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農村,會經常聽到村裡的老人說一些農村俗語,別看老農民沒文化,可是說起俗語來那是一套接一套,即是茶餘飯後的談資,又是警示後人的真知灼見,但俗語是不同歷史時期總結的經驗,或多或少有著局限性,甚至一部分俗語可能放在當代已經不適用了,但是農民的智慧卻是有目共睹的,今天我們一起說說『』女怕午時生,男怕子夜臨『』,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古人為了計算日子,發明了天幹地支紀年法,農村老農民家裡手撕檯曆就是證據,農民做事情還是喜歡看看黃曆,這十二地支對應十二生肖,逐漸又演變為十二時辰,午時指正午時分,陽氣最盛的時刻,一般指上午11 點至下午1點,這個時辰是陰陽轉換時機,對於動物來說都喜歡躺下休息,唯有馬站著休息,所以午時屬馬,而子時就是陰氣最重的時刻,一般指23點至凌晨1點,處於日月交替的變化時辰,即為陰極陽生之時,地支當為水。
那『』女怕午時生、男怕子夜臨『』,意思就是說女孩最好不要在午時出生,因為古人認為女性為陰,男性為陽,若是女孩出生在午時,必然帶陽剛之氣,與古人思想觀念裡的女性陰柔之美相違背,而男孩最好也不要在子夜降生,那樣男孩身上就會失去男孩陽剛之氣,帶有女性娘娘氣質,長大後不易成事,故而民間又有『』男孩午時貴,女孩子時福」的說法。
其實,現在每個家庭小寶寶都是大人的心頭肉,無論男寶女寶,只要健健康康,管他白天出生還是晚上降臨,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所以農村俗語『』女怕午時生,男怕子夜臨『』,也就沒啥意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