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能讓孩子主動放下手機,愛上科學?

2020-12-12 林下生風談成長

這是一個讓孩子歡呼尖叫,讓大人感到奇妙有趣的事!

化學實驗

作者丨林下生風

玩手機,現在似乎已經成為了一種趨勢,

家長們,你要知道,孩子為什麼沉迷手機?

不管玩遊戲也好,刷抖音也好,看小說也罷,但卻不愛學習,刨根究底,主要有以下兩方面:

1.小孩沉迷手機的主要原因是他能在其中體會休閒快樂和成就感,即精神上得到滿足。

2.除學習枯燥、累外,大多數孩子不能在學習中體會到學習帶來的「成就感」。

這個智慧型手機普及的時代,孩子出現沉迷手機,遊戲上癮情況,讓家長苦惱不已,而孩子隨著沉迷手機也會出現脾氣暴躁,厭學,叛逆,自制力差等問題。

所以,千千萬萬的,現在趁著孩子還小的家長,一定要做到防患未然,不要過早地塞給孩子手機。

實驗材料

那麼孩子不玩手機,又不愛學習,讓孩子幹嘛?

不如讓孩子做科學小實驗,這既是一種遊戲,又可以提前了解化學知識。

孩子會認為好玩,家長會覺得能在玩中學知識,玩中有樂趣。

在大人看來,這些實驗似乎小兒科,其實,實驗結果是令人驚豔的,孩子興奮地歡呼,大人也覺得甚是奇妙。

一次實驗快的幾分鐘,慢的十幾分鐘,但是孩子一旦玩起來就一發不可收拾,做起實驗來,一兩個小時也不肯罷休。

不管是疫情期間,還是漫長的假期,即使外邊狂風大作,大雪紛飛,任怎樣惡劣的天氣出不了門,再也不會覺得在家無聊沒事幹了。

做起實驗來,孩子會迫不及待地與父母分享,這是不是更加深了親子感情呢?

做實驗是娛樂的同時,也培養了興趣,大人與孩子一起在家就可以的親子活動,

鍛鍊了孩子的動手能力,讓孩子不知不覺間愛上了科學。

家中有二胎的,做實驗的同時,更增加了兄弟姊妹間的互動與合作精神。

某寶某多上就有售哈,價格不貴,比玩具的價格要低很多,材料都是無毒無害的,放心讓孩子嗨起來吧~

-END

相關焦點

  • 如何讓孩子放下手機,愛上學習?
    在這樣一個信息化智能時代,「手機控」隨處可見,玩手機已不再是大人的專屬了,孩子玩手機,已經是普遍存在現象,那麼,你家孩子存在以下這種現象嗎?你的處理方式又是否恰當呢?【劇本完善】小a媽媽的處理方式顯然是不科學的,孩子對於大人們命令式的話語往往會表現出排斥或者置之不理的情緒
  • 孩子玩手機上癮怎麼辦?家長只需這兩點,讓孩子主動放下手機
    1 孩子小自控力還不夠,還不能完全控制自己,分不清主次的原因2 情感的缺失 孩子小希望是被關注的,得不到關注,只能尋求網絡心理的安慰。3孩子愛玩手機也是有家人榜樣的引領,現在很多家長無所事事,到家了躺在在沙發就知道看手機,刷視頻,孩子在這種環境下自然而然也會玩手機上癮。
  • 能讓小低頭族主動放下手機
    「剛上中學的孩子,整天離不開手機電腦,低頭玩遊戲不理人,說他就不耐煩,整天就關在房間裡,怎麼辦?」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報導稱近六成青少年沉迷於手機網絡。好像有了手機、電腦以後,孩子就變得冷漠,不聽話了。
  • 想讓孩子放下手機,愛上學習,看這裡
    有研究發現,孩子一周玩手機的時間已經超過30個小時了,平均每天4到5個小時。這還是不是上網課的數據。長期以往,孩子怎樣才能學習好,對手機的依賴性也會越來越重,如何讓孩子把手機放下,主動學習,這是所有家長都該花時間花精力去做的。那麼如何激發孩子的內在學習力呢?
  • 讓孩子放下手機,愛上學習的辦法,有了!
    前兩天微博熱搜,#如何讓中小學生放下手機#,這是個困擾了很多家長的問題,但其實對孩子來說,只是因為他們認為:學習它沒有手機好玩呀
  • 孩子沉迷手機不用怕,家長做到這2點,讓孩子主動放下手機
    孩子沉迷手機無法自拔是現在普遍存在讓家長和學校傷透腦筋的社會問題。孩子持續愛玩手機,第一會對孩子的眼睛有傷害,容易成為近視眼。第二也會讓孩子的學習下降,很多孩子學習成績不好都是因為沉迷手機遊戲,所以,無論是為了孩子的身體健康,孩子是為了孩子的學習著想,我們都應該改正孩子愛玩手機的這個壞習慣。
  • 春節假期 如何讓孩子放下手機遊戲?
    對於這種情況,很多家長感到很苦惱,一方面擔心孩子玩物喪志,一方面又不知如何改變這種情況。今天分享的文章來自《聽孩子說,勝過對孩子說》,來看看文中的這位媽媽是如何做的吧!在陪伴女孩們閱讀的初期,那些新奇好玩,可以帶來感官刺激的3C電子產品的確是強有力的對手。我們都知道閱讀能豐饒孩子們的內心,只是在閱讀初期,與3C 電子產品爭奪時間的大戰,似乎也吹響了號角。
  • 7歲孩子「沉迷」手機,奶奶只用1招,就讓孩子心甘情願放下手機
    還有許多家長,平時照顧孩子最頭疼的一件事,如今隨著科技的發展,很多家長也是覺得沒有時間陪孩子,只能給孩子玩手機,可是真的當孩子拿著手機玩的時候,連飯都顧不上吃了,父母又會非常擔心:再這樣下去孩子以後能怎麼辦?以下我們來看看一個7歲的孩子沉迷手機,奶奶用什麼方法,讓孩子自願把手機放下?
  • 讓孩子主動愛上學習的秘密
    說到讓孩子主動愛上學習,我想大多數父母有個不太恰當的認知。起碼在小學階段,孩子的學習,是需要父母提醒和督促的。咱不否認,肯定有那種,即使父母不管,也會主動去學習,自己制定計劃的孩子,但大多數的小朋友,特別是在小學低年級,還是得父母多操心的。
  • 「媽媽,你能放下手機陪我玩嗎?」你的做法影響孩子一生
    ,結果她悄悄地走到我身邊,嘟著小嘴說,「媽媽,你能放下手機陪我玩嗎?」其實,拿著手機陪孩子隨意玩,和放下手機陪孩子認真玩是完全不一樣的,前者是「假性陪伴」,後者是「用心陪伴」。「假性陪伴」是人在孩子身邊,心卻不在孩子身上的敷衍陪伴,孩子無法感受到你的愛,甚至覺得你不夠愛他,不夠在乎他,時間久了,他也不會再主動找你陪他玩,漸漸地親子之間的關係會變得越來越淡漠。
  • 手機遊戲不該背鍋:放下手機你的孩子能拿起什麼,才是關鍵!
    媽媽並沒有詢問孩子不安分的原因是什麼,只是本能地從包裡摸出了手機遞給兒子。突然之間,小男孩就安靜下來了,他迅速點開屏幕上的遊戲,嫻熟地玩了起來。他時而激動地大叫:「哎呀,我怎麼撞上它了!」時而自豪地說著:「看我不好好收拾你們!」
  • 孩子患上「手機癮」,強行幹預不可取,做到4點,讓他主動放下!
    無論是網上還是身邊,隨處都可以看到很多幼小的孩子,人人拿著手機目不轉睛地玩著遊戲,一玩就一整天,不亦樂乎。更可怕的是,作為家長不僅不反對還獎勵孩子們玩,只要孩子表現得好,就讓他們玩個夠。孩子玩著玩著上癮,家長才反應過來,但早已為時晚矣。強行幹預不可取,做到4點,讓他主動放下!
  • 孩子愛玩手機的原因:不是手機有多好玩,而是父母陪伴太少
    那段時間很忙,孩子總是要求我和他玩耍,我的每一次拒絕讓孩子產生叛逆心理,所以孩子不僅愛上玩手機,而且特別叛逆。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我只好抽時間多陪孩子,我開始放下手機陪著孩子,可是我發現,孩子總是對我說:這有什麼意思?這樣的話語讓我意識到了危機感。
  • 孩子「沉迷」手機別擔心,家長輕鬆做到這3點,讓他主動放下手機
    剛開始,李女士還懷疑孩子怎麼變得這麼聽話了,是不是在玩手機並沒有在學習,但是還幾次的突擊檢查,她都沒有發現什麼情況,手機的界面都是老師在講課,這樣就讓李女士放心多了,也不再擔心孩子會因為手機出現什麼問題。
  • 孩子喜歡玩手機,父母別急著打罵,學會這4招,讓孩子乖乖放下
    因此,如果孩子喜歡玩手機的話,家長別急著打罵,試試這4個辦法,讓孩子主動放下手機。,行為主要是以模仿為主,而且沒有明確的是非觀,所以父母的言傳身教對於孩子來說非常重要,如果父母經常看手機的話,孩子也會覺得看手機就是每個人應該做的事情,也會沉迷於玩手機,所以,父母想要孩子放下手機,首先自己要主動放下手機,多和孩子做一些親子遊戲,比如搭積木,組織跳繩比賽,讓孩子從遊戲中獲得成就感和樂趣,也能讓他們的腦力和體力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 女兒放下手機,愛上閱讀,我做了三件事
    疫情結束,生活回歸了正規,學校老師也很負責,班主任是語文老師,對於閱讀和作文要求家長籤字,定期會有閱讀任務,要孩子複述閱讀內容。可孩子完全是應付,草草完成任務後繼續看手機和電視。自己玩手機,讓孩子看書,這在孩子眼裡本身就是一個不公平的事,講再多道理也無用。我購買了一堆書,我孩子的和我的,陪孩子讀書。只要在家我就讀書,讀我喜歡的歷史、哲學、人文的書籍,我女兒讀她的小說,讓讀書成為家庭的習慣,我每天讀2個小時,孩子能讀半小時到1個小時。讓孩子覺得讀書是人應該做的事,而不是學習任務。開始的時候不要逼著做太長時間,保持讀就好。
  • 孩子沉迷於手機怎麼辦?不打不罵簡單三招,讓孩子主動放下手機
    孩子沉迷於手機遊戲,不僅影響學業和成績,還會危害他們的視力和身心健康,這點讓無數的家長都頭疼不已。                              每次孩子沉迷於手機遊戲,家長都會訓斥他們,脾氣暴躁一些的家長甚至直接揍孩子一頓,但顯然打罵孩子的行為並不奏效。其實孩子沉迷於手機遊戲,父母並不需要打罵,這3招就能讓孩子乖乖聽話。
  • 薇婭賣出10W臺的AR地球儀,讓孩子徹底放下手機,愛上學習!
    隨著社會的發展,現在越來越多的孩子愛上玩手機,走路要玩,吃飯的時候還要玩,有時候真的想把手機砸了,但在現在這個社會中,身上可以不帶錢,但不能沒有手機啊!但是長時間玩手機不僅對孩子的眼睛不好,還影響他的成長發育,研究報告還顯示,每天盯著屏幕超過兩小時的孩子,大腦皮層有過早變薄的跡象,語言和推理考試表現都會變差。要說如今家長帶孩子最煩惱的一點就是,孩子玩手機,不讓玩手機就開始鬧脾氣一哭二鬧的家長受不了就對孩子妥協。
  • 孩子玩手機家長很焦慮,3招輕鬆讓孩子放下手機
    同樣,適度的焦慮有助於父母更好地教養孩子。但是如果過於焦慮,達到焦慮症的狀態,就只會造成家庭關係緊張,矛盾頻發。解決父母的焦慮是讓孩子放下手機的第一步。什麼是認知療法?這是《壓力管理》一書中提出的對抗抑鬱症的一種心理療法,即ABC原則。A是事件的發生,B是對事件的看法,C是壓力狀況。孩子玩手機,這是A;然後你覺得不行,孩子不能玩手機,這是B;你很焦慮,這是C。很多人都試圖通過改變A來改變C。
  • 八個月寶寶主動把手機遞給媽媽,媽媽內疚了。放下手機,用心陪伴
    朋友家孩子才剛滿八個月,有一天他主動把手機遞給媽媽,然後拱在在媽媽懷裡要吃奶。朋友一下子明白了,自己每次餵奶的時候都是一手抱著孩子,一手玩手機,孩子以為要吃奶就要給媽媽看手機,所以才主動把手機遞給媽媽。朋友一下子內疚了,從此以後餵奶再也不看手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