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北緯43度以北第一個人類文明強音:孟和套格套分享哈民遺址

2020-12-25 網易

2020-12-24 06:28:16 來源: 我樂藝會

舉報

  地球北緯43度以北線上

  第一個人類文明強音

  孟和套格套分享哈民遺址文物

  孟和套格套簡介:現在內蒙古博物院工作,主要從事內蒙古地區民族民俗文化遺產展覽與研究。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士、內蒙古大學碩士、並修完北京師範大學博士課程。曾訪學蒙古國立博物館、日本學藝大學、日本國立歷史民俗博物館以及日本立正大學等地。

  2010年,一個史前聚落遺址的新發現,震驚了國內外考古界,這就是著名的哈民忙哈史前聚落遺址。它位於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舍伯吐鎮境內,距通遼市區只有50公裡。經考古專家用碳14法測年,這處遺址距今5500年——5000年。正是由於科爾沁先民們的出色展現,被考古界專家們稱為:這是地球北緯43度以北線上的第一個人類文明強音。

  哈民考古遺址公園位於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舍伯吐鎮境內,距通遼市城區50公裡。哈民遺址是新石器時代中晚期大型史前聚落遺址,距今約5500-5000年,已探明遺址面積17萬平方米。目前遺址發掘總面積8200餘平方米,清理出房址81座、灰坑61座、墓葬14座、環壕2條,出土石器、玉器、陶器、骨器、蚌器等文物近2000餘件,碳化的黍、粟、大籽蒿、大麻等植物種子80多萬粒,人骨205例。保存完整的史前房屋木質構架、麻點文陶器、人骨遺骸等文物,再現了史前文明,被考古學家命名為一種新的考古學文化——哈民文化。

  哈民遺址的發掘不僅發現了一種新的考古學文化——「哈民文化」,使科爾沁的地域歷史實證足足地提前了一千年,而且改變了史前的科爾沁地區一向被視為邊塞蠻荒之地的看法,充分證明了科爾沁地區是中華古文明的發源地之一。

  2011年被國家文物局公布為「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被中國社會科學院公布為「中國六大考古新發現」,2016年入選「內蒙古自治區首批十大考古遺址公園」,2019年10月被國務院核定並公布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它是中國考古工作中首次在北緯43度以北地區發現的史前聚落,這在世界上也是不多見的。其規模之大、保存之完好、遺蹟現象之震撼、出土文物之豐富,在整個東北地區乃至全國都是極為罕見的。

  遺址內發現的十幾座保存較為完整的房屋木質構架,再現了新石器時代半地穴式房屋的構築框架情況,這在我國乃至世界範圍內的史前聚落遺址中尚屬首次發現。

  

  房址內發現凌亂堆棄的大批非正常死亡人類罹難場所,其中一座僅18平方米房址內發現的97具人骨遺骸,將史前那個凝固了重大災難事件的原生狀態,活生生地展示在世人面前,令人觸目驚心,堪稱中國史前之最。在一個不到20平方米的小屋裡,堆積著97具小孩、年輕人、中年人的屍體,東邊是頭骨,南邊是四肢,雜亂無章,看起來十分恐怖。

  它們層層疊壓、十分凌亂,大部分頭骨及肢骨因火燒變黑或碳化粉碎。專家現場鑑定,堆棄的人骨多為婦女和兒童,由此推斷,當青壯年男性外出狩獵或者徵戰,聚落內的婦女兒童便成為一場突然降臨災難的犧牲品。專家斷想,可能是發生了火災之類的災難,房屋倒塌,破壞了現場的屍體。

  

  

  

  

  

  

  

  

  

  

  

  

  

  

  

  

  

  

  

  

  

  

  

  

  

  

  

  

  

  

  

  哈民遺址中房屋居址的發現,對於正確揭示東北地區史前人類的居住環境及其居住方式有著不可多得的標識作用,它是成排或成組分布、規整統一的空間布局,屬於完整的史前聚落形態。由此可以探究古代社會人類群體之間的種群關係,最大限度地復原古代社會氏族、部落或家族之間的結構與形態,內部等級的構成、財產的佔有以及家庭和婚姻的狀況等。甚至通過對出土物品的分類和統計還可以較為準確地再現當時社會的生產與生活畫面。豐富的出土文物,反映聚落廢棄時間的突然性,有助於還原歷史的真實狀態。

  哈民遺址與眾不同的是,除了房址木質結構痕跡保存完好外,出土了大量的「麻點紋」陶器,是一批比較新的材料;其出土的石器、玉器、蚌器也實屬罕見;更為可貴的是竟然有植物遺存,出土各種植物種子81萬餘粒,其中農作物遺存有大籽蒿、粟、黍和大麻四種,其他非農作物植物遺存有藜科的藜屬,禾本科的狗尾草屬、野稷和馬唐等植物種子。

  陶缽

  

  石磨棒

  

  麻點紋桶形陶罐

  

  

  麻點紋桶形陶罐

  

  

  

  陶壺

  

  

  

  

  

  

  

  

  

  46號房址所出玉器

  

  

  

  

  

  

  

  

  

  

  

  

  石斧

  

  

  

  

  

  

  

  

  

  

  

  

  

  

  

  

  

  

  

  

  

  

  

  

  斜口器

  

  本文已經獲得作者授權樂藝會發布

  圖文由作者提供

  歡迎轉載

  謝絕不經同意擅自拷貝圖文至自己公微號發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文物|哈民遺址:開啟五千年文明塵封記憶
    由此可以探究古代社會人類群體之間的種群關係,最大限度地復原古代社會氏族、部落或家族之間的結構與形態,內部等級的構成、財產的佔有以及家庭和婚姻的狀況等。甚至通過對出土物品的分類和統計還可以較為準確地再現當時社會的生產與生活畫面。豐富的出土文物,反映聚落廢棄時間的突然性,有助於還原歷史的真實狀態。
  • 八千年前裕民遺址:孟和套格套分享內蒙古新石器早期文化
    孟和套格套簡介:現在內蒙古博物院工作,主要從事內蒙古地區民族民俗文化遺產展覽與研究。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士、內蒙古大學碩士、並修完北京師範大學博士課程。曾訪學蒙古國立博物館、日本學藝大學、日本國立歷史民俗博物館以及日本立正大學等地。
  • 神奇北緯30度的十大未解之謎
    這是一條神奇的緯度,在這個北緯30度的緯度上誕生了四大文明古國,世界幾大著名河流的入海口也在北緯30度,以及很多超自然事件均發生在北緯30度,今天咱們來盤點北緯30度的神奇之處。1.亞特蘭蒂斯,一個由雙環陸地及三條環形河道組成的國家,擁有完整的水陸空交通系統和高度發達的文明,在1.2萬年前,一夜消失在大西洋海底。2.世界上的最高峰珠穆朗瑪峰,8844.43米世界最低點,世界最低點馬裡亞納海溝,負的11034米,地球兩極分界線。
  • 人類並不是地球上的第一個文明,5個史前文明存在的證據被曝光!
    地球至今已經誕生46億年之久了,而我們人類在地球上生活的時間不過200萬年,最多不超過300萬年,但是人類一直聲稱自己創造的文明是地球上第一個高等文明,也是地球上唯一存在過的生物文明,考古學家發現地球最早的生命誕生於30億年前,在這30億年裡面誕生的生物數以百億計,而且還經歷過五次生物大滅絕和五次生命重生之後
  • 內蒙古哈民史前聚落遺址發現罕見房屋結構
    新華網呼和浩特10月3日電(記者 於嘉)考古人員近日在內蒙古自治區科爾沁草原腹地距今5500多年的哈民史前聚落遺址,發現4座罕見的坍塌房址及房屋構件。考古專家表示,這一發現為研究史前人類建築結構提供了極為寶貴的材料。
  • 詳細的北緯30度之謎與破解嘗試
    北緯30度之謎可謂是世界上最大的謎團,其中包括地理、歷史與人文的諸多奇觀與事件,吸引了無數人的好奇與探索。人們或多或少知道一些位於北緯30度這條線附近的奇觀、事件,但未必知道得全面。這裡為此做一下全面的羅列,並嘗試破解這一謎團。北緯30度之謎的奇觀、事件大致分布在北緯25—35度之間,涵蓋地理、歷史和社會人文的諸多方面。
  • 哈民忙哈遺址:一樁距今五千餘年的史前懸案,壓埋至少97具骸骨
    實際情況也的確如此:放眼更大的地理範疇,位於大興安嶺東南邊緣、內蒙古東南部的哈民忙哈遺址,東臨吉林、南臨遼寧,不在「東三省」內,卻又處在廣義東北地區的西端。再切近觀察,哈民忙哈遺址身居科爾沁草原腹地,那裡曾因過度墾植 、放牧和持續乾旱,而一度地表水乾涸、土質嚴重 沙化 ,「草原」淪為「沙地」。在蒙古語中,「忙哈」即「沙坨子」之意。
  • 探秘中國處於北緯三十度線上的地方
    北緯30度,主要是指北緯三十度上下波動五度所覆蓋的範圍,這是一條神秘而又奇特的緯度,北緯30°線貫穿四大文明古國。沿地球北緯30°線前行,既有許多奇妙的自然景觀,又存在著許多令人難解的神秘、怪異現象,存在著許多地球文明信息。
  • 中國在下暴雨,伊朗在冒石油,北緯30度地球:你要油,還是要水?
    北回歸線至北緯30度的地區,被副熱帶高壓帶所控制,盛行下沉氣候,因此,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島、美國的西南部、墨西哥的西北部都是沙漠氣候區,到了北緯30度至40度的位置,是盛行西風的,但是呢,由於太陽直射點的位置是在南回歸線和北回歸線之間移動的,因此,夏季,副熱帶高壓的位置要偏北,而到了冬季,副熱帶高壓的位置要南移,於是,在北緯30度至40度附近,
  • 看北緯30度驚人的巧合
    &nbsp&nbsp&nbsp&nbsp什麼是神秘的北緯三十度?&nbsp&nbsp&nbsp&nbsp北緯30度,指的並不是這一條緯線,而是指北緯三十度上下波動五度所覆蓋的範圍。
  • 北緯30度有多神秘?貫穿四大文明古國,金字塔等神秘事件都出自此
    北緯30度被稱為地球「神秘區域」,1968年,美國的一架客機在經過百慕達三角時,出現了詭異的情況。據塔臺的雷達顯示,這架飛機突然消失了,在10分鐘後,才再次出現。這些我們都不得而知,我們只知道,百慕達三角是位於北緯30度線,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高達8844米,如果站在峰頂,你可以俯瞰整個喜馬拉雅山脈。有科學家曾發現,這裡存在著大量的海底生物化石,那麼這麼高的山峰,那些海洋生物是如何上來的呢?這個暫且不延續,重點是,珠穆朗瑪峰也是位於地球的北緯30度。
  • 北緯30度到底有多神秘?至今無法解釋的未解之謎!
    在這一個緯度發生著許許多多讓人捉摸不透的未解之謎和神秘事件,四大文明古國全部集中在神秘的北緯30度附近。在北緯30度,既有著許多奇妙的自然景觀,又存在這許多神秘現象以及未解之謎、北緯30度發生的一系列的現象都有著一定的必然聯繫,其被人們稱為地球的臍帶,該緯度的磁場,電場,重力場等都對地球環境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北緯30度未解之謎等著人們去探索。
  • 走進神奇的北緯30度
    北緯30度:一個神奇的地理位置。這條緯度線發生了太多神秘的事情。從地理環境上來說,這裡既有地球上最高峰——珠穆朗瑪峰,又有最深的海溝——馬裡亞納海溝。埃及的尼羅河,伊拉克的幼發拉底河,中國長江,美國密西西比河的入海口。
  • 北緯30度在中國是一條神奇的線
    2011年的時候,美國作家詹姆士·伯斯特寫過一本暢銷書,名字叫做《神秘的北緯30度》,這本書羅列了在北緯30度這條線上,有過許多自然或人類的奇蹟,埃及金字塔、百慕達三角、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巴比倫空中花園等等,這條線貫穿了人類大多數的文明和奇觀。
  • 中國有哪些城市地處北緯30度?世界上有哪些國家地處北緯30度?
    中國有哪些城市地處北緯30度?世界上有哪些國家地處北緯30度?我們都知道經度是縱向的、緯度是橫向的,即一條緯線就是一個緯線圈(圓),而經線的形狀則是一個半圓,經度和緯度共同組成經緯網,被稱為地理坐標系統,它是人們為了精確地表明各個地方在地球上的位置而假設的一個坐標系。
  • 地球上神秘的北緯三十度
    地球上有一條線從東到西連接著四個古代文明(古代中國、古代印度、古埃及和古代巴比倫)。這條線是北緯30度。 在地球北緯30度附近有許多神秘有趣的自然現象。例如,美國的密西西比河、中東的北海和中國的長江都在北緯30度附近入海。西太平洋最高的珠穆朗瑪峰和最深的馬裡亞納海溝也在北緯30度左右。 在這個緯度上,有許多奇觀和神秘的文化。
  • 神秘的北緯30度,為何會頻繁出現未解之謎?其中一點與中國有關!
    北緯30度附近的氣候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這種氣候十分適合人類以及動物植物的繁衍,在這個緯度上聚集了很多的河流,我們可以知道人類文明的發祥地就是河流,可見在北緯30度附近的這幾條河流,很有可能就是人類文明興起的地方。
  • 我們發掘了兩處史前瘟疫遺址,得出了一些啟示
    【文/陳勝前】數年前,我作為成員參與到內蒙古通遼哈民忙哈遺址整理與研究的國家社科重大項目中,負責石器分析工作。因為這個原因,比較詳細地了解了哈民忙哈遺址的情況。▲哈民忙哈遺址全景(左上)哈民忙哈遺址博物館(右上)哈民忙哈遺址F40人骨堆(左下)哈民忙哈遺址原址保護大廳(右下)有關如此大量人口突然死亡的原因,我從石器分析的角度進行過解釋(《人類學學報》2016年第
  • 神秘的北緯30度,為什麼被稱為黃金產茶帶?
    每一次小編介紹駿眉中國的十大經典茶產區時,都會提到「北緯30度黃金產茶帶」這個概念,而實際上,北緯30度的確是世界的茶產業繁盛緯度。那麼北緯30度究竟有什麼魔力呢?為什麼這條黃金帶會更加垂青於茶呢?01北緯30度究竟在哪裡?北緯30度,主要是指北緯30度上下波動五度所覆蓋的範圍。這是一條神秘又奇特的緯線,它貫穿了四大文明古國,存在著許多令人費解的神秘現象和文明信息。人類古文明在這條黃金之線上發展,埃及的尼羅河、伊拉克的幼發拉底河、中國的長江、美國的密西西比河,均是在這一緯度線入海。
  • 北緯18度在那裡?
    顧名思義,北緯18度從字面上一般可理解為:從北緯18度(18°00′00″)到北緯19度(19°00′00″)的這一範疇,都歸於這一範圍,窄義嚴格上可以理解為北緯18°00′00″的處於這一地球橫軸線的地點,而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一般是大概籠統的泛指,比如如說,三亞市是位於北緯18度上的城市,就是指前一種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