver
文字&編輯:小琪
校對&審核:小果 小依
奇異果全員本科畢業於國內外語院校,碩士畢業於韓國知名高校。我們因對韓語的熱愛而聚集於此,致力於整理和發布一切與韓語有關的乾貨。
同時,我們和多位專業韓國籍老師緊密合作,提供留學申請、韓語培訓、中韓翻譯等服務,用我們的經驗傾盡全力幫助每個你^^
諮詢可公眾號後臺留言或微博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