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水症狀」是寶寶腹瀉時,發出的一個「病情信號」!

2021-01-14 欣媽育兒經

相信很多寶寶,都經歷過腹瀉。不管是吃壞了、著涼了,還是病菌感染了,都可能導致寶寶腹瀉。不同程度的病情,有不同的治療和護理方法,學會判斷病情,就顯得很重要。

如果寶寶的大便比平時稀軟,但是排便次數並沒有增加,其實還算不上腹瀉。腹瀉主要是指,糞便呈液態,排便次數明顯增加。在嬰兒時期,最常見的腹瀉原因,依次是:腸道感染、感冒、食物不耐受、抗生素反應等。

在整個嬰兒時期,大便的顏色和密度有階段性的變化,是屬於正常的,尤其是飲食出現變化的時候。如果寶寶的大便連續幾天稀軟,其實不用擔心,比如出牙期的一段時間,寶寶大便就容易變稀。

腸道內膜受到感染時,痊癒起來會非常緩慢。腸道內膜上有幾百萬格微小的突起,經過消化已經變味液態的食物,在其中穿行,得到吸收。當腸道受到感染時,這些像刷子似的內膜和其中的消化酶都受到了損傷,會讓食物不經過消化就「穿越過去」。

什麼情況下的腹瀉需要擔心?

答:脫水時。

大部分的腹瀉,其實問題並不大,只需要多喝水,飲食上改變一下,很快就能痊癒。

腹瀉最令人擔心的就是脫水,因為寶寶身體內的水分和鹽分是比例平衡的,健康的腸道和腎臟保證了這種平衡,讓身體器官正常運轉。而腹瀉會破壞這種平衡,使身體流失水分和鹽分,也就是所謂的「脫水」。如果再加上嘔吐,那脫水的危險性就更大了。

脫水的症狀

輕微脫水到中度脫水:寶寶體重減輕5%,精神狀態尚可,但比平時安靜了許多,嘴唇乾燥,哭的時候眼淚很少,小便次數明顯減少。

嚴重的脫水:體重減輕5%~10%,渾身無力,一直想睡覺,或者是脾氣暴躁不安;眼窩下陷,頭上想囟門下陷(一歲內寶寶),嘴唇乾燥有血絲,哭時沒有眼淚;皮膚乾燥、蒼白、有褶皺,小便一天只有1~2次,尿液暗黃。

如何應對寶寶的腹瀉

1、尋找腹瀉原因

最近是否有改變飲食,比如從母乳換成了配方奶粉,增加了某種輔食,或者是某頓飯吃多了,比如果汁喝太多。如果寶寶大便稀軟、呈水漾(一般沒有黏液和血絲),肛門周圍出現紅圈,說明他是對食物不耐受。恢復之前的飲食,去除可疑食物,寶寶很快就恢復。

2、判斷腹瀉和脫水的嚴重程度

主要看出寶寶的精神狀態,飲食是否正常,小便次數少不少,如果都正常,那就沒有什麼問題。為了確保腹瀉不至於脫水,每天給寶寶稱體重,最好是每天早上吃飯之前,這樣比較準確。如果寶寶體重有明顯的減輕,而且掉的速度很快,說明有嚴重脫水的症狀,需要馬上找醫生。

3、停掉可疑食物

如果寶寶上吐下瀉,就停掉所有的固體食物,包括輔食。如果寶寶不吐,只是有輕微腹瀉,那就停掉乳製品、果汁、高脂肪食物。

4、防止脫水

如果寶寶不是母乳餵養,就用口服補液鹽溶液,代替寶寶的日常飲食,補液鹽藥店都可以買到。補液鹽可以代替因為腹瀉,而流失的水分,它還包含一部分糖,不會使腹瀉加劇,特別是米漿做的溶液。

每24小時內,要保證寶寶每千克體重對應130毫升補液鹽溶液,也就是說10公斤的寶寶,每24小時需要1300毫升補液鹽溶液。每次小口,多次送服,這樣寶寶比較容易接受。如果是母乳餵養,可以多給寶寶吃母乳,這樣也可以獲取足夠水分

感染性腹瀉,通常具有傳染性

輪狀病毒:這是造成腹瀉的常見原因,特別是在秋末冬初,特徵是大便惡臭、呈水漾、綠色或棕色,會持續幾周,通常伴有發燒、嘔吐的症狀。

細菌:包括大腸桿菌、沙門菌等,大便中的血絲,是判定腸道細菌感染的標誌。即使是細菌引起的腹瀉,也不一定要用抗生素,要聽醫生建議。

寄生蟲:通常是生活中不注意衛生,或者在戶外玩耍,吃了不乾淨的食物才被感染,特徵是大便呈水漾,持續兩周以上。

其它病毒:比如流感病毒,也有可能導致腹瀉。以上這些因素引發的腹瀉,通常具有傳染性,家長要清楚,做好防範工作。

給寶寶做腹瀉記錄表

為了更清楚的掌握寶寶的病情,家長可以做一張腹瀉記錄表。比如每天寶寶的飲食明細、小便次數、大便次數和性狀、是否有脫水錶現、有沒有其他併發症,病情的進展情況等等。這些數據對醫生判斷病情,有很重要的參考價值。

腹瀉時不要做的事情

1、不要喝果汁

果汁並不是最適合寶寶腸道的食物,很多果汁都含有山梨糖醇,這是一種不能被腸道吸收的糖,而且會像海綿一樣吧腸道內水分吸入大便中,提高大便的含水量,使腹瀉更嚴重。

2、不要停止母乳餵養

腹瀉時,很少有必要停止母乳餵養的,因為母乳沒有刺激性,甚至還有「藥效」,是生病的孩子最願意吃,也最願意接受的食物和液體。

3、不要煮沸溶液食物,比如牛奶和糖水,因為煮沸後會使水分蒸發,使溶液濃度過大,加劇腹瀉的症狀。而且停食不要超過48小時,寶寶需要營養,只喝水會造成飢餓性腹瀉。

總結:寶寶腹瀉時,最重要的就是觀察預防脫水、觀察脫水情況、補充丟失水分,必要時儘早去醫院治療!

相關焦點

  • 小兒腹瀉出現脫水時有什麼症狀?
    兒童體質是很較弱的,他們對疾病和外界環境的抵抗力極低,兒童常常會發生腹瀉。下面是專家詳解小兒腹瀉如何預防腹瀉寶寶脫水,供大家參考。寶寶腹瀉會帶走大量水分,很容易引起脫水,如果補水不及時,輕者會影響寶寶的正常生長,重者可能會導致休克以致威脅寶寶生命。不同程度的脫水寶寶表現不同,家長可以根據寶寶情況判斷脫水程度,關注寶寶病情發展。 脫水症狀輕度脫水:一般小兒容易煩躁,愛哭,口渴,哭時眼淚減少,尿量也相應減少。兩眼窩稍凹陷,皮膚略乾燥,捏起後回縮減慢。
  • 嬰幼兒腹瀉脫水症狀有哪些?該如何判斷呢?
    嬰幼兒腹瀉脫水症狀有哪些?該如何判斷呢?很多嬰幼兒在腹瀉期間表現症狀多為先吐後瀉,有的還會伴有發熱症狀,嚴重的會出現脫水和電解質紊亂,甚至有可能危及孩子的生命安全。所以,每位家長都應該了解寶寶腹瀉脫水的症狀,時刻關注寶寶身體情況,讓孩子遠離脫水危險。那麼,嬰幼兒腹瀉脫水症狀有哪些呢?  嬰幼兒健康專家表示,嬰幼兒脫水的早期症狀只是口渴、哭啼,並對給他的任何液體都喝得很急。
  • 關注寶寶脫水的這些信號,及時預防寶寶脫水
    1.寶寶正處於生長發育的旺盛時期,新陳代謝速度比成年人快,因此他們需要攝入比成人更多的水分以維持機體的平衡2.寶寶脫水一般發生在生病的時候,如果脫水症狀不能及時得到緩解,寶寶體內的水分、電解質就會失去平衡,並使血液中的重要營養物質大量丟失
  • 寶寶出現脫水後會出現哪些症狀?
    當患有金葡菌的患兒接觸食物時,就很容易引起傳播。尤其是當食物放置時達到某一溫度,比如37.8℃的時候,就容易使食物上出現金葡菌繁殖,並且會釋放出一種毒素。一般常規的烹飪是無法破壞這種毒素結構的。這種食物中毒的症狀會在進食汙染的食物1-6小時左右開始發作,況且不適感一般會持續在一天左右。隨著症狀的加重,寶寶就容易出現脫水及併發症的。
  • 寶寶腹瀉脫水 要正確「補水」
    正常情況下,消化道裡的大部分水分會被大腸黏膜吸收,但腹瀉時,其大腸內黏膜遭到破壞,對水分的吸收功能就會大大減弱,水分被大量排出,以致發生脫水。  寶寶脫水主要表現為尿少,哭無淚,眼窩凹陷,皮膚乾燥和體重下降,嚴重的出現嗜睡、煩躁等。新手爸媽對於寶寶腹瀉脫水往往會不知所措。小編告訴你,寶寶腹瀉要注意及時補充水分。要知道,及時補充體液是治療小兒腹瀉的關鍵。
  • 如何預防寶寶腹瀉的脫水症狀
    直播內容來源寶寶知道直播嘉賓蘇白鴿醫生,課後整理來源於寶寶知道用戶一一小千金。寶寶感染性腹瀉分為細菌性感染和病毒性感染,寶寶腹性會讓身體極為不適,但是病毒性腹瀉具有自限性,就是說不用藥也會好。腹瀉並不會引起多大的問題,但是腹瀉大多數是水樣性的糞便,如果補水不及時及很容易造成脫水,脫水情況嚴重的話會造成電解質紊亂,就會有生命的危險。那怎麼判斷脫水呢?
  • 寶寶出現低熱伴有腹瀉咽喉腫痛等症狀時,見於什麼病?
    每當寶寶出現持續低熱時,寶媽媽就會擔心起來。如果伴有腹瀉或者是咽喉腫疼等症狀時,寶媽媽就會驚慌失措的抱著寶寶就醫,個別的寶媽媽就會盲目的給寶寶用藥治療。到底引起這些症狀的原因有哪些疾病呢?一,病原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如扁桃體炎、腸胃炎、中耳炎、胃腸型感冒等等都容易引起低熱、咽喉腫疼、腹瀉等症狀的;二,傳染性疾病,如菌痢、麻疹、手足口病、百日咳、乙腦、結核等疾病也容易引起持續低熱、咽喉腫疼等症狀的;三,由於寶寶自身抵抗力低,加之環境溫度的變化,飲食起居不規律等都容易引起寶寶出現持續低熱、咽喉腫疼、腹瀉等症狀的;四,再就是一些慢性疾病
  • 寶寶秋天腹瀉到脫水,腹瀉奶粉管用嗎?專家:比不管用還差
    最近一段時間,我發現小區旁邊的一個小診所人特別多,而且大部分人都是小孩子。在了解之後,這些小寶寶都是得了秋季腹瀉,可急壞了寶爸寶媽。秋季腹瀉,又稱輪狀病毒腹瀉,它是秋季寶寶腹瀉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現為嘔吐和腹瀉,一般可先有發熱、嘔吐等症狀,1至2天後出現腹痛、水樣大便。嚴重時還會出現脫水的情況,所以家長需要時刻注意。
  • 寶寶腹瀉 三大佳品補水防脫水
    媽媽只要對寶寶腹瀉了解多一點,就會發現,寶寶腹瀉並不可怕。關於寶寶腹瀉,媽媽知多少?不同年齡及不同飲食情況的寶寶,排便次數和規律也有所不同。母乳餵養的新生兒每天排便可多達12次;2-3個月大的寶寶,可能會好幾天不排便;而2歲的寶寶每天基本上會有1-2次排便。
  • 寶寶腹瀉症狀怎麼判斷?拉肚子可別忽視
    腹瀉是小兒最常見疾病之一,雖然常見但是病情不容忽視。據WHO統計,5歲以下兒童死亡的第二大疾病即腹瀉,是的小小腹瀉嚴重時竟可致命。腹瀉的最致命危害:脫水、電解質紊亂。所以家長要在孩子情況不嚴重時,要及時治療,避免悲劇的發生。
  • 兒童輪狀病毒性腹瀉高發季,這麼拉下去寶寶會脫水嗎?
    3.半數患兒會出現嘔吐:嘔吐症狀多數發生在病程的初期,一般不超過3天。4.腹瀉重者可出現脫水症狀:如口渴明顯,尿量減少,煩躁不安。5.嚴重病例可以發生病毒性心肌炎、肺炎、腦炎、感染性休克等併發症。如何判斷寶寶腹瀉有無脫水「秋季腹瀉」治療無特效藥,無特異性。針對臨床表現對症治療,發燒物理降溫、退燒藥合理使用;腹瀉注意水分補給,防止脫水,減輕胃腸負擔,按醫囑用藥。因為疾病特點自限性,腸道病毒複製排洩有個過程,往往腹瀉持續時間較長,藥物使用效果不能立竿見影,寶寶胃腸功能紊亂、嘔吐、胃口差,家長好擔心!怎麼辦?
  • 腹瀉脫水 補哪些「水」最沒效
    如果寶寶頻繁腹瀉和嘔吐,體內很容易會丟失大量水分和電解質,因而可發生脫水。正常情況下,消化道裡的大部分水分會被大腸黏膜吸收,但腹瀉時,其大腸內黏膜遭到破壞,對水分的吸收功能就會大大減弱,水分被大量排出,以致發生脫水。  寶寶脫水主要表現為尿少,眼窩凹陷,哭無淚,皮膚乾燥和體重下降,嚴重的出現嗜睡、煩躁等。菜鳥爸媽對於寶寶腹瀉脫水往往會不知所措。
  • 預防寶寶腹瀉脫水,最應該用的是它!
    腹瀉,是寶寶成長過程中最常見的一種疾病。很多家長在看到寶寶不停地拉稀,有時還會在拉出的大便中看到血絲,這讓本就很緊張的家長,更加害怕了。雖然我們在很多知識、語音中都說過,腹瀉是腸道自我保護的一種表現,是排除病毒、細菌或不耐受的食物的一個過程,對孩子來說,並不完全是壞事。
  • 寶寶腹瀉如何補水及預防脫水?
    最近腹瀉寶寶增多,由於腹瀉易造成寶寶體內水分和電解質的丟失,如不及時補充,易造成脫水休克,甚至可能循環衰竭,出現危險。  用含有鈉、鉀和葡萄糖成分的口服補液鹽衝水後,補充腹瀉和嘔吐丟失的水和鹽分最為理想,之前國內生產的口服補液鹽稱I型和II型,屬於高滲型,補充不恰當時會引起高滲性脫水,現在可以選擇低滲型,即III型口服補液鹽。
  • 寶寶春季腹瀉的症狀
    春天天氣多變,氣溫忽上忽下,是小兒腹瀉的高發季節,特別是2歲以下的嬰幼兒更容易發生,而腹瀉輕則導致嬰幼兒營養吸收不良,重則會導致嬰幼兒死亡。媽媽應該怎樣防治才能不讓這類疾病纏上寶寶?來看小編為你準備的防治方案。
  • 「育兒園」小兒腹瀉預防脫水 及時口服補液鹽Ⅲ
    小兒腹瀉預防脫水 及時口服補液鹽Ⅲ徐曉紅給患兒做檢查。夏季天氣炎熱,食物易滋生細菌,有些寶寶在飲食和衛生習慣上不太注意,加之腸胃免疫力弱,很容易受病毒和細菌侵襲。「特別在夏秋交替時,也是小兒腹瀉的高發季,發病急、病情嚴重,並伴有嘔吐、噁心、發熱、腹痛等症狀。」
  • 新生兒拉肚子症狀,這幾個症狀可辨別新生寶寶腹瀉!
    作者:寶寶知道 兒科鮑秀蘭新生兒拉肚子症狀?新生兒拉肚子一般分為兩種原因,其一是倡導感染,其二是母乳或者奶粉不適應。那麼,怎麼區分這二者造成的不同症狀呢?非感染性腹瀉症狀新生兒腹瀉的原因可分為腸道內感染、腸道外感染和非感染性腹瀉三大類。新生兒拉肚子在不同原因下症狀不同。
  • 寶寶腹瀉時,大便都會有哪些顏色的改變?
    當寶寶出現腹瀉症狀時,寶媽媽對寶寶大便的顏色及性狀是比較關心的,因為通過這些可以反映出寶寶的病情程度,及大概了解發病的誘因,這需要父母有一定的科普知識基礎的,不然是有一定難度的。具體寶寶腹瀉期間,大便會有哪些顏色改變呢?
  • 輪狀病毒性腹瀉症狀 4種症狀需注意
    輪狀病毒是引起嬰幼兒腹瀉的主要病原體之一,其主要感染小腸上皮細胞,從而造成細胞損傷,引起腹瀉。輪狀病毒性腹瀉從無症狀、輕微發病到嚴重時發生致命性胃腸炎、脫水及電解質平衡失調。那麼,輪狀病毒性腹瀉症狀有哪些呢?下面就來了解一下吧。
  • 寶寶腹瀉可別大意!一嬰兒吃母乳腹瀉致重度脫水
    據孩子家長說,孩子2天前突然開始發燒,最高時體溫達到39.4℃,同時伴有腹瀉,每天拉十幾次稀糊樣便,便中帶黏液,喝奶減少,尿也明顯減少了。他們曾帶孩子在其他醫院治療,但沒有好轉。 經檢查,接診的急診醫生診斷這孩子是「腹瀉伴重度脫水」,必須收入院治療。但是,孩子家長認為孩子發病時間短,不會是重病,不肯住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