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之所以流傳至今,並散發燦燦金光人人都會,關鍵在於它富含哲理,包羅萬象,有關生活類的,社會類的,生產類的,禁忌類的,批駁警示類的等等。
而每一類又有所分支,如生產類的又分耕作技術,家畜飼養,氣象等等「早霞不出門,晚霞行千裡」「日落胭脂紅,非雨便是風」「草灰結成餅,天有風雨臨」「家有萬貫,帶毛不算」等都屬於生產類的!
而前段時間,就聽村裡老人說了一則特別有趣的俗語,在農村卻有不少人信,這句俗語就是男怕子夜帶天,女怕正午帶仙不」啥意思?有道理嗎?今天咱們就來粗略的分析分析。
先來說說「男怕子夜帶天」現在人們稱呼時間點都是時分秒,而在古代人們將一晝夜的十二時稱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每一時辰相當於現代的兩個小時。如:子時說的就是現在的23~1點,丑時1~3點,寅時3~5點,以此類推。而每個時辰在民間又有各種別稱,如子時的別稱是夜半,子夜,中夜,未旦,宵分。
而「怕子夜」其實說的就,男人為陽剛,主動,熱情,其特點和太陽一模一樣。而晚上23點到1點是「陽」最弱的時間,在老農看來,此時出生的男孩比較娘,命裡坎坷!
其實男人帶一點柔情,細心,感性一定會很厲害,而作為男人,也應該經歷風雨和坎坷才能真正的成熟。
現在看來這完全是「唯心」之說,甚至可以說是謬論。
至於與「帶天」則說的是姓名方面。我們都知道姓,是標誌家族系統的稱號,是人們進行社會交往的先決條件,涉及千家萬戶,關係到每一個社會成員。但是在古代,姓氏以及名字都是有所講究的。
在《左傳·隱公八年》記有:
「天子建德,因生以賜姓,胙之土而命之氏。」
這是說,帝王立有德之人為諸侯,根據他的出生血統賜給姓,由此可見,當時的姓與氏,既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又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而仙是對帝王之類,以及神話人物的組中,私自取名帶仙是大不敬。很有可能會給自己帶來麻煩。
再來說說「女怕正午帶仙」,男人為陰柔,嬌羞,含蓄,其特點和月亮一模一樣。而而在古代人們認為女子,就應該柔和,嬌滴滴的才好。
中午12點到1點是「陽」最強的時間,在老農看來,此時出生的女孩比較性子剛烈,不容易找到夫家。「帶仙」則說是,女人起名字時,忌諱帶個仙字。這句俗語,也反映了古代人們對於取名時,用字拿捏的審視!
雖然有些俗語看來沒有科學依據,但包羅萬象的俗語給我們展現了一幅幅如繁星滿天,色彩絢麗的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長卷,我想這就是俗語魅力的所在吧。
古人的俗語智慧還有很多,比如: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就來自《玉堂春落難逢夫》,寓意想成為更好的人,就要捨得讓自己吃苦;「知人知面不知心」則來自於《莊子休鼓盆成大道》,人心難測,交友時更別只看表面;「夫妻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來自《白玉娘忍苦成夫》,寓意夫妻間也該互相保留些隱私;
更有「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兒孫自有兒孫福,莫與兒孫做馬牛」、「三十不榮,四十不富,五十看看尋死路」……不勝枚舉。
關於這些俗語我們都是從老人那裡聽得多,我們也不要嫌棄老人們囉嗦,他們說的一些俗語背後都是蘊藏著很深的大道理。
這些都被收錄在《老人言》中,這是一本記錄俗語智慧的書籍,裡面有俗語上千則,在俗語的背後還有很多有趣的故事,看了之後哈哈大笑還能學到很多智慧!
《老人言》和現在越來越多的心靈雞湯文章不同,《老人言》裡面有很多對世態炎涼的描述。
堪稱《毒雞湯大全》和《提升口才,每日一句》,裡面講述了很多為人處世的道理,非常直白,十分露骨。
《老人言》這本書中就收錄了這些俗語,俗語是口耳相傳的智慧,洞察世事的箴言,源遠流長的文化。
讀《老人言》就像是在和一位長者對話,他會教給你他的畢生所學,幫你指引人生航向,讓你更快適應社會,教會你立身處世的法則。
這套是白話文版本的,這個版本的讀起來實在是有趣!
多見多聞,借古鑑今。
老人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還多。讀這本老人言,相當於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只要一頓飯的價錢,何樂而不為呢?
您可以點擊下方商品進行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