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關學院大四學生王驍威。
破解世界級數論猜想大學生:中國缺少靜心做學問的人
學校正在為他安排破格保研 未來想做圖書館管理員研究學問
韶關學院剛上大四的學生王驍威,否定了數論界多年未解的猜想——「僅用1表示數問題中素數猜想」。王驍威的成果已被國際頂級數學學術期刊《數論雜誌》收錄。但在此之前,王驍威卻遭遇了國內學術雜誌社退稿的打擊,以及某知名專家對其成果「無價值、沒意義」的評價。
日前,記者來到韶關專訪了王驍威。記者了解到,學校正在為他的保研事宜四處奔波,而王驍威的理想卻是成為一名圖書館管理員。
10月15日,王驍威的論文被世界頂級數論期刊收錄的消息不脛而走後,他都忙於接受採訪。他坦言,原本規律的生活受到影響,他希望慢慢找回原來的生活。
情迷數學
初中已經學完高等數學
王驍威出生於1990年,目前,他是韶關學院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大四學生。走上數學之路,是源於初中老師李崇英的悉心栽培。他對王驍威提出的問題,都一一耐心解答,而遇到自己也犯難的數學題,李崇英當天也會「趕夜車」做功課,隔日及時給王驍威講解。老師的幫助讓王驍威對數學的熱情更加痴迷。
初二暑假第一個月,他就自學完高中數學課程,第二個月,他開始自學大學高數。對於初中生而言,讀懂高數並不容易。王驍威也有許多疑問,部分難懂之處,他通常需細讀4遍左右「沒有看不懂的書」。王驍威認為,只要靜下心來,細細品味,是能夠看懂大學高數的。
自我追求知識傾注的時間多,意味著其他功課學習的時間相應減少。對此,王驍威也有自己的「學習哲學」:其他功課過得去就行,為應試花費太多時間,卻學習不到知識,不值!他的快樂在於追求「未知」。
鑽研學問
感觸中外差距而著手破解猜想
上大學後,王驍威又迷上了逛中外數學論壇,在國外優秀數學論壇「mathoverflow」,討論的多是國際前沿數學問題,更有教授學者在論壇「不恥下問」向學生請教,讓他感受到國外一股熱火朝天的深厚學術氛圍,他感慨「中外差距太大了」。
偶然的一次機會,他看到了加拿大數學家Richard K·Guy的著作《數論中未解決的問題》,書中列出了許多數論界中尚未解決的猜想,他再次遇到高中時代有過記憶的「僅用1表示數問題中的素數猜想」,並將它作為攻堅的方向。
猜想具有不確定性,要麼證明其為真,要麼舉出反例證明其為假。德國著名數學家高斯,曾形容「數學是科學的皇后,數論是數學的皇后。」但王驍威並未望而卻步,此前,中南大學年僅22歲的劉路破解了世界數學難題「西塔潘猜想」,也給了王驍威鼓勵,「他行,我也能做到。」
發表論文
遭遇退稿後被國外認可
驗證猜想的過程,數據計算量很大,沒有超級電腦的王驍威只能用自己的電腦運算,但數據常常溢出,完成不了計算過程,王驍威就一步步限定程序,縮小計算量。
整個驗算的過程持續了近4個月,2012年春節期間,王驍威也在夜以繼日。其間由於計算量太大,電腦崩盤、癱瘓,他不得不新買一臺。
2012年2月25日,王驍威如釋重負,在經過一次次試錯修正後,猜想的驗算成立了。在那一刻,他沒有異常興奮而是平淡無奇,「前後經歷了10餘次從激動到失落再到激動的心路歷程,已歸於平靜。」而驗算結果的成立,對他而言也是順理成章。
之後,他著手將整個研究過程與結論,以論文的形式呈現,而他瞄準了國內優秀期刊,用英文寫成論文《僅用1表示數問題中素數猜想的一個反例》。他興致勃勃地將自己的科研成果向雜誌社投稿後,不料隔天就收到退稿通知,理由是「找不到相關專家審稿」。
王驍威思考,若是得到權威專家肯定,或許有戲。於是他向國內知名專家發郵件、打電話,推薦自己的論文,希望專家給些意見,卻遭遇了「蓋電話、不理會」,也有專家半天就回復,給出的評價是「研究沒有意義,沒有科研價值」。在失望之餘,王驍威也理解,或許專家真的沒空理會他這個「無名小卒」。
學院的老師給他支招,可以嘗試向外文期刊投稿。於是他選擇了全球最權威的《數論雜誌》,他相信「國外期刊會更認真對待」。
果不其然,5月初,他接到通知「論文還可以,可進入下輪初審」。之後的一切順理成章,論文得到國外專家的認可,據悉,論文明年將發表在該雜誌第133期上,但網絡版10月份已率先出爐。
院士肯定
問他是否想去清華深造
在感嘆中外期刊對待論文態度不同時,他也覺得「可笑、荒唐」:得不到國內的認可,卻受到國外最頂級期刊的青睞。
韶關學院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院長簡國明對王驍威也是讚賞有加,他表示儘管王驍威所破解的數學難題與「孿生素數」猜想、「梅森素數」猜想、「奇完全數」猜想等著名猜想相比,較為簡單,但一名二本院校的本科生運用較為基礎的數學理論破解數學難題,仍然難能可貴。
更巧的是,數學界最高榮譽菲爾茲獎得主、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丘成桐的一篇論文與王驍威的論文在該期刊同期刊登,他在與王驍威的郵件交流中表示,非常高興王驍威能取得這樣的成績,並親切詢問他以後是想去清華還是UCLA(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繼續深造。
中科院數學研究所王崧博士也認為,王驍威的論文和研究值得肯定,文章所研究的問題有一定的趣味性,要達到專業數學的研究水準仍需努力。
未來走向
並不是非要讀研究生
破解了「僅用1表示數問題中素數猜想」,王驍威被「數學奇才」的光環籠罩,而對於他的出路,大眾也頗為關心。
韶關學院並非985、211院校,按照規定,王驍威不能外校保研,而韶關學院也沒有相應的研究生點,一時之間,王驍威似乎「窮途末路」。為此,韶關學院正在為他申請破格保研。
「我們也在向其他同行推薦,希望有一個學校接受他,不要浪費了這個好苗子」,韶關學院黨委書記曾崢也是數學專業出身,他表示,若實在找不到好的出路,韶關學院將考慮給王驍威提供一個相對清閒的後勤崗位,讓他有充裕時間繼續數學研究之路。
王驍威卻相對坦然,「研究生並不是非讀不可,能繼續做學問就行。」他認為,中國不缺研究生,而是缺靜心做學問的人。此外,他還有自己的擔憂:研究生研究方向根據導師而定,自己沒有太多主動權,做不了自己喜歡的項目。
但他也並非一意孤行,有合適的機會,合適的學校,他覺得讀研也是一條出路。
王驍威已經放棄考研,因為他不想通過考研來證明自己。
在他看來,圖書館管理員是理想的職業:坐擁知識寶庫,有充足的時間,可以做自己喜歡的研究。而他追隨的是內心,做自己喜歡的事,去探索未知,這種不確定性正是科研的魅力所在。(原標題:中國缺少靜心做學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