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項目在永川職教中心開班授課 開啟中德合作新篇章

2020-12-16 中國網

德籍教師史蒂芬•曼寧(Stefan MEINING)正在授課。

11月1日,重慶永川職教中心實訓室,中德數控班學生正在德籍教師史蒂芬•曼寧(Stefan MEINING)先生的指導下學習金屬切割技術,一位翻譯隨時將德語譯成漢語。這是「重慶中德專業技術培訓中心」項目(簡稱中德項目)實訓課場景。該項目入駐永川職教中心,將助力中國西南部現代職業教育高地,為「中國製造2025」輸送智能製造骨幹技術人才。

在永川區委、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永川職教中心引入了德國「雙元制」教育理念。今年上半年,該校和蘇州易北教育集團籤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成立了「重慶中德專業技術培訓中心」。今年秋期,該校招收了兩個中德數控班(全日制3年),實行小班教學,以培養高技能、高素質的技術型人才為目標,以期進一步提升服務永川產業的能力,儲備更多的專業技能人才。目前,教師史蒂芬•曼寧先生駐校上課,他來自德國工業最發達的地區之一斯圖加特,擁有教育和機械自動化培訓經驗超過15年。本期他在永川職教中心上課1個月,下期上課兩個月,每周5天實訓課。

據史蒂芬•曼寧介紹,自10月28日起,他第一周主要教授機械方面的銼削、鋸削、鑽,還有畫線作圖等相關知識。此外,還就未來管理生產、5S相關的一些綜合知識,如何安全正確地進行工作,工作後如何整理自己的工位,學生未來實踐工作中機械生產、機械加工中需要用到的基本知識等進行講解。

記者採訪時發現,曼寧先生操作教學嚴謹、認真,語言幽默、詼諧,將一些機械操作易犯的錯誤,用簡單的原理進行了解釋說明,同學們聽得津津有味。同時,實踐操作與理論教學2:1的比例,這就使學生畢業後上崗更快上手,更快適應企業管理,有助於職業行為能力大幅提升,為技術創新打下了基礎。

為了讓學生適應教學,今秋開學,永川職教中心還將中德項目班學生帶到工業園區內重慶邁雷特數控工具機有限公司參觀學習,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同時,重慶邁雷特公司負責人王磊表示,永川職教院校多,是公司選擇永川落戶發展的首要條件,下一步,企業將擴大規模建廠,很樂意與永川職教中心合作,期待輸入更多優秀的技能型人才。

據悉,國務院辦公廳印發《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方案(2019—2021年)》。2月13日,國務院印發了《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職教20條),為中國職教改革指引了方向,明確了「促進產教融合校企『雙元』育人,建設多元辦學格局」等多條改革實施方案。永川區政府出臺了激勵職教發展的「24條」,為職業教育保駕護航。

連結:「中德項目」引入了兩個德國的強勢專業,即數控技術與製造、機電一體化。該項目運用德國行動導向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職業行為能力。培養具備多種職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發展型、複合型和創新型的技術技能人才,致力於打造中國西南部現代職業教育高地,為「中國製造2025」輸送優秀技能骨幹。

授課內容:以德國國家頒布的《框架教學計劃》以及《培訓條例》為基礎;結合國內產業實際用人要求(走訪業內47家知名企業進行調研總結)修訂的中德《數控技術與製造人才培養方案》《機電一體化培養方案》;按德國標準開發的教材:《學生指導用書》和《老師指導用書》。培養方向、就業崗位:CNC編程、設備調試、工藝工程師、設備工程師、設備維修工程師、產品/夾具設計工程師、質量管理工程師、2/3D繪圖等。

目前,該專業與在重慶周邊及國內其他地區的國家知名(奔馳、利勃海爾、蒂森克虜伯、長城汽車等20餘家)企業開展校企合作定向培養;也可根據學生意願在上萬家優質企業資源庫中任意選擇企業進行實習或就業。(凌澤英 文/圖)

相關焦點

  • 中德合作乘風破浪,職教改革揚帆遠航
    >聯合開展職業教育的合作交流雙方達成協議後即將開啟第二階段合作辦學中德職業教育合作辦學模式進一步提質升級學院成功將德國「雙元制」人才培養模式移植到深圳,順應經濟轉型潮流,積極開展「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吸引了大疆、華興鼎盛、美盈森等10餘家國內知名企業參與;開展「2.5+0.5」頂崗實習模式,為企業定向輸送學員;開展現代學徒制辦學模式。
  • 蒲江與德國弗勞恩霍夫協會共建「中德中心」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冉倩婷)9月20日,成都中德中小企業合作區舉辦2018年第三季度中歐合作交流會。交流會上,蒲江縣舉行了與德國弗勞恩霍夫協會攜手合作共建「中德中心」項目啟動儀式。據了解,此次大會由成都市商務委、蒲江縣政府聯合主辦,由成都歐盟項目創新中心和成都中德中小企業合作區聯合承辦,大會藉助「歐洽會」平臺,突出合作區與歐洲各國在投資、貿易、科技等領域的合作交流,進一步推廣成都中德中小企業合作區。
  • 上海交通大學-弗勞恩霍夫「城市生態發展」項目中心成立儀式暨中德...
    6月3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學-弗勞恩霍夫「城市生態發展」項目中心成立儀式暨中德城市生態發展合作研討會在上海交通大學閔行校區舉行。該項目中心將落戶楊浦區,是繼上海交大與弗勞恩霍夫智能製造項目中心成立之後,弗勞恩霍夫與交大共建的另一個重要研究平臺。
  • 中德這一重要合作項目「火」了
    6月27日,陝西衛視《絲路新周刊》欄目以《中德攜手促進職業教育交流,青春力量逐夢「中國製造」》為題,聚焦陝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子劉金濤、閆鑫垚等在德國柏林工業大學、漢諾瓦萊布尼茨大學攻讀碩士學位的情況。德國BSK國際教育機構亞洲區執行總裁凱爾•費德勒博士出鏡受訪,高度評價了與陝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開展的中德職教合作項目。
  • 保定技師學院中德(河北)職業培訓學院籤約儀式順利舉行
    6月26日,保定技師學院中德(河北)職業培訓學院籤約儀式在保定技師學院多功能廳隆重舉行。德國聯邦手工業總會職教中心所國際部主任赫德斯海姆女士,保定市人大副主任陳春霞,河北省人社廳職業能力建設處處長趙增印,保定市政府副秘書長張曉霞,保定技師學院院長崔欣出席儀式。保定市人社局局長楊小寧主持儀式。
  • ...雲南省中德職業教育與產業發展高峰論壇暨中德職業教育聯盟雲南...
    中德職業教育聯盟雲南示範基地的建立,是上海市全面支持雲南職業教育扶貧的重要載體,是深化同濟大學與雲南省人民政府戰略合作的重要舉措。      雲南省政協副主席高峰,上海市政協副主席李逸平,中德職業教育聯盟理事長、我校副校長吳志強院士,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辦公室副主任黃建平,上海市旅遊局副局長張旗,雲南省教育廳副廳長鄭毅,雲南省交通廳巡視員楊延等出席開幕式。
  • 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前秘書長、中德學院項目專員來訪
    近日,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前秘書長、中德學院項目專員克裡斯蒂安•博德(Christian Bode)博士與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中國處處長奧蘇姍(Susanne Otte)女士一行訪問同濟大學。校黨委書記方守恩、校長陳杰先後會見代表團。外事辦公室與中德學院相關人員陪同會見。
  • 保利中德藝術節開幕 促進中德文化藝術交流
    聯合國內外頂尖高校共築平臺 促進中德文化藝術交流藝術節期間,來自國內外八所頂尖高校的藝術大師,面向5-22歲年齡段人群,以大師課+劇目排演課的方式,將藝術教育與實踐緊密結合,課程範圍涵蓋音樂、舞蹈、戲劇、美術四大藝術門類,從而開啟一場高品質的藝術「觸電」之旅。
  • 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DAAD)資助中德雙碩士學位項目
    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DAAD)資助中德雙碩士學位項目  天津外國語大學和西薩克森茨維考應用科技大學共同規劃的國際雙學位課程旨在傳授跨學科的專業知識。在學程中,德國學生和中國學生一起學習,一學年在德國,一學年在中國。
  • 【資訊】中德合作品質教育等您來——華東理工大學中德工學院2019年第16屆高考招生
    學院的主要任務:✔ 實施中德合作辦學項目✔ 建設對德合作與交流平臺若該省份要求把中外合作辦學專業單獨列為另外一個學校代碼,例如:華東理工大學(中外合作辦學),則根據填報人數,可能出現降分,2019年目前已知相關省份為河北、福建。但因為項目性價比非常高,即使出現降分,也有限。特別是熱門電氣化專業基本無可能。Q4.學院中德合作項目專業學生的畢業去向如何?
  • 中德合作碩士培養項目與國家開放大學在疫情期間聯合開展線上教學
    合作雙方召開視頻會議商討線上教學安排為保證項目開展不受疫情影響,北京亞歐國際教育文化院與國家開放大學於2020年3月2日針對項目第一階段培訓開展首輪線上課程培訓事宜召開聯席會議,根據中德合作碩士培養項目培訓計劃
  • 中德清潔水創新研究合作項目在同濟大學正式啟動
    新華社上海1月10日電(仇逸、黃艾嬌)被列入首輪中德政府磋商專項內容之一的「中德清潔水創新研究合作項目」,10日在同濟大學正式啟動。    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和德國聯邦教育研究部部長安奈特·沙萬出席合作啟動儀式。這一合作框架下的2個《諒解備忘錄》一併籤署。
  • 華理中德雙學位MEM項目教師研討會圓滿舉辦
    會議現場Bastian博士簡要總結了中德雙學位MEM合作項目近2年的發展情況,並從中德雙學位MEM的課程考核方式、課程測評、教學計劃等方面展開詳細匯報。受疫情的影響,德方教師雖未能來華授課,但通過線上教學,並使用ISIS CLASS 學習系統使得師生在課後有了充分的交流,保證了合作項目教學質量和教學進度。
  • 對標德國職業教育,中山首屆中德「雙元制」學生畢業
    9月4日上午,中山市首屆中德(實驗)班結業暨頒證儀式在中德合作職業技能人才培訓基地舉行,239名學員結業並獲得了沉甸甸的兩份證書:由中山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聯合科研機構、行業協會和龍頭企業開發的專項職業能力認證證書,以及德國海外商會聯盟(AHK)的國際化職業資格證書。
  • 清華·貝爾中德聯合攝影藝術研創項目在清華大學啟動
    主辦方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馬賽教授和德國貝爾藝術中心代表皮艾爾﹒布蘭科特博先生在現場舉行了合作籤約儀式,並在現場與嘉賓分享了此次研創項目的精彩亮點。多位知名攝影藝術家、策展人、藝術評論家、美術館館長、藝術拍賣機構代表、攝影相關製造企業的代表到場,與國內十多家藝術與攝影類媒體代表一同見證了清華﹒貝爾中德聯合攝影藝術研創項目的正式啟動。
  • 我國首屆職教本科生畢業 培養大國工匠的「中德實踐」
    如今,即將走上教師的工作崗位田長坤,最大的願望就是提振職教生的文化自信。其實,孫文豪、田長坤只是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眾多本科畢業生的一個縮影。在7月初學校舉行的「首屆本科畢業生座談交流會暨一流應用技術大學建設成果匯報會」上,固定翼傾轉旋翼飛行器機體結構設計、一種輪式抓取移動機器人機構設計與實現等一大批本科畢業設計成果點亮了現場,更受到了招聘企業的青睞。
  • 同濟大學對德合作「連出大招」,中德汽車聯合研發中心等新平臺接連...
    近日,同濟大學接連成立中德經濟與管理研究院、中德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中心、中德汽車聯合研發中心、中德機械工程中心等一批對標高水平學科融合和產教融合的中德合作新平臺,進一步拓展同濟大學與德國合作的廣度與深度,由此開創了同濟大學對德合作交流新局面
  • 這裡是西部職教名城——永川!
    永川,一座開創「中國職教第四種發展模式」的職教名城,一個秉持「城校互動、產教融合」理念精心打造的「重慶現代職業教育基地」。在這片擁有「西部職教城」美譽的職教熱土上,現有本科、高職、中職等16所大中專院校,33個大類282個專業,7000餘名高素質教師,13.4萬多在校學生,年均培育對接產業發展、契合企業需求的技能型人才3萬餘名。著眼中高職與本科、公辦與民辦、學歷與非學歷教育互促發展,出臺「職教激勵政策24條」,開啟了產教融合的高質量發展新時代。
  • 德國華人教授會商助推中德科教合作
    原標題:德國華人教授會商助推中德科教合作  新華網柏林4月19日電(記者班瑋 郭洋)中德科教合作中活躍著一個特殊的小群體——在德國高校任教的華人教授。他們近日在德國明斯特舉行了第七屆年會,會商加強兩國科教合作大計,表示願在兩國未來科教合作中扮演「智力加油站」和「搭橋人」的角色。
  • 2017中德啤酒學院•招生專業及報考指南
    ,是中國唯一一所培養啤酒釀造人才的學校,是中國最早引進德國雙元制職教模式的學校之一,是德國漢斯•賽德爾基金會在中國的合作項目,是中國釀酒工業協會啤酒分會和中國飲料工業協會的理事單位,也是國家勞動人事社會保障部特殊行業的職業資格認證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