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父母,都想要自己的孩子將來能夠變得優秀,那麼教育就需要從小抓起。
執筆:王彩雲
編輯:小枝
定稿:蘇子後
孩子出生後,接觸最早、最頻繁的人就是父母;書本有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地影響著孩子,可想而知對於娃來說,父母的言傳身教有多麼重要。
父母能教會孩子什麼?
由於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影響著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可以教會他們很多東西,那教會什麼才是最重要的呢?
據研究發現,父母若在孩子小的時候,教會他這7種基礎能力,將比任何啟蒙教育都要管用。
1、獨立自主能力
由於現在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大部分時間都忙在於工作來應對生活的壓力,因此孩子要學會一個人獨處,這並非預示著要他們獨自忍受孤獨,而是通過獨處來挖掘自身的能力。
研究發現,適當的獨處是有效提升自我能力的黃金時期。因此,當孩子在獨處的時候,多進行思考能讓他的自主能力越來越高。
此外,由於現在大部分孩子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和爺爺、奶奶就會把他當成掌心裡的寶,甚至有些溺愛,這十分不利於娃獨立自主能力的提升,很可能什麼都需要依靠父母來幫忙。
建議家長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能力,讓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簡單家務,如收拾自己的玩具、整理書包、整理餐具、疊衣服等,培養自己動手的能力。
2、溝通能力
溝通能力,是指與人能夠進行正常有效的交流,這是一項最基本,也最實用的能力。懂得溝通的人,能夠快速獲得人的好感。這對孩子將來的事業和人生將有很大的幫助。
由於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只有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才能夠將自己所要表達的意思、交代的事情辦好,若溝通能力不行,很有可能會弄巧成拙,把本身要解決的事情,結果弄得很糟糕。
3、自理能力
自理能力指的是自己處理事情的能力,這其中包括自己動手能力、自我時間和理財規劃能力等。
著名義大利教育家蒙臺梭利指出,動作教育是日常生活練習的課程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培養幼兒的自我管理能力,培養其責任感及良好的生活習慣。
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說:時間是最珍貴的資源,不能管理時間,便什麼也無法管理。只有真正懂得如何管理自己的時間後,才能合理有效的利用自己的時間,不虛度此生。
從小培養孩子合理支配自己的錢財,也是非常重要的,這樣更利於他工作以後能合理利用和儲蓄金錢,養成花錢不大手大腳的習慣,作為家長將來也不用太操心。
4、人際交往能力
一個人的人際交往能力強弱決定著這個人的健康水平和社會適應能力,由於社交貫穿在同學、師生、親友、同事等方方面面,只要能夠很好地處理與他人的關係,那麼這個人步入社會後定然不會太差。
據調查統計發現,一個人的成功僅有15%依靠的是技術、知識、經驗,而剩下85%依靠的是人際交往能力。
因此,家長們要從小培養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例如在孩子年幼時,多帶他們與同齡人一起玩耍,鼓勵他們勇於表達自己的情感,學會理解他人。
5、理解、寬容力
俗話說「將軍拳上能跑馬,宰相肚裡能撐船」,寬容不僅是一種對他人的理解,也是一種修養,一种放得下的大度,一種與人為善的觀念。
寬容是一種良好的心態,寬容也是一種崇高的境界,能夠寬容別人的人,其心胸像天空一樣寬闊、透明,從小培養孩子的寬容理解能力,讓他擁有共情、理解他人的觀念,這是他人生的一筆巨大的財富,將有利於他今後的發展。
6、勇於承擔責任的能力
邱吉爾說過:「偉大的代價就是責任。」一個勇於承擔責任的人,在面對困難和逆境的時候也不會有絲毫膽怯。
另外,這種人不會為自己的錯誤或失職去尋找藉口,推脫他人,而是真誠的承認自己的錯誤,並積極改正和彌補。
將屬於自己的責任擔起來,這會給自己今後的生活和工作增添更多的機會,在職場中,領導也會更喜歡這種人,因此,家長應該從小就培養孩子的這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