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決定命運,明朝風流才子唐伯虎的悲劇人生

2020-12-22 執筆談古今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拜星爺的《唐伯虎點秋香》所賜,對於這兩句唐伯虎經典詩歌,大家都耳熟能詳。

在很多影視劇裡,都說唐伯虎生長在一個富貴之家,是個典型的高富帥,去了七八個漂亮的老婆,每天飲酒作詩,是個瀟灑的浪子。

然而,當我們走近歷史上真實的唐伯虎就會發現,這一切都是假的,唐伯虎這一生就是個徹頭徹尾的悲劇,而這場悲劇與他的性格息息相關。

都說性格決定命運,唐伯虎可以說是用自己悲劇的一生,來驗證了這個真理。

唐寅,生於明成化六年(1470)二月初四,卒於嘉靖二年(1524)十二月二日。南直隸蘇州府吳縣人,字伯虎,後改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

詩、書、畫皆擅,著有《唐寅集》。與沈周、仇英、文徵明並稱「吳門四家」,與文徵明、祝允明、徐禎卿並稱「吳中四才子」。

唐寅出生於一個市井商賈之家,父母經營一家酒肆維持生計,雖不說大富大貴,卻也能衣食無憂。

而唐寅自小天賦異稟,過目不忘,小小年紀便展現不凡的才氣。唐父見唐寅孺子可教,便為他四處延請名師,希望他能夠考取功名,光耀門楣。

然而生活優渥的唐寅放蕩不羈,生性疏狂,根本無意於舉業。終日與與一群文士飲酒放縱放浪形骸。

看到唐寅的這種表現,其父親慨嘆曰:「此兒必成名,殆難成家乎?「不得不說,知子莫若父啊,唐寅父親真是有先見之明。

若是這種生活一直持續下去倒也不錯,世間多了一個浪蕩才子,唐寅也能無憂無慮的生活,以他的才氣,也能在史書上留下個不錯的文名。

然而,在唐寅二十四歲那年,他的父親突然去世了,家裡的頂梁柱一下沒有了。

其後,更是悲劇連連,短短一兩年之內,他的母親、妻子、兒子、妹妹相繼離世,這讓使唐寅的身心遭受了沉重的打擊。

他終日情緒低迷,與友人飲酒澆愁,更是無心於科舉,其家業也開始一天天衰落下去。後來,幸虧好友祝允明時常開導他。

祝允明比唐寅年長十歲,他與唐寅是亦師亦的關係,對唐寅的一生影響巨大。唐寅逝後其墓志銘也是祝允明所撰寫的。

因為這樣的關係,祝允明說的話,唐寅也比較能聽得進去。祝允明一再苦口婆心地規勸他重新致力科舉。

作為前輩過來人,祝允明非常了解唐寅,知道以他現在的情況,根本守不住自己的家業,只有考中科舉當官,才能振興其家業。

而唐寅在祝允明的勸導 下重新振作起來,決定閉門苦讀一年,成敗在此一舉,若是不成,則今後再也不入科場。

經過一年的苦讀, 明弘治戊午(1498),唐寅在祝枝山的勸說與鼓勵之下,參加了應天府鄉試,高中解元。

高中後的唐寅躊躇滿志,意氣風發,又開始得瑟起來,自以為明年的科舉及第猶如探囊取物。

然而,在第二年的會試中,唐寅非但沒有蟾宮摘桂,反而因牽涉科場舞弊案而落得個聲名狼藉的下場,徹底將其打入人生谷底。

而這件事情,還要從當年的應天府鄉試說起,當年太子洗馬梁儲為應天府鄉試主試官,是其點中唐寅為第一,所以梁儲與唐寅是座主與門生的關係。

而梁儲對唐寅也是非常欣賞,還朝後,極力向好友程敏政推薦唐寅。稱:「唐某才士,寧

第甲江南」。於是在梁儲的極力誇耀下,唐寅未進京師便已經名滿天下了。

不僅如此,梁儲還將唐寅的文章拿給自己的好友程敏政欣賞,而程敏政恰好是這次會試的主考官。在看過唐寅的文章後,程敏政對其也是欣賞有加。

而唐伯虎得中解元之後,次年便信心滿滿地去京城參加會試。在途中,他結識了江陰巨富徐經,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徐霞客的曾祖父。

徐經早就聽說了唐寅的名聲,更知道其交際廣闊,深厚朝中大臣的賞識,因此對唐寅極力結交,兩人很快成為好友,一起進京會考。

由於梁儲為他多方宣傳,唐寅初入京中便名聲大顯,賓客滿門,前來登門晉見的人非常之多。

唐寅與一起進京的徐經日日馳騁於都市之中,身後還跟隨著大批的僕從,可謂十分的招搖。

唐寅因梁儲在公卿間對他的大加讚譽,而有機會拜見程敏政、李東陽等重臣,每天又呼朋引伴,如此的招搖過市,難免會引起其他學子的妒忌與非議。

而唐寅更是舉止放蕩,甚至在宴會上當眾宣稱,這次的狀元非他莫屬,餘則皆不足論,可謂是赤裸裸的拉仇恨啊。

而恰好當時的主考官程敏政試題出的非常冷僻,很多人答的都不好,唯有唐伯虎和徐經兩份卷子答的好。程敏政早就知道唐伯虎的才華,便高興的對人說:」這一定是唐寅的卷子」。

而結果就這麼一句話,就被人抓住了把柄,就有人向皇上報告說這次的考試有假,唐伯虎和徐經事先賄賂考官得到了考題。皇帝震怒,將唐伯虎、徐經和程敏政押入大牢。

在嚴刑拷打之下,徐經堅持不住只能被屈打成招,雖然事後查閱考卷,徐經和唐寅均未被錄取,但是這個時候輿論已經被帶動起來了。

弘治皇帝為了平息非議,只能將徐經和唐伯虎革除功名,發回家鄉為小吏,主考官程敏政也被罷官去職,而告發之人而被罷官驅逐,可謂是各打五十大板。

此事,大多數人傾向唐寅是被冤枉的。因為程敏政為會試主考官, 所出的試題也難免會有自己的偏好,而其和唐寅多次交流,可能無意中涉及某些內容。

而等到會試開考後,徐經、唐寅又因考題中有之前所談及的內容, 故而洋洋得意,喜不自勝。唐寅又是放蕩不羈之人,閒談之中無意將聽過試題之事說了出去。

然而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本就對唐寅行事頗有不滿的考生,空穴來風,以訛傳訛,逐漸變成說徐經與唐寅在考前賄賂主考官提前拿到了試題。

這就是為什麼我說唐寅是性格決定命運,若是其能低調行事,必然不會是這種下場。

回家後的唐寅從譽滿天下的才子,變成了作弊的小人。其也不會操持家業,生活越來越困窘。

此時他續娶的妻子也離開了他,唐寅失意之餘遊歷閩、浙、贛、湘等地,企圖在山水之間尋求心靈的解脫。

他遊歷回家後又得了重病,醫治休養了很久才漸漸好起來。隨後,他的弟弟唐申也跟他分了家,他的生活越來越困頓。

不久,唐伯虎也因為一些事與文徵明失和,他徹底成了孤家寡人。他生活拮据,只能靠賣字賣畫為生。

可是每當賣來了錢他就縱情於酒色之間,其孤獨落寞,令人惋嘆。

到了正德年間,唐寅迫於生計,答應了寧王朱宸濠的聘請,在寧王府任職。可是後來唐伯虎漸漸地發現了寧王的種種謀反行徑,他深感到一種危險,於是在正德九年裝瘋賣傻,迫使寧王放還了他。

後來寧王起兵,被王陽明擊敗活捉,唐伯虎多虧當時的機智,才不至於受到牽連,從而撿回了一條性命。

回家後的唐伯虎徹底失望了,每天只能飲酒麻醉自己,靠著四處給人家寫詩、寫文章、寫墓志銘以及賣字賣畫為生。

他的後半生,就一直在這樣的孤獨、困頓、落寞、悲傷之中度過,這還是你所熟知的風流才子唐伯虎嗎?

相關焦點

  • 江南第一才子唐伯虎的悲劇人生: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字伯虎,明朝著名畫家、書法家、詩人。唐伯虎確實如同民間所說的,從小就是那種十分聰明的人物。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唐伯虎考中蘇州府試第一名,進入府學讀書。
  • 江南第一風流才子?三笑點秋香?你對唐伯虎的這些認識全是錯的!
    說起唐伯虎,很多人最先想起來的就是「江南第一風流才子」,「三笑點秋香」,其實這都是後人附會出來的故事,就跟黃飛鴻、霍元甲一樣,雖然歷史上真有其人,但流傳的事跡大多都是虛構,今天一笑就來一一打假。江南第一風流才子假:據說唐伯虎因牽連進考場舞弊案,失去了為官從政的希望,從此以"江南第一風流才子"自稱,縱情聲色,還以此刻了一方印。
  • 文化名人故事:風流才子唐伯虎刻苦學畫且努力讀書
    提起唐寅,人們很自然就會想到唐伯虎點秋香的故事,以及那個為追求喜愛的女性而甘願賣身為奴的風流才子。這些民間流傳的故事,為大家展現了一個生性浪漫、風流狂放的唐伯虎。但是,現實生活中的唐伯虎也像許多讀書人一樣,有勤學努力的時候呢。
  • 唐伯虎的功名十字路
    在古代,很多讀書人終其一生也不能在科場上取得一絲功名,但是對於唐伯虎,這都是小兒科。唐伯虎屬於那種平日遊手好閒,與三五狐朋狗友宿妓飲酒,有空讀點書就能縱橫明代考場的超級學霸。對於筆者等很多天資駑鈍之人來說,對他只有羨慕嫉妒恨的份,因為唐伯虎從來不知道什麼是「三更燈火五更雞」。
  • 明朝唐伯虎寫一首古詩自命清高,最後一句古詩常被郭德綱拿來用
    在明代的文化史上,唐伯虎是一個不得不提的人物。雖然他的才華橫溢名動天下,但是他的人生極其失敗,而且和明朝當時的科考案有牽連直接影響了他的人生發展軌跡。所以在年少的時候科舉受到重創之後,他的整個人生不在專注仕途而轉向於繪畫藝術。
  • 唐伯虎有個印章,上面刻著8個字,難怪他被稱為江南第一風流才子
    唐伯虎有個印章,上面刻著8個字,難怪他被稱為江南第一風流才子唐寅,江南四大才子之首,字伯虎,據說其生在寅年寅月寅時,所以才被取名為唐寅,然而其墓志銘之上早就將其出生年月寫的清清楚楚,所以此為謬誤。因此大部分人都是通過人們的口口相傳和影視作品中了解到的這位風流才子,其中最著名的無外乎「唐伯虎點秋香」這一經典傳說,可傳說始終是傳說,其實唐伯虎並沒有點秋香,不過卻「點」了另外一人。到秋香,歷史上確實有這個人,她出生在一位小官員的家庭中,本名叫林奴兒,略通文墨,後來因為家庭被迫害,淪為了官妓,這才改名為秋香。
  • 風流才子唐伯虎,書法一點也不風流,不要再誤導了
    風流才子唐伯虎,書法一點也不風流,不要再誤導了,書法史上,誰的書法才是真「風流」?最近經常看到一些關於明代書法家、畫家唐伯虎的推文,大多數題目一般會這樣寫:風流才子唐伯虎,書法也風流,點進去看了唐伯虎的書法,感覺並不像文章所說的那樣「風流」。唐伯虎的書法到底風流不風流?首先我們要看一下「風流」這個詞的意思。
  • 因為「豬隊友」,唐伯虎的人生將在苦難中結束
    ——科林伍德(英)文章類型/歷史見聞字數|2430,閱讀約5分鐘提起唐伯虎,很多人都不陌生,"風流才子"和"狂放不羈"馬上就會從腦海裡蹦出來與之對應。但其實,這是對他極大的誤解,浪漫、不羈,都是他苦澀的無奈。
  • 心理學:「性格決定命運」良好的性格與成功人生的3大關係
    文 / 心理學知識星球心理變,態度亦變;態度變,行為亦變;行為變,習慣亦變;習慣變,人格亦變;人格變,命運亦變。——心理學摘錄俗話說:「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這話也不無道理,畢竟每個人做人做事的行為方式不同,命運自然也不同。
  • 性格決定孩子命運
    這些年我一直在思考,怎樣才能培養孩子的好性格。英國作家薩克雷說:播種一種行為,收穫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所以說,你是怎樣一種性格的人,已經決定了你人生的結果和最後的歸宿。 誰不想讓孩子擁有美妙人生?誰不想讓孩子成功成才?可常常事與願違。我們可以給孩子豐實的經濟條件、豐富的學習機會、豐厚的生活體驗,為什麼還有越來越多的孩子出現性格問題呢?我認為更重要的是讓孩子首先成為自己,成人才是成功成才的基礎!
  • 「世人笑我太瘋癲」——唐伯虎高清書畫作品30幅
    但是歷史中真實的唐伯虎,卻與電影中的塑造的形象,恰恰相反。 如果用一句話總結唐伯虎,那就是:假風流,真才子。 當所有人都認為狀元之位非他莫屬時,命運和他開了一個玩笑,他遇見了一個蠢隊友徐經,把他卷進了一宗考試作弊案裡面。 唐寅在舞弊案中到底參與到什麼程度,在當時的官方結論中並不明確,但唐寅在考前向主考官行賄卻是事實。後人評價唐寅這是聰明反被聰明誤,風流才子的馬蹄太快終於讓自己翻了船。
  •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風流才子唐伯虎?一曲悲歌
    風流倜儻天之驕子,玩世不恭花花少爺,唐伯虎在民間流傳中便有著這樣的標籤,完全是人們心目中渴望成為的「高富帥」形象。然而,事實上唐伯虎的人生卻充滿了命運的作弄,後世文人騷客所刻畫的寵兒形象或許是為奇才唐伯虎悲情人生所不忍。唐伯虎點秋香?
  • 明朝科場舞弊案,才華橫溢的唐伯虎真作弊了嗎?真相又是什麼呢?
    說起明朝的風流才子,很多人第一個想起的一定是唐伯虎。畢竟對於他的故事,我們都是耳熟能詳了。現在很多的影視作品都進行過演繹。但也正是太多的影視作品的誤導,才讓我們都認為唐伯虎是個風流倜儻、才華橫溢的高富帥。
  • 唐伯虎真跡《灌木叢篁圖》現身匡時春拍
    唐伯虎真跡《灌木叢篁圖》現身匡時春拍 (圖片來源:上海證券報)明朝風流才子唐伯虎的一件稀世真跡《灌木叢篁圖》將現身北京匡時國際拍賣公司的春拍現場。明代以沈周、文徵明、唐寅和仇英為代表的吳門畫派在中國書畫藝術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其中尤以命運多舛、風流絕代而才華橫溢的唐寅最為傑出。唐寅,字伯虎,生於明成化六年(1470),卒於嘉靖二年(1523)。這件水墨絹本《灌木叢篁圖》的尺幅為117×60cm,畫面中有灌木一叢,遠處繪叢竹而略帶薄霧,近處飾以淺灘坡石蘭竹,十分清雋。從用筆結構推斷,該作品作於唐寅晚年。
  • 歷史上的唐伯虎竟然與秋香沒有半毛錢的關係,而且非如此春風得意
    對於很多的90後之前的那些人大家應該都看過周星馳演的《唐伯虎點秋香》,裡面的唐伯虎可謂是一個風流才子了,而且不僅抱得美人歸,還在仕途上有個好的結局。大家不知道的是,其實歷史上真正的唐伯虎是沒有這麼好的運氣的,他沒有點過秋香也沒有做官只是一個被耽誤的普通人。
  • 風流才子唐伯虎為廁所題寫對聯,詞藻讓人拍手稱嘆,堪稱絕對
    小時候周星馳經典電影裡最喜歡《唐伯虎點秋香》,周星馳風趣幽默的畫風讓我們見識到一個不一樣的唐伯虎。細究歷史,史書中的唐伯虎和電影裡的唐伯虎大不相同,唯有一點絕對相同的是才氣不凡。今天我們要講的,就是歷史中的唐伯虎,為廁所題對聯,堪稱經典之作,為後人津津樂道。
  • 《唐伯虎點秋香》: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別人看不穿!笑出眼淚的悲
    小時候看都以為是喜劇,如今再重溫經典,發現這只是一場讓他人笑話的悲劇。天才都是孤獨的,唐伯虎也不例外。雖則他有八個貌美如花的夫人,也多才多金,但他卻從未開心過。雖說,大戶人家的丫鬟勝過普通人家的小姐,但是下人終究是下人,誰不想翻身成主人翁呢,所以,秋香不愛華安,也不愛唐伯虎,只想做唐夫人擺脫丫鬟身份而已,即使唐伯虎已有八個夫人,她也不介意。結果,唐寅是悲劇的,心中的白月光竟成了粘在衣服上的一粒白米飯。
  • 同樣是「高考」失利,唐伯虎一生鬱郁不得志,王陽明開啟彪悍人生
    你知道嗎,明朝兩大傳奇人物,唐伯虎和王陽明,是同一時代的人。而且,他們一同參加了1499年那場著名的「高考」——全國科舉考試的會試,相當於現在的高考。那年,唐伯虎30歲,王陽明28歲。他們都是當地紅極一時的天才少年,按現在的話說,就是「網紅中的頂流知識分子」。
  • 性格決定命運?真正決定你命運的其實是三觀
    人們總說性格決定命運,卻沒有細究過,這個性格又是由什麼決定的,這個性格果真只是內向、外向的區別嗎?如果只是分內向和外向這麼簡單,那究竟是內向好,還是外向好呢?如果再這麼探究下去,會發現問題永遠浮於表面,無法深入本質。讀文科的高中生都學過哲學,哲學裡有句話就是透過現象看本質。
  • 唐伯虎一幅畫,賣1138萬,拍賣會:此人不付錢,要沒收20萬保證金
    明朝是歷史上最後一個漢族王朝,明朝曾是國力雄厚,文化經濟非常繁榮的王朝,只可惜後來閉關鎖國,開始了日益衰敗。這個時期有很多才子都「不得志」,因為官場腐敗實在是太嚴重了,歷史上著名的風流才子唐伯虎就是「不得志」的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