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小時候看到標緻505,總是會忍不住多看幾眼:獅眼般的前大燈和隨之隆起的引擎蓋,有種不怒自威的即時感,方正的線條更是硬朗威武,兩公升的化油器引擎,雖然馬力不大,但也能到百匹左右,關鍵還是FR布局,在那個對汽車還是懵懂的年紀,這一切都是那個時代能在國內觸摸到最高精尖的裝備了。這是我對標緻最初的記憶,隨著年齡的增長,慢慢地,對標緻的了解更多了,406、306、206、607……
標緻505四門版,也是當年國內的主要政府用車之一,其級數、技術水平、性能、舒適性等所有方面都在同時代的第二代帕薩特的中國版桑塔納之上,開完坐完505根本看不上桑車。
80年代開始進入國內的505的內飾設計和用料,可以說完爆全國路上所有轎車,畢竟那時進口車主要還是老舊日系車為主,同級歐系車幾乎沒有。廣州標緻生產的代號是GP7202。
關於Peugoet的商標:
Peugoet的商標歷史可追溯至1847年,標緻兄弟委託一位蒙貝利亞爾地區的首飾匠設計了一個標誌,作為自己製造的鋼鋸等工具的產品品牌。他們希望設計成獅子形狀,因為這是蒙貝利亞爾地區的紋章圖案,並且獅子能夠代表標緻鋸條的三種品質:鋸齒如獅子牙齒般經久耐用,鋸條如獅子脊柱一般柔韌結實,切割速度如獅子捕食一般迅疾。最終,兩兄弟敲定了「行走於箭上的獅子側身像」。
標緻的獅子形象從定型之日起就開始了他的進化之旅。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中葉,新的獅子形象出現了:銅製的獅子立於水箱蓋上,姿態咄咄逼人,個性十足。到了1933年,獅形則變成了一個怒吼的獅子頭像,放置於前柵板的頂端。這個形象一直使用到了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直到1957年出現了後腿直立的獅子紋章圖案,也就是現在所使用標誌的前身。新的獅形用於203車型上。1955年投放的403則採用了以三角形徽章為底的獅頭像,上書古體「PEUGEOT」字樣。1975年,以輪廓線勾勒、中部鏤空的鍍鉻獅子標誌出現,並應用在標緻的所有車型上。現代標誌誕生於1980年,1998年加以修改,在2002年確立使用「藍色標誌」。在2010年,標緻再次換標,本次的獅子變成更有金屬質感的樣子,更加具有現代氣息。
標緻的車標演變。
阿爾芒.標緻開創歷史:
標緻從事製造業的時間不短,但他進入有輪交通工具領域還是因為自行車。標緻汽車公司的創始人阿爾芒.標緻(ArmandPeugeot)於1882推出了「LeGrandBi」的Penny-Farthing及其隨後一系列的自行車。
阿爾芒.標緻在和高特利.戴姆勒(GottliebDaimler)會面之後,就對汽車產生了濃厚的興趣。1889年,對於標緻來說,是具有歷史意義的一年。阿爾芒和著名的蒸汽動力學家萊昂·塞伯萊合作,生產出了其第一輛三輪汽車SerpolletPeugeot(蒸汽動力),並在慶祝法國大革命100周年的巴黎萬國博覽會上展出。由於蒸汽機自身笨重且體積巨大、開啟前準備時間長,很快就隨著燃油內燃機的出現而遭到淘汰了。1890年,第一輛使用潘哈德(Panhard)代工的戴姆勒引擎的四輪標緻汽車TYPE-2問世了。
1890年生產的TYPE-2,開始使用Daimler的引擎,注意,此時還是戴姆勒、不是奔馳。
1891年,TYPE-2開始批量生產。到了1892年,標緻首先在四輪汽車上採用硬橡膠輪胎,從而大幅提高乘坐舒適性,這一年,標緻共生產了29輛車。在這之後,阿爾芒的產品日趨多樣,差不多同時推出了雙座TYPE-5、TYPE-6和TYPE-7輕便車,TYPE-8開蓬車,對坐式的TYPE-9和客貨兩用的TYPE-10等等車型。而在這個階段裡,標緻的車型命名方式依然還是那時的「國際標準」、也就是Type+數字的方式。
因為開始使用更為「肥厚」的橡膠輪胎,舒適性比前作更好,上圖是標緻TYPE-5四座位汽車。這是全世界第一家使用橡膠輪胎的汽車製造商。
1896年,對於阿爾芒.標緻來說是值得紀念的一年,在此之前,標緻汽車都是通過標緻家族企業來生產的,汽車對於標緻來說並不算作是一項主業。但高瞻遠矚的阿爾芒卻看到了汽車行業的巨大潛力,在這一年他下定決心在裡爾成立標緻汽車公司,專門生產旅行車和卡車。這一年的夏天,標緻TYPE-15面世,並且首次採用了標緻專利的臥式雙缸發動機(8匹馬力)。在此之前,標緻一直通過進口商購買戴姆勒發動機。隨後,通過不斷修正車輛布局和添加新裝備,標緻又陸續發展出FR布局的Type-48、開始使用前置引擎帶方向盤的Type-36等車型,讓標緻車系日趨現代化。
Type-15是標緻汽車歷史上一個重要車型,共生產了276輛,比過去所有生產過的車型產量總和還要多,而關鍵是,勞斯萊斯的兩位創始人CharlesRolls和HenryRoyce在1906年創辦品牌前的1902年便開始在英國銷售Type-15。
1901年,應用單缸發動機的TYPE-36面世,它有三座活頂和四座無篷兩款。TYPE-36是第一款發動機前置,用傾斜式轉向盤取代轉向舵、以螺杆螺母取代齒輪齒條作為轉向傳動機構的標緻汽車。從1903年起,阿爾芒開始縮減生產線,併集中生產TYPE-42、TYPE-43、TYPE-44、TYPE-50、TYPE-54、TYPE-56這六款汽車。而從1904年起到一戰之前,阿爾芒開始每年推出一款新車型。在此期間,以原來的「標緻兄弟公司」為基礎的「標緻兄弟之子公司」也開始生產汽車,不過兩個公司之間並沒有直接的競爭,「標緻兄弟之子公司」的歐仁也一直想與堂兄阿爾芒聯合經營,可是直到1907年歐仁離世之後的1910年,他的三個兒子才和阿爾芒達成了合併公司的協議,新的標緻汽車公司由羅伯特·標緻領導。5年後,標緻汽車公司的創始人——阿爾芒·標緻與世長辭,標緻公司從此告別了阿爾芒時代。
標緻TYPE-36,注意前方那個小小的引擎蓋,內裡放著一臺雙缸引擎。當時此車的定位小型車,但在那個汽車還沒進入普通家庭的年代裡,依然屬於貴族們的玩意。
雙最為的標緻TYPE-54誕生於1903年,總產量250輛,採用前置引擎後輪驅動布局,也正式開始使用傳統軸而非皮帶帶動的傳動系統。
不要以為標緻只會生產小型車或者家庭車,其實它們也在超級豪華車上發過力,1928年推出的TYPE-184嘗試,它比後來的「6系」還要高一級,放在當時應該是Maybach的水平,使用直列六缸引擎,總產量只有31輛。
誕生於1928年的TYPE-190是標緻最後一款使用「Type」命名方式的車型,合共生產了33677輛後,與1931年停產,而它這個級別的車型被當時已經面世的201接棒。
經歷兩次世界大戰的標緻:
1913年,朱爾·古(JulesGoux)駕駛標緻賽車贏了印第500大賽。這輛汽車使用由埃內斯特·亨特(ErnestHenry)設計的直列四缸發動機,它也同樣贏了國際汽車大獎賽(GrandPrix)。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滯留在美國的標緻賽車手參加1914年賽季時,由於不能從法國運來零部件,所以車主就把它送到了哈裡·阿米紐斯·米勒和年輕的機械式弗雷德·奧芬豪瑟的車行去保養維修。他們對標緻發動機的研究成就了著名的米勒賽車用發動機,後來又發展為奧芬豪瑟賽車用發動機。
1913至1914年,標緻生產的汽車佔法國汽車總產量的一半。而標緻賽車在1916年和1919年的印第500大賽中再次奪魁。一戰期間,迫於戰時需要,標緻轉型為主要的武器和軍車生產商,其中包括自行車、坦克和炮彈。一戰之後,標緻汽車的生產又重回正軌,而此時的汽車也被人們拉下神壇,由富人們的玩具變為大眾可以承受的消費品。在1925年,標緻的第10,0000輛汽車於年初從索紹工廠下線;三年之後,索紹廠標準化生產開始,也是在這一年,標緻第一輛柴油動力汽車問世。一戰後的標緻可謂一路順風順水,而此後的十年,也可謂是標緻輝煌的十年。
1929年10月,標緻201在巴黎車展上亮相,也是從201開始,標緻開始使用中間為「0」的3位數字命名車型的命名系統(這也是為什麼二戰後的保時捷不能用901來命名了,因為標緻在歐洲汽車工業界的江湖地位是保時捷遠不可及的,這個客觀事實請那些保時捷粉絲不要扭曲事實)。第一個數字代表車系,最後一個數字是此系列的款型排序,例如標緻307,「3」代表標緻3系列車型,而「7」則代表標緻307是該系列的第七款車型。標緻還將這種命名系統註冊成了商標,從而使標緻在這麼多年來一直擁有著最為清晰簡明的名稱體系,也成為了標緻車的一個特徵。
而這款201汽車也很有特點,它是世界上第一款採用前輪獨立懸掛的量產車,並且還有油耗低的特點,201使用直列4缸發動機。排量1.122升,缸徑×衝程為63mm×90mm,壓縮比5.4:1,最大功率31.2匹/3500轉,最高時速80kph。正是它幫助標緻安然度過了當時的世界經濟危機。想想前些時日破產的那些老牌車廠,不禁在心底對標緻公司心生欽佩,好公司不僅要生產好車,還要學會在困境中順應環境,生存下去。
標緻201四門版。
標緻201Cabriolet。
標緻201Coupe。
標緻201Boulangere,可理解為貨車或者皮卡。
1933年,比2系更大的3系的第一款車型301也在巴黎車展上亮相,流線型的設計,彈殼型的前燈,略微後傾的減阻式前格柵以及一體式翼子板,尾翼如「拖地裙擺」使得標緻301在眾人眼前與眾不同。次年,標緻6系高檔車601與世人見面,601採用排量為2148cc的水冷6缸發動機,在3500轉時最大馬力60匹。輪轂為鋼製,制動裝置為4輪鼓式制動。最高時速110km/h。同年10月,401也在巴黎車展上閃耀登場。此時期的標緻全系車型均採用「海獺尾」車身。
標緻301Cabriolet,流線優美的車身線條已經成為了當時法式工業設計的代表作。
標緻301Coupe。
標緻401
標緻401Eclipse。
6系的第一款車型601Coupe,那時已經走中型豪華車路線。
標緻601Roadster,後排的翻椅也是那個時代的潮流,包括當時的Mercedes上也有類似設計。
1935年10月在巴黎車展上推出的402可謂技驚四座,根據空氣動力學原理設計的車身,流線型的外觀,盾形前柵板,大燈藏於柵板下面,這就是著名的「索紹紡錘」車型。402使用排量1991cc的4缸發動機。在4000轉時可發出55馬力的最大馬力。傳動系統採用乾式離合器及帶萬向節的傳動軸,制動系統則採用線拉鼓式制動器。變速器為3速手動或電力機械傳動的半自動變速器。半自動版本採用科塔爾電力機械傳動。
標緻402,收在鬼面罩內的前大燈設計可謂是驚豔設計。
標緻402Andreau,車尾筆直豎立著酷似魚尾的尾鰭,使用v8引擎,最高時速127km/h。
標緻402Eclipse。
標緻402darl'mat。在1938年勒芒(lemans)24小時耐力賽中取得1500—2000cc組的勝利。
然而時隔不久,第二次世界大戰就降臨了,浪漫國度的法國成為飽受戰火摧殘的人間地獄。戰爭帶給人類的傷害與陰影是永遠都抹不掉的,標緻汽車公司的大災難也伴隨著戰爭而來。1940年,德軍佔領了標緻索紹工廠,並勒令每月為其生產500輛輕型貨車。令人感到諷刺的是,此時負責管理標緻工廠的人正是大名鼎鼎的費迪南.保時捷。1941年,標緻為了應對德軍嚴禁使用汽油的政策,在巴黎地區成功研製了標緻首款電動車VLV。標緻VLV使用電壓為48v的電動機,能輸出1.3—3.5馬力的功率。最高時速30kph。車長2670mm,寬1210mm,車內有兩個座位。車重348公斤。
標緻首款電動敞篷車VLV。
1943年,索紹工廠遭到了英國空軍的轟炸,共125人死亡,250人受傷;1945年,標緻的生產車間在戰火中付之一炬,工廠被洗劫一空,索紹只剩下9,400名工人,恢復生產可謂困難重重。不過,標緻人並沒有因為困難而停止腳步,他們決定重整旗鼓,在廢墟中重建一座汽車王國。
文章由易車號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