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去何從的中國國民黨?
隨著吳敦義的勝選,之前人氣頗高的洪秀柱即將從國民黨主席的位子上走下來。而圍繞黨主席交接,外界一直有國民黨「內鬥」之說。洪秀柱為何會在黨主席選舉慘敗?國民黨又該何去何從呢?資深媒體人王凱向海外網(m.haiwainet.cn)投稿做出解讀分析。
------------------------------------
輸了主席選舉的現任國民黨主席洪秀柱這幾天過的相當煎熬,本以為可以做順水人情的提前下崗,卻眼看演變成為一場派系奪權逼宮,還要其負罪下臺的宮鬥戲碼。真累!
洪秀柱自從接任因「大選」失敗而辭去主席的朱立倫之日開始,便不得不面對在國民黨中常委和臺灣「立法機構」國民黨團的雙重掣肘。一個黨主席,喊不動黨內常委,也無法讓國民黨團在「立法院」按黨中央意志行事,這種局面在國民黨執政時鮮見,而現在,卻發生在一個被迫在野、黨產被封殺、黨生存面臨嚴重挑戰的國民黨身上,更是不可思議。國民黨是輸的不夠慘嗎?臺面的人物依然忙著放話,做幕後指揮,卻極少有人討論如何讓國民黨活下去走下去!
不得不說,通過李登輝等人大行其道進行所謂的本土化改造,國民黨歷經多次分裂後,部分人已經喪失了建黨信念,失去了民族大義。洪秀柱意識到了為何國民黨的傳統競選套路,會在執政期內兩次大敗,且一次比一次慘。歸其原因,是因為國民黨在黨念路線、方針的論述上出現模糊背離,甚至與民進黨的「臺獨」民粹眉來眼去。
洪秀柱看到了問題的根源,國民黨失去了理念抱負,淪為地方買辦和島內派系利益交換的共生體。黨失去了政策話語權和論述權,反倒是民進黨藉助三立、民視、蘋果等「臺獨」媒體天天洗腦,連屈原跳江是為了避免秦始皇追殺這樣的無稽之談也能大行其道。更重要的是國民黨失去了民心和青年支持,反觀「反服貿」運動中,大量年輕群體和市民階層統統走向街頭,反對這個對臺灣有大量利好的政策通過,而民進黨卻不失時機做好政策誤導,煽動年輕學子逼迫當時馬英九當局退回「立法機構」再行審核。而國民黨在幹嗎?有沒有媒體來為國民党進行辯護或發聲?有沒有年輕學子站出來為《兩岸服貿協議》進行詳解,告知圍觀群眾事實以詳?當時的國民黨中央、佔絕對多數的「立法機構」黨團有沒有把政策理念講明白,讓老百姓聽明白?有的話,國民黨還會現在這樣被民進黨玩到凌遲還不覺死嗎?
所以,洪秀柱上臺後的黨務革新便是理念政策上讓國民黨脫胎還骨,重新做人,找回創黨理念精神,回歸中山先生思想,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針對政策宣講薄弱,老百姓認識誤差大,建設孫文學校進行理念政策宣講和辯論,從基層入手,為國民黨的政策宣講找到落腳點,為民眾提供一個真實可辨的思考空間。最重要的,國民黨內人才斷層嚴重,「育青用壯」等於為國民黨開啟了新鮮血庫,同時洪秀柱也為年輕群體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的絕好平臺。
反思洪秀柱政令不暢,選舉失利的原因。首先,洪秀柱是接續朱立倫所剩只有1年半左右的主席任期,時間緊任務重。洪秀柱本想在這一任期內為黨的改革鋪平道路,連任後再來實施黨務革新的各項工程。但天不順遂,此任期內的中常委大多為島內派系代言人,也被稱為萬年常委,洪的改革和諸多措施讓其頗難接受。中常會直播是洪的黨務改革措施,但中常委林榮德、姚江臨等卻極力反對,可見一斑。
其次,「立法機構」國民黨團的「立法委員」們,乃朱立倫2015換柱參選時推出的地方人選,雖不乏蔣萬安等新晉人選,但王金平、黃昭順這些天天叫囂「一中各表」可以永葆國民黨執政的本土派們,依然堂而皇之做不分區立委。鳥為食亡,人為利近,政治理念的喬不攏,利益層面的不同歸屬,最終導致的就是一人一把號。
政治是妥協的藝術,更是最大公約數的認同。值得玩味的是,王金平、連戰、朱立倫等黨內天王在此次選舉中頗為隱形,其政治風向成為觀察此次黨主席選舉的絕對指標。國民黨內派系縱橫,但公約數無非是本土派和外省派,吳敦義作為馬英九指定衣缽傳人,馬的態度鐵口直斷也知道。王金平作為本土派系之王,又有立法院喬事佬,臺灣公道伯,藍綠通吃的極高地位。拋開馬王心結,他會選擇洪秀柱還是吳敦義?另外,要知道馬王政爭中連戰父子是聲援王金平而非馬英九,所以連繫的支持也同樣值得思考。朱立倫的暗自不表和花蓮王傅崐萁的選前傳聞,都讓此次主席選舉充滿各種角度的解讀,看不見的手,往往才是真正有力量的。洪沒派系、沒人、沒錢、缺少財團支持,不願走傳統綁樁、派系交換路線,只依靠理念和鐵柱軍取勝確實風險不小。
還有一點值得討論的是深藍的背棄。當下的國民黨太需要贏,這種贏即是國民黨的一種膝跳反射,也有國民黨坐不住等不了的無可奈何。沒有時間等黨務革新後重新站起來,只要可以贏,眼下的不好後面都可以補救。管他黨的理念,路線,基層聲音等,這些通通可以再贏了之後再做考量,只要贏了就好。這樣的心態下,不善資源整合,重理念第一,輕利益調和的洪自然不是第一人選。至於有人說洪的兩岸政策拖累了洪,如果是這樣,所謂島內「天然獨」的年輕人又為何會跟進洪入黨?是因為他們都支持統一嗎?從洪秀柱的得票率可以看出端倪,深藍此次並沒有集中力量,黃復興黨部、軍隊包括原有洪的強票源區的四面開花。而選前深藍選區的反反覆覆足以說明這種搖擺。洪對此次選舉結果並非沒有預判,洪秀柱選前最後幾日的意興闌珊或許可以說明些什麼。
孤臣可棄,絕不折節的洪秀柱即將走下黨主席之位。後洪秀柱時代的政治資產,也成為觀察國民黨政治勢力發展變化的衡量指標。從兩岸關係看,洪秀柱的政治理念深入大陸人心,也為島內苦撐待變的統派勢力注入強心劑。可以說這是中國國民黨自蔣經國之後領導人中,第一次島內政治檯面上出現「我是臺灣人,我也是中國人」政治論述,在現有國民黨藍中帶綠,民進黨「獨中更有強中獨」的民粹氛圍中實屬可貴,大陸不僅需要給予精神支持,更要給島內統派傳遞實實在在的正能量。從黨內青年培新來看,因洪個人魅力所吸引加入國民黨的年輕黨員,正在落地發芽。雖然渺小但假以時日悉心培養,這些年輕的種子勢必成為國民黨的明日之星。而從臺灣內政來看,國民黨中央發起的罷免「臺獨」時代力量黃國昌委員運動,不僅輕鬆過聯署門檻,極有可能成為新當局首例遭罷免「立委」。為未來善用制度加民意來制衡綠色政治,開闢了新思路。更為重要的是,這樣的拔釘子一旦成行,民進黨執政的「好日子」就該開始了。
未來的洪秀柱不會從政治舞臺消失,她所扮演的角色將會更為持重,也更為辛苦。如何在沒有黨機器優勢下繼續為更多新入黨青年傳道授業?如何在兩岸間以其獨特人格魅力造福兩岸?她所帶給國民黨的究竟是滄海一粟還是先知先覺?都值得在未來繼續觀察。
(王凱,資深媒體人)
本文系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海外視野,中國立場,登陸人民日報海外版官網——海外網或「海客」客戶端,領先一步獲取權威資訊。
責編:李鵬宇、王少喆
30952238,.洪秀柱的出埃及記,.2017-06-06 14:04:52,.204250,.李鵬宇、王少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