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疫情的趨緩和控制,各行各業都陸續復工、復產了,孩子也陸續複課了。家長會突然發現,孩子從未出或絕少出家門,一直都在家裡待著「學習」,時間很充足,也沒有同學的幹擾,「學習」應當沒問題,結果,許多孩子學習的結果非常不理想,連最基礎、最簡單都搞不清楚。家長茫然了,不知道孩子的時間都去哪兒了。
2020年5月17日,中國教育新聞網發了一個家長偷偷用手機錄下孩子寫作業過程的視頻。視頻拍攝具體情況不清楚,但視頻內容非常能說明問題,讓孩子自控、自主學習,許多孩子是做不到的。
來看一下這個視頻:
1.爸爸說完「趕緊寫吧兒子」就出門了,孩子開始寫起作業來。
2.寫作業持續了16秒,孩子扭過頭,用手指點敲牆面。
3.敲牆持續了10秒左右,孩子斜身推拉身後的門,用時1分31秒。
4.孩子繼續寫作業,持續1分21秒。
5.孩子又扭過頭開始點牆壁,耗時1分30秒。
6.孩子轉身書桌前,寫作業51秒。
7.孩子扭身用手指在牆上畫畫,持續16秒。
8.孩子斜身坐在椅子上「思考人生」42秒。
9.思考累了,孩子轉身,時而扭動,時而俯身,時而摳手,時而摳腳……耗時1分38秒。
10.直起身來,又思考15秒。
11.孩子決定上廁所。
孩子從家長離開開始寫作業到上廁所用時8.5分鐘,做作業只有2分28秒,其餘6分2秒都在做與作業無關的事情。
看了這個視頻,相信大多數家長都明白孩子的時間都去哪兒了。但是,我們家長不能因此就抱怨、教訓沒有自制力,沒有專注力。沒有了約束,許多時候,就是成年人,自制力也未必比孩子強多少。戰疫是被迫無奈的,但家長最不應該因此而忽視了孩子。
針對這個視頻,文章評價說,孩子專注力不佳與家庭教育有關,認為是家長的過度關心幹擾了孩子等原因造成的,並給出來了培養和保護孩子專注力的10種方法。這些方法都培養孩子專注、獨立能力的,都非常有道理。
不管孩子專注、獨立能力有多強,但是,作為家長把孩子放家裡放任不管不問了,都是不妥當的。且不說自制力有多強,單是沒有老師、同學不在身邊,孩子遇到疑難問題需要及時解答,一般來說,就需要家長在孩子身邊。
疫情讓我們失去了太多,每一個人都感到時間不夠用,恨不得把自己分成兩個人用。白天家長要復工,晚上和雙休日要加班,白天孩子需要家長,家長不在;晚上孩子需要家長,家長回來很晚;雙休日孩子需要家長,家長要加班。忙不是理由,再忙也調節好時間,要抽出一定時間陪孩子,幫助孩子。疫情結束了,家庭教育沒有結束,孩子學習更沒有結束,相反,要幫助孩子把失去的時間補回來。
寫到這裡,似乎就該結束了,不過,教育孩子是長期和複雜的,不是一蹴而成的,它是應一個科學的系統教育工程,這裡還要多說幾句。
培養孩子的專注力、自制力,要結合孩子自身情況,不妨從興趣、夢想等入手,正面引導,既嚴亦寬,以身作則,引導孩子健康成長。正確教育孩子,有效幫助孩子,不僅可以讓孩子不至於因疫情而掉隊,而且還能培養他良好的習慣和品格,更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2019年5月26日,杏壇講堂刊發了《家庭教育的123條建議》,部分建議雖然有交叉,但整體上非常值得家長借鑑。這123條,關於人生夢想17條,品質教養13條,習慣培養15條,日常言語教育12條,言傳身教教育10條,教育規律17條,心理影響教育15條;懲戒教育12條,指正教育12條。
《家庭教育的123條建議》結尾的「贈言」12類36條也很有教育啟發意義,摘錄如下:
有夢想——
勇追夢的孩子,多陽光!
只做夢的孩子,多妄想!
沒有夢的孩子,多迷茫!
有信仰——
有信仰的孩子,多執著!
能行動的孩子,多優秀!
無目標的孩子,多盲目!
有善心——
濟善出的孩子,多感恩!
物慾出的孩子,多忘恩!
偽善出的孩子,多仇恩!
有大愛——
大愛出的孩子,多高尚!
溺愛出的孩子,多依賴!
小愛出的孩子,多自私!
有闖勁——
闖出來的孩子,多勇敢!
慣出來的孩子,多任性!
寵出來的孩子,多懦弱!
有毅力——
磨出來的孩子,多堅強!
散養出的孩子,多粗魯!
嬌出來的孩子,多脆弱!
能樂觀——
樂觀出的孩子,多光明!
欺詐出的孩子,多陰暗!
消極出的孩子,多悲觀!
能拼搏——
拼出來的孩子,多堅韌!
捧出來的孩子,多霸道!
哄出來的孩子,多虛偽!
能吃苦——
苦出來的孩子,多樸實!
逼出來的孩子,多磨嘰!
縱出來的孩子,多傲慢!
能實幹——
勤奮出的孩子,多紮實!
訓出來的孩子,多保守!
虛誇出的孩子,多虛偽!
善引導——
引導出的孩子,多理智!
罵出來的孩子,多糊塗!
打出來的孩子,多逆反!
敢肯定——
肯定出的孩子,多自信!
虛誇出的孩子,多狂妄!
責備出的孩子,多自卑!
願我們的孩子健康成長,未來更美好、更幸福!