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今天以前沒有聽說過莊奴,
那麼今天以後,
請一定要記住這個名字……
鄧麗君曾說:沒有他就沒有我,
他不僅捧紅了鄧麗君,
還讓費翔《一把火》火遍了中國!
毫不誇張地說:
會說中文的人,
都會唱莊奴的歌!
鄧麗君的《小城故事》《甜蜜蜜》《又見炊煙》
費翔的《冬天裡的一把火》,
張明敏的《壟上行》,
齊秦的《又見溜溜的她》……
這些每個中國人都能脫口唱出的歌,
都是出自莊奴的筆下!
1979年,《甜蜜蜜》《小城故事》
讓許多人記住了鄧麗君,
記住了這個甜而不膩,
溫柔婉轉的女孩。
也是從那時候開始,
鄧麗君的歌聲飄過海峽,
影響了三代中國人。
而鄧麗君70%歌曲的歌詞
都是由莊奴所作!
儘管已經過了近40年,
這些婉轉的旋律和動人心扉的歌詞,
已經融入了生活、
成了中國人最愛唱的歌!
唱過青春的歡樂,唱過中年的憂傷……
不管老者還是少年,
這些歌曲時不時就縈繞心頭,
不自覺地唱上幾句!
而莊奴這個名字,
直到他去世,
都默默無聞、鮮為人知,
甚至在2014年,
他93歲高齡時還參加了
周立波的《中國夢想秀》。
在節目裡,
這位中國歌壇的一代大師
帶著老伴參加節目圓夢,
他說:我一生清貧、家徒四壁,
我就只會寫歌,
我想賣歌賺錢,
把錢留給小我23歲的老伴。
老一輩人是不懂什麼作秀的,
莊奴老師上節目的目的很真實。
雖然全場起立向莊老致敬,
但,此情此景,
對照如今沒有代表作、
靠刷臉一年就掙上億的流量明星們,
一代作詞大師的晚年,
不免讓人心生悲涼!
莊奴為何能創作出這麼多經典歌詞?
晚年又因何會如此清貧拮据?
他與鄧麗君有著怎樣的情緣?
今天,我們就來講講這位傳奇老人
莊奴的故事!
NO.1
《又見炊煙》
是故鄉北京的炊煙
又見炊煙升起,暮色照大地
想問陣陣炊煙,你要去哪裡
夕陽有詩情,黃昏有畫意
詩情畫意雖然美麗
我心中只有你
……
很多觀眾認識王菲,
是因為她唱了很多鄧麗君的歌曲,
兩代天后都把《又見炊煙》唱得人心生蕩漾。
歌中所唱「我心中的你」不是愛人,
而是莊奴一生再回不去的故土
——北京!
▲少年時的莊奴
1921年2月22日,
莊奴出生在北京隆福寺附近,
父親是馮玉祥的一位部下、西北軍將領,
父親給他取名王景羲。
莊奴有一個姐姐、
一個妹妹和一個弟弟,
他們的母親出身名門,琴棋書畫樣樣精通,
母親常以唐詩宋詞為「教材」,
為莊奴啟蒙,
培養了他對文字的敏感和審美。
但隨著日寇侵華,
北平隆福寺小院的其樂融融
在1937年的夏天消失了!
莊奴的父親是抗日將領,
北平被日軍佔領後,
家裡生活之困難可想而知。
莊奴讀中學時,家境更加窘迫,
中學畢業後,他曾考取北大等名校,
但聽說北平中華新聞學院不收學費,
每個月還供應一袋面,
為了「面能養家餬口」,
莊奴放棄了上北大!
從新聞學院畢業后庄奴當了一名記者。
可國難當頭,熱血青年紛紛投筆從戎,
莊奴恨透了日本人,
一心想參加抗戰,打算報考空軍。
1941年的冬天,
20歲的莊奴含著滿腔報國熱血,
又深恐家人擔心阻攔便沒有跟任何人告別,
偷偷去了大後方參加抗戰,
南渡黃河時,
莊奴被其一瀉千裡的雄渾氣勢所震撼,
毅然將自己的名字改成黃河。
他這一走就是8年!
8年裡,母親一次次哭紅眼,
北平的電波裡,時常響起一則尋人啟事:
王景羲,如果聽到這條消息,
請與家裡聯繫!
▲莊老先生的手稿
1949年,莊奴曾經回過一次家,
悲喜交加的母親看到他只說了一句話:
「你回來了,回來了就好。」
但他很快又再次離開,
沒有想到的是,
這一走,竟是與父母陰陽兩隔,
北京,成了再也回不去的故鄉……
剛到臺灣,思念家人的莊奴含淚寫下《為什麼》:
「當我年幼時,知道的不太多,
我問媽媽要什麼,媽媽就給我什麼……
我給她的那樣少,她給我的那樣多……」
兩岸通航後,莊奴屢次託人尋找家人,
終於找到了尚在人世的妹妹。
回北京前,莊奴給妹妹寫信,
約好兩個人誰都不許哭。
可是,飛機起落架剛觸地,
終於回到生他養他十幾年想回不能回的故土,
他的眼淚就再也止不住了,
想到再也沒能相見的父親母親,
他與妹妹抱頭痛哭。
我張開一雙翅膀,
背馱著一個希望,
飛過陌生的城池,
去到我嚮往的地方,
在曠野中我嗅到芬芳,
從泥土裡我攝取營養……
90歲時,當這位老人再次回到北京,
再也沒人知道他說的隆福寺附近的小院了,
他一個人坐在曾經的「家」的位置,
看著周圍的高樓大廈,
看著往來的匆匆行人,
不知道他此時,
腦海中回想的,是否是一幅
又見炊煙升起,
暮色照大地的畫面……
NO.2
只用了五分鐘,
他創作出了《甜蜜蜜》
到臺灣後,
莊奴時時刻刻盼著的是能回到故土,
可在臺灣的上空,
再也沒有當年「尋找王景羲」的電波了!
為了能活下去,莊奴在臺灣當過記者、編輯,演過話劇,
人生如夢,抗日救國夢沒能實現,
卻與親人海峽相隔。
大概因為有太多情愫想表達,
促使他走上了寫歌的道路。
他更是以「莊奴」為筆名。
「莊奴用鋤頭耕種,
我用筆寫詞,都是為他人作嫁衣。」
說起與鄧麗君和《甜蜜蜜》這首歌的緣分,
莊奴曾這樣回憶:
有一天,一個人拿著一張紙找到我,
上面有一首印尼民歌的旋律。
老師,你給填填詞。
我說誰唱啊。他說鄧麗君小姐。
一說鄧麗君小姐,我就有譜了,
想想鄧麗君,歌聲也甜,
臉蛋也甜,笑得也甜。
甜蜜蜜,你的笑容這樣熟悉,
我一時想不起,啊,在夢裡。
就這樣,不到5分鐘,
傳唱至今的《甜蜜蜜》就寫成了。
這首歌在當時造成的社會影響,
簡直稱得上「一聲春雷,石破天驚」。
▲鄧麗君演唱《甜蜜蜜》(MV截圖)
笑容迷人、歌聲甜美的鄧麗君演唱的《甜蜜蜜》。
像一陣春風甘霖,
滋潤著人們乾枯僵硬的心靈,
也使人們驚喜地發現,
原來歌曲還可以這麼優美、甜蜜。
莊奴和鄧麗君,
應該是詞作者和歌唱者之間
最純粹的緣分,成就彼此。
鄧麗君說,沒有莊奴就沒有鄧麗君,
莊奴說沒有鄧麗君就沒有莊奴。
儘管鄧麗君大多數歌曲都是由莊奴作詞,
可莊老坦承,
他並未正式與鄧麗君見過面,
也幾乎沒有任何正式的社交往來,
他只記得某年某月,
在某次演唱比賽上
見過一個十幾歲的圓臉小女孩,
面相甜美,名叫鄧麗君。
其實,不僅鄧麗君沒見過莊奴,
臺灣的大歌星沒幾個見過莊奴的。
莊奴說,我是跟時間賽跑的人,
不是跟歌星吃飯的人。
他形容自己的創作,
半杯苦茶半支煙,半句歌詞想半天。
半夜三更兩點半,半睡半醒伴無眠。
5分鐘一首歌的本事和本錢,都是苦出來的。
據說莊奴隨身帶著一本唐詩三百,
翻到面目全非。
《走過咖啡屋》是千百惠的成名曲,
莊奴寫這首歌時,用了另外一個筆名:
牧莎!
直到很多年後,
千百惠去央視做一個致敬經典的節目時,
她才知道牧莎就是莊奴,
她與莊奴有著20年的友誼,
他竟從未提過為千百惠作詞的事。
千百惠當時激動落淚,
莊奴的確把自己當成為他人做嫁衣的莊稼漢,
3000首歌雲和月,
他不掠美不貪功,
雲淡風輕,拿走不謝。
或許,這也說明了
莊奴的晚年為何會如此清貧,
有他及家人自身遭遇的原因,
但更多還是由於時代與歷史造就的差錯……
NO.3
為了妻子,他花光積蓄
一生清貧!
莊奴的詞,淡淡的濃,濃濃的淡,典麗得很,人情味大概就是這樣的一種味道淡泊卻深情,無風卻能推開心門!而莊奴這一輩子,則是一個極其重感情的人。1960年,已經是39歲的莊奴愈發感到回北京無望,
遇到愛情的他,選擇在臺灣結婚成家。
第一次見到陳孟華,是在莊奴同事的家裡。
陳孟華是極有膽識和能力的姑娘,
當時莊奴只是個上尉,而陳孟華出身將軍家庭,
自己也在蔣介石身邊做事。
雖然女方家不同意這樁婚事,
但相愛的人還是排除萬難結婚了!
▲莊奴與妻子、兒子幸福合影
結婚後,陳孟華自己開了美容院,
很多明星慕陳孟華的名而來,
幾年時間,她的美容院在臺灣穩坐第一把交椅!由於生意好,身體嚴重透支,
陳孟華患上了尿毒症。
妻子得病以後,兒子黃浩然尚小。莊奴幾乎停止了創作,既要照料妻子和小孩,
還抽空到各地搜集偏方。
莊奴把家裡的房子、別墅全都賣了,幾年下來,他的稿酬,美容院掙的錢全折騰光了,還欠了很多債,
可最終還是不能留住陳孟華的生命。
▲莊奴的妻子與兒子
在停屍間他和兒子跪在她的遺體前發誓:一定要把浩然帶好帶大,歌要繼續寫,要寫得更好,
縱然你走了,我還沒墮落。
莊奴的第一段婚姻生活持續了二十八年。前十八年是他們倆的黃金歲月,後十年是他們倆的患難歲月……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莊老的兒子黃浩然回憶說:
母親走後,父親很長時間都陷於低落,
直到認識了鄒阿姨,
才又從新找回了幸福。
▲莊奴與鄒麟
1991年5月,莊奴到重慶重遊。
在朋友家裡,第一次見到鄒麟。第一眼看到鄒麟的時候,莊奴被她淡然而又恬靜的氣質深深吸引了。
可那年,他已70歲,她才47歲。
一年後,兩人正式辦了結婚手續。可結婚剛兩年多,莊奴就中風,右手右腿動彈不得。鄒麟一直悉心照料不離不棄,因為中風走路不方便,需要手杖,鄒麟就像手杖一樣
時時刻刻幫著他,照顧著他。
莊奴寫了一首《手杖》送給妻子
雖然沒有一個愛字,但字裡行間全都是對妻子的感謝和溫存。
你就是我的手杖,
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手杖。
這輩子有了你,我才能矗直脊梁挺起胸膛。
你就是我的手杖,
生命裡時刻不離的手杖,
這輩子有了你,
才懂得相依為命地久天長……
▲莊奴的書桌
鄒麟與莊奴攜手相伴了整整24年,
直到2016年的10月11日莊老去世。
莊奴說:她不嫌我窮,
不嫌我年紀老,不嫌我脾氣臭,
我說打著燈籠去找,都找不著她這樣種人。
結婚之後,莊奴就離開了臺灣,
與鄒麟一起在重慶生活。
▲莊奴和老伴鄒麟在《中國夢想秀》
莊奴是有情有義的人,
為了讓自己的老伴生活得更好一點,
年邁的他數次登上各種綜藝節目,賣歌賺錢。
他說:男人就要靠自己的能力養活老婆。
即使90多歲,他也常在電視節目上拋頭露面,沒有積蓄也沒有房子的他,只想賣歌為現在的妻子留下生活保證。
所以才有了2014年在《中國夢想秀》上的一幕。
NO.4
我們所有人,
都欠莊老一句:謝謝!
▲莊奴在《中國夢想秀》
莊老這樣的大家,之所以晚年家徒四壁,除了當年為妻子治病,
更根本的原因還在於當時對版權保護的不完善。
即便這些歌
現在仍在源源不絕地獲得版權使用費,
也與創作者沒了任何關係。
不禁想到李泰祥,
這位創作出《橄欖樹》這樣的優秀作品的大師。
和莊老一樣,卻也同樣在老年財務困窘,連治病的錢都要靠門下弟子、
音樂圈同仁及兩岸樂迷來募款籌集。
▲許鏡清
更讓人想到許鏡清,
他的一曲《敢問路在何方》被全國人民熟知。
作為作曲者的他卻一生默默無聞至今仍住在一幢幾十平簡陋的老樓裡,70多歲了,舉辦《西遊記》音樂會的夢想只能靠眾籌實現。
莊奴的歌傳唱整個華人世界,
90多歲了,還要上電視節目掙一些收入;
李泰祥寫了一輩子,
最後連治病的錢都要靠捐助;
許鏡清,《西遊記》裡的曲子都是他譜的,
為自己的作品辦一場音樂會卻難倒了他。
如果版權制度完善,
大師們的晚年絕不會如此落魄。
但這筆版權費,
仍是我們虧欠了他們的。
▲在莊奴的葬禮上,黃浩然手捧父親的照片
2016年10月11日,
95歲的莊奴老先生走了,
他曾說,如果要蓋棺論定的話,
4句話就可以形容他自己:
「一事無成,兩袖清風,
寫首好歌,快樂無窮。」
今天,他寫的歌我們還在唱,
就像他自己說的:
流行就是留也留不住,
留住的才是經典。
▲從全國各地趕來的數百歌迷送別莊奴
我們隨口唱的一首歌,
都可能是莊奴填的詞.......
全世界的華人,都該向這位老人,
說一聲謝謝!
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多一些關注,
多一些愛戴和尊重像莊老一樣
已經離世、或正在老去,
一生默默無聞、甘願清貧的
科學家、藝術家、大國工匠……
他們才是最值得我們尊敬的人,
才是最值得我們崇拜的偶像!
莊奴,人生如夢,歲月如歌!
甜蜜蜜,你笑得甜蜜蜜
好像花兒開在春風裡
開在春風裡
在哪裡在哪裡見過你
你的笑容這樣熟悉
我一時想不起
啊~~在夢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