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俄關於北方四島(俄羅斯稱南千島群島)領土交涉上遲遲打不開局面之際,日本政府內開始出現「兩段論」的考慮。
根據日本時事通信社10月9日報導,所謂「兩段論」,即日俄之間先締結關於色丹島和齒舞島的和平條約,剩下來的擇捉島和國後島暫且擱置,作為以後的課題。
上述報導稱,對於解決北方領土問題有著強烈意願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將與俄羅斯總統普京分別在11月和12月在秘魯和日本山口縣舉行會談。安倍試圖展現出不拘泥於四島一併返還的柔軟姿態,妄圖打開北方領土問題的局面。
多位日本政府相關人士對時事通信社透露,日俄兩國政府正在就共同管理擇捉島和國後島、共同開發和經濟振興事宜展開討論。這可以讓日本人前往當地的無籤證旅遊訪問擴大,促進交流。至於兩島的返還問題,等時機成熟後再進行討論。
報導還指出,如果色丹島和齒舞島能先行返還,將擴大日本的排他經濟水域(EEZ)。日本政府在領土交涉的同時,也將討論漁業權的議題。
公開資料顯示,日俄關於締結和平條約的談判已持續數十年。其中,由擇捉島、國後島、色丹島、齒舞島組成的北方四島的歸屬問題,是談判的主要障礙。二戰結束後,北方四島成為蘇聯領土,但日本宣稱這四島為日本主權所有。由於爭議嚴重,兩國至今未能締結和平條約。
今年5月6日,安倍晉三訪問俄羅斯與普京舉行日俄首腦會談,提出了包括俄羅斯遠東地區港灣建設和大規模農業開發等8個項目在內的經濟合作方案。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10月8日報導,針對上述經濟合作方案,日本政府將投入超過1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650億元)用於加快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與資源開發。
其中,能源項目是大頭。如果磋商成功,日方的投資將強化符拉迪沃斯託克、扎魯比諾、東方港(Vostochny)的功能,在符拉迪沃斯託克近郊建設耗資約6000億日元的石油化學工廠等共41項業務,以推進在薩哈林、西伯利亞、北冰洋沿岸的石油與天然氣共同開發。
日本共同社9日的報導顯示,日本政府已開始研究使日企參與俄民間天然氣生產巨頭「諾瓦泰克」在北極海域推進的液化天然氣(LNG)開發業務。由日本國際協力銀行(JBIC)提供資金援助、大型商社等出資獲得天然氣田權益的方案浮出水面。
上述報導指出,安倍有意通過經濟合作強化日俄經濟關係,以推動包括北方四島領土問題的和平條約締結談判。另一方面,日本是全球最大的LNG消費國,通過確保在俄羅斯擁有巨大天然氣田的權益,還可推動LNG進口的多元化。
「日本曾表示如果領土問題沒有解決,是不會與俄羅斯進行大規模經濟合作的,但自從安倍第二次上臺執政之後,對俄政策發生了轉變。日本出於國家利益和外交目標考慮,在很多問題上需要藉助俄羅斯。」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包霞琴對澎湃新聞說。
她補充道,安倍希望日俄關係不因為歐美與俄羅斯關係惡化而惡化,此外日本在意中俄關係走太近,想要在一定程度上拉住俄羅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