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簡史》感悟

2021-02-19 聖卓實驗教師寫作


 

在很多場合很多時候,我們都會說身處一個「資訊時代」,或者說我們已經進入「大數據時代」。但轉念想想,我們對信息的了解有多麼深刻,對大數據的含義有懂得多少。「信息」的概念很宏大,也很模糊,更是「碎片化」的存在,究竟以什麼樣的定義才能解釋信息呢?而有這樣的一本讀物,從中可以學會作者如何找到一根金線,把一盤珍珠串聯成精美的項鍊,同時我們獲得了一次機會,一次提升,可以嘗試深入淺出地把人類溝通的立體路線圖清晰的構建出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待事物,準確的說應該是看待信息。

作為一名信息技術教師,在許多人的想法中我們是更與「信息」靠近的人,但我對信息的理解也是小學生的水平而已,因為它實在是抽象、混亂的,從《信息簡史》一書中(第一次閱讀),我也只是覺得信息貫穿了人類的發展史,今天的成果是過去一點點積累而來的;我們正走向又一個快速發展的時代,會有更多的事物與信息的發展密不可分。人與信息遭遇的歷史由來已久,而信息的存儲、獲取、操縱和傳遞又與人們息息相關,尤其是在一個信息社會資訊時代裡。

詹姆斯·格雷克筆下的這段歷史出人意料地從非洲的鼓語講起。非洲土著部落在尚未直接跨越到行動電話之前,曾用鼓聲來傳遞訊息,但他們是如何做到的呢?後續章節進而講述了這段歷史上幾個影響深遠的關鍵事件,包括文字的發明、羅伯特·考德裡的第一本英語詞典、查爾斯·巴貝奇的差分機與愛達·拜倫的程序、沙普兄弟的信號塔與摩爾斯電碼。作者從這段厚重的歷史中精選出的幾個關鍵片段,為我們勾勒出信息的輪廓,並給我們提供了一個看待信息的全新框架,從而讓所有人意識到信息是定義現代社會的特徵,也是我們理解這個時代的關鍵。

人類開始自覺地理解和利用信息始於克勞德·香農在1948年創立的資訊理論。克勞德·香農的資訊理論不僅推動了信息技術的發展,也引發了許多學科的信息轉向,改變了人們對於諸如麥克斯韋妖、生命的編碼、模因、隨機性、量子資訊理論等的理解。部分科學家甚至認為,構成世界的基礎不是物質,不是能量,而是信息。正如物理學家約翰·惠勒所說:萬物源自比特。藉助信息的視角,讀者看待文字、詞典、電報、電話等的發明、資訊時代以及信息泛濫、信息過載的方式將大不相同。《信息簡史》一書,帶來一段人類與信息遭遇的波瀾壯闊的歷史,告訴讀者如何在資訊時代的信息爆炸中生存。

而我最大的感悟或者說思考還是在於「信息」到底是什麼?還有就是書中所說的「萬物源於比特」到底該如何去理解。聯想了很多,最終想到的是信息技術核心素養中的信息意識。

信息技術核心素養包括:信息意識、計算思維、數位化學習與創新、信息社會責任。提到的第一個核心素養就是信息意識,是指個體對信息的敏感度和對信息價值的判斷力。也有學者通過外在表現對其進行界定,認為信息意識是對信息的感受力、注意力,和對信息價值的判斷力和洞察力。鍾志賢則認為信息意識是對信息的認識、興趣、動機、需求和理念等。縱觀各界觀點,一般而言,信息意識具有以下含義:(1)是指客觀存在的信息和信息活動在人們頭腦中的能動反映;(2)具有一定的主觀性,即在認識信息的過程中,同樣的信息對不同的個體而言具有不同的價值和意義,且不同的主體對信息反應的過程、態度、方法、程度等方面亦存在差異;(3)表現為對信息的感受力、認知力、判斷力、洞察力等方面。通俗的講信息意識就是在遇到問題時,能夠根據實際問題有意識的去查找信息,並知道如何去獲取信息、甄別信息的真偽。

在信息技術課程中培養孩子們信息意識又有何意義呢?我想信息意識放在核心素養的第一位,這也說明了信息意識是信息素養的基礎,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意識對學生適應信息社會,形成終身學習的能力有重要意義。我們在課程設計、課堂創新的過程中,不僅僅是讓學生能夠學會技能,更重要的是孩子信息素養的提升。如何培養孩子們的信息意識呢?這就需要不斷擴展自己的內涵,經常關注前沿技術,以保持自己知識結構的新鮮度。還要嘗試與其他學科進行課程整合,開發STEAM課程,這是培養孩子們信息素養的重要途經。

初讀《信息簡史》還不能夠完全理解「萬物皆比特」,但是對「信息」的含義有了更深刻的認知。

相關焦點

  • 讀《信息簡史》品信息技術
    讀《信息簡史》品信息技術許京濤 《
  • 信息簡史1
    從今天起,我們來聊一聊人類文明歷程中,幾件重要的事情——信息傳遞過程中紙的發明、文字的發明、印刷術的推廣,以及網際網路的誕生。因此我把這個序列擬了一個題目,叫信息簡史。今天我們就來講第一講,來聊一聊信息的傳遞,信息是怎樣一步一步地推動人類不斷地向前發展。我之前讀過一本書,這本書就是著名的暢銷書,尤瓦爾赫拉利的《人類簡史》,它講人類是怎麼誕生的?
  • 《信息簡史》讀書筆記
  • 【書評】在《信息簡史》裡讀信息本質的回歸史,重新認識你所在的行業
    他叫詹姆斯.格雷克,全球知名的科技人文作家,早在1987年,他的首部作品《混沌.開創新科學》就銷售過百萬,也讓「混沌、蝴蝶效應」這些名詞廣為人知。他寫的這部書就叫《信息簡史》,為了這本書他耗費了七年的時光。事實證明,他成功了,《信息簡史》在剛問世的2011年就獲得了亞馬遜最佳圖書、《紐約時報》暢銷書、英國皇家學會科普圖書獎等殊榮。
  • 讀《信息簡史》,重新認識你所在的行業
    有人說,這是一段人類與信息遭遇的波瀾壯闊史詩,告訴我們身處信息爆炸中如何生存。  身處在這個時代,我們也隨之產生新的時代病。如:信息焦慮、信息過載和信息疲勞。回顧歷史,這並不是件新鮮事,人們總能想出應對手段。  早在2011年,這本《信息簡史》便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榜,併入選當年《出版商周刊》年度最佳圖書。
  • 讀史講史:經典著作《中國共產黨簡史》②
    近日,我校黨委學工部、輔導員網絡思政研究實踐中心面向全體在校生開展「學'四史'踐初心,迎百年擔使命」學習教育活動,引領廣大青年學子學而思、思而踐、踐而悟、悟而學,在知行合一中增強底氣、骨氣、正氣,不斷加深對黨的初心使命的感悟
  • 清華校長送本科畢業生《中國哲學簡史》
    清華大學校長邱勇為每一位畢業生贈送了哲學大師馮友蘭的著作《中國哲學簡史》,叮囑畢業生們在人生旅途上,「做有思想的行者」。邱勇和畢業生談起了自己的求學經歷:與這批學生一樣,他也是「3字班」的。1983年邱勇來到清華求學,「當時的清華大學與你們所見的大不相同,那時五道口還沒有成為『宇宙中心』,那時的紫荊公寓區還是一片蛙鳴。」
  • 《萬物簡史》: 看人類怎樣一步步成為地球的主宰
    為了呼喚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同時到場,我們推薦比爾·布萊森所著的《萬物簡史》。《萬物簡史》在出版的第二年,即被權威的美國《科學》雜誌評選為2003年度最佳科學著作之一;同年6月,《萬物簡史》又奪得了世界最著名的科普圖書大獎安萬特(Aventis)獎。《萬物簡史》在講述科學的奇蹟與成就的同時,還浸潤著濃鬱的悲天憫人的人文關懷。全書從科學發展史的角度,對「我們從哪裡來?
  • 《中國哲學簡史》:人必須先說很多話,然後保持靜默
    如果說,你想通過一本書了解中國哲學的智慧;如果說,你想通過一本書來走進哲學的世界;如果說,你想通過一本書來啟迪現實的人生;那麼去讀一讀馮友蘭先生的《中國哲學簡史馮友蘭先生在《中國哲學簡史》一書中指出,「人需要思,才能知道不可思者;正如有時候人需要聲音,才能知道靜默。人必須思及不可思者,可是剛一要這麼做,它就立即溜掉了。這正是哲學最迷人而又最惱人的地方。」「學哲學的目的,是使人作為人能夠成為人,而不是成為某種人。」作為一個人,首先應當鄭重地思考人生的意義以及自己該如何度過這一生。
  • 《布萊森英語簡史》:最八卦的英語百科全書
    ,從10億英語學習者中脫穎而出;《布萊森英語簡史》重裝上市![基本信息]    書名:《布萊森英語簡史》(The Mother Tongue :English and How It Got That Way )    作者:(美)比爾•布萊森 (Bill
  • 評《人類簡史》:對歷史和人生的徹悟
    評《人類簡史》:對歷史和人生的徹悟 2015年01月27日 08:37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高毅 字號 內容摘要: 前不久聽說,最近出了一本「奇書」《人類簡史》,作者是個名叫尤瓦爾
  • 簡史為什麼暢銷?解決碎片化閱讀時代的未來焦慮
    36歲的以色列歷史學家尤瓦爾•赫拉利寫成《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一書,引用最新信息科技,從「大歷史」的角度講述從十萬年前地球上有生命跡象開始,一直到今天21世紀的人類發展史,試圖揭示智人如何從存在過的至少6個遠古人種中脫穎而出,一步步登上生物鏈的頂端,成為地球的主宰。《人類簡史》出版後,立即成為全球最暢銷的人文類書籍,位居以色列暢銷書排行榜達100周之久,被比爾•蓋茨、扎克伯格等人選入年度書單。
  • 寧波材料所「人文大講堂」舉行「創新文化簡史」專題報告會
    寧波材料所「人文大講堂」舉行「創新文化簡史」專題報告會 2014-11-28 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   11月27日下午,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人文大講堂」舉辦了一場「創新文化簡史
  • 看了馮友蘭的《中國哲學簡史》好像明白了,又好像什麼都沒有記住!
    中國哲學簡史今天我在看馮友蘭博士的《中國哲學簡史》,第一章中國哲學的精神,哲學在中國文明的地位,歷來被看為可以和宗教在其他文明中地位相比擬,就這一句話,我突然的領悟到中國為何不信仰什麼宗教了我的感悟:人生在世,何為主、何為次?何為主、何為僕?把自己做為一切事物的中心,不要讓外物控制於己,否則主次顛倒、失去自我!知識既是欲望的主人,又是欲望的僕人,人的知識越多,然後你會發現,還有更多的知識需要去學習,當下的我就是如此,越學習、越是覺得想要學習的書實在是太多了,簡直浩如煙海。
  • 哲學是一種有系統的反思——讀《中國哲學簡史》
    《中國哲學簡史》是馮友蘭先生20世紀30年代完成的巨作《中國哲學史》的減縮版,本書完成於1947年,於馮先生去美國的哥倫比亞大學講學期間所著,原文由英文寫成,最後又翻譯成中文。這本《中國哲學簡史》相對於《中國哲學史》來說,前後相差一個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抗日戰爭,而在這本書完成之際國共兩黨又開始內戰。在這樣宏大的歷史背景之下,這本獨特的歷史,追溯中國哲學思想的書就顯得格外生輝。
  • 《時間簡史》把我們分成了三類人
    在今天看來那是一個充滿野性魅力的時代——公共電視臺播放的電視劇中經常出現裸露的、 完整的乳房;而在那叢書中的這本《時間簡史》的譯者序裡,徐明賢和吳忠超赫然寫道「但是他對首次見到他的人對其殘廢程度的吃驚早已習慣」——現在早就沒人 敢播那樣的電視劇或者用那樣的詞了。《時間簡史》給我的感覺,也是這麼野性。
  • 喜歡在朋友圈曬書的你,一定要小心這本假的《人類簡史》啊!
    《人類簡史》這本書,即使沒有讀過,那也一定在朋友圈見過。所以啊,喜歡在朋友圈曬書的朋友們!大家一定要注意了——有人居然出了一本假的《人類簡史》!想一想,萬一不小心發到朋友圈是不是太尷尬了!我可能買了一本假書……我們來看看這本假的《人類簡史》是怎麼回事。
  • 《人類簡史》導讀
    「 作為一本涉獵廣泛、觀點辛辣、傳閱度又極高的大歷史類著作,《人類簡史》自然也是褒貶不一:褒揚者直覺讀完書後擴展了視野,刷新了三觀;貶損者則因為書中涉獵的部分專業知識有失偏頗
  • 2018年·讀書筆記·第100本·尤瓦爾·赫拉利《今日簡史》
    2014年,尤瓦爾赫拉利的《人類簡史》橫空出世,顛覆了我們關於人類進化的認知。2016年,尤瓦爾·赫拉利的《未來簡史》再度驚豔四座,刷新了我們對未來的想像,掀起了全球關於人工智慧討論的新思潮。2018年,現在,尤瓦爾·赫拉利「簡史三部曲」收官之作《今日簡史》推出,將目光聚焦到當下,直面今天關乎我們每個人命運的問題和挑戰。
  • 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中對《道德經》的理解水平怎麼樣?
    馮友蘭先生的《中國哲學簡史》,影響了很多人,其中最知名的恐怕要數前韓國總統樸槿惠了。對於一個愛讀書的人而言,能把一本書列為其讀書之最,肯定有它的道理。2005年以前,我讀過《中國哲學簡史》2遍,沒有留下太深的印象,反而是馮友蘭的人生四境界說,一直在我頭腦中揮之不去。現在看來,他的這四境界說,也沒什麼特別的高深,我個人估計民間早就有人總結過,只不過是因為這個表達方式因為馮友蘭而出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