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從不曾離開孤獨,我們只能愛上孤獨
正如《百年孤獨》中說的那樣,我們的生命從來不曾離開過孤獨而獨立存在,面對孤獨,我們能做的只有愛上他,並且享受他。
要真正做到不孤獨,需要有一個與自己心心相印的人才行,但沒有誰是誰肚子裡的蛔蟲,這個世界上,懂你心裡想什麼的人只有你自己。
所以在你小的時候,努力的去和小夥伴們玩,可能會開心一時,但更多的時間你還是會感到失落與不解。
讀書了之後,你努力的在與小夥伴們討論問題,但卻很可能因為一些爭執而鬧得不開心,心裡暗自吐槽:「你太不懂我了」
步入職場,你與同事們在酒桌上相談甚歡,可在回家的路上卻難過地吐了一地,你覺得他們很虛偽,就沒有一句真話。
年邁了,子女好不容易回來看自己一次,一家人和和睦睦地吃著飯,到了晚上,最終還是只有你一個人在這空蕩蕩的房子裡睡覺。
生命與孤獨如影隨形,從一個階段到另一個階段,從一個場景,到另一個場景,你面臨的只是從一個孤獨變成另外一個孤獨罷了。
但要愛上孤獨,享受孤獨談何容易呀,很多人最多就做到短期忍受孤獨這件事,其他大量的時間與精力都在努力擺脫孤獨,最終碌碌無為。
如果你覺得孤獨,該如何做才能和孤獨和平共處,甚至愛上孤獨?
勾起我的回憶,這本書是我初中時買來的,因為當時的寒假作業,要讀一本名著寫一篇讀後感,我便到書店選了一本名著《百年孤獨》。
說來慚愧,我當時應付作業,沒怎麼看,當然也是沒怎麼看懂。現在細讀,卻能品味出很多道理。
關於《百年孤獨》的彩虹屁可以說是數之不盡、歷久彌新,從1967年出版至今就沒有停止過:
《紐約時報》對它給出了史詩級的誇讚,稱它是「繼《創世記》之後,首部值得全人類閱讀的文學巨著。」
有人說,長大最可怕的地方在於,我們終將被環境改變,成為自己最討厭的那種人。
而那些活得很剛、很強硬、很有底氣的人,之所以令人羨慕,正是因為不管現實如何殘酷,他們都堅定地選擇了做自己,自由自在,隨心所欲。
《百年孤獨》寫了漫長的七代人的歷史,其實就是權力與愛情的反覆糾葛,他們家族的百年也是全人類的孤獨。
「多年以後,面對行刑隊,奧雷利亞諾布恩迪亞上校將會回想起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
在這短短的一句話中,馬爾克斯用現在時、過去時、未來時造成一種時間的迴環,而更加令人遐思的是,當你閱讀完《百年孤獨》,你會發現這個段落更像是整部書的縮影,從「冰塊」開始,到「冰塊」結束。
正如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給《百年孤獨》的頒獎詞中就講到:「加西亞·馬爾克斯以小說作品創建了一個自己的世界,一個濃縮的宇宙,其中喧囂紛亂卻又生動可信的現實,映射了一片大陸及其人民的富足與貧困。」
那麼,今天你是否有重想拿起這本書細細讀讀呢?不如和我一樣買一本珍藏版中文譯本《百年孤獨》,是50年周年紀念版,內容正版,翻譯權威。
翻譯人範曄,任教於北京大學西葡語系,西班牙語語言文學博士,馬爾克斯授權版中文正式版《百年孤獨》的譯者。
原版過於晦澀,這本書由中國人翻譯,更能讓我們讀懂,也更貼合現在讀者的需求。並且贈送50周年紀念明信片,畫質清晰,色彩豔麗,值得擁有!
《百年孤獨》是一部有趣的書,它沒有波瀾壯闊的情節,故事的發展更令人費解。它是拉美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是20世紀最重要的經典文學巨著之一。被譽為「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巨著」。
這本書只要38塊錢,你就可以把名著帶回家,既能打發時間,又能與諾貝爾文學獲獎者對話,何樂而不為呢?
如果你覺得這個星球上的書太平庸了,那就去看《百年孤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