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史坦利最近發布的《中國城市化 2.0:超級都市圈》,該報告預測,到2030年,中國將有超10億人口居住在城市,其中一半集中在5大超級都市圈。
摩根史坦利報告所指的5大超級都市圈,分別為長三角、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長江中遊以及成渝超級都市圈,人口平均規模將達到 1.2 億人(接近日本現有的人口規模),將貢獻 GDP 增長的 75%及城市人口增量的 50%。
國內有關機構發布的5大超級都市圈,與摩根史坦利報告略有不同,它們分別是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鄭州、武漢和西安組成的中原都市圈和成渝都市圈,其中珠三角都市圈與粵港澳大灣區基本相同,長江中遊都市圈與鄭州、武漢和西安組成的中原都市圈也基本吻合。
有關數據顯示,從2000年開始,中國人口集中表現為向五大都市圈遷入,從 2000 和 2010 的兩次人口普查數據中發現,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鄭州、武漢和西安組成的中原都市圈和成渝都市圈仍然是人口快速增長 的區域,而廣大中西部地區則是人口遷出的主要地區。
根據有關機構預測,京津冀都市圈、長三角都市圈、珠三角都市圈、中原都市圈和成渝都市圈 2040 年人口規模分別可達 1.05 億、1.12 億、8402 萬、7431 萬、7566 萬人,合計 4.5 億, 佔全國人口的 30%。
京津冀都市圈:人口將以北京、天津以及雄安、張家口、石家莊一帶為聚集,其中北京雖然人口會下降,但整個京津冀都市圈人口還會持續上升。
長三角都市圈:有上海、杭州、蘇州、南京、無錫、寧波等重量級城市,人口的聚集除了上海保持人口基數外,其他城市預計還將繼續增長。2018年杭州常住人口980萬,比2017年增長了35萬,這個數據在全國都是前列。
珠三角都市圈:珠三角向來都是勞動力的流向,。在粵港澳大灣區的效應下,無論國內還是國際人口會加速向該區域聚集。加上去往東南亞、澳洲等國家更為便利,高素質和高淨值人群將增多,國際化程度將最高。廣州深圳2018年,常住人口都增長了30-40萬,可見對人口的吸附力之強。
中原城市群:中原城市群的武漢、鄭州、西安均為新一線城市,其中多數人口基本過千萬、GDP破萬億,形成強勁的中原都市圈。
成渝都市圈:無疑是西部地區最為核心,實力也最為雄厚,發展最具潛力的都市圈,而且它具有土地面積大,對外交通愈發便利,人口本來就集中的優勢。
城市化2.0——超級都市圈具體是怎樣的概念?摩根史坦利報告描繪了這樣一番情景:高速通勤列車、智能交通控制系統、共享出行和自動駕駛技術等將能有效縮短出行時間、提高道路安全,預計城市居民的平均上班通勤時間將縮短至 15 分鐘。電動車和綠色能源將有助減少汙染。家居生活方面,5G 智能家電可自動清洗、烹煮和訂購來自於無人機運送的食品,學生通過虛擬實境設備完成家庭作業和與名師實時授課。
總之,5大超級都市圈將打造城市群的「1 小時生活圈」,通過即人工智慧和5G等技術,打造智慧城市,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包括 5G、雲服務、大數據、物聯網和人工智慧等),減少交通擁堵、安全隱患和汙染,改善城市生活質量,顯著提高未來的城市承載能力。
毫無疑問,5大超級都市圈將成為大學生就業第一站,你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