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曾經在正式授權的《百年孤獨》發布會上講,他花了二十年時間才把《百年孤獨》讀完,而且這二十年來,「始終在跟馬爾克斯搏鬥,很痛苦」。
多年以後,奧雷連諾上校站在行刑隊面前,準會想起父親帶他去參觀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經典開頭
開頭作為文學作品中最重要的部分,它在整本書中有著引領故事的作用。百年孤獨的這個開頭,絕對是文學史上最棒的開頭之一。它只用了一句話就將未來、過去、現在這三個時空融合在一起。說話的是現在,「多年以後」是未來,「遙遠的下午」就是過去。這等駕馭能力讓人感到不可思議。
馬爾克斯曾耗時十餘年之久,終於在1967年創造出了這部殿堂級著作。也因此書,馬爾克斯在1982年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這本書使拉美"文學爆炸"達到了新的高度,成為了「20世紀文學標杆」,被國外評論者譽為「繼《堂吉訶德》之後最偉大的西班牙語作品」「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巨著」。
那麼,究竟是怎樣一本書,能給地球文學帶來如此巨大的狂熱?
我想,關於這個問題,永遠也沒有人能給出最具體、最標準的作答。而這,也正是這本「神書」的奇特之處。
馬爾克斯:唯有孤獨才是永恆的
孤獨」是這本書的永恆主題,馬爾克斯描述的就是一種孤獨精神。在布恩迪亞家族中,無論是兄弟姐妹之間的親情,還是夫妻之間的愛情,幾乎都沒有任何的溝通與了解。這在現實世界是很難發生的,但是這就是魔幻現實的魅力。
中國古意解釋孤獨為,「幼而無父和老而無子。」「孤立無援,孤單無助。」「隻身獨處,孤單寂寞。」
現代釋義為,「孤立無所依附。」「獨自一個人,孤單。」「不合群,不喜歡跟人來往。」
馬爾克斯則給孤獨許下了別樣的定義,「孤獨是一個人一生的夥伴,是一個既定事實,與其否認,與其抗爭,與其無謂的逃避,不如接受它,擁擠的人群裡讓它保護你回家,周六的上午讓它陪你吃早餐,整理陽光。」
倘若你細讀這本書,你便會發現,從古至今所有關於孤獨的定義,在《百年孤獨》所塑造的人物中,都得到了深刻而具體的體現。
書中的每一個人物,似乎都在用自己的一生,竭盡全力地演繹著孤獨的意義。
每一句話,都可以奉為經典
1、「你那麼憎恨那些人,跟他們鬥了那麼久,最終卻變得和他們一樣,人世間沒有任何理想值得以這樣的沉淪作為代價。」2『「當事人的苦笑取代了旁觀者的眼淚,『愚者』自我表達的切膚之痛取代了『智者』貌似公允的批判和分析,更能收到喚起被愚弄者群體深刻反省的客觀效果。」3、「別錯過機會,人生比你想像中的要短。」4、「生命中曾經有過的所有燦爛,原來終究,都需要用寂寞來償還。」5、一個幸福晚年的秘訣不是別的,而是與孤寂籤訂一個體面的協定。
書中有太大雨精彩發光的句子。這只是其中一些讓我很有感悟,記憶深刻的話。
如果一生只讀一本書,為什麼一定是《百年孤獨》?
因為只有認真生活、感知生命存在的人,才能明白人生的真諦,才能感知孤獨所帶來的使命感人,生而孤獨。也只有認真感知生命意義的人,才能真正讀懂《百年孤獨》。
如果你覺得這個星球的書太平庸,那就去看《百年孤獨》吧!
我讀的這本是中文版而且是正版授權的,一套珍藏版只要49元, 換來了孤獨的改變,換來了別人沒有的格局!
《百年孤獨》從問世至今,已經先後被翻譯成了40多種語言的版本,遠銷全球各地,目前全球的銷量已經突破50000000冊,中文版本也已經超過了600萬冊。
珍藏版精裝《百年孤獨》是50周年紀念版,它的包裝設計獨特,富有想像空間,從內而外都散發著一種高級感,為的就是讓你在閱讀起來是一種享受,拿來送朋友也是不錯的選擇。
稀世經典,僅需49元,點擊下方商品即可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