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信息簡史》品信息技術
許京濤
《信息簡史》是一本很好讀的書,讀起來很輕鬆,但是想要讀懂卻很難。這本書用各種故事、實例描述了「信息」的從無到有,信息技術的發展軌跡,是一本「不正經」的簡史。
這本書已經讀了大半,我不禁開始思考,什麼是信息?什麼事信息技術?作為一名信息技術老師我們真的了解信息技術嗎,我們應該做點什麼呢?
我們的語言是十分靈活和多變的,我們傳達的信息更是五花八門。像我們的漢語,同樣的發音在不同場合甚至是相同場合所表達的意思都可以是不同的。所以文字所表達的信息具有不確定性,其不確定性讓這些文字充滿了魅力,也極大地增強了其持久性。我們使用文字來代替某一具體事物,慢慢的文字就具有了某種信息,代指某些東西。由於人類文字意義的豐富性,將其用在生產生活、工業製造上就出現了難題。所以漸漸地我們開始用符號等更加簡潔的方式來標記、代替一個信息片段,於是程序語言誕生了,各類代碼的出現讓信息可以在機械的認知體系中傳播。
在這裡我們需要搞清一些事情,我們所說的這些全部都是針對人類自身而言,全是我們主管的想法。物質是客觀存在的,不論你覺得太陽是什麼樣子,它就在那裡,每天照常升起,按時落下,我們所做的不過是將其用自己認為正確的方式表達出來。所以,信息的起點與終點都在我們這裡,所謂的信息發展歷史不過是人類對固有物質描述發生的變化。
所以信息是無形的,也是有形的。有形的是信息所表達的具體事物和信息載體,而無形的則是信息本身。依託各種形式,信息得以具現化,因此我們也就實現了對信息的獲取、加工、發布等能力。而這些其實就是信息技術的本質,對信息進行作用的相關技術。但是大多數人對信息技術的認知是淺層次的,甚至可以說是錯誤的。究其原因還是在上學的時候沒有一個正確的認知起始,然後慢慢的就偏離了正確的認知方向。所以信息技術老師的責任是巨大的,我們必須對那些信息技術認知錯誤的人負責。
說到信息技術,其實我們認知中或者接觸過的僅僅只是一小部分,更多的部分可能隱藏在我們根本不會想到的隱秘角落。信息技術教師絕對不是教大家如何使用計算機人的。計算機作為當前社會主流、高端、人均佔有量高、方便教學操作的信息技術高端設備,我們是必須對其進行基礎學習的。現代社會你可以不識字,但你絕對不能不會用電腦。就是這種普及性教育,讓我們信息技術老師成為了「微機老師」、「計算機老師」,其中有利有弊。面對如此的情形,我們教師更需要對自己的工作進行良好的定義,向學生展現正確的信息技術認知,專業性也就成為了我們信息技術教師的必備素質。
隨著人類科技的發展,信息技術逐漸成為了各類經濟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信息技術其實並不難理解,只是其覆蓋範圍大大超出了我們的預期,導致在認知層面出現「突兀」之感。信息技術通俗的說就是針對信息所有的人造的相關技術。我們正在逐步將我們接收信息、處理信息、表達信息的規律施加到我們周圍。大家可以思考一下,我們的電腦是不是越來越像我們,為什麼我們都執著於人工智慧?我們對大自然的認知是不是就像對人體的認知一樣呢?我們其實不斷嘗試將自己所處的環境同化成與自身相似的狀態,如同我們觀察細胞,我們又何嘗不是這個「大細胞」裡的組成部分呢?只能說人類對世界本質的認知後不夠充分,我們正在摸索某些規律,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當今社會雖然是以和平發展為主基調,但最近的國際形勢也反映出惡意競爭等現象的存在。打鐵還需自身硬,只有自身的科技程度達到一定水平,才能對外界的部分刺激免疫。國家近些年來正在不斷提升信息技術學科在教育中的重要性,這也給我們每個信息技術教師提了個醒,我們真的能夠在信息社會中起到教育下一代的作用嗎?國家的相關素養要求我們自身達到了嗎?我們每一個信息技術教師都需要不斷充實自己的理論知識,不斷武裝自己的頭腦,脫身於忙碌的事務堆,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學科老師,而不是一個兼職教課的後勤人員。這其中即需要自身的努力,又需要外界環境的幫助和支持,畢竟誰又想一直當一個維修工呢,我們的定位可是老師呀。
進步離不開閱讀,閱讀其實是提升一個人整體素養的最有效方式,我們只需要與作者擁有共同的感觸就可以觸發素養提升的效果。相較而言,其他方式就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的特殊條件,對我們的成長影響其實並不大。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真真正正的把書讀進自己的心裡。
資訊時代是一個各種意義上速度都很快的時代,一切都向著高效、迅速看齊,我們要做的是幫助孩子們理清哪裡該快,哪裡該慢,高效且不失優雅。資訊時代是一個包羅萬象的時代,一個小小的U盤其中包含的內容可以是無窮多,而這種科技成果其實並沒有那麼的先進,但是這種理念卻是全球共享的,沒有哪個國家是不會使用U盤的,包容性也是這個時代的主題,你無法拒絕。資訊時代是我們的時代,我們不僅僅是要做好自己的成長,職業還要求我們幫助孩子成長,而這就需要我們有過硬的專業素質,所以資訊時代我們還得努力呀!
最後讓我們共同回憶成長曆程,繼往開來,再譜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