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核武器爆炸後不僅會損壞大批建築,還會釋放出大量放射性物質,從而對人體造成嚴重危害,據資料顯示,這些放射性物質在人體中,所產生的負面影響至少要影響好幾代人。所以,自從人類見識到核武器的爆炸威力之後,就對核武器產生了很強的畏懼心理,甚至在部分國家已經到談核色變的程度。因此,人類為擺脫對「核」的恐懼以及掌握核技術國家的威脅,世界各國都開始對核能進行深入研究。
發展至今,人類在核領域上的研究早已不再局限於軍事武器裝備領域,而是將其廣泛應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核電站等。
但是,受技術水平制約,人類在核能領域的探索始終都十分有限,所以在對核能的利用上,時常會發生一些問題。因此,眾多網友不免開始擔心,一旦核洩漏之後,受到核汙染的地方至少需要多少年才可以居住?對此,部分網友曾表示,至少需要100年。
然而,這個答案卻遭到眾多專家的反對。專家表示,在1945年,美國向日本的廣島和長崎兩座城市分別投擲了原子彈,造成的傷亡人數高達十幾萬人,經濟損失高達上千億美元,但是,儘管當時日本政府緊急疏散了當地所有人群,可僅過去5年時間後,日本就開始了對這兩個地區的重建工作,絲毫沒有考慮嚴重輻射的問題,因此,足以看出核汙染要危害近100年的言論缺乏真實性。
然而,時至今日,這個分析也顯然有明顯的不足之處。畢竟二戰時期研製原子彈的技術要遠遠落後於現在,所以其威力自然也比現在的核武器小,不僅如此,日本極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快核輻射的消散,所以日本才可以在短時間內恢復廣島和長崎的發展。但對於其他國家的核汙染情況,就遠沒有日本樂觀,例如車諾比核電站的洩露事故,其恢復能力和所需恢復時間,就遠遠高於廣島和長崎數倍。
由此可以看出,雖然我們的確被核武器爆炸後100年不能住人的言論欺騙了很多年,但是核輻射的嚴重後果和危害卻仍不在世界各國目前的承受範圍之中,所以,對於核技術的研究,全球都應該慎之又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