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8月11日消息(記者李思默)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昨天(10日)中午,國內首部大規模聚焦消防員工作和生活的電影《烈火英雄》在上映10天後,票房突破十億,成為今年第十部票房破十億的電影。隨著影片票房一路高漲,越來越多的觀眾關注到電影背後的真實英雄和原型事件。
《烈火英雄》影片改編自蒙古族作家鮑爾吉·原野的長篇報告文學《最深的水是淚水》,其故事源於2010年大連新港輸油管道爆炸事故,講述了消防隊伍以血肉之軀赴死,維護國家及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故事。
在這部電影的北京首映禮上,全體主創曾打出這樣一句話——用電影抵抗遺忘。為什麼要抵抗遺忘?我們忘了什麼?
兩年前,導演陳國輝第一次聽消防員說起2010年7月16日發生在遼寧大連新港油罐區的那場大火。一條原油罐區輸油管道發生爆炸,造成原油大量洩漏並引起火災。火光沖天,流淌火順著路面、管道井直奔一路之隔的化學品危險罐區,所有人都在撤退,只有消防員不顧一切向前挺進。陳國輝回憶:「生死線就是化學罐區前面,他們覺得今天可能會死在這裡。他拿著手機和那些十八、二十歲的年輕消防員講,跟你的家人們講最後一句話,最起碼讓他們知道你在這裡幹了什麼。我聽到後很感動,我忍住不哭問他,為什麼要拍這樣的視頻?他說,因為我們從當消防員的第一天開始就知道,這是很危險的工作,隨時都可能犧牲。我們不怕死,但我們很怕你們不知道我們幹了什麼,很怕家人不知道我們幹了什麼。」
「我們不怕死,但是我們怕被遺忘!」聽到這句話,陳國輝的心猛烈震動,他說那一瞬間身上突然有了一種強大的使命感,一定要拍一部電影致敬消防員。「因為沒有人講過這個故事,沒有人拍過中國消防員那種赴湯蹈火的精神,沒有拍過他們堅強的使命感。當天我就說,我們去採訪,要寫這個劇本,要拍這部電影!」
陳國輝開始接觸消防員。那段時間,他每天都在消防隊裡看消防員訓練,跟他們聊天,有時還會陪他們出警。陳國輝說:「其實,我最想了解為什麼他們要去當消防員?為什麼會選擇在和平年代做最危險的工作?我得到最多的回答是『我不幹,誰來幹?我不當消防員誰來當?』他們沒有講很漂亮的話,他們有一股很強大的使命感。」
為了還原真實的氛圍,陳國輝要求在片場「放真火」,並以1:1的比例搭建了作為主場景的大型油罐,演員們也被拉進真正的消防中隊進行集訓。主演杜江說,三個月裡,他們和真正的消防員一起挑戰繩索速降,攀登消防梯,接受了各種嚴格的訓練。杜江表示:「最終,當我們站在片場的時候,看到的所有關於消防的設備都不陌生,都有一種真實感,這也反過來促進了我們在表演上的真實性。」
杜江在電影中飾演的角色是中隊長馬衛國,肆虐狂呼的烈火步步逼迫,他和隊員們陷入生死危機。沒有人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馬衛國拿起手機帶領隊員們為親人錄下留言,這來自當年火場上的真實情節。
杜江說,實際在當年的火災現場,消防員們只留下了一條無言的視頻,就撿起水槍默默地走回了陣地,「我演的這個角色的原型確實給每個戰士都錄了像。但真實的情況是,這些消防員非常羞澀和內斂,尤其是面對攝影機的時候,他們更加說不出來什麼,只是在不停地掉眼淚。在電影當中,我們希望通過臺詞和語言把這種情緒更好地表達出來。每個人都沒有豪言壯語,都是簡單地表達對父母的思念、對家人的抱歉、對孩子的期待,電影用另外一種手段讓它表現了出來。」
陳國輝則始終記得一位消防員說,「7·16」救火差點回不來,當時腦子裡只有一個念頭,就是「我必須出去,去見我老婆孩子」。「他說我的動力就是一定把閥門關了,只有關了閥門才能出去見老婆和孩子。他沒有後退,沒有走,完全沒有躲避,他心裡有一個很強的牽掛,給了他很大的動力。」陳國輝表示。
陳國輝還說,消防員很普通,和我們一樣有心中萬分掛念的親人,但他們更是英雄,危難一旦來臨,他們必定承擔使命守護人民。
英雄無畏,熱血難涼。在《烈火英雄》北京首映禮上,全體主創打出這樣一句話——用電影抵抗遺忘。陳國輝說,希望這部電影可以讓這世上多一個記住消防員的人,正是因為有所有一線消防員的逆行守護,社會上千千萬萬個家庭才能夠安居樂業、幸福美滿。「拍一部電影致敬消防員,告訴大家他們幹了什麼。還有另一個方面是,希望我們的消防安全知識水平會因此提高。我希望這部電影最後能帶來這樣的影響,令更多人了解消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