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肯錫研究:2030年機器人或將取代全球8億個工作崗位

2020-12-27 界面新聞

關於機器人將搶走人類工作機會的討論已經屢見不鮮,但近日麥肯錫給出了一個觸目驚心的數據:在自動化發展迅速的情況下,到2030年,全球8億人口的工作崗位將被機器取代。

麥肯錫全球研究院(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在周三發布的報告中稱,包括人工智慧和機器人技術在內的自動化技術將為用戶、企業和經濟帶來明顯好處,提高生產率並促進經濟增長。但技術取代人工的程度將取決於技術發展、應用、經濟增速和就業增長等因素。

這份研究範圍涉及46個國家的報告對不同程度自動化進展對就業的影響進行了分類預測,在自動化發展相對緩和的情況下,到2030年,機器人將取代全球4億個工作崗位。

報告指出,自動化對就業的潛在影響因職位種類和行業部門不同而異,其中最容易受到自動化影響的是那些涉及在可預測環境中進行物理活動的工作類型。

例如機械操作,快餐準備,以及數據收集和處理,這將令取代大量勞動力,包括抵押貸款發放、律師助理事務、會計和後臺事務處理等崗位。

而受自動化影響較小的崗位通常涉及管理、應用專業技術和社會互動,因為機器在這些方面的表現還無法超越人類。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不可預測環境下的一些相對低收入崗位,例如園藝工人、水管工、兒童和老人護理人員受自動化的程度也會較低,一方面由於他們的技能很難實現自動化,另一方面,由於這類崗位工資較低,而自動化成本又相對較高,因此推動這類勞動崗位自動化的動力較小。

自動化不意味著失業 就業大變遷時代即將到來

麥肯錫特別指出,被機器人取代並不意味著大量失業,因為新的就業崗位將被創造出來,人們應該提升工作技能來應對即將到來的就業大變遷時代。

麥肯錫預計,在自動化發展迅速的情況下,3.75億人口需要轉換職業並學習新的技能;而在自動化發展相對緩和的情景下,約7500萬人口需要改變職業。

刺激就業崗位增加的因素包括:

收入和消費的增加。麥肯錫預計在2015年至2030年間,全球消費將增長23萬億美元,其中大部分來自新興經濟體的消費階層。僅消費行業收入的增加就預計將創造出2.5億至2.8億個工作崗位;

人口老齡化趨勢。隨著人們年齡增長,消費模式將發生變化,醫療和其它個人服務方面的支持將明顯增加,這將為包括醫生、護士和衛生技術人員在內的一系列職業創造新需求。麥肯錫預計,在全球範圍內,到2030年,和老年人醫療保健相關崗位可能會增加5000萬到8500萬。

技術發展和應用。在2015年至2030年間,科技相關支出預計會增加超過50%,因此技術開發相關工作需求預計也將增加,其中一半約為信息科技服務相關職位。麥肯錫預計,到2030年,這一趨勢將在全球創造2000萬到5000萬個就業機會。

此外,麥肯錫指出,基礎設施投資和建設、可再生能源等方面投資以及部分工種在未來的市場化趨勢也將創造新的就業崗位需求。

1億中國人面臨職業轉換

從人口數量角度,中國將面臨最大規模的就業變遷。

麥肯錫報告指出,在自動化發展迅速的情境下,到2030年中國約有1億的人口面臨職業轉換,約佔到時就業人口的13%。

當然這一數字相對中國過去25年經歷過的農業向非農勞動崗位的變遷來說,並不算多。麥肯錫認為,隨著收入繼續增長,中國就業人口從農業轉向製造業和服務業的趨勢預計將會持續下去。

麥肯錫預計,到2030年,在自動化發展迅速的情境下,中國高達31%的工作時間將被自動化,如果發展相對緩和,這一數值將下降到16%。

相關焦點

  • 麥肯錫:未來13年機器人將蠶食8億個工作崗位
    鳳凰科技訊 據《財富》北京時間11月29日報導,麥肯錫全球研究院進行的一項新研究稱,估計到2030年將由4億至8億個工作崗位被機器人取代。圖:許多工作崗位將被機器人取而代之麥肯錫全球研究院合伙人麥可·崔(Michael Chui)向彭博社表示,「隨著時間推移,我們必須改變自己,掌握新的技能。」
  • 中國2030年將有16%崗位被機器人搶走
    麥肯錫在涵蓋800種職業、46個國家的自動化研究報告中提出,自動化將比我們想像的來得更加迅猛,到2030年約有3.75億人的工作被自動化取代。   2030年3.75億人飯碗要沒了   AI人員走俏、薪資看漲的背景是,機器自動化發展越來越快。   麥肯錫在涵蓋800種職業、46個國家的自動化研究報告中提出,自動化將比我們想像的來得更加迅猛,到2030年約有3.75億人的工作被自動化取代。
  • 圖解|麥肯錫報告:2030年近1億中國人或面臨職業轉換
    近日,麥肯錫全球研究院(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在周三發布的報告中稱,隨著科技的進步,未來全球大概有3.75億人口將面臨重新就業,其中中國佔1億。麥肯錫報告中分了11個行業大類,看不同國家未來在這些行業的崗位需要變化。
  • 麥肯錫:2030年AI將為全球經濟貢獻13萬億美元 國家間差距可能...
    麥肯錫全球研究所的一項新研究試圖模擬人工智慧對世界經濟的影響。首先,它建立在對公司行為和各部門動態的理解基礎上,形成一個自下而上的視角,關於如何採用和吸納人工智慧技術。其次,它考慮了國家、公司和工作者在向人工智慧過渡過程中可能遇到的顛覆。在這一過渡時期,很可能會產生一定的成本,並且需要將它們納入任何估算中。
  • 馬雲「新預言」:未來50%工作將消失,這十個工作可能首當其衝!
    此前在一次論壇上,馬雲也曾說過這樣的預言或是警告:工業時代把普通人變成了機器,而數字時代則將機器變成了人。他甚至還預言,在未來20年後,當前50%的工作可能會消失! 全球頂尖的諮詢管理公司麥肯錫也曾預測,到2030年人工智慧將取代全球8億人的崗位,受影響的主要是「低技能工人」,其中包括在製造業,餐飲業和零售業的一些重複性的體力勞動、資料收集和處理等類別的工作人員
  • 麥肯錫稱2030年全球50%塑料可回收再生並帶來600億美元...
    根據麥肯錫報導,如果塑料需求按照目前的趨勢發展,到2030年,全球塑料廢物量將從2016年的每年2.6億噸增加到每年4.6億噸,使已經嚴重的環境問題上升到一個全新的水平。本文見解是建立在我們對未來全球廢物流動將從何處來、如何回收以及這種活動能帶來什麼樣的經濟回報的全面評估之上的——這些研究填補了公開辯論中的一個重大空白。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概述了塑料工業的一個場景,通過這個場景,到2030年,全世界50%的塑料可以被重複使用或回收——比今天的增長四倍——這也有可能創造巨大的價值。
  • 全球首個機器人餐廳在廣東開業,人工智慧正在悄悄代替你的崗位
    人工智慧近日,全球首個機器人餐廳綜合廳在廣東正式開業,這就是人工智慧和「食」的融合。全球首個機器人餐廳餐廳使用的機器人中,粉面機器人、早餐機器人、咖啡機器人等7款餐飲機器人是首次亮相。但這股趨勢來得越猛烈其中被代替的崗位也就越多,就拿機器人餐廳和機器人咖啡廳來說,其中被人工智慧代替的崗位就有廚師、麵點師、咖啡師、服務員、收銀員等。以這個趨勢來看,在社會上面臨被替代的崗位遠不止這些,像計程車司機未來可能也會被取代。
  • 北京大學開設「機器人工程」本科專業,「機器人特長生」保送北大
    · 哈爾濱工業大學——研究出中國第一臺點焊機器人哈爾濱工業大學機器人研究所成立於1986年,是國內最早開展機器人技術方面的研究單位之一。在1986年就研究出中國國內第一臺點焊機器人。學校設有國家"863"計劃智慧機器人機構研究網點開放實驗室。
  • 客服、零售、翻譯、司機…這些職業要被機器人取代了?園區這個博覽...
    在如今人工智慧飛速發展的時代我們經常能聽到這樣的言論——「未來,我們的工作將被機器人取代」「未來的工廠將是無人工廠」李開復人工智慧將快速爆發,10年後,50%的人類工作將被人工智慧取代。一名記者如果花了3天時間採訪了10個人,寫了非常有深度的文章,是不會被取代的,這個機器做不了;但如果只是在網上拼湊整理的工作,馬上就要被取代。
  • 機器人將取代2000萬工作崗位: 20年後,你的孩子拿什麼和機器人拼?
    近日,微博上的一個熱點引起了廣大父母的關注——「機器人將取代2000萬工作崗位」。2000萬!什麼概念?2019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是834萬。也就是說,如果這800多萬莘莘學子恰好都申請了可以被機器人替代的工作,那麼很可惜,這800多萬的學生,將全部面臨畢業即失業的悲哀。鄧爺爺曾經說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確實,隨著人工智慧的普及,我們現在的生活相比過去十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十大高薪行業曝光,一年狂賺兩百萬,未來8億人將被機器代替
    對比自己剛畢業時,每個月掙2000多塊,在北京這個大城市工作了2年。不敢出去旅遊、不敢買名牌消費,哪怕想去下個館子改善下夥食都要考慮半天。只能每天刷朋友圈看外面的世界...不要坐等著被時代拋棄麥肯錫曾發布了一篇題為《 Jobs lost, jobs gained: Workforce transitions in a time of automation》的研究報告:報告中稱,包括人工智慧和機器人技術在內的自動化技術將為用戶
  • 世界經濟論壇:不到5年,8500萬個工作崗位將被機器取代
    ·經濟學·2025年,機器將替代8500萬工作崗位圖片來源:pixabay近日,世界經濟論壇(WEF)《未來就業報告》顯示,到2025年,「機器人革命」將使8500萬個人工工作崗位被機器取代,管理和數據處理中的常規或體力勞動最易受到威脅。
  • 英國《衛報》:機器人的興起或將導致近半美國人失業
    英國《衛報》援引最新的研究結果報導稱,隨著機器人逐步接管人類的各種工作,其引發的「機器人革命」將在未來二十年改變全球經濟,降低企業經營成本,但同時也將加劇社會的不平等現象。
  • 阿里巴巴將於本周宣布公司傳承計劃;麥肯錫研究:擁抱AI的公司在...
    2、蘋果向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提交公開信,分析2000億關稅利害據悉,阿里巴巴將於本周宣布其公司傳承計劃,並非之前媒體報導的「退休」,而是認真準備10年的計劃。近日,馬雲在接受外媒採訪時還表示未來他將效仿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成立馬雲基金會。5、麥肯錫研究:擁抱AI的公司在2030年現金流量將增加一倍
  • 馬雲警告:未來50%工作將消失,我們該怎麼辦?做好三件事就不怕
    沒想到一場疫情讓很多人丟了飯碗,好在這樣的黑天鵝十幾年才一次,不然影響就太大了。不過,不管是金融危機,還是這種全球性的災難,所帶來的失業人數,對比全球總人口的數量,比例都還不算太高,因此,都還是可控的。但如果有一天,50%的工作被取代了,那會不會很恐怖?
  • 英機構預測:到2030年全球50個最大城市經濟體中國佔17個
    未來16年,中國的上海、重慶等城市將是全球大都市中增長最快的,上海的GDP將超過1萬億美元,在全世界50個最發達城市中,中國有17座城市上榜。它們的經濟總量將超過榜單中的北美城市,是歐洲城市的4倍。這是宏觀經濟分析與預測機構牛津經濟學公司在最新報告中得出的結論。
  • 人工智慧不斷進化,哪些工作會被取代?
    隨著技術進步,那些原本人們覺得不太容易自動化的工作,失守的可能性也增大了,以下為原文內容:麥肯錫全球研究所(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在2017年1月的一份報告中估計,目前人類的工作職責中有一半可能在2055年實現自動化,最早2035年,最遲2075年。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機器人會取代我們的工作。
  • 那即將失業的8億人,什麼都沒做錯就被淘汰了
    2018年8月27日,2018上海國際科普產品博覽會AI智慧機器人 / 視覺中國一、8億人即將失業,沒有飢餓感真的可能餓死2017年麥肯錫全球研究院(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在年底發布的報告,在自動化發展迅速的情況下,到2030年,全球8億人口的工作崗位將被機器取代。
  • WEF日前發布《2020年未來工作報告》稱 全球自動化和數位化趨勢正...
    世界經濟論壇日前發布的《2020年未來工作報告》稱,全球自動化和數位化趨勢正加速發展。目前,全球超過80%的企業正在加速布局,推進工作流程數位化,而50%的企業則希望加快實現部分崗位的自動化。  出臺政策助力新技術應用  國際機器人聯合會預計,全球在崗的專業服務機器人數量今年將增長38%,並且在未來兩年保持繼續增長的勢頭。從2020年到2022年,全球範圍內將新安裝約200萬個機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