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從本周起,鄭州市數萬名適齡兒童將陸續從幼兒園畢業,儘管離小學入學報名還有兩個月,可是家長們已經為孩子上學忙開了。「打好基礎,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在這種觀念影響下,多大年齡入學最好,上哪所小學對將來有利,開學前這倆月如何做好幼小銜接……都成了家長們關注的焦點,本報從今天起就這些問題逐一剖析。
到6月12日為止,通過給校長「打招呼」想上鄭州市某兩所熱門小學的學生約為50個。「打招呼」有兩大主要原因:要麼是不在劃片範圍內,要麼是年齡不夠。
50個學生中約六成不夠往年規定的入學年齡。「這幾年小學入學低齡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一位校長說。
近兩年,鄭州市把小學接收學生的年齡分為三個層次:生源十分集中的小學招收6歲半以上的兒童,生源較多的小學招收6歲兩個月以上的兒童,其他小學招收6歲以上的兒童。
孩子上小學應該是7歲、6歲甚至更早?三大「陣營」逐漸分化出來。
推遲合理說:7歲足齡入學就可以
「『狗大自咬、人大自巧』,這個說法不無道理。」聚源路小學校長王春喜堅持認為6歲的孩子到班額大的學校會很不適應,容易表現出動手能力較差、寫字慢、跟不上學習進度等。「拼音是小學生入學要過的第一難關,如果老師和家長不能抽出足夠時間輔導,年齡小的孩子很容易產生挫折感,進而不想上學。」他說。
「除了智力外,6歲和7歲的孩子在身高和興趣方面都有差別。」眾意路小學的馬校長說。
一位校長稱,學校當然有方便管理的考慮在內,但從現實情況來看,鄭州的優質小學資源尚不能滿足6歲以上孩子全部入學的需要,限制入學年齡也是無奈之舉。
越早越好說:提前入學有競爭優勢
大部分家長都贊成這種說法,認為現實中很多事務如求職、選任幹部等都有年齡限制,早一年讀書,早一年接觸社會,孩子在社會競爭中就佔據了年齡優勢。
還有的家長從經濟成本方面提出看法:「現在學前教育的費用不低,孩子多上一年幼兒園、學前班,就要多支付好幾千塊錢,早一年出來工作就能早點減輕父母的負擔。」
一些年齡接近入學門檻的學生家長對年齡限制很是不滿:「難道8月31日出生的人和9月1日出生的人有天壤之別嗎?只差幾天,孩子就得晚一年入學,這很不公平。」
因人而異說:「適齡」不能一刀切
孩子到熱點學校就讀的年齡不夠,是否可以到其他非熱點學校報名?鄭州市規定,這種做法不符合就近入學原則,一般不允許。
金水三中的侯金山認為,這種限制應該取消,在兒童滿義務教育法規定的6歲入學年齡的前提下,何時入學應由家長視個體情況而定。
「現在的孩子越來越聰明了,身體和智力發展都比過去早,如果已經具備較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能夠適應小學的環境,學校就應該接收孩子入學。」他說。
教育部門:逐步實現6歲入學
金水區教體局教育科科長弓書玉稱,對新生入學的年齡限制是從大眾的角度來考慮的,只能保證相對的公平。
他表示,目前正向滿足6歲學生入學過渡,「當然,前提是建起足夠多的小學,學校有招收能力。」
省婦女兒童活動中心副主任任曉林認為,小學入學的適當年齡應為6歲,但處在大班額的學校弊大於利。想讓孩子提早上學的家長可以選擇特色學校,讓孩子和自己年齡相仿的夥伴一起學習、成長。
有關人士建議家長們不能急功近利,綜合考慮孩子的個性情況和小學的課業負擔等因素後,再決定孩子入學的年齡。(柯楊)
(責任編輯:張開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