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李玉)9月19日,上海交通大學民意與輿情調查研究中心發布2017年度《中國城市居民環保意識調查》報告。該報告旨在分析掌握城市居民的環保意識和環保行為,為政府行政切實有力的生態環境保護管理制度提供諮詢參考。該中心在2013年和2015年完成了兩輪中國城市居民環保意識調查,今年是第三輪調查。
據悉,該調查報告以「中國城市居民環保意識與行為指數」為測評框架,框架由「環境汙染評估」、「環保知識認知」、「環保意識測評」和「政府行為評價」組成。此次調研採用計算機輔助電話問卷調查系統(CATI),對中國35個主要城市的3942位居民進行隨機抽樣和電話問卷調查,了解我國主要城市的民眾對環境治理現狀的評估、對基本環保知識的認知,以及對個人環保行為的態度和對政府環保治理的信心。
城市居民的環保認知明顯提高
隨著基本環保知識的科普和媒體宣傳力度的增強,我國城市居民對於基本環保知識的認知明顯提高。以此次調查反映的城市居民對PM2.5和氣候變暖的認知程度為例,54.2%的受訪者表示對於PM2.5有一定程度的認知,40.4%受訪者認為個人日常行為將影響氣候變暖,這兩項佔比均較前兩輪調查有大幅提升。
調查顯示,認為水質比較安全或非常安全的受訪者佔比高達62%,認為食品比較安全或非常安全的受訪者佔比高達56%,均較前兩輪調查的結果有較大幅度提升。但46.8%的受訪者認為所在城市環境汙染問題比較嚴重或非常嚴重,均比前兩年的比重有所提高,有超過半數的受訪者(50.9%)認為環境汙染對其身體健康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傷害,這一佔比遠高於2015年的29.4%。可見,超過半數的受訪者認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形勢嚴峻而迫切,城市居民更加關注環境對身體健康的影響,當下我國主要城市環境治理工作依舊任重而道遠。
調查同時顯示,越來越多的城市居民意識到個人行為將會對環境保護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城市居民的環保意識普遍較強。調查發現,對於環保貢獻度、垃圾分類、自帶購物袋購物等問題均給出高度肯定回答,分別是75%、90.3%、81.3%;對於為環保組織捐款、做環保義工等問題,受訪者的回答也比較樂觀,71.1%的受訪者表示願意捐款,78.7%的受訪者表示願意為環保做義工。對於「政府春節期間是否應該禁止放鞭炮和焰火」問題,80.8%的受訪者認為比較應該或者是非常應該。與2015年相比,城市居民在上述幾個方面的意識均有了較大提高。另外,對於政府解決交通擁堵問題的措施,高達69.8%的受訪者支持採取汽車限號政策。
城市居民對環境治理的信心提升
政府在環境治理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上海交通大學民意與輿情調查研究中心調查了城市居民對政府治汙表現和環保信息公開度的評價,以及城市居民對於各級政府治理環境問題的信心程度。
調查顯示,就受訪者對政府治汙表現的評價而言,多數受訪者(57%)對政府在環境汙染治理方面表現是滿意的,這一佔比相較於前兩輪已有明顯提高。就城市政府環保信息公開問題而言,54.4%的受訪者給出了肯定回答,這一比例同樣有了較大提高。就受訪者對於政府解決環境汙染問題的信心而言,受訪者給出了差序信任的回答,受訪者對中央政府的信心更高(71.1%),受訪者對地方政府的信心為66%,受訪者對於中央和地方政府在環境治理方面的信心均有較大提高。就政府額外收入的投資走向問題,和前兩輪調查的結果相似,排在首位去向的依舊是「治理環境汙染」,排在次之的去向是「改善醫療條件」。
報告在調查基礎上建議,隨著中國城市居民環境意識的大幅提升,政府在環境保護方面的力度還需進一步加大,以滿足民眾在這一方面日益增高的期待。政府相關部門需要進一步公開透明環保數據和信息,完善我國環境影響評估制度,開放評估過程,引入多元主體,政府部門實時公布相關信息,提高環評制度的科學性與可信度。政府相關部門要充分利用和引導民眾日益增長的環保意願和熱情,為民眾參與環保活動提供更多渠道和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