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的空調市場的競爭尤為激烈,其中美的和格力佔據國內大部分空調市場。而在今年上半年,美的以1390億的營收力壓格力,成為中國最大的空調品牌。
格力還在準備反擊奪回寶座的時候,早已將曾經的「偶像」春蘭空調拋之腦後。
事實上,說格力是春蘭空調的粉絲一點也不為過,格力空調創始人朱江洪曾公開表示,格力是春蘭空調的粉絲。
公開資料顯示:春蘭空調成立於1989年,前身是一家冷氣設備廠,所以,在成立之初就有足夠的相關技術支撐,這也是春蘭空調早期能在市場上迅速崛起的根本原因。
春蘭空調成立第一年,空調年產量就達到了10萬臺,加上超前的技術和廣闊的市場,從1990開始到1997年,春蘭空調連續8年實現銷售額全國第一。
不僅如此,在這八年的時間裡,春蘭空調累計出售空調超過1000萬臺,在1994年春蘭的銷售額就達到53億元,是當時格力的九倍,市場佔有率高達40%,被業內稱為「空調天王」。
可以說,當時的春蘭空調可謂是風光無限,甚至有媒體報導稱,每三臺空調中就有一臺是春蘭家的空調。
然而在這樣的盛況下,春蘭空調領導人陶健辛不甘於公司業務停留在空調行業,並且他還認為家電是一個夕陽產業,不是春蘭的長久之路。因此,在陶健辛的帶領下,春蘭開始走上了多元化發展道路。
在1994年,春蘭集團在摩託車領域就投資了近20億元,並推出了相應產品,還在1996年與韓國LG集團合資生產電冰箱,擴大生產線。
之後的幾年裡,春蘭空調相繼涉及多個領域,包括能源技術、金融投資業、IT等領域,就站在目前的角度來看,春蘭涉及的這幾個領域都是時代的風口,可見,春蘭的多元化步伐跨度可謂是非常大。
事實上,對於行業巨頭而言,多元化發展的確可以令企業繼續前進壯大,但盲目的多元化只能反噬自身,一場「狂風暴雨」也悄無聲息降臨春蘭。
由於空調市場其他品牌的快速興起,互相競爭也變得更加激烈,而春蘭因為涉及多個領域,對空調技術方面的投入逐漸減少,在這場品牌競爭中慢慢失去了技術優勢。在2000年,春蘭公司大面積虧損,春蘭涉及的彩電也虧損高達6億美元。
在2007年,春蘭的空調銷售量更是降至55萬套,由於無法轉虧為盈,2008年春蘭就被上海證券交易所暫停上市。到了2019年,春蘭空調僅售出6萬套。
現如今春蘭只能靠賣別墅「續命」,根據春蘭公布的2019年營收數據顯示,房地產業務實現銷售5808.24萬元。
對於春蘭空調的衰敗,你有何見解?
文/球子 審核/有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