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拜星爺的《唐伯虎點秋香》所賜,對於這兩句唐伯虎經典詩歌,大家都耳熟能詳。
在很多影視劇裡,都說唐伯虎生長在一個富貴之家,是個典型的高富帥,去了七八個漂亮的老婆,每天飲酒作詩,是個瀟灑的浪子。
然而,當我們走近歷史上真實的唐伯虎就會發現,這一切都是假的,唐伯虎這一生就是個徹頭徹尾的悲劇,而這場悲劇與他的性格息息相關。
都說性格決定命運,唐伯虎可以說是用自己悲劇的一生,來驗證了這個真理。
唐寅,生於明成化六年(1470)二月初四,卒於嘉靖二年(1524)十二月二日。南直隸蘇州府吳縣人,字伯虎,後改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
詩、書、畫皆擅,著有《唐寅集》。與沈周、仇英、文徵明並稱「吳門四家」,與文徵明、祝允明、徐禎卿並稱「吳中四才子」。
唐寅出生於一個市井商賈之家,父母經營一家酒肆維持生計,雖不說大富大貴,卻也能衣食無憂。
而唐寅自小天賦異稟,過目不忘,小小年紀便展現不凡的才氣。唐父見唐寅孺子可教,便為他四處延請名師,希望他能夠考取功名,光耀門楣。
然而生活優渥的唐寅放蕩不羈,生性疏狂,根本無意於舉業。終日與與一群文士飲酒放縱放浪形骸。
看到唐寅的這種表現,其父親慨嘆曰:「此兒必成名,殆難成家乎?「不得不說,知子莫若父啊,唐寅父親真是有先見之明。
若是這種生活一直持續下去倒也不錯,世間多了一個浪蕩才子,唐寅也能無憂無慮的生活,以他的才氣,也能在史書上留下個不錯的文名。
然而,在唐寅二十四歲那年,他的父親突然去世了,家裡的頂梁柱一下沒有了。
其後,更是悲劇連連,短短一兩年之內,他的母親、妻子、兒子、妹妹相繼離世,這讓使唐寅的身心遭受了沉重的打擊。
他終日情緒低迷,與友人飲酒澆愁,更是無心於科舉,其家業也開始一天天衰落下去。後來,幸虧好友祝允明時常開導他。
祝允明比唐寅年長十歲,他與唐寅是亦師亦的關係,對唐寅的一生影響巨大。唐寅逝後其墓志銘也是祝允明所撰寫的。
因為這樣的關係,祝允明說的話,唐寅也比較能聽得進去。祝允明一再苦口婆心地規勸他重新致力科舉。
作為前輩過來人,祝允明非常了解唐寅,知道以他現在的情況,根本守不住自己的家業,只有考中科舉當官,才能振興其家業。
而唐寅在祝允明的勸導 下重新振作起來,決定閉門苦讀一年,成敗在此一舉,若是不成,則今後再也不入科場。
經過一年的苦讀, 明弘治戊午(1498),唐寅在祝枝山的勸說與鼓勵之下,參加了應天府鄉試,高中解元。
高中後的唐寅躊躇滿志,意氣風發,又開始得瑟起來,自以為明年的科舉及第猶如探囊取物。
然而,在第二年的會試中,唐寅非但沒有蟾宮摘桂,反而因牽涉科場舞弊案而落得個聲名狼藉的下場,徹底將其打入人生谷底。
而這件事情,還要從當年的應天府鄉試說起,當年太子洗馬梁儲為應天府鄉試主試官,是其點中唐寅為第一,所以梁儲與唐寅是座主與門生的關係。
而梁儲對唐寅也是非常欣賞,還朝後,極力向好友程敏政推薦唐寅。稱:「唐某才士,寧
第甲江南」。於是在梁儲的極力誇耀下,唐寅未進京師便已經名滿天下了。
不僅如此,梁儲還將唐寅的文章拿給自己的好友程敏政欣賞,而程敏政恰好是這次會試的主考官。在看過唐寅的文章後,程敏政對其也是欣賞有加。
而唐伯虎得中解元之後,次年便信心滿滿地去京城參加會試。在途中,他結識了江陰巨富徐經,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徐霞客的曾祖父。
徐經早就聽說了唐寅的名聲,更知道其交際廣闊,深厚朝中大臣的賞識,因此對唐寅極力結交,兩人很快成為好友,一起進京會考。
由於梁儲為他多方宣傳,唐寅初入京中便名聲大顯,賓客滿門,前來登門晉見的人非常之多。
唐寅與一起進京的徐經日日馳騁於都市之中,身後還跟隨著大批的僕從,可謂十分的招搖。
唐寅因梁儲在公卿間對他的大加讚譽,而有機會拜見程敏政、李東陽等重臣,每天又呼朋引伴,如此的招搖過市,難免會引起其他學子的妒忌與非議。
而唐寅更是舉止放蕩,甚至在宴會上當眾宣稱,這次的狀元非他莫屬,餘則皆不足論,可謂是赤裸裸的拉仇恨啊。
而恰好當時的主考官程敏政試題出的非常冷僻,很多人答的都不好,唯有唐伯虎和徐經兩份卷子答的好。程敏政早就知道唐伯虎的才華,便高興的對人說:」這一定是唐寅的卷子」。
而結果就這麼一句話,就被人抓住了把柄,就有人向皇上報告說這次的考試有假,唐伯虎和徐經事先賄賂考官得到了考題。皇帝震怒,將唐伯虎、徐經和程敏政押入大牢。
在嚴刑拷打之下,徐經堅持不住只能被屈打成招,雖然事後查閱考卷,徐經和唐寅均未被錄取,但是這個時候輿論已經被帶動起來了。
弘治皇帝為了平息非議,只能將徐經和唐伯虎革除功名,發回家鄉為小吏,主考官程敏政也被罷官去職,而告發之人而被罷官驅逐,可謂是各打五十大板。
此事,大多數人傾向唐寅是被冤枉的。因為程敏政為會試主考官, 所出的試題也難免會有自己的偏好,而其和唐寅多次交流,可能無意中涉及某些內容。
而等到會試開考後,徐經、唐寅又因考題中有之前所談及的內容, 故而洋洋得意,喜不自勝。唐寅又是放蕩不羈之人,閒談之中無意將聽過試題之事說了出去。
然而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本就對唐寅行事頗有不滿的考生,空穴來風,以訛傳訛,逐漸變成說徐經與唐寅在考前賄賂主考官提前拿到了試題。
這就是為什麼我說唐寅是性格決定命運,若是其能低調行事,必然不會是這種下場。
回家後的唐寅從譽滿天下的才子,變成了作弊的小人。其也不會操持家業,生活越來越困窘。
此時他續娶的妻子也離開了他,唐寅失意之餘遊歷閩、浙、贛、湘等地,企圖在山水之間尋求心靈的解脫。
他遊歷回家後又得了重病,醫治休養了很久才漸漸好起來。隨後,他的弟弟唐申也跟他分了家,他的生活越來越困頓。
不久,唐伯虎也因為一些事與文徵明失和,他徹底成了孤家寡人。他生活拮据,只能靠賣字賣畫為生。
可是每當賣來了錢他就縱情於酒色之間,其孤獨落寞,令人惋嘆。
到了正德年間,唐寅迫於生計,答應了寧王朱宸濠的聘請,在寧王府任職。可是後來唐伯虎漸漸地發現了寧王的種種謀反行徑,他深感到一種危險,於是在正德九年裝瘋賣傻,迫使寧王放還了他。
後來寧王起兵,被王陽明擊敗活捉,唐伯虎多虧當時的機智,才不至於受到牽連,從而撿回了一條性命。
回家後的唐伯虎徹底失望了,每天只能飲酒麻醉自己,靠著四處給人家寫詩、寫文章、寫墓志銘以及賣字賣畫為生。
他的後半生,就一直在這樣的孤獨、困頓、落寞、悲傷之中度過,這還是你所熟知的風流才子唐伯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