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即將邁入不惑的40歲,人到中年,如何贏在人生下半場

2020-12-20 LOVE光明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還有不到十天的時間,第一批80後馬上就要四十歲了。40歲,人生已到不惑之年,而現實生活中的大多數,都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負重之年,又有多少人到了這個年紀,再難維持優雅的外在。面對這樣的一個「不惑」之年,80後的網友也紛紛感嘆:

10年前我覺得40歲離我很遙遠,怎麼一眨眼就到了,太扎心了!曾經以為四十歲的我會實現三十幾歲的夢想,但事實上即將四十歲的我,卻再也不敢談論夢想。看著自己開始發福的身體,還能繼續追夢嗎?十年前追求完美,幾近苛刻;十年後才發現,當初最不完美的那個人,其實是自己。80後,一群來不及發現自己,已經長大的人。

同感,網際網路時代,每天的節奏如此之快,我們還來不及發現自己長大,卻已被時間推著到了中年。曾經我們那個年代的,小畫書,橡皮筋,發條青蛙、烤玉米、烤地瓜……都已成了一幅美麗的畫卷,深深地留在了記憶裡。80後,曾經也是很前衛的「新新人類」,如今貌似已追趕不上時代的潮流。80後,幸福的一代,也是相對艱辛的一代。

隨著年齡的增長,不再年輕的我們,不論是在腦力,還是體力方面都有所衰減,有時候也會感覺力不從心,深深的感嘆一句:歲月不饒人呢!於是我們開始注重養生,開始注重保養,大概保溫杯裡泡枸杞,說的就是這個狀態吧!

不過,雖然80後容顏已漸老,但是40歲卻比30歲的時候,多了些許的認知和感悟。人生的路走到了這個階段,已是半數,剩下的不過短短幾十載。所以,人到中年,只有清楚地認識到自己處於一個怎樣的狀態,才能擺正自己的心態。

我們依然要問自己幾個問題:我來自哪裡,將去向哪裡?上半場收穫了什麼,失去了什麼?得為何得,失又為何失?如果這些問題,到了40歲依然整不明白,那以後的路會徒增許多坎坷。那麼,人到中年,要如何贏在人生下半場呢?

一、從容的檢討

人到四十,要真的明白,自己已是站在了人生的中點,中點並非「終點」,但卻意味著,很多事情已經很難從頭再來。我們更加需要的是:找到屬於自己的活法。80後已不再年輕,我們在「偷偷」老去,曾經無比倔強的一代,變得越來越低調。

我們就這樣實實在在的存在著,踏踏實實的奮鬥者。人到中年,有必要每天多一些時間靜思,每天抽一些時間自省。我們曾經花了幾十年的時間才來到了中場,請不要輕易用幾小時的時間,解決之前遇到的所有問題。

只有我們放下掌管自己未來的欲望,不跟自己「較勁」,才能獲得內心的平靜和生活的穩定。如果我們堅持做了,下半場的人生將會大有不同。

二、讓自己活得自然

人到了一定年紀,就會慢慢的發現:自己越來越喜歡走進自然,親近自然。做人,做事方面也更加的傾向於簡單。想想剛步入社會那會,我們通常會為了適應周圍環境,融入某個圈子,而嘗試偽裝自己,「委屈」自己,改變自己。雖然後來我們成了老闆眼中的好員工,同事眼中的好同事,朋友眼中的「老好人」,但我們依然會覺得不開心,很累。

後來,我們也就慢慢的發現:真實才是人最大的自信。人到中年,在具備一定的掌控能力的前提下,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遵從自己的內心做人,凡事不再但求無過,只求無愧於心。我們想要的只是,最終能夠回歸自我,回歸本心。

三、讓自己活得豁達

都說:20歲有20歲的年輕靚麗,40歲有40歲的平淡豁達。我也覺得:人生每個階段,有每個階段的精彩。人到中年,雖然年齡上已無太多優勢,但是我們越來越懂得了人生的真諦。

為人處事方面,也更加的具有包容性,對人對事不再較真,且能心平氣和地接受別人的建議。我們也更加的願意遵守: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處事規則。

這一點也是後來才明白的:對錯是相對的,而非絕對的。從一個起點走到另外一個終點,也並非只有一條路可走。我們每一個雖然都抵不過生活中的事與願違,但一定要相信:生活一定會對我們另有安排。

情感寄語:80後的我們,已邁入或者即將邁入中年的門檻,不管未來怎樣,我們都會始終懷揣著夢想,並努力去實現它,相信未來屬於懷揣夢想,努力拼搏的每個人!人生不要給自己留下遺憾。珍惜眼前,活在當下,加油!

相關焦點

  • 80後將陸續走入40,此刻,你不惑了嗎?
    離上次整個社會談論30而立好像還沒過多久,我們在感慨著三十難立的同時,不得不面對新的中年危機,而現在,我們又不得不面臨即將到來的40不惑。提到這個話題 ,就不能不提孔夫子關於年齡最經典的語錄:「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80後將陸續走入40,此刻,你不惑了嗎?
  • 奔四的80後,已經開始人生的下半場
    1980年9月25日提出提倡一對夫婦只生育一個孩子;1980年12月3日提出要求在80年代全國基本實現普及小學教育,有條件的地方進而普及初中教育。有一批人是在這一年出生的,他們被稱為80後。不知不覺中,最大的80後已經40歲了,最小的也31歲了。80後從被爭議的一代人,變成了開始默默努力的一代人。
  • 40歲懂得失去和放下,開啟精彩的人生下半場
    但無論怎樣40歲還是來了,對於大多數人感覺這就是個高不成低不就的年紀,拿著高不成低不就的工資,混在一個高不成低不就的階層。都說四十不惑,到底是成熟到什麼都疑惑了?還是成熟到能抵抗任何誘惑了?總之,40歲就像是個鯉魚跳龍門的儀式,跳過了龍門,您豁然開朗成龍成神,沒跳過那就平平凡凡一人兒,怎麼掙巴也就這樣了。
  • 40歲——真正屬於自己的人生才開始
    40歲是人生很重要的一個節點,如果你想活出真正自己想要的人生,請好好珍惜把握接下來的每個日子。人生沒有那麼多的詩情畫意,更多的是真真切切的傷痛。不要逃避,用心感受每個傷痛,人生經歷才更豐富,得到的才更多。40歲的我們,經歷了天真無邪、無憂無慮的童年,懵懵懂懂、青春叛逆的少年,精力充沛、熱愛自由的青年。
  • 《二十不惑》究竟不惑的是什麼?你真的知道嗎?
    電視劇《二十不惑》主要講述的是四個即將畢業的大學女生,在將要邁入社會的一年中,經歷的迷茫和挫折,在半隻腳即將離開校園踩入社會的這個時間點上,每個人都有各自需要解決的問題和戰勝的困難,在經歷過青春的煩惱和成長中所面對的困惑,最終不僅取得了愛情和事業的雙豐收,還徹底明白了讓自己的人生怎樣才能活得出彩。
  • 人到中年不進則退,守護百分百助您披荊斬棘
    40歲這個年齡有多「尷尬」?20歲的人有年輕做資本,30歲的人父母尚且健康,而一旦走進40歲的關卡,前面等著的可能並不是理想中孩子已經長大,再也沒有負擔的生活,孩子和老人的雙重壓力,想要擊垮一個中年人簡直太容易。
  • 化解中年焦慮,破解中年危機|這本書送給即將步入中年的80後女性
    是的,這條信息來自於一位同為80後的女性朋友,在這個奔四即將步入中年的女性隊伍中,那一個光鮮亮麗的身影后,沒有血和淚的疼痛、沒有蓬頭垢面的不堪、沒有自我質疑的恐慌、沒有不時襲來的焦慮?衰老、危機、壓力、焦慮,這是每一名即將步入中年的80後女性不得不直面的功課。
  • 40歲究竟是中年危機,還是新的開始?
    弗蘭克爾在書中也指出:「人的內在力量是可以改變其外在命運的。」「只要我們擁有自主選擇如何應對處境的自由,我們就不會一無所有。」看完這本書,心裡升騰起了一股力量,也使我重新開始審視自己的後半生。都說40不惑,但40歲也可能會經歷一場中年危機。很多人的情緒都可能會驟然低落,會為日益衰老而擔憂,會為被大城市掏空的身體而懸心,還有那還不清的貸款一直是頭頂上的一座巨山。
  • 人生下半場,拼的是什麼?
    人生這場比賽,上半場我們拼命的與對手搏鬥,無休無止的熬夜加班,日夜顛倒裡堆積經驗,我們有激情,我們有體力,不怕戰敗爭取勝利,我們拼爹、拼長相、拼教育、拼雙商、拼人脈、甚至拼野心!可是,到了上半場結束的時候,我們可能已經站在某個至高點,甚至品嘗過「財富」的喜悅,但遲早有一天我們會捫心自問:人生不過如此嗎?我們不惜一切追逐的,真的是我們想要的嗎?下半場也要這樣過嗎?」
  • 《二十不惑》如何不惑?
    二十不惑:「我以為自己遇到真愛了,結果卻做了小三,我不太明白,我好像失戀了」一出場就集萬眾寵愛於一身的梁爽,本以為自己會開始一段開掛的人生,卻遇到了比她精明萬分的海王。#,如何不惑?夏天到秋天,高中生走向大學,大學生走向社會。 《二十不惑》這部劇真實地講述了不同性格背景下的四名女大學生卻擁有同樣困惑的故事。
  • 人到中年不如狗的真相:有的人30歲死去,80歲才埋葬。
    最近,聽到身邊很多人抱怨:老了老了,中年危機就要來了。這裡面不僅有80後,還有90後,心中難免差異,所謂 「中年危機」 人們究竟在怕什麼?仔細一想,不過是人生階段裡因工作、感情、生活中日積月累的 「不自信」 罷了。
  • 都說「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其實是「人到40惑更多?」
    實際是:人到40惑更多!如果人生就像蓋一座大樓,來自父母基因的地基已經打好,來自童年的成長環境的低層建築已經構建,職業、家庭這些中層建築也已經穩固下來,那麼接下來人生的大廈該如何繼續搭建?是越建越高,還是會轟然倒塌?自己的這出人生大戲該怎麼演下去?
  • 80後,馬上就奔四了,真正的人生由此開始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80後一代,也即將步入四十歲的大門,青春已經漸行漸遠,真正的人生,也由此開始......80後的我們,開始變得沉默!80後的我們,從初入社會的」毛頭小子「、」愣頭青「」幼稚少女「、」傻白甜「,慢慢變成了油膩的」中年大叔「、」中年大嬸"。時間改變了容顏,比這變化更大的,是我們的心。
  • 人到中年你該懂得,那些贏家大多是拼贏了這個人
    有人感慨不幸,覺得所託非人不被珍惜,也有人哀怨,覺得自己一生都碌碌無為總是面對不公平,然而人到中年似乎很多事都應該開始有新的領悟,明白那些贏家大多是拼贏了一個人,那個人就是自己。不得不承認,中年後必然會漸漸領悟,人生的下半場,拼的其實就是自己。當初我們以為愛是一切,那句不離不棄的承諾源於愛的依戀,而真正的婚姻是務實的,愛人為什麼會珍惜你?
  • 人生,活到四十歲之後,要不惑不慌
    孔夫子這樣形容過自己的人生各個階段,他說:「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後來,人們說年齡階段,也沿用了聖人的說法。三十歲就叫做而立,四十就是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多歲就是耳順。
  • 人到中年,40歲的女人要學會「獨處」
    比起容貌而言,40歲的女人學會獨處,更加重要。 有的女人,年到40,仍然擁有小女人的神態。而有的女人,年到40歲,卻被生活,磨成了她自己都不認識的模樣。 劉若英在享受人生的孤獨時,她是這樣解釋的:孤獨並不等同於寂寞。也不是說孤獨,就永遠是一個人生活。而是要懂得學會與自己相處。
  • 《二十不惑》紅樓四子衝破青春迷茫期,相比40歲的淡定20歲更勇敢
    參加酒會表現不夠專業被周總嚴厲斥責後,小果很茫然大哭一場,覺得自己喜歡錯了人。想想看吧,年輕的時候真的會把愛情看得比什麼都重要,比一貫重視的事業還要重要。可是自己卻不知道對方的心,真是甜蜜又憂傷。所以關於事業情感和友誼在一起的複雜局面,就算20歲也要考慮清楚再行動!至少了解彼此的原則和底線再行動。青春的迷茫,並不僅僅是人生的實驗期,也是即將進入殘酷社會的演練場!
  • 張曼娟新作《我輩中人》:一本寫給中年及準中年的教科書
    8月15日,作家張曼娟攜其最新散文集《我輩中人:寫給中年人的情書》在上海書展舉行首發會。該書出版後引起廣泛關注,一位讀者這樣評價道:「這是一本寫給準中年的教科書」。中年,到底意味著什麼?張曼娟從自己的親身經歷出發,在本書中對中年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 40歲,人到中年,已厭倦了公務員的生活,該何去何從?
    轉眼間,在體制內幹了好多年,已經到了40歲,邁入中年階段,單位新招錄的小年輕已經有00後了,自己也已經從「小王」變成了「老王」,成為名符其實的大叔。往前看,仕途基本上沒有,苦苦熬到退休看能不能拿個主任科員級的待遇,非常努力與非常不努力的結果差別是不大的。
  • 首批80後40歲倒計時,不知不覺已是不惑之年,願生活不太擁擠
    還有一個月就到2020年了,這意味著距離第一批90後30歲,只剩下了一個月時間了。相關話題迅速登上微博熱搜榜。身為早已經穿上秋褲棉大衣的80後,淡然一笑,然後繼續去敲代碼。沒有了詩和遠方相對於90後,我是一個過來人,不想感嘆太多。而立之年的壓力早已讓我喘不過氣來,接下來的「不惑」卻近在眼前。早已被生活磨平了稜角,中年危機這個詞似乎正在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