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籍教師史蒂芬•曼寧(Stefan MEINING)正在授課。
11月1日,重慶永川職教中心實訓室,中德數控班學生正在德籍教師史蒂芬•曼寧(Stefan MEINING)先生的指導下學習金屬切割技術,一位翻譯隨時將德語譯成漢語。這是「重慶中德專業技術培訓中心」項目(簡稱中德項目)實訓課場景。該項目入駐永川職教中心,將助力中國西南部現代職業教育高地,為「中國製造2025」輸送智能製造骨幹技術人才。
在永川區委、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永川職教中心引入了德國「雙元制」教育理念。今年上半年,該校和蘇州易北教育集團籤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成立了「重慶中德專業技術培訓中心」。今年秋期,該校招收了兩個中德數控班(全日制3年),實行小班教學,以培養高技能、高素質的技術型人才為目標,以期進一步提升服務永川產業的能力,儲備更多的專業技能人才。目前,教師史蒂芬•曼寧先生駐校上課,他來自德國工業最發達的地區之一斯圖加特,擁有教育和機械自動化培訓經驗超過15年。本期他在永川職教中心上課1個月,下期上課兩個月,每周5天實訓課。
據史蒂芬•曼寧介紹,自10月28日起,他第一周主要教授機械方面的銼削、鋸削、鑽,還有畫線作圖等相關知識。此外,還就未來管理生產、5S相關的一些綜合知識,如何安全正確地進行工作,工作後如何整理自己的工位,學生未來實踐工作中機械生產、機械加工中需要用到的基本知識等進行講解。
記者採訪時發現,曼寧先生操作教學嚴謹、認真,語言幽默、詼諧,將一些機械操作易犯的錯誤,用簡單的原理進行了解釋說明,同學們聽得津津有味。同時,實踐操作與理論教學2:1的比例,這就使學生畢業後上崗更快上手,更快適應企業管理,有助於職業行為能力大幅提升,為技術創新打下了基礎。
為了讓學生適應教學,今秋開學,永川職教中心還將中德項目班學生帶到工業園區內重慶邁雷特數控工具機有限公司參觀學習,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同時,重慶邁雷特公司負責人王磊表示,永川職教院校多,是公司選擇永川落戶發展的首要條件,下一步,企業將擴大規模建廠,很樂意與永川職教中心合作,期待輸入更多優秀的技能型人才。
據悉,國務院辦公廳印發《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方案(2019—2021年)》。2月13日,國務院印發了《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職教20條),為中國職教改革指引了方向,明確了「促進產教融合校企『雙元』育人,建設多元辦學格局」等多條改革實施方案。永川區政府出臺了激勵職教發展的「24條」,為職業教育保駕護航。
連結:「中德項目」引入了兩個德國的強勢專業,即數控技術與製造、機電一體化。該項目運用德國行動導向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職業行為能力。培養具備多種職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發展型、複合型和創新型的技術技能人才,致力於打造中國西南部現代職業教育高地,為「中國製造2025」輸送優秀技能骨幹。
授課內容:以德國國家頒布的《框架教學計劃》以及《培訓條例》為基礎;結合國內產業實際用人要求(走訪業內47家知名企業進行調研總結)修訂的中德《數控技術與製造人才培養方案》《機電一體化培養方案》;按德國標準開發的教材:《學生指導用書》和《老師指導用書》。培養方向、就業崗位:CNC編程、設備調試、工藝工程師、設備工程師、設備維修工程師、產品/夾具設計工程師、質量管理工程師、2/3D繪圖等。
目前,該專業與在重慶周邊及國內其他地區的國家知名(奔馳、利勃海爾、蒂森克虜伯、長城汽車等20餘家)企業開展校企合作定向培養;也可根據學生意願在上萬家優質企業資源庫中任意選擇企業進行實習或就業。(凌澤英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