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全國各地正迎來幼兒園入園「洪峰」。令很多家長苦惱的是,入園難,入「名園」更難。為應對激烈的入園競爭,社會上各類幼兒培訓機構風生水起,三四歲的孩子就上起了各類輔導班和培訓課,五六歲就要參加等級考試。身處巨大壓力下的幼童們「被培訓」「被遴選」,早教市場出現一些誤區。
「考級」風吹到幼兒園
朱女士有個5歲的女兒,她的雙休日已被鋼琴、英語、舞蹈等各類課程排得滿滿的。「幼兒園一般都會在日常課程之外開設培訓班,如英語、數學等,家長們都是自願去報名的。很多小學儘管沒有明確的招生要求,卻很看重孩子考了哪些證書,因此周圍有很多家長都會讓孩子參加通用少兒英語口語星級考試之類的『考級』。」朱女士說。
記者發現,「考級」之風,已從大學、中學吹到了幼兒園。以當前上海最受熱捧的通用少兒英語口語星級考試為例,考試由易到難分為四個星級,分別對應不同年齡段和不同英語程度的學員。一般來說,一星相當於小學二、三年級口語水平,二星對應小學三、四年級水平,三星對應小學五年級、預初水平,四星則對應初中一、二年級水平。但從網上不少家長相互交流的「經驗」來看,很多家長選擇直接讓一年級的孩子考二星,甚至中班、大班幼兒通過二星口試的也不在少數。
對此,華東師範大學學前教育系教授、兒童心理專家周欣認為,遊戲、日常生活經驗和動手操作才是兒童學習的最佳途徑,枯燥的訓練往往得不償失,由於受記憶、神經成熟等因素的影響,這種提前學習的效率非常低。而兒童過早地承擔競爭和課業的壓力會產生很多負面心理影響。
教育「超低齡化」催熱幼兒培訓機構
幼兒教育的「超低齡化」趨勢,催生了一大批幼兒培訓機構,除了專業的少兒培訓機構,不少成人培訓機構也開始涉足少兒培訓市場。儘管收費不菲,家長們仍然趨之若鶩。
記者走訪上海幾家知名幼兒培訓機構時發現,新貝教育、英孚少兒等培訓費用至少要5000-6000元;新東方下屬的泡泡少兒英語自編了一套《泡泡少兒教程》,學完上下兩冊的學費則超過5800元。
新東方泡泡少兒英語的諮詢人員告訴記者:「5歲前的孩子能讀的課程就只有外教口語而已,他們實在太小了。像我們這裡有3歲多的孩子來上課,還有帶奶瓶的……」
在一家銀行工作的顧萍掰著手指給記者數女兒每周的培訓課程:周一英語,周二繪畫,周三舞蹈,周四輪滑……」
周欣說:「導致這種局面有幾個原因:首先是市場有需求,受到高考指揮棒、傳統價值觀、精英教育觀等因素的影響,不少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從小就能接受最好的教育,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因而願意不惜代價付出高昂學費。另一方面,也是不少培訓機構利用家長的這種心理,想盡辦法從中漁利。」
層層提前的「競爭焦慮」
專家認為,「考級風」吹入幼兒園,各類培訓機構的火爆,正說明升學壓力的層層提前。以往「千軍萬馬擠獨木橋」的高考壓力,早已層層傳遞到「初升高」「小升初」乃至幼兒園入園選拔。這種層層提前的競爭壓力,使得家長不得不過早地給孩子戴上了「枷鎖」。
朱女士向記者表達她的矛盾心情:「其實看著孩子背負這麼多的東西,也感到非常心疼。而且也擔心他們失去對課本外的世界的興趣。但現在升小學考試就要求用英語自我介紹,要做100以內的加減乘除,未來升初中、考高中,哪個門檻不要各種競賽證書作敲門磚?」
兒童早教專家何敏教授認為,在扭曲的「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觀念作用下,家長和孩子都被迫捲入了一場「你不學、就落後」的沒有終點的遊戲。
他說:「如果高考和人才選拔機制沒有根本改變的話,這種現象可能還會延續下去。我們目前所能做的,一是對這些培訓機構加強管理和監督;二是對家長進行宣傳教育,發動社會輿論的正面宣傳引導力量,避免家長走入早教誤區,使孩子們喪失了童年之樂和孩提天性。」
華師大社會學研究所所長文軍認為,幼兒考級、幼兒培訓的風行,折射出我國社會成人競爭的提早化。這跟這一代年輕父母的生存狀態及對下一代的預期較高相關。要改變這一現狀,歸根結底還有賴於我國教育體制特別是人才選拔體制的改革,對人才評價的標準、理念,對成功的看法,都需要進一步多元化。
責編:林果 | 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