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20年,還你一個強大的俄羅斯。」普京的這句話在坊間流傳甚廣。如果就經濟實力而言,目前的俄羅斯僅僅算是一個二流國家,因為其GDP總量已經跌出世界前十了。但如果以綜合國際影響力來說,俄羅斯作為國際重要的一極是無可置疑的。普京就是俄羅斯的化身。
不用說普京的朋友,即使普京的對手甚至敵人,也都不能無視、輕視、忽視俄羅斯。普京是俄羅斯命運的改寫者、強國規則的制定人。從許多方面來看,普京是俄羅斯民族意識的具體體現。在過去100年中,從來沒有一個領導人能夠像普京一樣如此接近俄羅斯的魂。
傳記作家林志強長期關注俄羅斯及普京的相關歷史,他認為普京是一位在政壇上進退自如的霸氣王者。他活著,就為了改變俄羅斯。林志強最新出版的《普京大傳》(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包括「一切為了俄羅斯的未來」等十九章,這是一本展現普京鐵腕柔情的全新傳記。
本書全面剖析了曾服務於克格勃的普京如何逐步走進俄羅斯的權力核心,並擔任兩屆總理、四屆總統職務;揭秘了他在處理重大國內國際問題時面臨的種種困境,以及平衡東西方關係時的取與舍;展示了他如何淋漓盡致地發揮個人魅力,成為俄羅斯男人學習的楷模、女人擇偶的標準乃至全世界關注的焦點。
俄羅斯首任總統葉爾欽曾經這樣評價:「普京使俄羅斯擺脫了恐懼,俄羅斯對他報以深深的感激。」就普京多年來的政績而言,葉爾欽所言不虛。普京從葉爾欽總統的手中接過了「正處於數百年來最困難的俄羅斯」,面臨著數不清的國內和國際難題:國民收入分配兩極分化,多數平民生活貧困;分裂勢力製造的恐怖事件此起彼伏,內戰連年;西方勢力趁機打壓俄羅斯,在其周邊策動「顏色革命」……
普京執政之後,既有強硬的鐵腕措施,又有靈活的戰略戰術,他善於抓住關鍵,理順關係,當機立斷,迅速打開治國安邦的局面。他親自駕駛戰鬥機慰問前線將士,妥善處理突發事件,並成功出訪世界各國,在國際舞臺上縱橫捭闔,大氣磅礴。這些不僅顯示出他在內政外交上的智慧,還展現出他令人耳目一新的執政藝術。
關於普京個人,作者談到當今世界,人們熱愛政治領袖的方式有很多種,可是,很少有政治家能像普京那樣,在國內掀起經久不息的追捧熱潮,成為時尚的偶像。這說明,普京身上有一種獨特的人格魅力,這種魅力不是令人望而生畏的權威,而是一種普通人也想學習和模仿的可愛之處。
普京出身於平民家庭,小時候與普通的俄羅斯男孩沒有什麼差別,也頑皮、打架、不認真學習、被老師找家長(儘管次數很少),只是他很早就有當特工報效國家的志向。
大學畢業之後,普京如願以償地進入了特工隊伍,並成長為一名出類拔萃的克格勃(世界四大情報機構之一)軍官。這一時期的經歷,如普京人生履歷中的「黑匣子」,藏有很多鮮為人知的秘密,不過,這些秘密如今已漸漸露出冰山一角,讓人們知道了一個個令人驚嘆的故事。
普京走向俄羅斯政壇,並且登上總統寶座,似乎有不少偶然因素,但是,如果把他的個人經歷放在蘇聯變革、俄羅斯重新崛起的時代背景之下,放在激烈動蕩的政治局勢和錯綜複雜的國際關係之中,就能看出歷史選擇他有其必然性。
普京在生活上是個性鮮明的人,他敢恨敢愛。他在少年和青年時代有過青澀的初戀,做過年輕女性的藍顏知己,但始終與她們保持著純潔的友誼關係。他與夫人柳德米拉的戀愛也很浪漫,兩人結婚後相親相愛、坦誠相待,組成了一個令人羨慕的美滿家庭,先後有了兩個可愛的女兒。
儘管他們30年的婚姻在2013年走到了盡頭,但人們仍給予了「不同尋常的同情」。在被問及何時再婚時,普京富有意味地說道:「作為一個正派人,我總有一天是要結婚的。」結果引來俄羅斯網友大呼:「女孩子們,不要放棄希望。」
在事業處於巔峰狀態的時候,普京嚴格遵守憲法,維護來之不易的民主制度,既沒有採納別人讓他連任第三屆總統的建議,也沒有利用自己在俄羅斯民眾心目中的崇高威望去修改憲法謀求連任。他穩妥地選擇了優秀的接班人,按照法定的民主程序讓梅德韋傑夫入主克裡姆林宮。同時,他經過國家杜馬批准,欣然走上了政府總理這一工作崗位,體現出新時代俄羅斯領導人能上能下的風範。
在總理的職位上,普京積極配合總統的工作,形成了為人們所稱道的「梅普組合」。幾年來,他迎接世界金融危機的挑戰,在搶險救災時親自衝向第一線,在內政外交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儘管「梅普組合」在當時有「二人轉」之嫌,但畢竟沒有違反俄羅斯憲法,而且保持了俄羅斯政局的穩定。對於俄羅斯這樣的國家來說,這都是難能可貴的。
在第十三章《一切為了俄羅斯的未來》中,作者談到普京「為了讓俄羅斯人民找回自信,把重振大國雄風作為自己的施政目標,並以彼得大帝為偶像,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不放棄為自己心中的理想而奮鬥。」為了讓俄羅斯人實現「我為生在俄羅斯而感到自豪」的夢想,普京通過堅持經濟體制改革,振興經濟,讓人民過上好日子;重建強大的俄羅斯軍隊;改革政治體制,發揚民主政治等舉措,為俄羅斯的繁榮昌盛奮鬥不息。普京身上有著濃厚的蘇聯情結,他曾明確強調,只有「把全人類的普遍價值觀與俄羅斯的傳統價值觀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俄羅斯的未來才有希望。
作為一國政要,身邊時刻跟著保鏢,加上特殊的身份,私生活就像在金魚缸中度過,但普京卻是個例外。克格勃出身的他,把自己的家庭生活視如國家機密,遮蓋得嚴嚴實實。他說,儘管民眾有權知道公眾人物如何生活,但每個人都有私生活,幹涉別人的私生活是不允許的。
「我會很不客氣地對待那些用敏感鼻子和肉慾想像窺探別人私生活的人,我討厭這些人。」在他的刻意保護下,他的家庭生活給人一種若隱若現的印象,讓人充滿好奇。 在公眾面前,普京及其前妻柳德米拉,展現的都是務實、精幹的強人形象。
1990年,從民主德國返回聖彼得堡後,柳德米拉就在列寧格勒大學外語訓練班教德語。據街坊鄰居講,柳德米拉不施粉黛,平易近人,在普京當上聖彼得堡市副市長後仍是如此。她開車在街上遇到鄰居,總要捎個腳,並直送到對方家門口。
柳德米拉是一個不靠虛榮、低調務實的人,她不願地頭露面,也從不在公開場合對政治問題說三道四,她只想做賢妻良母,過普通人的生活。她唯一次接受記者採訪是在普京競選總統前夕。為了讓社會更多地了解普京,克裡如林宮召集了幾個著名記者,成立了一個寫作班子,通過對普京及其家人、親屬、同學、老師等進行訪談的形式,在最短的時間內編寫《普京訪談錄)》。柳德米拉在採訪中對丈夫和家庭的有關情況作了介紹。這次採訪也確實為普京當選總統立下了功勞。
在柳德米拉的記憶中,她和普京結婚之後最美好的一段時光是在德國德勒斯登度過的。當時普京被派往德勒斯登工作,柳德米拉和孩子一同前往,住在國家給他們租的一幢公寓裡。
公寓和普京的辦公室只有一牆之隔,從家裡走到辦公室也就幾分鐘的時間。普京上班的時候,柳德來拉就在家裡照顧女兒瑪莎,瑪莎是1985年出生的。1986年年底,他們又有了第二個女兒卡佳。
普京作為新手父親,十分疼愛兩個女兒,經常從辦公室的窗戶朝家的方向眺望,特別想見到她們。回到家後,他總是抱著女兒,一會兒抱抱這個,一會兒抱抱那個,親個不停。有時孩子還被他的鬍鬚扎得哭鬧起來。
柳德米拉回憶說,在柏林的那段時間,她成了全職太太。周末的時候,普京經常開著他那輛白色的拉達牌轎車,帶著全家到郊外遊玩。那是全家人最開心、最快樂的時候,孩子們在草地上奔跑、嬉戲,他們則並肩坐在草地上,通常是普京用手攬著柳德米拉的腰,柳德米拉則將頭靠在普京的肩頭,兩人一起望著藍天,憧憬未來……
總的來說,在40多年的時間裡,普京算是一個默默無聞的人。誰能料到,人到中年後,他僅用兩三年的時間就脫穎而出,當上了俄羅斯的總統!
從縱橫捭闔的政治生活到溫情脈脈的平民本色,作者通過全方位、多視角的娓娓講述,給我們呈現了一個表情冷峻、處世低調、熱愛生活、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普京不僅是俄羅斯現在的「掌舵人」,也是俄羅斯人民的「鄰家小夥子」「大街上的熟人」,更是俄羅斯命運的改寫者。 (彭忠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