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價格國際國內倒掛 拼消耗不可持續

2020-12-15 中國經濟網

  糧食價格國際與國內倒掛,糧食產出拼資源拼消耗不可持續  

  新常態下糧食發展方式轉向哪(鄉村觀察)

  本報記者 高雲才

  編者按:以糧食產量「十一連增」和農民收入增長「十一連快」為標誌,我國農業農村發展持續向好,農業農村經濟在高起點上實現穩中有進、穩中提質、穩中增效。同時,「三農」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新常態下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已經成為當務之急。

  轉變農業發展方式,重點是推動農業發展由數量增長為主真正轉到數量質量效益並重上來,由依靠資源和物質投入真正轉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上來。轉變糧食發展方式,事關糧食安全,事關農民切身利益,必須審慎穩妥、堅定不移地推進。

  戰勝旱災奪豐收,「十一連增」落了聽兒

  嚴重的「卡脖子」旱情曾經讓糧食主產區河南的農民把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兒。各種抗旱措施到位,最終讓河南秋糧豐收有驚無險,農民再次嘗到豐收的喜悅。

  河南滑縣固陽鎮範寨村村民範海林告訴記者,他家的6畝地,去年秋糧實打實收,畝產1300斤,又獲豐收了!國家的糧食帳本和農民的糧食帳本是相通的,國家統計局近日公布的糧食產量數據顯示,去年全國糧食總產量達到12142億斤,比上年增加103.2億斤,增長0.9%。

  大旱之年奪豐收,農田水利功不可沒。去年局部地區災情較重,尤其是北方地區遭受「卡脖旱」,秋糧生產受到影響。據統計,去年1—9月,全國農作物受災面積24899千公頃,比上年同期減少10041千公頃,下降29%;絕收面積2854千公頃,比上年同期減少400千公頃,下降12%。「卡脖旱」面前,農田水利發揮威力。目前,我國水利對糧食貢獻率達到40%以上。2011年到2014年,全國通過實施大中型灌區改造、小農水項目,新增和恢復灌溉面積近6000萬畝,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面積超過9000萬畝,新增糧食產能300多億公斤。

  糧食產量「十一連增」,政策是保障。去年,中央安排的農業「四補貼」力度不斷加大,農民種糧熱情高漲。中央財政下撥農作物種糧補貼資金214.45億元,實現了水稻、小麥、玉米等農作物的全國覆蓋。為了讓農民種糧心中有數,中央繼續出臺一系列強農惠農政策,及早預撥農業「四補貼」,及早發布小麥、稻穀最低收購價,繼續實施產糧大縣獎勵政策,進一步調動了多方面糧食生產積極性。國家統計局公告顯示,2014年,全國糧食總播種面達16.91億畝,比上年提升0.7%。

  糧食產量「十一連增」,是億萬農民共同努力的結果,是中央重農抓糧政策發揮作用的結果,是農業基礎設施和農業科技發揮作用的結果。農業部種植業司司長曾衍德表示,實現「十一連增」,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有了底氣,糧食安全有了底氣,經濟社會發展有了底氣,同時也為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創造了條件。

  生產糧食,拼資源拼消耗不可持續

  糧食生產,並非高枕無憂。在糧食產量取得「十一連增」的今天,糧食發展方式已經到了不得不轉變的時候。

  首先,生產糧食,拼資源拼消耗,已經持續多年,這種生產方式不可持續。事實上,我們用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資源,養活了世界20%的人口,這是迄今人類歷史上最了不起的偉大成就之一。但我們必須看到,為了保吃飯、保供給,我們不得不過度開發農業資源,大量使用化肥、農藥、農膜等化學投入品,付出了很大的資源環境代價。

  有關統計表明,我國耕地面積不足全世界一成,卻使用了全世界近四成的化肥;我國耕地單位面積農藥使用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過量施用農藥化肥保住了產量,對水體和土壤都可能會埋下汙染的隱患,給農產品質量安全和食品安全帶來不利影響。

  其次,糧食生產面臨的資源條件惡化的同時,社會對農產品質量和安全要求不斷提高。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在全國農村工作會議上表示,多年來資源條件已經繃得很緊,農村面源汙染、耕地質量下降、地下水超採等問題日益突出,特別是溫飽問題解決後,社會公眾對生態環境改善和農產品質量安全要求比以前更高。

  另外,困擾糧食生產的各種風險和結構性矛盾十分突出。農村勞動力大量轉移,務農勞動力素質結構性下降,農業兼業化、農民老齡化、農村空心化問題突出,今後「誰來種地」「如何種地」的問題已經很現實地擺在我們面前。

  區域布局和資源稟賦條件不盡匹配,北糧南運與南水北調並存。糧經飼結構不合理,一些農產品包括糧食庫存增加與部分農產品進口增加並存。種養業結合不緊、循環不暢,地力下降與養殖業糞汙未能有效利用並存。

  國內農業生產成本持續上漲,糧食等農產品價格弱勢運行,導致農業比較效益持續走低。而國際市場大宗農產品價格下降,已不同程度低於我國同類產品價格,導致進口持續增加,成本「地板」上升與價格「天花板」下壓給我國農業持續發展帶來雙重擠壓。

  糧食生產,拼資源拼消耗,不可持續。應對各種風險和諸多結構性矛盾,糧食生產只用老辦法、老套路,同樣不可持續。農業部計劃司司長葉貞琴表示,如果不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我國農業生產包括糧食生產將難以為繼,推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也終將落空。

  由數量增長為主轉到數量質量效益並重上來

  轉變糧食發展方式,刻不容緩。糧食發展方式要轉向哪裡?

  韓長賦表示,重點是推動糧食發展由數量增長為主真正轉到數量質量效益並重上來,由依靠資源和物質投入真正轉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上來。當前,糧食生產可由過去的保全部、保所有向保重點、保口糧轉變,這為糧食生產和農業結構調整提供了更加寬鬆的政策環境和資源空間。

  要穩定糧食產量,保障糧食供應。

  因為,如何對待糧食產量是轉變糧食發展方式的關鍵。這裡,一個不容迴避的問題是,經過這麼多年的穩農抓糧,糧食生產獲得了「十一連增」,現在的糧食產量1.2萬多億斤,是多了,還是少了?是供應基本平衡,還是供應緊平衡?

  農業部門給出了一個基本判斷,糧食自給率在95%以上,糧食供應處於緊平衡狀態。正是基於這樣一個判斷,轉變糧食發展方式,必須要穩定糧食產量,保障糧食供應。韓長賦在談到這個問題時表示,明年要千方百計使糧食產量穩定在1.1萬億斤。

  在保障數量這個問題上,提升糧食產能是根本。有產能,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才有基礎。要堅持「一穩兩保」,就是糧食播種面積特別是穀物播種面積要總體穩定,要加大政策扶持和投入力度,保護調動好農民務農種糧積極性和主產區重農抓糧積極性。同時,要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實施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行動,推動建設糧食生產功能區。

  要提高糧食質量,提高糧食的營養性和安全水平。

  應該說,經過這麼多年的努力,我們的糧食生產,更多的是把精力放在糧食產量上。現在,糧食產量問題基本解決,進一步提高糧食的營養性和安全水平,就成為新的迫切任務。大力推進科技興農,通過提高種業水平,降低農藥使用,就可以極大地提高糧食的營養性和安全水平。糧食一枝花,科技是保障。事實上,這枝花裡,既有糧食的營養水平,質量水平,同樣也有數量水平。

  曾衍德說,轉方式,不能越過確保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底線。轉方式,要更加注重糧食產能,挖掘糧食生產新潛力。轉方式,決不意味著放鬆糧食生產,決不能削弱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糧食決不能出現大滑坡。無論怎麼轉,怎麼調,都決不能把糧食產能調低了,耕地調少了,這是必須堅守的底線。《 人民日報 》( 2015年01月04日 09 版)

相關焦點

  • 理性看待當前糧食價格上漲
    今年以來,在新冠肺炎疫情陰霾之下,國際糧食市場風雲變化,國內糧食價格受到影響,從期貨市場蔓延至現貨市場,「金玉米」「金豆粕」引發投資者紛紛進入糧食市場掘金,東北地區出現搶購玉米、大豆現象,這引發了社會的焦慮與不安。確保糧價穩定,對於穩定民心、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至關重要。  在糧食收儲市場化條件下,糧食價格漲漲跌跌是市場波動的正常現象。今年糧食價格上漲是多種因素疊加作用的結果。
  • 經濟日報:理性看待當前糧食價格上漲
    今年以來,在新冠肺炎疫情陰霾之下,國際糧食市場風雲變化,國內糧食價格受到影響,從期貨市場蔓延至現貨市場,「金玉米」「金豆粕」引發投資者紛紛進入糧食市場掘金,東北地區出現搶購玉米、大豆現象,這引發了社會的焦慮與不安。確保糧價穩定,對於穩定民心、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至關重要。
  • 深圳二手房變局:價格倒掛不可持續 二手房價或下跌
    第二次是從今年3月開始倒掛,至7月,新房和二手房價格相差1962元/平方米。美聯物業總監何倩茹認為,第一次價格倒掛是因為二手房價格補漲,這次是源於新房的限價。新房限價下,房價最高的南山區7月房價下跌了19.9%,而二手房價格在今年震蕩上行,所以差距越拉越大。
  • @乾飯人們:我國糧食又豐收啦!
    今年11月11日,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在演講中也表示,「十三五」以來,中國糧食連年豐收,產量一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人均糧食佔有量穩定在470公斤左右,高於人均400公斤的國際安全標準線。中國糧食安全形勢處在歷史上最好的時期。值得一提的是,雖然糧食連年豐收,但我國糧食進口數量也有明顯增加。
  • 糧價漲跌是市場波動正常現象 理性看待當前價格上漲
    今年以來,在新冠肺炎疫情陰霾之下,國際糧食市場風雲變化,國內糧食價格受到影響,從期貨市場蔓延至現貨市場,「金玉米」「金豆粕」引發投資者紛紛進入糧食市場掘金,東北地區出現搶購玉米、大豆現象,這引發了社會的焦慮與不安。確保糧價穩定,對於穩定民心、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至關重要。在糧食收儲市場化條件下,糧食價格漲漲跌跌是市場波動的正常現象。今年糧食價格上漲是多種因素疊加作用的結果。
  • 恐慌疊加結構性失衡 國際糧食價格蠢蠢欲動
    無獨有偶,19日消息,泰國破碎率5%大米報價為每噸480-505美元,創下2013年8月份以來的最高水平,高於一周前的470-495美元,這也是泰國大米價格連續第六周上漲;孟加拉國內大米價格上漲5%。此次國際大米波動的原因,一是對肺炎疫情的擔憂誘發恐慌性買盤,以及物流不暢或中斷,導致結構性失衡;二是部分主產國天氣持續乾旱,市場極度擔心供應短缺。
  • 2019年國際糧食市場價格走勢回顧
    2019年,受糧食市場供求略緊,以及全球經貿發展、氣候變化等多種因素影響,國際糧食價格寬幅震蕩,總體水平略低於上年。綜合各方面因素判斷,預計2020年國際糧食價格波動幅度將會收窄,總體水平將略高於上年。
  • 糧食進口增加了?專家:適度進口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手段
    > 前三季度,我國糧食進口同比有所增加,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國內需求增長較快,二是國內外糧價倒掛。
  • 經濟日報:我國糧食進口數量緣何增加
    前三季度,我國糧食進口同比有所增加,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國內需求增長較快,二是國內外糧價倒掛。專家認為,適度進口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國實現了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糧食安全目標。然而,糧食供求結構性矛盾仍然存在。因此,需要通過進口調劑餘缺,優化供給結構,從更高層次上提升國家糧食安全的整體水平。
  • 蔣和平等:「十四五」時期的我國糧食安全的形勢、問題與對策
    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全球糧食生產與貿易均衡格局被打破,近期表現為:國際玉米庫存充足但受疫情影響階段性需求減少,國際市場價格一再下跌,國內外玉米價格倒掛差距進一步擴大;我國大豆高度依賴進口,國際形勢的不利變化對於我國糧食海外風險管控、糧食安全保障目標提出了更高要求[1]。
  • 經濟每月談:國際大宗商品市場狀況及價格走勢
    目前鐵礦石的價格已經包括運費逼近了每噸200美元,過去12月漲幅已經達到了50%,價格已經高至104.5美元,這是自2008年9月下旬以來達到的最高位。大家看到糧食價格也已經8個月持續上漲,一些糧食作物已接近了2008年時的高峰值水平,主要糧食價格已經達到2010年12月以來歷史最高水平。
  • 是時候放棄「價格倒掛表」了
    來源: 自媒體1不少朋友問我:為什麼不再做一二手倒掛價差表了?我的回答是:時代不同,現在再研究倒掛,過時了。是典型的撿了芝麻,丟了西瓜。你看到的倒掛不一定是全部的倒掛,你看不到的倒掛,也不一定就沒有倒掛。有不少人在交房後直接賣房,美其名曰房子獲利了結。當時,不少人覺得這算是神操作,因為賣了再買,再吃差價,提高資金周轉。現在這些賣了的人卻傻眼了。看了一圈,看得上的都搖不到;看不上的,還不如之前自己賣掉的。他們在給國家貢獻了大量稅收之後,踏空了。
  • 糧食流通急需打破「託市困境」 體制改革亟待升級
    糧食流通急需打破「託市困境」  糧食價格漲跌並不固定,託市價格卻一路上升,結果扭曲了糧食市場價格,國有企業包袱越來越重,當下的小麥「託市困局」具有標本意義,糧食流通體制改革亟待升級  針對夏糧「十一連增」後的收儲情況,《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在山東、河南、安徽、陝西、湖北等糧食主產省進行了調研採訪
  • ...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庫存充裕、儲備充足,價格長期穩定,國際...
    2020-04-02 15:16:53來源:FX168 【商務部:今年全年糧食豐收是大概率事件】商務部市場運行和消費促進司副司長王斌表示,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庫存充裕、儲備充足,價格長期穩定,國際市場對我國糧食供應的影響很小。
  • 中金公司:糧食充裕 無需過憂
    受最低收購價和臨時收儲等政策支持,國內糧價明顯高於國際價格。糧食支持政策有助於增強糧食安全保障能力,應對不確定性風險。2015年中央提出完善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市場化的價格形成機制有利於資源配置優化、提升效率。近期糧價上漲對CPI的影響主要體現在豬肉和食用油價格上。
  • 農產品期貨價格創多年新高,大豆、玉米等行情還能持續多久?
    如國內玉米期貨價格今年一路大漲,於9月14日創下9年多的階段新高;豆一期貨市場2101合約於9月16日盤中,刷新5年多的高點紀錄;9月14日,連豆粕也創下一年多來階段高點,然而在9月16日下跌1.73%。對於後市行情,業內人士表示,出於需求端恢復等原因,玉米期價預計在升水修復之後仍將重拾升勢;國際和國內大豆、油脂等品種價格未來預計易漲難跌,但是不建議追多。
  • 全球大米禁運如何影響中國農產品價格?
    目前國內糧食庫存充足產,國家糧食安全有保障。但是,自然災害期間農產品價格波動和供應問題非常敏感,大米又是中國百姓的第一主糧,對糧食問題亦不能掉以輕心,要因勢利導積極應對。特別是佔世界大米貿易量七分之一強的越南大米出口減量,加上泰國春季稻穀產量下滑,對國際米價的拉動作用不可低估。自越南宣布大米出口禁令後,國際米價一路上漲,雖然越南隨即將大米出口禁令改為限量出口政策,但對相關國家已構成影響。據外媒報,泰國國內大部分成品大米價格比一個月前上漲了近30%。
  • 玉米價格持續降價,農民現在賣糧划算不?玉米價格還會漲嗎?
    這玉米的價格一直居高不下,且目前的玉米收購價格處於歷史高位。可以說這是玉米上市的高峰,也是玉米供應的高峰。從11月份開始,玉米的上市量就在不斷地增加,價格也達到了預期,並且在11月17日到19日期間,東北地區遇到了大雪和降溫天氣,影響了玉米的儲運,使得玉米價格又一次上漲。
  • 海南免稅價格媲美拼多多 免稅板塊崛起可否持續?
    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隨機採訪了幾位消費者,大家均表示海南免稅店的價格相較於港澳地區更有優勢,相當於「線下拼多多」。記者注意到,各大品牌在最顯眼的地方標註著品牌折扣,三件8.5折,5件8折是常見折扣,因此呼朋喚友一起買或者囤貨式購買,是海南免稅店的最佳打開方式。另外一些大排長龍的櫃檯是有閃購活動,也就是「限時折扣」。
  • ​今年全球糧食供應正常
    我們很多年來一直保持糧食自給率,儲備糧食,除了平抑糧價,保護農業與農民,就是為了應對危機狀況。。首先,新冠肺炎疫情對農業並沒有多大影響,全球農業生產照舊。其次,起於東非的蝗蟲災害對全球糧食的減產,影響並不誇張。第三,全球每個國家都會儲存糧食,去年的糧食收成正常。所以很多國家都有糧食庫存,撐個兩年還是沒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