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聰淨水網 這個周末,你的朋友圈是不是被這條新聞刷屏?《重大突破!癌細胞,竟被中國醫生用小蘇打「餓」死了》。
胡汛
其實早在2012年,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放射介入科醫生晁明和浙江大學腫瘤研究所教授胡汛,在40位中晚期肝癌病人身上嘗試了用蘇打水治療癌症的思路,有效率高達100%。
不過,這個新療法也引發了一些爭議,因為就在不久前,還有媒體稱「蘇打水治療癌症是謠言」。
神奇思路
1腫瘤是個生物,那它吃什麼呢?
抽走葡萄糖,癌細胞兩天死光
對付癌症,不管是手術或化療放療,目標都是直接去除或者殺死癌細胞,但晚期病人往往沒有手術機會。放化療的話,也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方法。至於藥物,癌細胞進化很快,很容易出現抗藥性,而且每個人的癌細胞不一樣,藥物可能只對小部分人有效。
胡汛想到從癌細胞的弱點入手,「腫瘤是一個超級生物,但它也有弱點,它也需要物質和能量的代謝。」說得通俗點,腫瘤細胞也要「吃」東西才能生存和生長。
於是,研究人員做了一系列實驗,把腫瘤細胞放在培養基中,逐一抽走裡面的營養物質,當把葡萄糖抽走時,不出兩天,腫瘤細胞都死光了。也就是說,癌細胞的主食是糖。剝奪葡萄糖,腫瘤細胞就會死亡。
2都斷糧了,為何腫瘤還在生長?
幫手乳酸,讓癌細胞休眠保命
胡汛說,葡萄糖主要來自血液,但腫瘤細胞的血管發育不良,所以糖的供應其實非常少。
沒的吃,照理說應該「餓死」,但腫瘤細胞為何反而在不斷生長呢?胡汛解釋說,腫瘤其實是個複雜的系統,它的「幫手」很可能來自周圍環境。經過一系列篩查,研究人員最後鎖定了乳酸。
長時間不運動,哪天突然猛跑3公裡,大腿就酸痛得邁不開。初中生物課上,我們大概都學過,這種酸痛是運動中不斷產生的乳酸帶來的。學得好的人可能還記得,乳酸會分解成一個乳酸根和氫離子。
「這兩個因子協同作用,使得腫瘤細胞在葡萄糖含量很少時,非常節約地利用;在沒有葡萄糖時,進入『休眠』狀態,一旦恢復供應,立即恢復生長狀態。」胡汛說。
想像一下,癌細胞是個不諳世事的敗家子,大手大腳、胡吃海喝;碰到了乳酸根和氫離子這個「二合一」的超級管家之後,瞬間變身成了「超級生物」。
3這種辦法,真的能把患者救活?
小蘇打上場,餓死「小西瓜腫瘤」
怎麼去除乳酸根或者氫離子呢?
研究人員想到的方法是用鹼,比如小蘇打(碳酸氫鈉)可以去除氫離子。鹼和氫離子結合,形成不穩定的碳酸,很快就可以溶解在血液中,落單的乳酸根自然難成氣候。這時候,再想辦法斷了腫瘤的「糧路」,就可以把它殺死。
「去年1月,我們接診了寧波餘姚的一名女病人,肝臟腫瘤直徑達17釐米,長得有小西瓜那麼大。」晁明說,病人先去外科看,但外科專家認為已經不能手術,「有B肝病史,黃疸很嚴重。」
晁明給患者應用了新的治療手段,通過血管造影、CT等,仔細找準供應腫瘤的各條血管,將小蘇打打進這幾條血管裡,然後用栓塞劑封堵,再繼續往裡面打小蘇打,再用栓塞劑封堵,把乳酸分解掉。首次治療就能殺死一半的腫瘤細胞,兩三輪治療後用磁共振檢查,會發現腫瘤已死亡。
晁明
最新數據
這種新療法號稱治了40人全有效
晁明和胡汛的這種治療方法,被命名為「靶向腫瘤內乳酸陰離子和氫離子的動脈插管化療栓塞術」。
令人欣喜的是,他們進行的臨床研究結果顯示:用以往的動脈插管化療栓塞術治療了37例病人,18例有效;用「靶向腫瘤內乳酸陰離子和氫離子的動脈插管化療栓塞術」治療了40例病人,40例有效。而且在這個臨床研究中用「靶向腫瘤內乳酸陰離子和氫離子的動脈插管化療栓塞術」治療的肝癌,都是難治型肝癌。
「人類用30餘年的時間,用靶向藥物等各種方法,讓晚期癌症患者的中位生存期突破半年,現在正向中位生存期突破1年努力。」胡汛教授說,他們臨床研究中的40例晚期肝癌病人,初步統計平均生存期已超過3年。
今年8月,他們的研究成果發表在了學術雜誌eLife上。
■有此一說
腎癌患者靠蘇打水
延長了存活期?
據杭州日報官方微信報導,很多痛風病人知道,喝蘇打水可以緩解痛風,因為碳酸氫鈉能促進尿酸溶解。
杭州日報官方微信的文章寫道:之前,曾有一名外國專家在美國癌症研究學會雜誌《CancerResearch》上發表了一篇論文,其中講了一個故事:一名腎癌全身轉移的患者治療已走到盡頭,在無藥可用的情況下,醫生讓他喝蘇打水,結果在他的論文發表時還活著。
爭議焦點
凌亂了:
剛有媒體駁斥過「蘇打治癌」
據重慶晚報報導,「謠言認為,治療癌症的方法就是向腫瘤組織中注射小蘇打溶液,這種方法連普通的真菌感染都治不了,更別提癌症了。恰恰相反,大量證據表明,大劑量的碳酸氫鈉溶液會造成非常嚴重甚至危及生命的後果。一項估計認為,對於體重65公斤的成年人來說,每天攝入12克蘇打粉僅能夠抵消1立方毫米的腫瘤組織產生的酸。但每天攝入30克蘇打粉就有可能造成嚴重的健康問題。」
必須要說明的是,重慶晚報這篇「西方社會中流行的十個關於癌症的謠言」文章,也是引用於國外網站,文中未見到權威觀點的支撐。
質疑聲:
化療加小蘇打,並沒有那麼神奇
昨天,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病理及實驗醫學系研究副教授張洪濤,發文討論「靶向腫瘤內乳酸陰離子和氫離子的動脈插管化療栓塞術」。
對於肝癌的治療,主要還是依靠化療藥物介入治療。病人不是靠這小蘇打作為唯一的治療手段,也接受了化療,只是小蘇打提高了化療藥物介入治療的效果。在這個研究裡,小蘇打水是跟化療藥物一樣直接注入到腫瘤組織裡的。
對於網上「浙江醫生用十幾塊錢小蘇打餓死癌細胞」的說法,張洪濤表示,首先注射進人體的藥物需要保證純度,不可能用蒸包子的小蘇打。「也許你覺得再純的小蘇打也貴不到哪去,別忘了這治療裡還需要化療藥物。退一萬步,即便是只用小蘇打就能做治療這件事,只要這治療是在醫院進行的,就不能忽略醫生、護士的投入和付出。」
有回應:
帶著懷疑研究,還需大量樣本
國際上綜合報導,以往動脈插管化療栓塞術治療的平均客觀有效率為35%,晁明和胡汛的方法則為100%。從35%到100%,這樣巨大的對比,不僅讓國際同行在接受這篇文章時非常慎重,就連兩位教授也一直是帶著懷疑在進行這項研究,「後續還需要大樣本的隨機對照研究,如果證實有效,對肝癌治療來說,確實是一個飛躍。」
晁明說,收穫那麼好的效果,他感覺壓力更大了,其他癌症能不能取得同樣的效果,是否適用於早期癌症患者,後續的確還有更多的工作要做。
分享按鈕責任編輯:孫陽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