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戈:口口聲聲「民智未開」的人才需要開化

2020-12-25 騰訊網

[摘要]酌古斟今,今日中國,民智開了嗎?依然見仁見智。百年以前,農民壓根不知選票為何物,而今,不但見識了選票的面目,還能為其估價,價高者得,這何嘗不是民智開化的表現?

有一讀者,讀完《選舉的故事》,發來感言。他說萬萬沒有想到,農村賄選竟猖獗到這等地步。在他眼裡,江浙農民的素質,在中國該是首屈一指,連他們都無法運行民主,民主在中國的前景,不禁令他無限悲觀。最後他感慨:「民智未開,民主堪憂!」

久違了,民智。久違了,將民主的亂象歸結於民智未開的論調。

近代以來,開民智儼然世界潮流,毋庸再議,哪怕心底萬分不願民智開化的權力者,都不敢公開逆行。那麼,爭議在哪裡?第一在於對民智的判定,第二在於開民智的路徑。

弔詭的是,近代史上,無論執政者,還是反對黨,一度都強調民智未開,並以此論證自家的政治主張。就我所讀,康有為、梁啓超最早直接談民智未開。1896年,梁啓超作《古議院考》,以民智未開為由,建議緩開議院:「凡國必風氣已開,文學已盛,民智已成,乃可設議院。今日而開議院,取亂之道也。故強國以議院為本,議院以學校為本。」1898年戊戌變法期間,康有為晝夜趕工,向光緒皇帝進呈《日本變政考》,其中有言:「……故學校未成,知識未開,遂興議會者,取亂之道也。學校既成,知識既開,而猶禁議會者,害治之勢也。夫議會之終不能禁,猶學校之必不能廢也。」「民智不開,遂用民權,則舉國聾聲,守舊愈甚,取亂之道也。故立國必以議院為本,議院又必以學校為本。」這不僅立意,就連言辭,都與梁啓超如出一轍,換作今日,不免要被質疑為「代筆」。

1906年,清廷宣布「仿行憲政」,同時聲明,「目前規制未備,民智未開,若操切從事,徒飾空文,何以對國民而昭大信」,所以,立憲需要一個預備階段,「俟數年後規模粗具,查看情形,參用各國成法,妥議立憲實行期限,再行宣布天下,視進步之遲速,定期限之遠近」。民智未開,遂成為清廷拖延憲政最堂皇的理由。

晚清過後是民國。袁世凱恢復帝制,請時任中華民國政府憲法顧問的美國法學家古德諾助陣。古德諾作《共和與君主論》,縱論古今中西,結論云:「民智低下之國,其人民平日未嘗與知政事,絕無政治之智慧,則率行共和制,斷無善果。」「中國數千年以來,狃於君主獨裁之政治,學校闕如。大多數之人民,智識不甚高尚,而政府之動作,彼輩決不與聞,故無研究政治之能力。四年以前,由專制一變而為共和,此誠太驟之舉動,難望有良好之結果者也。」他暗示,基於民智未開,中國該由共和制返回君主制。

袁世凱的對手孫中山,則以民智未開為由,主張國民黨訓政:「……民國之主人者,實等於初生之嬰兒耳,革命黨者即產此嬰兒之母也。既產之矣,則當保養之,教育之,方盡革命之責也。此革命方略之所以有訓政時期者,為保養、教育此主人成年之後而還之政也。」

……

不妨斷言,從晚清到民國,甚至到今天,從康有為到孫中山,甚至到那位悲觀的讀者,民智未開,簡直可謂共識。譬如,當清廷以民智未開為由緩行立憲,在野的梁啓超同樣認為「立憲政體者,必民智稍開而後能行之」;當古德諾指出以中國人的民智並不足以支撐共和制的運轉,梁啓超撰《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駁之。其實早在1903年,他便說過:「共和國民應有之資格,我同胞雖一不具,且歷史上遺傳性習,適與彼成反比例。」

當然,這些人達成共識之後,便分道揚鑣,各奔前程,甚至彼此仇視,爭戰不止。他們的方向,有些促成了民智的開化,有些則在阻止民智的開化,因為一旦民智開化,他們的政權與意識形態就岌岌可危。

除了對民智的判定,這些人還有一點共識。確認了民智未開的前提,他們考慮的問題,不是中國該怎樣,而是中國不該怎樣。這讓我想起劉瑜《素什麼質》結尾的提醒:那些說「中國人素質低,所以中國不應該……」的人,也許可以考慮把這話改成「中國人素質低,所以中國更應該……」

這一反一正,完全是兩種結局。主張「不該……」民智未開便被定性為終點,它如何還能開化呢;主張「該……」民智未開便被定性為起點,開化才成為可能。正如教孩子遊泳,鄰人告誡,孩子太小了,放在水裡有危險,那麼,你是認為「孩子太小了,所以不該冒險(這樣他才能平安)」,還是認為「孩子太小了,所以該冒險(這樣他才能成長)」,倘堅持前者,那麼這孩子只怕永遠都無法學會遊泳。

酌古斟今,今日中國,民智開了嗎?依然見仁見智。照那位讀者看來,農村賄選風行,足見民智未開。照我看來,百年以前,農民壓根不知選票為何物,而今,不但見識了選票的面目,還能為其估價,價高者得,你不讓他投票,他則不依不饒,這何嘗不是民智開化的表現?

有人開玩笑:中國現階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智商與官員不斷下降的道德之間的矛盾。這麼說,問題不是出在民眾的智識,而是官員的靈魂。

說什麼民智未開?口口聲聲「民智未開」的闊人,恐怕自身的頭腦與視野才需要開化。

(作者羽戈:法律學者)

相關焦點

  • 虹野:民智開啟為什麼這麼難?
    邏輯開啟思維無果,科學開啟民智無果,民智開啟之難令人近乎絕望。遍地小粉紅,遍地愚民。愚民暴民一念之間,教育發達如今,知識汗牛充棟,卻無法讓人理性思維。民智開啟,事關教育。應試教育只關注知識的結論,不在乎只是發生的過程,甚至不把過程當做知識,把人當做知識結論的容器,從結論來,到結論去。
  • 「未開化的生物」
    由此我明白了第一個道理,未開化的生物都喜歡讓別人做自己做不到的事。上了高中喜歡上隔壁班的小女孩,心裡不懂什麼是愛,只是覺得跟她在一起會很開心,也許膚淺的來說,只是喜歡她長的好看吧?我還在飄飄然中。結果一聲鈴響,上課了,班主任走到講臺上,義正言辭的告訴我們:早戀可恥,早戀是沒有結果的,你們談的戀愛都不是真愛,年少不會懂愛情的。
  • 陳凱歌最終舞臺遭狠批,觸碰敏感話題,網友:還以為民智未開?
    陳凱歌最終舞臺遭狠批,觸碰敏感話題,網友:還以為民智未開?只能說雖然網友們對《演員請就位2》這檔綜藝節目的搞事情的能力很是有了解,但是總決賽上的陳凱歌導演的最終作品還是一時之間惹來了不少網友們的關注和議論。
  • 浙江開化:追「根」溯「源」開新窗
    12月3日,以「詩話錢江源·尋根好地方」為主題的第九屆中國(開化)根雕藝術文化節暨2020「錢塘詩路·開化尋源」活動在開化根緣小鎮啟幕,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楊建武,浙江省社科聯黨組成員、副主席謝利根,浙江省政協原秘書長陳榮高,衢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錢偉剛等省市縣相關領導,文化學者、金氏世界紀錄認證機構代表、環球旅遊小姐國際大賽嘉賓等近300人相聚錢塘江源頭
  • 浙江開化:解決「關鍵小事」,多措並舉「留才」
    學校周末食堂不開飯,離集鎮也有一定距離,去年5月,浙江省開化縣第三初級中學特地在宿舍樓頂層打造了一個「假日廚房」,解決外地教師節假日吃飯問題。大學畢業後,心懷一腔熱血奔赴異地投身教育,韓山猛面臨的離家遠、飲食不便等生活問題成為外地青年教師在開化從教的一個真實寫照,也成了左右青年教師「去還是留」的擺錘。「留住人才」成了一方百姓和主政者共同的期盼。
  • 開化:硬核舉措招引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
    為吸引優秀大學生回家發展,今年,開化在原有人才政策基礎上進一步升級,謀定「錢江源英才計劃」,聚焦高校畢業大學生,制訂一攬子創新政策——大幅度提高博士、碩士、「雙一流」高校畢業大學生補貼標準到75萬元、30萬元、20萬元,增幅達36.3%、50%、100%;開化籍大學畢業生返鄉就業創業的,人才津貼補助額度再提高25%;應屆高校畢業大學生每人給予一次性創業補貼1萬元,提供最長3年、最高50
  • 開化2020年大學生專場招聘會收官
    為廣泛吸納優秀企業人才,吸引更多優秀高校畢業生到開化創業和就業,不斷優化人才隊伍結構,提升隊伍素質,促進開化產業轉型升級;同時為好地方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並進一步落實好錢江源英才計劃,7月29日,由中共開化縣委、開化縣人民政府主辦,中共開化縣委人才辦、開化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聯合承辦,共青團開化縣委協辦的「2020年錢江源英才計劃開化縣大學生專場人力資源交流會」如期召開。
  • 歷史觀察者與一種「開化」新思——讀《文明開化來了:明治時代的...
    由此可以窺見,明治年間的「近代化」絕非一江春水,而好似海灘潮汐,避不開前後差異甚至反覆周回。明治時代計有45年,將之嵌入人類歷史長河不過短暫一瞬,然而由於斯時日本揖別故舊,脫離東亞秩序軌道轉而擁抱歐風,短短數十載見證的「劇變」就足以令讀史者目不暇接。更何況如「洋裝」案例所示,期間保守與更替往復周折,箇中史事繁多、動因交錯更是令後來者手足無措。
  • 《秦鍾》:知識的內外流動與地方民智啟蒙
    這反映了旅京陝西進步青年學生試圖藉助期刊實現知識的內外流動,從而將陝西的地方性社會問題與全國的新思潮新知識進行對接,以達到啟蒙民智的目的。通過倡導社會改革推動民智啟蒙《秦鍾》在內容選擇和編輯方面始終圍繞宗旨,在面對眾多的新知識、新思潮時,持謹慎態度。
  • 貧窮父女:雙馬尾自詡美少女,說貧窮女兒是未開化的野蠻女
    貧窮父女:雙馬尾自詡美少女,說貧窮女兒是未開化的野蠻女貧窮父女和雙馬尾同學還有程芯一起去體檢,來到體檢室裡卻一個人都沒有。程芯跟她們兩個人說,哎,你們知道嗎,聽我姐說體驗是要脫衣服的。雙馬尾同學嘲笑貧窮女兒,你還真是未開化的野蠻女,但我們跟你可不一樣,我們可是美少女呢。嘲笑完貧窮女兒以後,雙馬尾同學又來譏諷程芯。你不是韓川那個小少爺的知心小夥伴嗎,你有什麼好害羞的啊,不就是脫衣服體檢嗎,肯定難不倒你的了。程芯有些生氣了,你說得有點過分了吧,而且我不是韓川的什麼知心小夥伴,請注意你的言辭。
  • 唱響開化茶產業發展讚歌
    4月13日,「中國·開化龍頂茶王爭霸賽」即將拉開序幕,這次爭霸賽釋放出了開化茶產業發展的新信號: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進一步提升開化龍頂的茶葉品質、市場競爭力,書寫茶業轉型升級的新篇章。  周光霖 打造匠心匠茶  82歲的開化龍頂茶製作技藝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周光霖仍然會抽空到茶葉市場去看看今年茶葉的銷售情況。  作為老茶人,周光霖在開化龍頂發展的歷史中,翻開了開化茶業的一角。  1961年,周光霖來到開化,鑽研種茶炒茶技術。
  • 開化根雕根宮佛國踏青之旅
    早前聽朋友說起開化根宮佛國景區三期工程已於2018年年末對外開放,有一主題是「童趣園」,獨具匠心的為小朋友設置了遊玩之處,心向住之。之前在內遊玩時就與好友吐槽,未設置小朋友嬉戲玩耍處,要是帶小朋友來,對著威嚴的佛像,難免表現興致缺缺,是應該專門設置一個小朋友喜歡的地方,然後現在就有了一個,看來我的想法與徐大師的想法不謀而合。今日周未恰巧無事,且天氣大好,便帶看小朋友驅車前往。
  • 技藝中斷百年之後 「御用」開化紙行將歸來
    紙槽內的開化紙紙漿,一紙雲煙的背後,寄託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振興夢。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14年來,楊玉良從不在社會上兼職,可這一次,為了一張消逝百年的古紙——開化紙,這位復旦大學原校長破了例。3月24日,「開化紙研究實驗室•楊玉良院士工作站」在開化紙技藝研究中心正式啟用。揭牌儀式上,65歲的楊玉良婉謝了工作人員遞來的雨傘,堅持在寒雨中微笑著站到了結束。
  • 開化氣糕人氣爆棚!那些年我們一起吃過的開化汽糕
    2017-05-05 07:04 |開化新聞網
  • 開化的夜晚,熱鬧起來了!縣城有夜市,走,去逛逛→
    近段時間,   隨著「夜經濟」的到來,   開化也打破了以往的寧靜,
  • 他讓失傳逾百年的開化紙重現人間 黃宏健:一紙透沁匠人心
    1940年,時任上海文史館館長、商務印書館董事長張元濟曾說:「昔日開化紙精潔美好,無與倫比,今開化所造紙,皆粗劣用以糊雨傘矣。」70多年後,在開化,一位叫黃宏健的人造出了新開化紙。在著名的圖書館、博物館和藏書家手中,還有一些價值連城的開化紙古本。可是,沒人知道這些名貴的紙是怎麼做出來的。2010年,因孩子上中學需要陪讀,黃宏健在開化縣城開了一家小飯店,結識了一幫舞文弄墨的朋友。那時,以開化紙為歷史淵源衍生出的開化貢紙製作技藝,剛剛被列為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一時之間,開化紙成為小城的熱門話題。
  • 杭新景高速建德壽昌至開化白沙關年底將通車
    杭州周邊的幾條高速公路,最近都有新消息,除了杭金衢高速諸暨牌頭至義烏上溪段6月將開始全封閉施工,杭紹臺高速今年將會有部分節點開工外,杭新景高速延伸的建德壽昌至開化白沙關段
  • 開化李延軍:中國竹材加工產業的科技領軍人才,幾十年如一日專注於竹材加工行業
    專心學術 斬獲國家大獎開化有著豐富的林業資源,或許是受在華埠鎮生長環境的薰陶,1990年,考入浙江林學院時,李延軍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木材機械加工」這個專業。4年後,由於李延軍在大學期間表現優異,提前留校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